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圣地,鹤鸣仙山
基于利益驱动,正宗总是被各地争抢,连孙悟空、潘金莲之类小说人物都有好多地方在标榜是其故乡。但是,张道陵在大邑鹤鸣山创立道教,却是国人高度一致认同的。因此,大邑鹤鸣山获得了道源圣地的称号,这个也没有谁来争抢。

20190706,因事耽搁了户外活动安排,却意外的去了鹤鸣山。在我的出行计划中,四大道教名山是必去的,而身边的道教发源地却一直还没有去过,所以,一直也是心歉歉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鹤鸣山又称"鹄鸣山",位于大邑鹤鸣镇三丰村,属邛崃山脉东麓青城山的南侧支峰,与青城山天师洞相距仅三十公里,顶峰老观顶海拔1306米。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因而也是全世界道教的朝圣地,称为"道国仙都"、"道教祖庭"。据说先秦的广成子和西汉的周义山都在这里跨鹤飞升,唐末杜光庭、北宋陈抟、明代张三丰等都在此修道,陆游、杨升庵等诸多名流都曾游览此山,咏题抒怀。鹤鸣山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山上松柏成林,苍翠欲滴,山涧溪流,泠然有声。宣传资料介绍其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位列古剑南四大名山之一,是风景旅游和避暑胜地。

天气预报的晴天,但是我刚到鹤鸣山,淅淅沥沥的雨竟越来越起劲地下了起来,没办法,只好去买一把雨伞,打起雨伞爬山,这也开创了我爬山的先河。鹤鸣山道观在山脚公路边,占地70余亩,古柏掩映,迎仙阁、延祥观、三圣宫、天师殿、紫阳殿、斗姥殿等信众多多,香烟袅袅。从迎仙阁右边,道观的围墙刻意留下了一个差不多5米宽的豁口,靠着围墙外往上的石板路就是登鹤鸣山的小路。登山小路由乱石铺砌,雨水带着泥浆浸满石头,部分背阴的石头还长着青苔,湿滑难走。因为下雨故,裤腿被路边杂草上挂着的雨水打湿,身上被树枝树叶上积着的雨水浇灌,汗水从头上和身上滚落,流进眼睛,湿透衣裤,呼出的热气变成了雾气模糊了镜片。一手举伞,一手拿拐杖,无法揩汗水雨水,本来并不难的路走得蛮辛苦的。这一段路到大坪滑翔飞行基地一公里多,分为三段两台,先是树林坡、中间是茅草坡、上面是梅子和李子园,如果是晴天,走起一定是很惬意的。
上了大坪山,路线就非常平缓了,小路在果园中穿来绕去,也可以跟着公路一直抵近老观顶。公路两边卖李子的村民非常多,一篮篮黄灿灿的金蜜李看相好,非常诱人,金蜜李水分充足、甜度高,吃货去了一定迈不开脚步。抬眼望去,满山都是果园,很多果树上还挂着沉甸甸的李子,众多农家乐隐藏在果园中间。
行前,我下载了户外助手中其他人行走鹤鸣山的轨迹,所以,一路上我都在信心满满地看着手机中的轨迹走。公路尽头,轨迹穿过果园往下绕了一个360度大弯,我不想绕路,于是抄近道反向往山脊上,找到一个路口下切,穿过一大片砍光树木和杂草斜坡后汇合下载的轨迹。继续跟着轨迹走,结果轨迹带着我走进树林,走在小路上。当走到一个休息亭处,轨迹终于失效了,命名轨迹往右上山,但是我找了三四个路口,折腾了半个多小时,都是走一小段就无论如何也走不过了。无奈,只好停下来路餐,原路返回山脊。根据走过的结合轨迹和地形判断,顺着山脊应该可到老观顶,于是果断顺山脊往上。在穿过一片果园后,一道铁栅栏横亘在面前,铁栅栏里面是果园套茶园,往右,铁栅栏无尽头,往左,铁栅栏贴着山脊的悬崖边。好在要固定铁栅栏,所以铁栅栏也无法延伸到山脊外面,于是拉着铁栅栏外面往上,走了大约20多米,铁栅栏变成枝条编织的篱笆,总算留下了可以进入茶园的通道。在茶树、梅子树和荆棘、荒草和枯叶及杂木树枝中探路往上大约300米左右,我终于站到了地图上老观顶所在的位置,一大片海相沉积岩乱七八糟地分布在山顶的树林中。

本想再一次利用下载的轨迹跟着前人的足迹下山,遗憾的是在下了差不多200米后,路再次消失在陡峭的密林中,我想大概是我走的这个季节不对吧,导致本就荒芜的小路被荆棘树枝杂草掩埋。为安全计,只能再次折返到老观顶,顺山脊出铁栅栏原路返回。中午过后雨就停了,但是小路依然湿滑,有石头的路段我小心翼翼地通过了,但是在果园泥土路上却滑了一跤。

下得山来,突发感叹,号称道教发源地和朝圣地的鹤鸣山,怎么看都是一个大果园,更适合春天赏花、夏秋摘果,三五宾朋来休闲度假呼吸新鲜空气。除山下的道观、路边的广告,鹤鸣山上看不出一点道教气息,老观顶也看不出曾有过道观的痕迹。。。
2019年7月6日
给愚公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