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浮山穿越记
相关轨迹:2024-01-28 罗浮山穿越线
上次的北流顶穿越南眉顶走得很过瘾,于是又屁颠屁颠的跟上大小罗浮山穿越线,20km以为主打一个逛景区公园休闲系列,还把另一个队友也拉上,够死,还大言不惭的说只要她能坚持到底,我必定不抛弃不放弃。
这下好了,功课没做好,坑挖得有点大,差点把自己给埋了。
先来说说我们这次要登的山,这座山来头不小,来个扫盲先哈。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距博罗县城35公里,是广东省中东部、惠州市北部,是岭南四大文明古县之一。西北分别与增城、龙门接壤,顶峰飞云顶最高海拔1296米,因南来的海风与北来的气流在此交汇,常年云雾缭绕。
罗浮山,自秦汉以来,号称“仙山”,自古拥有“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岭南第一山”“百越群山之祖”“粤岳”之美誉,被道教尊称为“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集道、佛、儒三教于一山,是百粤群山之祖和岭南道教文化的发祥地。
罗浮山还是抗日斗争的重要阵地,名震华南的东江纵队当年就驻扎在罗浮山上,领导华南地区广大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是我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和动人故事,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圣地。
罗浮山与南海的西樵山并称为南粤二樵, 故它又有东樵山之称。


▲起点:
鸿泰山庄 位于惠州市博罗县麻姑峰村内,距离我们大广州约100公里,大概花费1个半小时车程,我们大概9点20分左右起步登山

▲终点:
石灶农庄 位于增城正果镇兰溪村水美路,稍为偏僻,我们的目的地订在了这里,本来想下山后在这里改善一下伙食,没想到老板很佛系,7点半已经下班了。

▲穿越路线:A路线:鸿泰山庄~蓬莱门~骆驼峰(小石楼)~玉女峰~大石楼~亚婆髻~机耕路~分水坳驿站~飞云顶(7km)~拨云寺故址~上界三峰~栏门坳(15km)~小罗浮山~蜜仔坳~石灶农庄(20km)
B路线:鸿泰山庄~蓬莱门~骆驼峰(小石楼)~玉女峰~大石楼~亚婆髻~机耕路~分水坳驿站~飞云顶(7km)~拨云寺故址~上界三峰~栏门坳前溪流古道(15km)~杨梅凹~兰溪农场果园~横坑水电站~横坑水库绿道~石灶农庄(23km)
左右包抄汇合,虽然没有按计划完成,但人生无论怎样选择总会有遗憾,有人完成了全线穿越就是完美的结局,感谢领队的大爱,带领我们逃离苦海。
▲穿越小分队:
第一梯队:爽哥、糊涂蛋、无条件、Zhang.洪曦、佳祺 (晚上7点半穿出)
第二梯队:蚂蚁、Moon、简简、Haifmarine (晚上10点半穿出)
第三梯队:星络、阿玲、Angela (由于更改赛道在晚上10点穿出)
第一梯队的小伙伴太猛,根本赶不上他们的速度,大合照也没有,勉强抓拍到前队的唯一一张照片
下次还是例牌吧,出发前来一张完整的照片。
A路费也是队友啊,没有大合照的活动是没有灵魂的。







十年前入坑走过一次四方山,如今冲着这“粤岳”、“十大名山”,让我又有了再刷一次的念头,go go go, 坑死队友不偿命的那种。
此山本名蓬莱山,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神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凡是以蓬莱命名的,“仙境”便成了它们的代名词。
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道家修炼和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八仙过海”是道教掌故之一,东晋时期,葛洪曾在此炼丹采药,弘扬道法,是道教的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正是有神秘的神仙文化色彩和自然景观的加持,历代文人墨客也慕名而来,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痕迹。

沿着何仙观古道进山,来到妙虚洞,走过了蓬莱门,我们权当进入了仙界,得道升仙了。
进入仙道后也不是一马平川啊,还要经历漫长的爬升,一道道的密林急升坡,简直就是劝人莫要上山,直到走出小石楼斜坡才算是美丽风光的开始。



骆驼峰,远远看上去,真像一头骆驼卧在山巅静观天下的神态
▲骆驼峰又名小石楼、老人峰,在雾气升腾的当天,在山坡下远望,又有几份神似,它的正下方是一个小石楼瀑布景点,遇上丰水期这里的瀑布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长宁水下游是一条溪谷,有几块大石壁平台,在那里坐坐,看看风景,偷得浮山半日闲还是挺惬意的。
关于老人峰与玉女峰还有一段神话传说,据传王母娘娘的女儿玉女因为贪恋罗浮山奇丽秀美的风景不愿回到堂皇富丽却寂寞的天宫,为逃过神兵天兽的捉拿,在罗浮山修炼的麻仙姑便将她化身为一个石头姑娘,老人星也因此受到牵连被王母娘娘下放到罗浮山照顾玉女,老人星化身老人峰坐落在玉女峰的南面。


终归是一个神话传说,但罗浮山上的奇峰异石,造型奇特却很吸引人眼球,让人留恋忘返。
攀登上骆驼峰、玉女峰,也意味着走出了这段丛林,云雾缭绕,山脚下的自然风光我们这次没有一饱眼福,自我安慰:山水墨画也是要靠运气才能看到的。
玉女峰掠影






天气预报说会有小雨,好在,全程阴天,没有下雨,只是山林里的树叶挂满露珠,我们从它们身边滑过的时候,会把衣袖弄湿,还好冲风衣防水性强,里面的衣服没湿。
再往上一段机耕路直通分水坳驿站,驿站在古代就是长途跋涉中停顿休整的一个地方,在现代我们简称为服务站或是小卖部,都是提供服务的地方。
我发现驿站的一个特点,一个驿站的商品一个价格,越往上越贵,尤其是分水坳驿站,价格最高。
驿站继续往上,走一段水泥石阶,便登顶罗浮山最高峰,飞云顶。
飞云顶是罗浮山的最高峰,也是登高望远的绝佳之地。站在飞云顶上,可以360度俯瞰整个罗浮山脉,领略到山峦叠嶂。南来的海风与北来的气流在此交汇,常年云雾缭绕。
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气候区。高温、多雨、土层厚,形成南亚热带的天然植物园。这里植被丰富,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见不同类型的森林景观,如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山草甸,春季满山的杜鹃花盛开,秋天层林尽染,景色宜人,遇上严寒冬季也会上演一场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 |
![]() |
![]() |
![]() |
![]() |
![]() |
![]() |
![]() |
![]() |
![]() |

拨云寺拨云寺建于1869年(清同治八年),由花手寺僧严光始建。寺所位于罗浮山飞云顶西北2.5公里处的五马归槽。寺面向东方,背后为上界三峰。左右层峦环卫,前有犹如案几状的平岗,地形酷似五匹骏马同在一槽进食。
飞云顶北下2.5公里上界三峰下有东西长约500米的杜鹃径。北下六七公里,有四方山。
四方山经典路线需要跨越大大小小32座山头,人称“黑夜传说”四方山,现在的四方山路径已经被万千驴友踏成了一条高速路,比以往要好走N倍了,黑夜传说也由此被打破。
10年前农历七月十四走过四方山的囧景还历历在目,从早走到晚,没有头灯,迷路,那会初初涉足户外,跟着一群不熟悉的户外人闯荡江湖,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新奇。



罗浮山真是一步一景,遗憾的是我们这次没赶上个好天气,前半段雾气重重,山体的轮廓全被雾神挡住了。
我们这次的路程也很经典,除了路过飞云顶,其它路段不入景区,清一色的土路,非常耐丝。
从起点到上界三峰都是比较成熟的路况,虽然起步就一路拉升,但至少是有路的,而且路也不至于难走,爬升虽然漫长,但只要不停,也总会到达顶峰。
从飞云顶往栏门坳的方向前进,路上密竹林比较多,有几段下降陡坡,胜在长度不长,后面也比较少爬升,路上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后面领队说有一段是跟四方山的路段是重合的,我说呢,难怪那些玛尼堆、那些密竹林那么熟悉。


十年弹指一挥间,刹那芳华尽释然!
行走在四方山的路上,无奈感慨:山还是那座山,但已经物是人非,昔日好友,聚于江湖,也散于江湖。
有些情感,路过交错,已然是最好的结局。不沉浸于往日旧事,还是好好欣赏当下的风光美景吧。
前面一片白雾茫茫,当我们转到上界三峰方向的时候,傲立山巅,感受彼时的“唯我独尊”。更难得的是此时的天空突然放晴,大放异彩,山云、林海、高山草甸一览无余,大阳公公也穿透层层浓云冒出头来,突然一股强光穿过云层,照射着大地,光的魅力太绝了。


本来掉队的我也是有气无力,在行走的路上有一句没一句的和队友搭话,突如其来的景象令我们惊呼大自然之神奇,也让本来疲乏的我们,一下子得到从肉身到精神的双重按摩,精神愉悦了,动力一下子就上来了,满血复活,又刚好是山脊线,走起来开心得像只小鸟在天空中遨游。
飞云峥嵘出天外,上界尚有三高峰!
风景绝美,赌一波云海也让我们遇上了,值得一来再来。













四方山东北有双峰名丫髻峰,亦名双髻峰,高796米,人称小罗浮,与龙门县界的丫髻山相接。
原本计划是穿越大小罗浮山,实力不够,还把领队也拖下坑,自此三人组合开启了丛林探险之旅,惊心动魄,更是曲折。
一路上的滑石没少让我们摔跟头,前面没少被密竹林打脸,来到下山,又是被那些被砍过的竹尖吓出一身汗,脚下的枯枝败叶不知深厚,又怕踩中兽夹,有些枯木轻轻一碰,突然在你面前倒下,七点过后还在那片原始森林里探路,雾气太大,头灯光线明显不够,摸着石头走路的心情,每横切一道垭口,整个人就大舒一口气。
是的,面对大自然我从来没有百分百的笃定与自信,我敬畏自然胜过法律禁止的一切。
在黑夜中唯有紧跟领队的步伐,不放弃、不绝望、不掉队,不抱怨,在坚韧的心脏前,埋头走路。不要预设前路会遇到什么洪水猛兽,更不要有过多质疑的声音, 因为领队会比我们更渴望突出重围。
漆黑中脚步更加急促了,水也顾不上多喝一口,带了三支水,还剩下一支半。
因为提前变道,大家都不对这边的路况不熟悉,仅靠领队拿着两步路的路网走,一边勘察山势,一边分析,幸好在栏门坳前我们找到突破口,本来一路沿着山脊线下撤的,突然发现下方有一条荒废掉的机耕路,从两米多高的陡坡滑下去,这才逃出生天。
沿着机耕路一路走,谁知道越走越不对劲,感觉是在爬升,一看路网,果然是上山方向,又果断撤回古道,沿着水流声,摸索到溪谷,这里一点生活用品的痕迹都没有,荒无人烟的地方,四处是藤蔓,以为又跌入到另一个困境,好在过溪后再往前发现有另外一条古道,沿着古道一路下山,居然是一片果园,果园里种植的沙糖桔已经过造也被采摘完。
不禁感激老天垂怜!
我们确定是远离了那片魔鬼森林,瞬间喷发出一种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慨,领队V5啊,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此刻轨迹记录的路程是15km,看着弯弯曲曲的盘山路,应该要走好长一段水泥路才到山脚,心里虽是抗拒,但康庄大道总比危机重重的森林要好。
走吧,人生是用来折腾的,你不折腾它,它就来折腾你,哪来的一帆风顺,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至于我们跟前队分离后,不同方向的小分队同样在经历着水深火热之中,没有哪一边是容易的!
后面的山路估计是少人涉足,山路羊肠,早已埋没在浓荫之中,拔草寻路,蜿蜒而去,一路沿着兰溪森林公园的石碑下撤,小道所经之地有真正原始森林的味道,浓荫蔽日,厚厚的落叶和杂草、灌木覆盖着山体,枯死的大树东倒西歪的横卧在路上或两旁,平添了几份岁月的苍桑。
最困难的下撤就是在这片魔鬼森林里切路,本来就是在漆黑中探索,该死的还雾气重重,严重影响了视线,没有路的状态,就意味着哪都是路,只要走出去,就是正确的路,“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只希望这条轨迹不被人引用,不然真担心会被人“问候”。
在半路我不小心踩了个空,扭了一下右脚,开始有点隐隐作痛,心想还有一半路没走完,这次会不会出大事了。幸好原地休整舒缓一下,再揉几下脚跟,也坚持了下来。
另一个队友在下山的路上摔了个大跟头,整个人向后翻车重摔在一块滑石上,惊心动魄,担心她把腰给闪了。屁股受重创,她说跌下去整个人像落空一样被吓失魂了,后面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
一旦出现疑神疑鬼的心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是高度拉满的,再在同样的石头路上走那真是崩溃。曾经淋过雨的我深知这种箭在弦上的紧张害怕心理,必须要给她一粒“静心丸”,告诉她越是这种情景我们越是要胆大心细。
现实往往是我们越怕什么就会碰到什么,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要强大的自己的内心,战胜恐惧。
不知道是不是有领队这枚定海神针在,我们俩个都心神气定,没有一丝恐惧心理。
这次领队成功的被我们尾队拖了后腿,前队和中队都按原计划完成了穿越,唯独剩下我们尾队,速度过慢被逼更改赛道,妥妥的前锋硬生生的变成了后援,幸好无大碍,否则后援变成了救援,这次之后领队恐怕再也不敢随便收小白了吧,每次见他独自一人在另一个山头等我们等到石化的那种情景,我的内心就谴责自己一次,下次不要再跟这种大神的队伍了。


正果横坑水电站 兰溪林场横坑水电站,1983年建成投产发出的电送国家电网,房屋陈旧的氛围可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痕迹。我们经过的时候,值班人员早已进入梦乡,不知道这个电站平时会不会给人进入,我们路过的时候有狗叫声,工作人员才起来看,但我们已经走出了电站外面。
盘山公路,千回百转,8公里差点要把我走哭,穿着笨重的重装登山鞋,经受硬冰冰的水泥路面摩擦,水泥路的硬度真不是吹的,越走就越让人脚底生疼,在山区里走了15公里都不会让人觉得疲倦,走了5公里的水泥路简直让人崩溃,脚底早已磨起水泡。
下到山脚已经来到晚上10点,比中队提前了半小时,感谢前队的谅解与包容,没有因为我们的晚归而抱怨错过了末班车,他们说的那句“晚点没关系,庆幸我们大家都安全归来”令我倍加感动。
很多人对户外人的评价都会有开朗,大度这样的用词,确实,身边的很多户外好友,都是积极可观、心胸宽广的人。记得一位朋友曾说,在户外,凡事别太较真,你是来看风景的,不是来找气生的。
大概,这就是徒步旅行中互利互助的力量,用热情友善的心态,去对待旅途中的人和事,也会收获到加倍的快乐与满足。
罗浮山穿越虽然是困难的,但路途收获的美景与快乐,还有队员之间的互帮互助远远高于前面的一切艰难险阻,三两语道不尽心中的感激之情。
探险归来,最大的感触就是任何事情都要勇于尝试,这样才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经历别人经历不了的事。接受最真实的自己,不要把别人的眼光当成唯一的标准,风吹哪页读哪页,永远为脚下翻越的每一座小山丘而快乐。
仅以此文记录于我们2024年1月28日走过的罗浮山穿越之旅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Angela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