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短途摩旅
——记2017年6月周末两天短途张家口蔚县骑行和2017年8月周末两天短途张家口草原天路骑行之后的两天半沧州骑行。
此行不知因何而起了,在高德地图上收藏了很多古迹的小星星,于是就想出来把它们串起来,来个三天游。
5月1日早6:15出发,19:30到沧州锦江之星酒店。
一早5点半多起床洗漱,6:15出发。前一天计划走高速,这样可以节省一个小时时间,但打开地图一看,南六环与京港澳高速已经开始堵车,于是走高速作罢。遂沿温北路——黑龙潭路——太舟坞路——圆明园西路——万泉河路,至四环辅路。经西四环辅路——京港澳高速辅路——卢沟桥南路,转农场路和左堤路。因为出发的早,昨晚已经有一批人离京,今天离京的估计走高速的多,所以一路顺畅。左堤路上车也很少,一般是60左右巡航。
8点半左右到达固县,刚好路过加油站,于是想方便一下,结果厕所坏了,作罢,去县城里吧,地图一顿找,找到个建材城,刚好也是顺路,于是方便之,哈哈。继续上路奔第一站——白塔寺。
白塔寺位于廊坊市永清县大辛阁乡,原名龙泉寺,是一座始建于辽金时代的千年古刹。
不到9点半到达白塔寺,门外车还不少,找了一个空位,将摩托停好,开始游览。
首先就是山门,哼哈二将也是有点淘气,站到了墙头上,山门正对的南面就是三座白色的石塔,其中中间的塔高大,上有佛教中释迦牟尼佛垂临涅槃之际,对弟子们的遗言”以戒为师“四个大字。


进山门左侧小门,可见五路财神殿和车神殿,只在门外看一下,没有进去。然后就是中间的天王殿,中间是大肚子 弥勒 佛,左右四大天王,手执不同法器,脚踩各路鬼怪,面目狰狞,估计是寺里最吓人的角色了 。其实一般天王殿是一座寺庙的山门。
出天王殿,左右是鼓楼和钟楼(从北看是左钟右鼓)。常听晨钟暮鼓,以为是早上敲钟,晚上敲鼓呢,结果一查,其实不然,不论早晚,既要敲钟又要击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以示警醒。钟楼鼓楼侧后方各有一座亭子,东边是功德碑亭,上面刻有为重建白塔寺捐款人的姓名;西边是古塔亭,顾名思义,亭内有辽代白塔一座,这也就是白塔寺名字的由来。
这座辽代所建的白塔与 北京 的天安门坐落在同一条中轴线之上。理工科出身,不算不能轻易相信 ,地图上所测(可能有误差)
此塔坐标
东经116度25分37.72秒,
北纬39度19分34.28秒
天安门
东经116度23分28.51秒,
北纬39度54分26.43秒,差了2分9.21秒。
之前听说中轴线其实并不是正北正南的,于是侧了中轴线的两端
奥森南门
东经116度23分10.77秒,
北纬40度0分35.16秒
南苑路
东经116度23分47秒,
北纬39度48分13.77秒,差了36.23秒。可见中轴线不是正北正南。
粗粗略算,两者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并非有虚,只是不知因何如此。
这是一座八角密檐式实质塔,汉 白玉 石质,由座、身、檐等部分组成。塔体平面为正八边形,塔身第一层塔檐雕斗拱状。最底部的石础为八棱柱体,雕有八个石兽,接石础上层,是一个八面石盘,石盘侧面雕有四个龙案,四个花案,接石盘上层为塔座莲花盘,由下向上第四层是八棱柱身。塔身正南面(阳面)下半面雕一腾飞状龙,龙雕下方是一对开扇门雕。门侧东南、西南两面各有一武士门神,分别肩持金瓜、长刀。正北面(阴面)偏下方雕 菩萨 坐像,柱体塔身上层为十三层斗拱,八角塔身和一塔尖。



之后是大雄宝殿,里面有出家人在诵经,门外游客在张望。再后面是藏经楼和念佛堂,走马观花式在外面看了一下,就出来了。

第二站信安镇 龙泉 禅寺。到镇子上已经是11点了,早上也没有吃饭,于是先吃午饭,寺旁边就有一个面馆,于是叫了一碗鸡蛋素菜面,20分钟吃完。就在旁边逛这座寺,体量不大,但五脏俱全,山门、客堂、地藏殿、观音殿等应有尽有。大雄宝殿门旁站立一位居士,手拿串珠,没打招呼,直接进了大殿。一个人没有,安静得很,佛像庄严,两边十八罗汉,佛像侧后左右分别是地藏 菩萨 和药师如来,围着佛像转一圈。出来到后院,还是藏经楼,见两位居士,不知在说什么。出来后奔下一站。

第三站堂二里大佛禅寺,门口有车,可以断定里面有人,但门没开,一想,算了,可能放假不开门照了张山门就走了。

第四站胜芳大悲禅寺,游客很多,摩托停至自行车停放区,碰到一位大哥,问我从哪来等,闲聊几句就开始游览。首先是重檐庑殿顶的山门,很是大气,大门不开,还是走右侧小门。有大爷在卖香,没问价钱,我就在门里凉快了一会儿,穿着骑行服,出了很多汗,感觉还是热,就将上衣脱了下来,拿在手里。进去里面,甚是开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先是重檐歇山顶的天王殿,没有进去看,这是重建的寺庙,老物件应该没有,所以想着也是走马观花看一圈。

天王殿东边是碑亭和钟楼,碑亭里有游客纳凉,现在已是中午12点半,正热的时候。

再往里进,是高大的观音 菩萨 露天立像,四周有水池环绕,有小桥通观音像下。池边些许人在喂食金鱼。

观音像后面是古佛殿,乍一看,想起来故宫中的中和殿——单檐四角攒尖顶,细一看还是不同,这殿还是单檐庑殿顶,只是正脊很短,且整体建筑呈正方形。

再往后,是重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建筑都中规中矩,没有其他特别之处。

转到大殿的后面,就是藏经阁和万佛楼,没有靠近看,就向出走了。

出到水池边时,给二来一张特写

然后穿上上衣,骑摩托沿环绕胜芳古城的护城河进了古城内,街上行人还是很多的,停下车设置导航时,顺手照了一张街景。之后向南继续骑行。

第五站是70公里之外的 青县 地藏寺,前面都属于 廊坊 地界,后面都是 沧州 地界了。
不到3点到了地藏寺,其在村子边上。门口停了一辆汽车和两辆电动自行车,很静,没有其他游客。进了右侧小门,能听到从大殿传来的念佛声,寻着声音过到了大殿门口,只见五六位女居士排成一排一边绕着大殿的佛像一边念佛。我站在门口屏息听了几十秒,没有踏进去,怕打扰她们。于是向殿后走去,后面是高大的地藏殿。沿阶梯来到台上的大殿,殿内三四人高的地藏 菩萨 立于殿中,共四座立像,分别朝向四方,殿内东西侧还有护法神等。出大殿,沿殿外台阶绕到后面,可见下图的塔,很有个性,没在他处见过这种形制的。
绕过一圈已是3点多,很是困乏,来到寺门口台阶上,放下头盔等,静静地坐下来,听着大殿内的念佛声,眯了一会儿才感觉困意消失。收拾东西,来到摩托车前,油表提示加油,行程已经200多公里,于是撑起大撑,检查了轮胎,没有异物。穿戴好,导航去加油站加油。

第六站是 青县 盘古寺。在快到达时经过一个村庄,村头好像是蜜蜂多了起来,一开始没有留意,因为头盔的挡风镜片没有放下来,突然撞进来一只,只听到脸边“嗡嗡”的响,一想,可能是有只蜜蜂在头盔里。具体在哪也不清楚,又骑了一会儿,后又一想,不行,万一这小东西给我来一口,那就不妙了,于是打开双闪,将车停在路边,将头盔摘下来,看到一只蜜蜂飞了出来。这才安心带上头盔继续前行。
到得盘古寺门口,刚好口渴,于是在一位卖糖葫芦的大哥那买了瓶水,大哥还让我尝尝他的糖葫芦。我说,一会儿出来再尝,我先进去看看。于是进得里面来,游人些许,不是很多。首先是这座盘古殿,里面供奉着盘古老爷爷,两侧墙壁上有新画的壁画,比较卡通,没有细看。

出到后面,就是这座大雄宝殿,里面供奉三尊佛像。刚进来门口,一老奶奶见我一直看着佛像,说到,可以拜拜啊,小伙。我扭头朝老奶奶打了个招呼,来到旁边的拜垫拜了三拜。之后,右绕着佛像来到后面,有观音 菩萨 和很多童子的立像,我一直没有明白这些小童子是什么人物,不过根据数量,我推断会不会是所说的善才童子五十三参相关的人物呢。在我家的县里石佛寺的佛像后面也有相同的童子立于壁上,墙壁形制类似于浮雕,有不同的小路,回环迂曲,其间数十童子点缀其间。再绕,又来到佛像前,见老奶奶正在教一个小孩如何拜佛,旁边小孩的妈妈也在仔细的听。

出来大殿又到了盘古殿前,见得殿前右侧树下有几座小石雕像,有断了前腿的 石狮 ,有驼碑的赑屃(音必细)。对年代不是很敏感,不知这几个老物件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也是这座寺里能看到的为数不多的老物件了。


出得寺来,那位大哥还在那里,于是买了一串糖葫芦,是小枣做的。一边吃糖葫芦,一 边和 这位大哥闲聊。“这里主要也是靠种地吗?” “嗯,种地,还有大棚、果园“ ”有大棚、果园还好一点,能增加一些收入“。之后又闲聊了些,吃完糖葫芦就骑车继续走路。这时已经下午4点半了,离目的地 沧州 已经很近了。估计6点多能到酒店。

第七站 沧州 杜林 登瀛桥。
从盘古寺到 杜林 是30公里的路程,开始还是很顺畅的。中途出现状况,堵车了。两车宽的道,因为前面路口堵车,结果小汽车全逆行着向前开,最终就是所有车一动不动了。车上的人下车出来玩儿。我看情况不妙,打开卫星地图来看有没有小路。发现了前方20多米远处,有向左转的土路。于是顺着车缝一顿钻,来到这条土路上。这条路还好,是砖头铺的,时间长了,砖头不平,异常颠簸。还好,总算有条路能走。不一会儿就转到一个土坝上。看地图顺着土坝走过去还是堵车,于是掉头准备下过去土坝进村子里走。结果掉头车把转的有点急,车倾斜的厉害,没有把住,要向下倒。看情况不妙,使出浑身力气才没让车倒下去,于是就这样僵持着。可这车太沉,没僵持多久,车就被我放倒那了 。放倒后从侧面才将车扶正过来,这是这一路惊险之一。还有两次是因为急刹车,轮胎抱死,吓了一跳。扶正车,进村子绕过拥堵路段,才顺利到了 杜林 。本来40多分钟的路程,走了一个多小时,耽误了一点时间。
杜林 这路也不宽,不一会儿就到了桥头,桥有两车宽,刚好一去一回。将摩托骑过桥,停在不碍事的路边。登瀛桥,又称 杜林 石桥,位于 沧县 杜林 镇内滹沱河故道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为三孔二拱石桥。全长66米,宽7米,跨径11.3米。桥两侧共有石望柱26根,上雕有猴、狮、佛像等。望柱之间设有栏板44块,栏板刻神话故事、古典戏剧、花卉、飞禽走兽等,刻工细腻,形象逼真。整座石桥造型美观,结构坚实,雕刻精湛,在历史和建筑工艺上均有较高价值。
桥东侧有两尊 石狮 ,甚是精美。


桥 东北 处,有一扑倒的断碑,碑额是“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加固”,可见这是建国后加固了一次,其他断碑字迹漫漶,无法辨识。

下图是一 石狮 ,肩上好似一个小狮在玩耍。

下图是一石猴,鼻子和前肢都已断失。

下图像一石龙,完好。

下图不清楚为何动物。


下图是石栏板,上写“太阳星君”,左右各有一人从门内探出半个身子,不知何意。中间五人列队而行,前两人手持长幡,下方有供品陈列。

下图中双凤相向而飞,环绕于上方太阳两侧。

离了这桥,开始向 沧州 出发。不料,小镇上又堵住了,就两车宽的路,赶上五一,又赶上傍晚。骑着摩托各种钻缝,终于钻不动了,熄火等了一会儿不见动静。打开地图找起了村里的小路,确实给找到了一条,水泥路加土路,还有泥路,有点小惊险,不过,还是顺利绕过了镇里的堵点。来到出镇的堵点 ,只能一点点钻了,堵得我想着以后假期可不出来了,老老实实的回家吧。。。 也不知几点了,太阳渐渐落下,感觉天黑之前到不了酒店了。钻过堵点,就来到 沧州 市区内,还好,除了全是红绿灯,还是很顺畅的,7点半左右到得酒店,天刚刚黑下来。
住宿一晚没事,略过。
第二天目的地白洋淀
5月2日早6:20出发,16:00到 白洋淀 农家院。
早上不到6点起床,洗漱、收拾东西,6点20出发了,按计划去旧县看 沧州 铁 狮子 ,这个在课本上学到的古迹终于可以一睹尊容了。一路顺畅得很,半个小时就到了,结果景区关门维修,不让参观 。得,撤吧。又骑了半小时,返回了 沧州 市里,还没有吃早餐,看了看地图,市里还有文庙和清真寺可以看看。于是导航清真清,没有停车,左手路边看到了清真寺,感觉没甚可看的,这么早,又不一定开门,于是去不远处的文庙。也是没开门,骑上车来到不远处的肯德基,叫上一碗粥,一根油条把早餐解决了。
按计划, 沧州 博物馆也在这次行程里,可博物馆九点才开门,现在八点不到,要等一个小时呢。遂只来到了博物馆旁的狮城公园,来照这仿制的铁 狮子 。

不去博物馆,时间充裕些,玩起了自拍。

临离开广场时,碰见一位大爷,问我从哪里来,到哪去。一一与以作答后,大爷说,“还是年轻好啊,想出来玩儿就出来玩” “大爷,一样的,您现在也清闲,想出来逛逛 ,就出来逛逛啊,天天在屋里在也没意思” “是,就是跑不远”。临行,跨上摩托车,大爷非要给我拍个照片,“小伙这么帅气,拍张”。我于是等着大爷拍照,拍完,大爷满脸笑容的说,“你知道我这是啥手机不?” “不知道” “华为,P30pro” “厉害了,大爷,听说这手机照相效果很好啊“。道别之后,骑车出发了。本想和大爷来张合照呢,后一想,此生遇人无数,多已散落天涯,又有几人常相见,遂作罢。
八点半从 沧州 市区出发,去三十里外的纪晓岚故里崔尔庄。进崔尔庄镇的路上,又遇上大堵车,小汽车依然是我行我素的逆行向前开,结果堵成了一锅粥。无奈继续下道进村子找小路,左拐右钻才绕过堵车点。这也就是摩托方便,汽车的话估计要在路上堵着吃午饭了。绕过堵车点向前走几十米右转就到了纪氏墓地,看到路左侧大大小小的坟头。没停车一直骑进到了村口,看见三位大爷在聊天,于是上前搭话,“大爷,纪晓岚墓就在这附近吧?” 一大爷伸手向西南方向指去,说“就那松树那儿”。我又问“那坟前有啥碑吗?”刚刚那大爷说“没有吧”。话音刚落,另一大爷说道“有碑,你去看看就知道了”。这时,一大哥开车停在一旁,也问起了路,“大爷,这村里能绕过去,去 沧州 吗?前面堵车了” “能,往北走,再东拐,沿大街走就能出去,你是干啥的”“婚礼车队堵这儿了,过不去了”我说道“我是从 沧州 过来的,但我是从南边的村子绕过来的”另一大爷补充道“从这绕近,南边远”。“南边是远,路也不好走”。
告别了大爷,就来寻纪晓岚墓,先就来到了松树下,看看碑上的字,是纪氏祖宗的,不是纪晓岚的,只拍了下面的照片就从坟地里出来了。一个人逛坟地也是别有一番情愫。

向南走,看到路边写的“纪氏墓地”的文保碑,一片坟场,也不知道哪个是纪大烟袋的坟头,拍了张照片,就奔了下一个去处。

下一站是淮镇镇(就叫淮镇镇 )的石马,据说在一座桥的桥头,提前在地图上看了一下,淮镇镇共有两座较大的桥,一座在镇的外围,一座在镇内,可以推断石马应该在镇内,因为镇外的桥一定是近些年随着镇子扩张而建的新桥。于是直奔镇内的桥,骑车靠右向南骑去,不时扫过街边的角落,只为看你石马一眼 突然右侧路边的树下,有两块平放的石板,通过扫过一眼的长宽厚,直觉告诉我那石板不一般。但依然没有停下车,向前继续找石马,等回来再找这石板。不一会儿就到了桥头,左侧电线杆旁的铁护拦内果然一匹被埋了半个身子的石马在那里。停下车,来到石马前,确也是几百年的物件了。体格不大,但浑厚而凝重,听说这石马可能是墓前的石像生。



别了石马,来寻那石板,果不其然,是一通石碑,上面隐隐约约有字迹浮现,但因碑面被利器划过,字迹难以辨识,拍照后便离开了。


下一站是 献县 献王陵,这献王乃汉武帝异母的哥哥,因其对诗经文学等的贡献,特赐谥号为“献”,后称献王,名刘德。 献县 之名也因其而取。因其封地在 河间 ,也称 河间 献王。
***********************
相传,两千多年前的一天,一辆马车来到了冀中平原的 河间 ,车上坐着一位老人,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们来自遥远的鲁地,也就是现在的 山东 。来到 河间 以后,便隐姓埋名住了下来,而这一住却成就了 河间 与 中国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间割舍不断的渊源。老人叫毛亨,那个孩子就是他的侄子毛苌。那么他们为什么千里迢迢从 山东 来到 河间 呢?这一时期,正值秦始皇颁布了一项法令,历史上称挟书律。这是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时实行的一项法令,规定,除允许官府有关部门可以藏书外,民间和个人一律不得藏书。而当时的大儒毛亨的手里却有影响着后来 中国 文学的《诗经》。毛亨担心这部珍贵的经典被查抄,才来到相对比较安全的 河间 ,并在 河间 将《诗经》的内容传给了他的的侄子毛苌,后人将他们叔侄二人称为大毛公和小毛公。二十年之后,公元前191年,已是西汉年间,汉惠帝刘盈撤销了挟书律,毛亨和毛苌才得以公开向世人展示《诗经》,当时毛亨和毛苌住过的村子被人们叫做诗经村。两千多年过去了,这个地方依然叫诗经村,从未更改过。公元前155年,汉景帝的儿子刘德来到了这里任汉朝的 河间 国王,史称 河间 献王,他的宫殿就建在与 河间 毗邻的 献县 ,正是这位 河间 献王在位二十六年成就了自己传承儒家经典的伟业。就在 河间 献王刘德整理和搜集先秦经典著作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在他的辖地有一位叫毛苌的人,开馆讲学,讲学的内容是《诗经》。于是他召见了毛苌,这个时候毛亨已经过世,毛苌也已经六十五岁了。也许正是这两代大儒在 河北 大地上的相遇才使一部中华文学的瑰宝得以传承。(选自《望长城内外》纪录片)
下图摘自乾隆间《 献县 志》,“汉 河间 献王墓,在县东十里……”

*********************
11点来到献王纪念园,后面就是献王陵墓。


离献王纪念园20分钟车程就到了单桥。2012年3月23日该桥 成功 创下“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的世界纪录。单桥是一座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的五孔石拱桥,为青石结构。大桥按地形水势设计,南高北低,南三孔稍宽略高,并在拱与拱之间增添4个小腹拱,以减轻石桥自重,提高泄水能力,使桥体显得美观别致。大小九个拱顶的两端,雕饰着18个龙头,在栏板、栏柱上雕刻着不同的动物图案。
下图摘自乾隆间《 献县 志》,“五节桥,初名单家桥,在城南十二里……崇祯初木桥土⺋(通圮,音匹),知县李粹白议建石桥……”

让小黑和这黑色的文保碑来个合影吧

河已经干枯,桥却在这屹立了四百来年。

站在桥下,才感其气势开张,雄伟瑰丽。

栏板上,人物线条清晰可辨,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虽不知所刻画的是何故事,依感古代生活之多姿多彩(对于士大夫可能是这样,老百姓还是平平淡淡)。

桥上两条车辙诉说曾经的车水马龙,曾经,这里可是南方通往 北京 的要道之一。在古代,如此体量的桥其重要作用自不必说。

望柱上的 石狮 也眺望了四百多年,那过桥的马车,那拉货的车夫,那回乡的游子,无一不在此走过。

河水虽已干枯,如此恢宏的桥能让你想到那汹涌澎湃的河水,那雨季的急流。

下一站是 河间 ,急着赶路,中午只吃了块面包。
12点半到达 河间 ,先去看了建于民国时期的光明戏院,大门紧锁,只在外面看了。光明戏楼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是三十年代的梨园建筑,朱德元帅在 河间 期间曾去看过戏。 它是1934年由 河间 城内戈、王、宋、张、韩五户投资,仿 天津 “大舞台”样式建筑的。门脸为人造石结构,高高的匾额上书有“光明”两个斗方大字,为当年 天津 著名书法家华世奎墨迹,据说酬金几十块现大洋。

别了光明戏院再西走,就路过 河间 府署。自北宋置府以来, 河间 府、县并存计804年的历史。所以城内既设府衙,又设县衙。直至辛亥革命废府存县。1936年,国民党政府又一度在此建立专员公署,专署县衙均设在原府衙内。鉴于之间游历过 保定 府署和 蔚县 署,所以没有进去细看。

之后,骑车去诗经村的冯国璋墓。高大的封土前,有新立的石碑一座,上书“中华民国副**代理大**——冯公国璋之墓”,背面讲述其一生经历与丰功伟绩。

之后是寻毛苌墓,在北三十里铺村转了一圈也没找见。出来照了村口的铁门,左侧写着“毛诗故里,文化名村”。下次有机会再来寻吧。

下图摘自乾隆间《 献县 志》,“毛公墓,在县东十四里,土人呼为毛公塚,而旧志遗载世所传在 河间 城北三十里者……”


继续北行,经 任丘 西行,路过普慧寺,大街上没有一人,照了一张照片,没有进去看。

西行到 高阳 县,路过楞严寺,大门紧锁。院内有一塔, 新建 。后转向 东北 ,一路奔 白洋淀 ,路况好处,可以八十公里时速巡航。

下午四点到得网上预订的农家院,停好车,放好东西,就来到了淀子边。进村子时就很多车,果然是热门景点,游客如织,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傍晚时候,大大小小的船从远处划来,送回一波一波游客。
有水的地方就有活力似的。


给二来一张。

从淀子边回来,吃了晚饭,回到屋感觉有点凉,没找到空调的遥控器。出来问房主,说一会儿给找。于是趁着余晖又来到水边,见到大批大批的游客从来来往往的船上下来。水边广场上放起了音乐,打破了傍晚的宁静。
不一会儿,天就全黑了下来,于是走回农家院睡觉了。
第三天,六点出发,十二点到 北京 。
早上五点就醒了,外面刚蒙蒙亮,想起可以看看日出的。便收拾好来到屋外等日出。没有走到水边,只在路边较空旷处看那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后回来洗漱,六点就出发了。
七点半经过一个小镇子,看到路边小吃铺,于是停下车吃早餐。之后一路沿京白线回到 北京 。
两天半的时间,一千五百里的路。
End
给行_路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