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迟来的爱 ——浮图峪长城-“十四串珠” (20240110•涞源)
迟来的爱 ——浮图峪长城-“十四串珠” (20240110•涞源)
【楔子】
一直想去浮图峪长城十四串珠。
去年9月,请老师推荐几处强度不大又不危险的长城段时,我就相中了一个画面上就有十四座敌楼的浮图峪十四串珠。酝酿了两次,都因事取消:一次是出发前我意外崴脚,没去成;一次是整个大华北下了多少年都没下过的大雪,气温直接速冻到零下20度以下,没敢去。
上周,写完圆楼游记,身心一下又活跃起来:想再找一段长城走一走,写一篇不累我的游记。脑海里第一浮现出来的就是十四串珠。在犹豫没有男士同行要不要还去时,听到界诠fa师在讲座中说:生命就在呼吸间,一下又信心倍增:既然做足了功课,就去吧!自己的安全自已作主。但也悄悄嘱咐了雪儿姥姥,及时关注我是否平安归来,😛害得姥姥直跟我要长城地址~
为减少直上直下的危险路段,我最终选择:从青龙湾民宿旁边上山,在十四串珠中间段上长城,再到南端拍照最佳位置-天桥峰,然后顺序穿越十四串珠,之后沿长城再返回民宿青龙湾的停车点。循迹轨迹路长6公里,累升300米左右。线路很悠闲,主要是非常适合目前左腿筋伤未痊愈属半残状又偏爱野长城的我。
于是,我终究是踏上了这场迟来的爱——浮图峪长城十四串珠行。
【长城介绍】
浮图峪长城,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境内,是涞源长城靠中偏北的一段长城遗址。欲说浮图峪长城,得先讲讲涞源长城。

涞源长城示意图。(图中紫色字体指示部分,即浮图峪长城十四串珠段。)
涞源,历史悠久,两汉置县,古称飞狐、广昌,地处太行山北端,是太行山、恒山、燕山“三山交汇”处,除涞水之源外,境内还有拒马源、易水源,可谓“三水同源”。涞源县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七十多座,超过2000米的山峰就有5座,选择在这里修建长城,可谓独具慧眼。涞源还是太行八陉中的“飞狐陉”和“蒲阴陉”交汇之处,地理位置更为险要,蒙古骑兵一旦从山西突破涞源长城,就有多种选择,首先可以东去威胁紫荆关,也可以南下围攻倒马关,一旦突破这两个关隘,向北可以直逼北京,向南可以进入广袤的华北平原,大肆劫掠。故而,大明王朝在历史延留下来的古长城基础上,对涞源县境内的长城开始了大规模的广泛维护和重要关口的加建工程,使得涞源长城成为了明代拱卫京师的重要屏障。扼两陉之咽喉,通晋冀之交流,树燕赵之屏障,说的就是涞源长城。
涞源长城,属明内长城,为明长城次边。是内长城的代表性的地段,也是最精华的地段。从涞水金水口进入涞源县境,到涞源的南马庄出境,进入山西,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势,总长度是122.5公里,全长占到了全省明长城的十分之一。共有敌台269座,按照明代长城敌楼匾牌上的称谓,“乌字号”“浮字号”“白字号”“插字号”,分别为乌龙沟段、浮图峪段、白石山段和插箭岭段。关城有六座,分别是乌龙沟、浮图峪、插箭岭、宁静安、白石口、独山城。涞源长城是紫荆关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在修建上借鉴了土木堡之变的教训。当年,俘虏明英宗后,蒙古太师率领大军从山西绕道,攻破紫荆关,然后北上威胁京师,才有了此后的北京保卫战。涞源长城充分结合了涞源特殊的地形地貌,修筑的敌台、城墙都非常牢固。这也是涞源长城在河北省乃至全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因吧。
浮图峪长城,属于涞源长城的一部分。始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万历二年(1574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修,加设了多处空心敌台、烽火台和挡马墙等jun事防御设施。位于涞源县烟煤洞乡城东15公里浮图峪村,呈西南-东北走向。西南接“白字号”的白石山长城,东北接“乌字号”的乌龙沟长城。界线是西南于浮图峪村南的孤山顶,沿山脊,东北至煤烟洞乡隋家庄村小河口,全长14573米,敌楼53座,关城1座,战台6座,烽火台18座,马面6座。其中浮字1号台至浮字27号台,是全县除乌龙沟长城外保存最为完好的城段。其余残毁严重,有28座敌楼毁于抗日战争时期。该城段山势峥嵘,为花岗岩地貌,属于未被开发过的长城,很少有游客到访,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科学文物价值。2013年被guo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浮图峪长城,历经五百年的风霜雨雪,没有经过人工修缮,依旧是敌楼高耸,城墙静卧,登高远目,宛若巨龙盘旋在嵩山峻岭之间。它的美,不仅仅是雄奇壮观,更在于因历史、自然、人力三者巧妙而保存下来的一砖一石!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呼吸之间透露着,历史的脉动……

高德地图上有一个名叫浮图峪长城的景区(见上图),在涞源县大沙地村附近。景区里长城只是穿过此地的浮图峪长城的一小部分。其位置可参阅上上图“涞源长城示意图”中的兰色字体所示。
十四串珠,是浮图峪长城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段。在浮图峪长城靠中间的城段上,由十四座敌台组成。位踞石夹子村南涞源199乡道即小烟线(小河村-烟煤洞乡)东侧的山岭上,在天桥村的天桥峰北麓,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小烟线是北虏进入拒马河流域的重要通道,十四座敌台对这条古道构成极其严密的纵深防御,故十四串珠也叫“敌望愁”。
十四串珠敌楼,自南向北,现代编号为南芦台28-15号敌台,明代编号为浮字贰拾捌號臺-壹拾伍號臺。此组敌台全是方形,除28号台(一珠)大半部毁坏、21号台(八珠)一侧半墙塌毁、17号台(十二珠)楼顶风化残毁严重外,其余11座保存还好。其中11座形制是4×4,1座是4×3(十二珠),1座3×5(二珠),1座4×?不确定(一珠)。台体内部平面均为回字形,内室券(廊)道、隔墙、台门、箭窗及顶部宇墙、望孔、射孔都保存尚可。但都没有去向台顶的石梯,敌台内墙上倒有驴友上楼顶登出来的凹处。我猜想,当时战士们上楼顶应该不是现代驴友的这种破墙上顶的方式,那当年大明兵士们是如何上楼顶的呢?待请高人揭晓答案。
在浮图峪长城的历史上,也并非只有明代为国守门,在 80 多年前,这段古老的长城仍旧守护着华夏民族!其中有28座敌楼大部毁于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战地记者沙飞,就是在这段长城上拍摄了堪称二战期间伟大的摄影作品——《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上》,展现了八路军抗击敌寇的英姿。

《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上》
[小插曲] 《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上》
鉴于上期高楼的红色经典战役,我猜想,《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上》也应该有一场著名的、有时间、有地点的实地战役。但在我费力费神的找寻下,在作者后人的自述中,得知:照片原来是摆拍。
照片拍摄时期(1937年秋),正是抗日战争如火如荼时期,在浮图峪的确发生过诸如涞灵战役和东团堡战斗等重要战役,沙飞也抓拍了大量的战争真实瞬间,为什么这张是摆拍,我们暂且不去探究。网上说照片拍摄地,是浮图峪长城段,我老人家又被长城名字给绕晕了!回来后经仔细查询才知:是在浮图峪拍摄的没错,但是浮图峪的前半段,即十四串珠的西南、已几近全毁的宁静安一带!怪不得我和小静找了好久,换了N个角度,都无法完全和照片机位相吻合!哎,有关对长城的知识,我得好好多学习啊!
在查询确认的过程中,看到沙飞的另一张照片《八路军在古长城上欢呼胜利》,和近代几位摄影人拍摄的同一个敌楼的照片,心中有很大的触动……

欢呼楼。沙飞摄于1937年秋。敌楼因沙飞的照片而得此名。该敌楼在长城遗产网上的编制为亚家庄9号台,也被称为宁静安长城第7号敌台。(宁静安长城已毁于抗战时期。据悉,在某次长城划分时,宁静安长城被划为浮图峪长城范畴内,是浮图峪长城的一段分段长城。)【注】:()里的内容有误,为了记录,还是保留住。真实情况待我查过官方记录后,再做更改。20240122。

欢呼楼。张保田(中国长城学会理事、晋察冀抗战史图片研究专家)摄于2002年左右。

欢呼楼。王智博等(河北新闻广播电视台记者)摄于2019年。

欢呼楼。老师(羽)摄于2023年。
古长城的日益残毁,触目可见,真让人心痛!春天里还要再去,为这座欢呼楼!还有那座战斗楼。
[小知识]内长城 外长城

明长城示意图1。

明长城示意图2。
内长城,也叫次边(明朝称长城为“边”或“边墙”)。初为北齐时修建。据明史《兵志·边防》的记载:“西起山西老营堡转南而东,历宁武,雁门、北楼至平型关尽境约八百里;又转南而东,为保定界,历龙泉、倒马、紫荆、吴王口、插箭岭、浮图峪至沿河口,约一千七十余里;又东北为顺天界(今北京市)历高崖、白羊、抵居庸关,约一百八十余里。皆峻岭层岗,险在内者,所谓次边也”。
明前期,为了对抗北元和随后分裂的鞑靼、瓦剌,明军多番出击,同时沿前线大规模修筑长城。明太宗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多位明帝为保护自身和维护边境安定的安全,又沿太行山在山西、河北一段重修并加建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
内长城全长1600多公里。
外长城,也叫外边、边墙、汉长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最初是汉武帝太初年间所修的长城。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地区。外长城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东段的光䘵塞或塞外列城,以及西段的居延塞。这个长城系统不仅是jun事防御工程,还涉及到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活动。它的结构包括壕沟、烽火台、古堡、亭障等,并配有弩机和长戟的骑兵进行巡逻。汉武帝还在外长城上的重要节点建立了要塞,用于屯田和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前沿基地,所以,外长城在汉代书简中也被称为“塞”。大明年间,对外长城也进行了修复。
外长城全长12700多公里。
内、外两段长城,在东边于北京延庆县四海冶分岔,在西边于山西忻州市偏头关(俗称偏关,明代时为山西镇总兵驻地)汇聚。
内长城自西向东,从忻州市偏关县老营堡角墩,沿山西境内朔州市、忻州市交界线,向东南转过朔州市平鲁区,再经忻州市神池县、朔州市朔城区、忻州市甯武县(有甯武关)、忻州市原平县、朔州市山阴县、忻州市代县(北有雁门关)、朔州市应县、忻州市繁峙县、大同市浑源县至大同市灵丘县(有平型关),直到河北保定市阜平县、涞源县、易县、涞水县、张家口市涿鹿县、入北京市门头沟区、又回到张家口市怀来县,再入北京延庆县八达岭、居庸关西南,在北京延庆县四海冶和外长城交汇。
内长城在大同市灵丘县牛帮口又分叉南下,沿河北、山西交界线,顺太行山向南,经娘子关、固关,在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结束。
外长城自西向东,自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沿山西、内蒙古交界线,经偏关县老营堡向东北转过朔州市平鲁区(唐代名将尉迟恭的出生地)、再经朔州市朔城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西朔州市右玉县、大同市左云县、市区、阳高县(东南20里即是汉高祖亲伐匈奴却被围困多日的白登山)、天镇县新平堡马市口,进入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万全县、桥西区、崇礼县、赤城县,经北京延庆县居庸关西北在北京延庆县四海冶和内长城交汇。
【行记】
本期出行共3人。早7点西黄村地铁站集合。9点30分到达停车点。

车停在青牛湾民宿前路边。

整装完毕,9点40分,出发。4分钟后,到登山口。山脚处,积雪依浓。

登山不过5分钟,抬头便见敌楼一座(第三珠)。

登至半山腰,回身,南望,远山烟雾缭绕。

身后,涞源199乡道,即小烟线(小河村-烟煤洞乡[现已撤乡])。

临近山脊,雪渐散。

山石间昂首挺立的小树。不孤,亦不寂,煞是好看!

五百米山路,便到长城下。我大河北境内不一样的长城墙。仅凭石块堆积,便屹立至今五百年!

10点20分,从城墙缺口处,登上长城。

向右,有三座敌楼,三二一珠。

向左,四五六七珠入镜。
我们先右行,去十四串珠的最佳观赏点-天桥峰。途中要分别穿过三二一珠,再爬升一个山坡,才能到天桥峰。为了阅读万便,我们顺序叙说十四串珠。暂不写去时穿行所见,待返回时,由十四串珠中第一座敌楼开始记述。

等过了第一珠后,有一段很陡的城墙上升。

先是台阶,有雪。

几近八十度。

上升中途有一处平台,只余西侧半壁残墙。猜测此处,最初应该是一座敌楼或战台。

残墙中部有一方孔。瞭望孔,抑或射击孔?

后是乱石。

临近峰顶,有一块五六米高的巨石,需要手脚并用才能上去。

上来后,西绕草丛路七八米,一个小平台处,便是十四串珠最佳观赏点-天桥峰。

11点,到达天桥峰。峰顶一卧状条形石,让站立绝顶的人很有安全感。不知五百年前,这块石头的卧姿,是不是这般模样。

我终能亲按快门,拍一张三次诱我前来至此、令我爱难息的十四串珠全景图!

天桥峰,不仅向北是观赏十四珠的最佳位,亦有:西瞰涞源群山美如画!

南眺雾雪山灵似水墨。

东望广袤银滩山护田。
不来段动态视频,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境!
我愿守土复开疆……
因需与前方“飞”一样上山的队友会合,我们及时下撤!也正式起征,顺序穿越十四串珠!
下陡坡路时,有些难走。慢一点,专心些,也还好,不算太危险。

即将走入历史长河中。

第一座敌楼。暨一珠。南芦台28号敌台,也是浮字贰拾捌號臺。

残缺很严重。敌楼顶几尽全毁。

只余西南两面残窗,人却难入。我们从东侧已风化成残城墙路的曾经敌楼内走过……

沿雪未化尽的城墙路,走向第二座敌楼。

第二座敌楼。二珠。27号台。长城在这里是偏出,即东进北出。

二珠内廊。



二珠箭窗。

二珠背影。

山下。高压架,人类文明与大自然完美融合。

远方。云飘雾萦伴我行。

倚剑走天涯。

人北望,草青黄,何处尘飞扬?

三珠。26号台。




三珠箭窗。

三珠背影。

蟒卫长城。

蛟龙腾飞。一二三珠与天桥峰同框。

四珠。25号台。



四箭窗。


四内。

四珠背影。

前,五六七八珠。像四胞胎。

后,四三二一。

哈哈,哈哈……(此处省略三个字。)

五珠。24号台。



五箭窗和孔门。

五背影。

六珠。23号台。每一珠都有不同。


六箭窗。

六内。

六背影。

五四三二一。

七珠。22号台。

虽是自然风化,但七珠箭窗像极了同叩皇帝(孔门)的群臣。每一座敌楼孔门上方都有名牌砖,却也都是空空如也。



七箭窗。

七内。

七是偏出,南进东出。长城由原来的南北走向变成了东西走向。

七侧背影。

八。21号台。

八箭窗。

八廊。八珠半边倒塌严重,敌楼内部被地上的碎砖垫高了许多。

另一侧尚好。

八为侧直通。没有内墙挡。

八背影。

出八后,长城城墙路左拐,拐回南北走向。

但城墙路被冲毁得很厉害。

得从右侧下城墙,沿山路走,到九珠跟前再上城墙。

八七同框。

九。20号台。

九孔门。像一只站立起来的小熊。



九箭窗。

九亦是侧直通道进出。

九八七同入镜。

九到十中间,城墙亦被冲塌。须下城墙,走山路。

残壁上的十。19号台。如刀切一样的残壁小断崖。
此处,有三条路:一是绕山路前行,放弃进十珠内,直接去十一珠;二是从小断崖处上,进十珠内,有点危险;三是沿敌台外墙走,绕过敌台,从后门进十珠内。我选了第三条路。

此行我最喜欢的窗景。


十箭窗。

十背影。

出十后,城墙旁边有一条明显的山路。

十到十一间的长城墙断毁。少有人走的样子,树木杂生。为安全起见,我选择了旁边的山路行。

十一。18号台。本想放弃,想赶时间。

宁落一群,不落一楼,遂于后门入。话说,走后门,并木有多方便😛。摇摇欲坠的人搭石梯,有如日益渐毁的长城墙,真空了原我,重置了时间……🙏🌹

十一内。



十一箭窗。

十一背影。

十二和十三。17号台和16号台。十二珠独树一珠。由城墙左侧单独伸展出去,如长城生长了一只臂膀。

“犹抱琵琶半遮面 ”,顽皮的十二。

笑脸相迎。








十二宇墙、廊和箭窗。残毁较严重。许是一楼出线,独挡风雪的缘故?

十二只有一个孔门。

回望十二,狼烟不再,山依旧

十三。岁月悠悠,风如刀。



十三孔门和箭窗。

十三背影。现代飞机的烟迹,恰仿佛是利箭一般,让无声的历史,带着几多伤痕……

十四。15号台。最高,也是最后一珠。

十四前小陡石路段。

十四前孔门。

十四里望十三。





十四廊和窗。

十四顶。

十四后孔门。

十四背影。

沿城墙路,继续向前。

依然坚固着的城墙墙壁。

西侧山下的山和屋。

城墙路到这里断开。脚下是高高的断崖,山谷里有一敌楼。应该是14号台。这里,也是此行前进终点。我们由此折返。

对面山上的浮图峪长城东北段,以及远处的乌龙沟长城。

右。雪覆平原,山山相连。

回返时,我没走城墙路,准备从东侧小山丘回。山丘这侧没有明显路,但我有披荆斩棘开路之癖好!😛☺️

临进山顶,雪还在。看来涞源这边比怀来那边风小很多!😄

山顶,向东南。

向南。

向西南。任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木有看到十四串珠的倒影!看来,只有无人机的视角,才能倒看十四串珠。🤔

一栖可双雄。十三(右)和十二(左)。

13点,午餐好地方!十三和十四间的城墙边。

暖胃小火锅。

热闹的午餐时光。

临行前几小时,紧急入队的队员。从握手力度,猜我练过武术;凭一双崭新明亮的皮鞋👞走长城;上山两分钟就不见了身影,20分钟就到至高点;以一杯小酒助兴,坐等我们三个小时!绝对“高”友一枚👍😄。

下山时,高友发扬友好互助精神,执意帮我负重背包,想体验一下专业户外包的背负感。下山只有一二公里的路程,且已再三叮嘱要相伴而行,背包可在我左右,也就恭敬不如从命,成全了帅哥的友爱之心。

只是不成想,高友体力太强盛!原返的路途不足以支撑高友出来登山的乐趣!在这张留影后,高友便支开我们,一人原地即兴高诵一首大诗仙李白的《将进酒》后,便又失了踪影!
还好,我大河北的通信网络着实棒!让在山洼洼里的我,用手机联系上了高友。他言到,他不喜欢原路返回,去走了一条他自己发现的新路,且已经快到停车位置,约我们在车旁见。结果却是:方向感和穿透力都巨强大的高友,在我们到车旁十五分钟后,从山坡的民宿后墙翻入民宿,又在我们正想办法帮他找出处的几秒钟内,靠一双走山石崎岖路依然完好的皮鞋👞,从民宿高大的铁栅栏门里,不弱于淘气小猴上树的速度,直接攀越栅栏门翻将了出来!在我们吃惊且担心他会不会崴脚受伤时,高友已然拿起水杯仿若一溜烟般,又去路边接山泉水了……这速度!让我联想起了我大中国的高铁,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坦白讲,有高友的陪伴,我们此行,心安不慌,且尽情畅聊,欢喜无限。高友体力真好,路方向感强,心善,是一位巨有趣又有实力的好同伴。若是能够在登山时能多等等同伴,也尽量减少一些独立创新的壮举,就更好了!期待高友能用不像风一样的速度,再和我们一起相伴出行!🌹💪🥰
【隆重推出】
高友在十四珠旁,静待我们三个小时,全然木有一般驴友常有的焦急状,反而一个人在水墨山间,独酌独趣,好不快活!怡然自乐中,即兴赋诗一首:
《涞源独酌》
山野一壶酒,涞源乐悠悠。
白雪暖翠微,青牛湾自流。
幸得身边沧海长城为关塞,不然,我们都担心会诱得太白来重生。🌹👍😄

上山走长城,重温历史;走下山路,赏山川美景。

小山坡,三棵树。安静排队的样子,真好看!

巧遇上山牧羊的村民,以及让我彼时一度怀疑自已对羊和狗认识有障碍了的白色牧羊狗。我很想问下农伯:您这是为让狗狗方便打入羊🐑群,为您探听羊圈内部消息,而特意为狗狗🐩乔装改扮的么?

承载我万里长城的群山与峻岭。

天桥峰,和三国鼎力般的一二三珠。耳边刹时回响起“五千年的风和雨啊 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 黑色的眼 不变是笑容!”的旋律……真真是滋生了一股“一样的血 一样的种…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我们都是中国人”的豪迈!

泼墨山水与小静的一抹红。

路,原本就是圆的: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来,没有去……

没有色……

没有古今,没有远近~~

从长城内跨过长城。

来到长城外。

下山。

再行五百米山路。

15点30分,回到登山口。

两步路数据。本次里长7.3公里,累升381米。和同时记录的六只脚出入有点大。

六只脚数握。同一部手机,同一个人,数据咋就差别这么大?何以故?
15点50分启程返京,18点15分至小院旁边长安味道聚餐,19点45分安全到家。至此,心心念念的十四串珠长城行,圆满竟。
2024年元月15日
〈事实证明,写游记,累依故!☺️🌹〉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般 若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