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上海> 福州路:曾经名气响过南京路

福州路:曾经名气响过南京路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福州路:曾经名气响过南京路

2018-07-13 20:20:21 854

上海市黄浦区有条福州路,东起外滩的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与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间的人民大道相接,与南京东路平行,全长1400多米。想当年,这条路上笔墨笺扇、报馆书局相继创设;戏园茶楼、中西菜馆竞相峥嵘;洋行药铺、百货烟号热闹繁荣,被称为“海派文化的诞生地”、“中华文化第一街”。现今,这条路仍然保持着“文化街”“美食街”的声誉,沿线还有许多优秀历史建筑。

据资料,上海开埠前,福州路原是通向黄浦江的四条土路之一。1850年前后开辟外滩到河南路一段,因西面通往基督教堂,故名布道路、教会路。1864年向西延伸,筑完全路,是继二马路(今九江路)之后与大马路(今南京东路)同时筑成的早期马路。1865年以中国港口福州的名称正式命名为福州路,俗称四马路,形成申城最早的现代热闹大街之一。直至20世纪初,因南京路兴盛后,福州路才屈居于后。


人民公园相亲角——一些长辈来替子女相亲的地方,有贴纸条写上条件也有相互聊天的,都是家里人代沟通,相亲主角很少在那里现身。

石——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于1982年在南极乔治岛采集的,1985年立于园内。石为黑褐色,高1.7米,呈椭圆形,上刻有宋日昌题写的“南极石”三字。

明天特价书店——很多曾经辉煌的“著名”书店都纷纷关门,而“明天”却坚挺地生存在福州路的黄金地段好多年,特价书的码洋能力可见一斑。

上海著名的格致中学,就在福州路附近,实力羡慕格致的学生,校门口有一条充满书香的“文具一条街”。

274岁的王宝和酒家——创建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以清水大河蟹和绍兴远年黄酒而名噪中外,被誉为“蟹大王,酒祖宗”。

156岁的老正兴——创始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有着“饭店之王”的美称。

静安面包房——青团界的黑马!

上海书城——上海有史以来第一家超大型的零售书店,被称为“世纪之交的礼物”。

熊记六万串——30年前,中山公园正门口一位熊姓老人摆摊卖里脊肉,日销60000串一度成为上海小吃界串传奇。为了不让这份儿时记忆中的味道消失,两位上海90后小伙找到熊先生继承了这份手艺,这就是这家“熊记六万串”的起源。

上海笔墨博物馆——以中国毛笔和墨及文房四宝为陈列、收藏、研究对象的专业主题博物馆。每位书画家手中的笔都有自己的名字,最值得一提的是鲁迅的“金不换”。

上海古籍书店——成立于1956年,是上海成立最早的经销古籍类、古典艺术类图书的专业书店。

外文书店——成立于1958年,拥有非常齐全的外文原版图书。

113岁的老半斋——老半斋酒楼是四马路上文人墨客最爱光顾之地,鲁迅、柳亚子、施蜇存等都曾到这里一饱口福。“天下第一光面”刀鱼汁面和肴肉,一个提鲜,一个解腻,堪称“标配”!


167岁的杏花楼——百年老店,上海滩点心的祖师爷!

老盛兴汤包馆——经营汤包、汤面、盖浇饭等具有苏州地方特色风味,并融入本地口味的大众点心的餐饮企业。


邵万生——创立于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相传创始人为宁波三北一名唤“邵六百头”的渔民,经营“两洋海味、闽广洋糖、浙宁茶食、南北杂货”。


天蟾逸夫舞台——“不在天蟾舞台唱过一场戏,再好的演员那都不是角!”始建于1925年的天蟾逸夫舞台,堪称当时上海新式剧场之最。梅兰芳也曾在这里演出。

人们都说上海是生活节奏急速加快的现代大都市,却很少有人记起在繁华大上海的市中心藏着前辈们开辟的文化盛宴。找一个空闲的午后,去闻一闻福州路的书香吧!在这里,你会认识一个睿智而淡泊的文化上海。

今天是与老同学辉男逛福州路、汉口路、九江路,看老建筑,后到淡水路长乐路乘198公交车至九亭贝尚湾,辉男请白玉羊肉串。饭毕,我乘沪陈线返回泗泾。(2018-5-27)

217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太极(金成吉)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太极(金成吉)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