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山风光好 天孤垴上奇石多
烽火台山位于晋冀分水岭之西,九龙峡上龙门之上,小董坪之东,归属于山西和顺县。听其名字就能勾起攀爬的兴趣,但从山下路过多次,却没能登顶看一看。周六恰好没事,就乘公交602到烽火台山转个圈去。



上山还是走营房台的果园沟,快到沟底时左上就找到了过去的那条机耕路。机耕路绕点远还是好走,此路我前几年走过,上两次从这里过,没有找到它,都是走的旁边沟的那条羊肠小路。邢和公路正在大修,断交没有车辆通行,这条公路呀感觉总是三天两头修。


跨过邢和公路,就来到十里桃花香看桃花的那条老盘山路。阳春三月看桃花这里是最佳的选择,夏季山里空气清凉,满眼绿色,走走这古道感觉也不错。古道一直在悬崖下盘旋横切着,过垭口就到了晋冀分水岭的山西界,烽火台山就在山谷对面站着。


垭口左侧的山头上有人工修建的台阶,时间还早,咱先到这个山头上去看看有没有好玩的。开始以为是一个小山头,登顶才发现是三个小山头依次向前延伸着。这三个小山头一面是悬崖一面是缓坡,悬崖下是邢和公路,缓坡应该是山西的。


悬崖顶部的崖体向外凸起,各种各样的崖体天然风化让这里形成一个奇石世界。尤其是最后靠近公路的那个山头,那么多的造型奇特的奇石聚在一起,诱惑着我们忍不住了爬上去得瑟得瑟。


山头上还有许多风化后的碎石,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知是谁,将这些石块垒在悬崖之上,如草原上的玛尼堆一般。一个连一个高低大小不同的石堆,自然就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所处的位置较高,不远处的孤山显得不那么雄壮威武,将这些石堆和孤山一起拍照,孤山也就不孤了。

第三个小山头处也有人工修建的米数宽小路,沿小路下行就到了刚刚走过的古道上。返回垭口向右侧爬升,山脊左转就是烽火台山的顶。山上有放羊的当地人,问我们刚爬过的山叫什么名,他说叫天孤垴。又问这两个山头为何叫天孤垴和烽火台山,他说老辈子都有这么叫,究竟为啥谁有时间去打听,天天种地放羊,哪有这个心情?

这一带的山有特点风光养眼,山脊阳面是小断崖不断,基本无啥树木,光秃秃如高山草甸。山脊阴面则是林海成片,高大的松树、橡树占居了半边天。山顶的风挺大,吹的不敢站山巅。山顶的风挺凉,真的不像是在过夏天。天很蓝云很低,仿佛伸手就能够着天。

烽火台山顶没有烽火台,长城遗址什么的也寻不见。从山的形状来看,好像和烽火台也无啥关联。山对面的不远处是支锅岭长城和支锅岭关口,烽火台山的名字是否和这里有关。


从山顶左下至山脊,沿明显的道路向山阴面下是山西和顺的小董坪,返回邢台要绕个圈有点远。向阳面下道路不明貌似有小断崖,但下边的邢和公路能看得见。选择近路走阳面,貌似的小断崖走到眼前却消失不见,小心一点就能轻松走到公路上面。


双向的公路一辆车都不见,真想在宽阔的公路上撒个欢儿。九龙峡上龙门原来那个景区口已废弃,空留房屋几间。到此处想起05至07年那三年,每年在九龙峡参加爬山比赛,从下龙门停车场起步,40、50、60分钟跑完全程的成绩已是历史,让我吹牛吹了好几年。再也回不到当年了。


到公路边向下一看,当年跑过的景区路依然清晰可见,沿已废弃不再维护的台阶路下行,轻轻松松就到了九龙峡里面。天太热,九龙峡里面的游客不多,一路上也就见了七八个。快到门口时还是从村民的板栗林中绕出去吧,距公交的发车时间还富裕挺多。


营房台一村民家门口种一棵杏树,成熟的大白杏在树下落了好几个。一大娘乘凉在家门口坐,见我们从杏树下过就说,吃杏吧可甜了。盛情难却,摘一棵一掰,一股杏水滋了一脖子。将杏放在嘴中一品,那滋味美妙啊忍不住又摘了一个。
二O二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四十不惑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