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盘山秋千架穿越崆峒山弹筝峡

重阳前一周,全国气温骤降,温度已降至0度左右,正是六盘山秋季最佳观叶期。风云户外的小伙伴们提前一周就开始策划六盘山之行。与以往贺兰山登山徒步不同,此次登山徒步线路自宁夏泾源县横穿到甘肃平凉,虽然总长度仅20余公里,但往返车程就需要10多个小时,为此我们选择了重装2日的行程,以便大家能更好欣赏沿途美景。
六盘山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广义的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而狭义的六盘山为六盘山脉的第二高峰,位于固原原州区境内,海拔2928米,崆峒山也属六盘山支脉。

此次穿越起点为泾源县秋千架,因两峰拔地而起高耸如柱,与众山不相连,酷似荡秋千之架,相传是穆桂英曾荡过秋千的地方,我们大概在中午12点半到达这里,刚进山就遇到“特殊情况”,来不及考察“秋千”架在哪?不得不快马加鞭赶路,留下些许遗憾。


六盘山与贺兰山最大不同,在于气候湿润、植被茂密,也许是前些天的降水还没干,地上有些泥泞,虽说是一条比较成熟的户外线路,但比想象中难度略大,前4公里徒步的还比较轻松,但随着爬升开始,山坡上的植被越来越密,树木已将小路封闭,大家不得不在树木丛中迂回穿行。



以前虽也多次来过六盘山,但都是在公路上远观,此次是置身期间穿越,感受完全不同!走在山间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看山间已是层林尽染,不由想起伟人的著名诗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首诗是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青石嘴击败阻截的骑兵兵团越过六盘山时有感而作的,按农历正好与此时相近,不免不让人感慨!

从海拔1800米上升到2200米山脊,距离不到6公里,用了4个多小时。来到宁夏与甘肃界碑山脊处,驴友们终于可以放下负重,放松缓口气了,毕竟最难走的一段即将结束,这个季节的重装出行对于每个人都是体力和意志的挑战,尤其对于队伍中不少第一次重装的女驴友,除了帐篷、睡袋、地垫、食物和水外,还要带够保暖衣物以及生活必需品,每个人负重基本都在20公斤以上,如果没有对户外的热爱,是难以想象的。

经过了艰难爬坡,再沿着山脊行走顿觉轻松,看前后左右一步一景,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油彩画前。色彩斑斓的树叶从眼前划过,秋日和煦的阳光从树中透过洒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让大家忘记负重的劳累,远离了世间的烦恼与纷繁,让心灵得到安宁,让自己回归本真,此时此地一切显得那么的自然与和谐、平静与安详!!这不就是人类本该拥有的生活状态吗?诗和远方是大家都追求的,开启说走就走的旅程之所以令人向往,在于要有勇气放下心中的负累与牵绊。



欣赏了宁夏六盘山的十里画廊,进入甘肃境内,在下午七点多天黑后才达到了露营地---一处村庄废弃房屋边!深秋山区夜晚温度已到零下,大家简单吃喝后钻入帐篷休息!


崆峒山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山名由来大致有三:一是古为空同氏族居住之地;二是崆峒山为道教胜地,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静自然之意;三是崆峒山洞穴具多,有空洞之意。此三种说法似乎均有道理。


崆峒山相传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亲临问道广成子于此山而被道教尊为"天下道教第一山"。2003年登上了国家名片,这套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隍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组成的《崆峒山》特种邮票。


此次我们是从崆峒山景区下方斜穿而过,走在弹筝峡谷间,左上方的凌空塔犹如灯塔指引这我们,发源自宁夏的泾河犹如白色飘带在山间穿过,汇集到弹筝湖。


弹筝峡两边山势挺拔秀美,据说因泾水沿山麓遇岩石相阻,发出泠泠声犹如古人弹筝而得名。可以想象当年泾河的水流量是何等的壮观!


“遇见崆峒派,问道崆峒山”,崆峒派是随着金庸先生作品才为人所知;而早在2000多年前《庄子.在宥》篇就描述了黄帝曾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领悟了“道”,经过28年的努力,使天下实现了大治。今天我们也走过这里对于“至道之精”是不是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呢!



在山谷穿行了一上午,此时眼前突然开阔起来,弹筝湖已在眼前,即将进入景区,按照户外的标准姿势留个影。


走过问道宫,本次跨省区穿行也即将到终点,2天累计爬升1100米,徒步近12小时,行程23.6公里,也为本人今年重装出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期待明年弹筝峡穿胭脂峡溯溪。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0951wzy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