
徐霞客与喀斯特地貌,莫六公徒步随笔
莫名其妙的想去看峰林,看数不清的喀斯特峰林。云南的罗平太远,广西的桂林也不近,英德的英西峰林恰到好处。转而一想,近观不如远眺,登高俯瞰才有统领千军的霸气。
自驾?走文婆山-莫六公20km环线?想想山下的水泥路,想想山脊的光秃秃,这毒辣辣的太阳,还是乖乖的减量吧。无非看看风景打个卡、发发朋友圈思考一下人生而已,至于这么虐待自己吗,又不是没来过,数数这是第四次到英西了。
还是偷偷的跟团吧,作为广州户外圈的热门线路,莫六公是新驴入坑的休闲线,每个周末都有商业团组队,随便报个团到客村地铁站乘大巴,壹佰元出头包来回,生活在广州的驴是幸福的。

☝7:30的客村地铁站已是驴来驴往,十几台大巴一字排开

☝从这里出发,可以直达省内的众多户外热点目的地

☝大环线与小环线的景观并无多大区别
莫六公位于阳山县河坪村,海拔1008米,与英德交界,是英德旗山的余脉,旗山的主峰文婆山,海拔1178米。一公一婆,东南走向的山脊紧密相连,世代相依。壮美秀丽的喀斯特孤峰、峰丛、峰林一眼望不到边,初夏的群峰绿草如茵,耸立的小山峰一堆堆、一丛丛像刚出锅的那笼小粽子,尖尖的绿绿的,随意的排列,十分壮观,也十分的有趣。
下了浸潭高速出口,喀斯特地貌就渐渐显现,一座座不高的石峰从车外一晃而过,至九龙、黄花镇的英西峰林风景区时,就恍若到了桂林、阳朔,这里有广东最美的喀斯特峰林,密集分布着上千座石灰岩山峰,岩洞随处可见,是户外探险、徒步的好地方。我们今天准备居高临下,换一个角度看看这片峰林。

☝笔者以往拍摄的英西峰林永丰古桥,约建于1420-1450年间,单拱半月形,无桥墩,无栏杆,无砂浆粘合剂,按力学原理以石条垒成


☝英西峰林的一角

☝“诸危峰分峙叠出于前,愈离立献奇,联翩角胜矣”(徐霞客)

☝黄花驿站

经过3.5小时的长途跋涉,大巴停在了阳山县河坪村村外的登山口。在领队的带领下,伙伴们冒着烈日进行攀爬前的拉伸,25℃的空调大巴与36℃的车外气温反差的确有点大,物理防晒是关键,遮阳伞、遮阳帽、渔夫帽、冰丝袖、长袖…肯定比花俏的防晒霜管用多了。

☝蹬蹬腿,弯弯腰,大家一起来做操
走逆时针的小环线,起步就是爬背风面的陡坡,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把小哥哥、小姐姐虐的不要不要的,我也热晕了,爬了一阵才想起打开两步路记录轨迹。领队不停的打气,快到了,快到了,到垭口请大家吃西瓜。
短短的30分钟就爬到了垭口,现在是午餐时间。营地有遮阳棚、有补给点、有山泉水…路餐、午休。

☝贫瘠的石山,只有芒草不嫌弃


☝登山口对面不知名的溶洞,里面有地下河

☝喀斯特地貌,鬼斧神工,充满了想象力


☝加油,到垭口了

☝感谢领队的西瓜,很甜,甜到了俺们的心里
吃饱喝足,再次出发,就开始徒步山脊了。虽然还有爬升、有V坡,但是有风景可看,有山风可吹,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快乐无比的。
西北方向2km开外的那座最高的山峰就是莫六公,远远望去隔着一串的山头,还远着呢。环顾四周,极目远眺,喀斯特峰林呈360度环抱旗山(文婆山-莫六公),英西峰林仅是其中的一小片而已。

☝到山脊线上去收获美景,流再多的汗都是值得的


☝美呆了,一切的溢美之词都是多余的


☝锥峰洼地,层层叠叠


正午的阳光是那么的热情,火辣辣的照耀着远处的峰林,而我们的头顶上方则始终有几朵乌云替我们遮挡,所以并不是很晒。大朵的棉花云点缀着湛蓝的天空,不虚此行,我今天总算得以一睹这条广东最美山脊线的真容。前几年第一次来莫六公,小雨,啥都没看到;第二次到附近的靘雾山,大雾,啥都没看到;第三次到黄花镇的英西峰林,阴天,看了个朦朦胧胧。
沿着山脊在刀锋上一路前行,偶尔回首东南,文婆山在山脊的另一头密切的注视着我们,它旁边的英西峰林像立正的士兵矗立沙场,一眼望不到头,刀劈斧削,峥嵘俊秀。这一带是广东喀斯特峰丛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区域,地表几乎见不到溪流,水都渗进了看不见的地下河。

☝远望文婆山

☝回望,左上角山脊线的尽头最高峰就是文婆山(旗山主峰)
看着美景,拍着照片。一边爬坡,一边遐想…
“喀斯特”名称的由来
关于喀斯特(Karst ) 一词的起源和演化,最新的语言学研究结果是这样子的:karst由位于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边界上的Kars高地的名称演化而来。该高地遍布规模不大的漏斗、洼地,各种典型的喀斯特形态随处可见,到处都是碳酸盐岩 (石灰岩和白云岩 )。
前罗马时期,该高地的古拉丁语名称为Carsus,为“石头“或“岩石”之意。该词经演变至现代意大利语Carso,并由此再演化为斯洛文尼亚语Kras、德语Karst。

19世纪末,毕业于维也纳大学的司威杰( J. Cvijic ) 首先研究了Karst高地的各种石灰岩地形,并把这种特殊的地貌和水文现象称为喀斯特地貌。司威杰也由此被尊称为现代喀斯特科学之父,“喀斯特”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术语。
“喀斯特”是与“石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喀斯特现象就是可溶性的“石头”在天然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奇特的地貌形态。我国曾把喀斯特地貌称为“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

☝孤峰、峰丛、峰林

☝天坑
徐霞客
才是真正的喀斯特地貌研究之父
“喀斯特”这一专业地理术语的建立及其学科的初步研究,是司威杰( J. Cvijic )在1893年提出来的,而我们伟大的地理学家、驴友鼻祖徐霞客在1637-1639年间就已经完成了“粤西日记”、“滇游日记”,已经对湘、桂、黔、滇的系列“石山”、“石峰”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
徐霞客对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在广西、贵州、云南,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有270多个,且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这是徐霞客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他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妥妥的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可惜,明末的天朝摇摇欲坠,闭关自守,连年战乱,李自成、张献忠正在举兵起事,多尔衮的铁骑频频入关,崇祯皇帝直至煤山上吊也不会知晓他的子民徐宏祖对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爱得如此的深沉…,徐大侠的论文终究未能发表于SCI核心期刊。
前无古人,后两百多年才有了欧洲的来者。可见,徐霞客才是真正的世界喀斯特地貌研究之父。


☝徐大侠也是背包、拄杖的

☝我先后买过3个版本的《徐霞客游记》,中华书局的这套“全本全注全译”最优,一套4册。书中的粤西指广西。
喀斯特地貌
莫六公及周边的地貌,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有道是“活到老,学到老”。笔者前几年一不小心就喜欢上了徒步,每到周末就爱往山上跑,喜欢钻小树林,热衷于在山野间攀爬。苦心志、累筋骨、饿体肤。
狂热之余,还网购大学教材,自学了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自然地理》、《地质学》、《地貌学》、《地图学》、《气象与气候学》…美其名曰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愚笨的大脑,以指导革命的行动。想想也是书呆子的“宝气”操作,好在字都认得,大部分能看懂,就是记不住。


喀斯特地貌太常见了,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超过130万平方公里,近一半分布在西南地区,这个知识点我牢牢记住了。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水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于碳酸盐类岩石,即石灰岩分布区。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而碳酸氢钙可溶于水,于是就会形成空洞,并随着水的溶蚀作用逐渐扩大。





☝溶蚀洼地、峰丛
喀斯特地貌有地上和地下两种。地上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溶沟、洼地、峰林等组成。地下喀斯特地貌就是以溶洞为主。洞内有从顶部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及地面向上发育的石笋,当向下发育的石钟乳和向上发育的石笋连接到一起就形成了石柱。

☝敲黑板,划重点

☝溶沟、石芽

《徐霞客游记》中的喀斯特
一路遐想,一路拍照,一会徐霞客,一会喀斯特。不知不觉沿着山脊V了几个坡,莫六公的顶峰就在跟前了,放眼四周,群峰簇拥,峰林奇特,如果徐大侠来到这里,肯定会再次发出“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的感叹,回去恐怕就要开始写续集了。
想象一下,如果徐大侠亲自直播带货,社会效应肯定不会输给新东方的董宇辉。网络的尽头是带货,《徐霞客游记》卖的可火了,老驴、新驴人手一套。

☝V坡,远方最高点为莫六公

☝“乱峰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可指屈”(徐霞客)


☝刀锋上的徒步,前方莫六公

☝秀丽的自然画卷,无法抵挡的壮观

☝莫六公的山型很漂亮

☝最后一个坡,上面就是莫六公顶

☝莫六公顶远眺,山如碧玉簪

☝回望莫六公顶

☝莫六殿

☝走向心中的桃花源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徐大侠是如何研究喀斯特的吧,请大家翻到《徐霞客游记》的第四册2624页“滇游日记十一”。
徐霞客在云南保山县水帘洞进行了科学考察,他解释钟乳石的形成是石灰岩中滴下来的水蒸发后,钙质凝聚析出、沉淀积聚而成。“崖间有悬干虬枝,为水所淋漓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

☝游记节选
关于洞穴中由流水侵蚀、溶解和沉积而形成的各种微地貌形态,他提出了一系列概念明确的术语,给予形象化的科学定名。如 “石莲”、“石床”、“石蕊”、“石笋”、“石柱”等等,为我国的岩溶地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些术语沿用至今。
篇幅的关系,不再展开。在《徐霞客游记》中几乎囊括了现今喀斯特地貌的各种类型,《游记》中把石芽、溶沟称为“石萼”、“花萼”、“石齿”、“石纹”;落水洞称“仰釜潭”、“龙珠穴”;漏斗称“釜底穴”;溶蚀洼地称“盘洼”、“峒”;干谷称“枯涧”;峰林称“石山”、“石峰”;孤峰称“独秀”…“天生桥”与现在一致。
沿着石级缓缓下山,16:00回到了河坪村游客中心,结束了今天的徒步。



☝人是万物之灵,没有人物的图片是没有灵气的

☝下撤

☝山脚下的大洼地,莫六公星空营地


☝峰丛下,洼地中的河坪村

小结
所谓的随笔就是散文中的散文,就像与朋友聊天般轻松,没有任何的顾忌,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不讲究严密的结构,想哪说哪,点到即止,无需说透。徒步归来,凡天马行空随意堆砌的文字就是我的随笔。
所谓的中年危机,不是孤单,不是贫穷,更不是衰老,而是人到中年才发现,我们从来都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过。
徐霞客的方位感很强,很善于在风雨凄迷中分辨出东南西北,比我们强太多了,我离开两步路只敢逛公园。而且我觉得,他的人生方向感更强,放弃科举远离功名,跋涉四方不避风雨不惧虎狼,始终目标一致,坚定而顽强。
我国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以纪念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我想这是驴友的最高境界。
给南国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