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井山北峰、鸳鸯湖山谷探秘
相关活动:一起去看流星雨——南岭第三季约伴
广东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南岭五岭支脉的南麓,是广东最大原始森林面积伯森林公园之一。素有“广东的西双版纳”之称。在主峰上有一天然形成的小湖泊,形似天井,当地人把她称之为“天井”天井山由此得名。
摘自《百度百科》
在广州户外圈,有二位知名度颇高的人物,一个是“非著名”领队星洛,另一位是“不走寻常路”领队木-鱼。他们组织的外线徒步活动不但靠谱,而且走的线路使你受虐吃苦后还满心快乐,使人又爰又恨,长久回味,因此生成了一批“麦粉”“鱼粉”。
这次,木-鱼借英仙座流星雨重临之际,发帖天井山看流星雨、南岭第三季约伴,星洛也参与其中,有两位重量级大佬加持,活动注定有猛料,赶快踩点上车……
Day1
8月12日清早,我们14人乘座面包车从阳山秤架乡出发,经过迂回曲折的盘山公路,行驶半小时后,来到海拨600多米的林区登山口,正式开始二天行程。
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有木-鱼、星洛、晨风、扬舟、兰子、山石、叶叶、漫步云端、YAN、大海茫茫、7tea、披萨酱口味泡面、莞尔、吴马,许多都是户外经历丰富,能征善战猛人。因此,本渣走完公路热身,拐上溪谷小路爬山后,遵循笨鸟先飞的户外原则,快步跟上前队,以免后面被拉爆。

山里刚下完一阵雨,空山雨后,薄雾氤氲。路迹是沿着溪谷往上延伸,路边茂密的草丛沾满水滴,走着裤腿全湿了,连鞋里也感觉进了水。由于是封山育林时期,很少人进山,山上的植物葱茏茂密,仿佛走进热带原始森林。
我和兰子、大海走在最前面。过了一段水渠路,然后右转继续爬升上坡。此时天气好转,阳光照进了森林,但茂密的树林里背风湿热难耐,衣服早己湿透。
看着山溪逐渐变窄,水流变小,前方树林光照变亮,预惑快要走出山谷,上到山脊线的垭口了。
将近上午10点,经过一段艰难的爬升,我们终于钻出了杂乱的灌木丛,踏上千米以上的山脊线。
垭口的东边隔着几座山头的最高峰就是天井山北峰,要沿着砂化防火带爬升几百米;西边是一座视野开阔的山头,后面的队友还未到,我们仨决定放下登山包,爬上去打卡看周围的风景。
周边山峰很多岩石己半砂化,裸露出白色的粗砂粒,远看像一处处沙堆。


队友 兰子
一路上来,我在前走,她在后面时不时看着轨迹,以防走错路;喜欢在晚霞满天的山头放风筝,在田野上追摄雨后彩虹,一个热爱生活热爰自然的女子。

队友 大海茫茫
来自珠海市的朋友,“钢条”的身型一看就是运动达人,重装全程不用登山杖,登顶后喜欢手舞足动来段视频。

本渣 吴马
爬山“机会主义者”∶路况好就在前一路狂奔,遇到开路就怂在后队,只因老眼昏花,怕带错路。

半小时后,队友们全部上到了垭口,御包休整一会,继续起包向北峰进发。


山坡上没有高大的树木遮挡,阳光猛烈,但由于海拔高,山风徐来,空气温度还是比山下低,大家并不觉得酷热难受。
连续的急升坡虽然很累,但蓝天白云下,在奇石林立的山顶,站在风化如高山沙漠的石坡上,看着群山巍峨的风光,一眼天堂,一眼地狱,还是劲头十足。



队友 YAN
背后看她的登山包可能是最大的,涨鼓鼓,几乎遮住了身体。听队友说每次重装她都带很多吃的,像移动的小卖部。果然,营地开炉时从包里掏出的肉、虾、面条、菜等食品够全队品尝一遍。

今天全队的状态不错,中午12时,我们一鼓作气,翻越了海拔1660米的北峰,然后下到不远处的山坪,找寻适合的营地。
按原计划,我们是再下撤到洼地作为营地。但仔细观察脚下这块地方,也很不错∶地面平整干爽,山风不大,视野开阔,离几座山峰很近,周围奇石林立,如山神守护,只是要下去洼地打水,有点远(幸好后来连这个不足也解决了)。
最后大多数队友决定在这里扎营,只有二位下去离水源近的洼地。
事后证明∶这块海拔1600米的山地,是省内少有的五星级营地,在此扎营真是太享受了……



山里的天气阴晴不定,大家安顿好,已差不多14点了。木鱼想轻装走个小环线,探探路。有兴趣的跟上,不去的可在营地休息发呆,最后我们7个队员跟隨而去。
我们下穿过乱石堆来到洼地处,发现大部分是沼泽地,水源也不是很干净,确实没上面地方好,只适合冬天扎营。
走了一段,连路也没了,只好上切回山坡的灌木丛前行。
走了几百米,爬上一座巨石盘据的山峰,远眺前方的崇山峻岭,感觉前路遥远,远山沧茫。
西边的天空乌云翻滚,山间不时乱云纷飞,有山雨欲来之势。

木-鱼想了想,决定不继续走环线了,前面的路等明天再探,当下就转转附近的山头,再回营地看日落。
木-鱼,一位不走寻常路的领队
自称是户外风景**,不走寻常路肯定是想看到不寻常的风景。别人说他在地图上画条线就可以走路了,但他说研究线路的时间比走山还要长,确实不简单。

山上下了两场雨,还好不大。


此处算是天井山的核心区域了,很少人踏足。右方峡谷山脉绵连,远处的山峰就是耸立着微波塔的南峰;左边高山耸峙,广东第一峰群山尽收眼下;身后的北峰上,我们彩色的帐篷像开在山间的野花,还有远方云雾间若隐若现的喀斯特峰林,一切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奇石众多也是这里山峰的一大特色,山顶的巨石经过千百万年的侵蚀风化,粗糙如砺,形成千奇百怪的造形,堆叠成大小不一怪石阵,挑战你的想像力,令人叹为观止。





海豚石

青蛙石

兽面石

人兽石

看着云舒云卷,我们回到营地己近黄昏。
今次活动是打着看流星雨的旗号而来,看天气流星雨大概率泡汤了,但观赏高山日落夜空还是蛮有希望的,大家纷纷开炉煮食,用美食伴随着浪漫的美景。





Day2
二年多前,户外达人黑豹在网上写了一篇游记,讲述了他在当地向导带领下探寻鸳鸯湖的经历,最后的结果只是看到一片沼泽地,鸳鸯湖只是传说。
时至今天,我们又翻起了寻找鸳鸯湖的碎念,但不在乎结果,只想体验过程。
8月13日的清晨,晨雾溟濛,朝晖满地。
按昨夜定好的计划,我们要7点起包出发,沿峡谷底穿过去鸳鸯湖,再上山脊线到南峰出山,预计十多公里,要花八个小时,强度和难度比昨天大得多,但会看情况调整,时间不够就从鸳鸯湖直接下山。


队友 漫步云端
佛山来的大爷,言行举止十足老顽童。第一晚和他拼房上半夜安静像小绵羊,下半夜判若两人雷声大作;第二晚半夜在山顶帐篷里引吭高歌,似山间怪兽吼叫。

队友 叶Y
女大佬,别名开路师。女将这么称呼肯定有二把刷子,可惜深藏不露,也许是未到她出彩时。

队友 山石
实力派干将,“开路坦克”,当队伍前进受阻时挺身而出碾压一切路障,踩出通道捷径让后面的老弱通过。

7时多,大家收拾好拨营下山,顺着岩石堆中的泄水沟急降到谷底。

来到山腰的竹林发觉找不到路,只能依照轨迹的方向强行向下突破。每走一步都要拨开坚韧的竹枝,再感受竹条回弹的鞭打,进入了“藤条炆猪肉”的开路模式。

我们分开二队人,分别由木-鱼、叶叶带领在竹林里左冲右突,看看谁先找到原始路径出来,再一齐前进,这种就是二小时一公里的开路配速了。
跟竹枝一番较劲后,终于在接近谷底的竹林中找到比较好走的路径,方向也正确,虽然行进仍然缓慢,但找到路总比无休止的开路要好。
前面的路被山体塌方冲断了,在泥土上发现了陈旧的**,说明有人从这里走过,也证明了我们走的路是正确的,鸳鸯湖就从这里过去。
竹林中出现了一条山溪,流水潺潺,路迹基本上就沿着山溪左右迂回延伸,这样就免不了要湿脚淌水了。


好不容易走出竹林,接着就钻入高大茂密的阔叶林,这里是山谷底,水分充足,土壤深厚,林木疯狂生长,不时还有倒伏了很久的枯木拦路,使我们步履艰难。


走着走着,流淌的山溪忽然不见,茂密的林木变得稀梳,两边的山脊变得低矮,前方山谷是大片长满水草沼泽地,这就是传说中海拔1400米的鸳鸯湖吗?
溪流应该是这里的水源,溪流消失了,是人为使之改变流向还是别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是过山人,只有默默接受这种改变。


站在这幽深而开阔的山谷,望去山间飘荡的浮云,我们和经自然淘汰存活下来的万木共同呼吸,共同沐浴阳光雨露,世间万物众生平等。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感受植物的美感,才能对天地万物常怀感恩敬畏之心。

离开鸳鸯湖沼泽地,前行不远就上到山坡垭口,时间是上午9时多。木-鱼考虑到后面的山脊线都是手绘轨迹,路会更难走,决定放弃去南峰的计划,改为在附近奇山怪石打卡后直接下撤。
队友们休息晒帐篷

山顶的怪石嶙峋

队友 星洛
人称**,不认识他的都不算广州资深山友。自称登山穿的衣服每走一次虐线就补一块补钉。

队友 披萨酱口味泡面
少言寡语的小姐姐。背着30升的登山包就可以重装露营走山,是不是有人帮你一把呢。

山上又起浓雾,我们该下山了

这条路很久没人走了,前半段许多地方路迹不明,要不断找路,中途还遭遇野蜂的两次袭击,好在都安然无羕。

终于在中午1点多回到山下的上垌村,安全地出山。


小结
本次重装徒步未能走完暨定线路,主因是第一天路程太短,应多走几公里,在临近南峰的三角山峰扎营,那第二天就宽松很多。但今次上山的目的之一是看流星雨,未知三角山是否最佳营地。另外,天井山不是驴友的热门线路,存在路野路况不明等诸多因素,天气的不稳定也需要按实际情况调整。总之,今次徒步的基本目的达到了,大家也安全回家,期待下一次有更好的体验。
特此感谢队友提供的照片。
注∶天井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吴马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