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城墙遗迹之七:金山卫古城墙
相关轨迹:2018-07-08 11:02金山卫城

2018-07-08 11:02金山卫城

金山卫古城墙遗迹位于金山区金山卫镇和石化地区,现残留南门旁一段5米,东墙、东南角二段约300米。
据资料,古时金山沿海战略地位重要。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创设卫所制度。卫所是为抵御海盗和倭寇,战时为军、闲时垦殖的边防部队。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安庆侯仇成偕方鸣谦(抗倭将军)巡视浙江沿海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滨海的盐业集镇小官镇筑城设卫,因与海中金山相望,故名金山卫,小官镇被称为卫城。
金山卫城始建时为方形土城,城周12里,城墙顶可骑马巡视。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城墙改为砖结构。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改为石砌结构,坚固程度甚于一般府县城,人称“石头城(南京)下第一城”。当时全国有36卫,金山卫、威海卫、天津卫、镇海卫列为四大名卫。
后随清军入关之战、太平军与清军之战,使金山卫城墙日渐荒毁。民国22年(公元1933年)城砖被江苏省政府拆卖;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时,卫城受到战火破坏。解放后建石化厂初期,填堤为路,被挖去大量的城墙泥土;八十年代后期,江浙一带民工挖土卖给砖瓦厂,土坯城墙便逐渐消亡。




































路线:地铁9号线松江体育中心站下车-荣乐路人民北路公交站松卫专线-金山区政府站下车-金山大道-金山博物馆、规划馆-金山广场-卫城河-城河路-古城墙遗址-万寿寺-板桥西路-学府路-南安路-上海市抗日战争纪念地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公园(抗日主题群雕-碉堡遗址-警世钟-溟镇城楼-抗战史料馆-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石碑-抗战勇士雕塑-十月初三惨案纪念碑-浮雕群)-学府路南门桥-沪杭公路-石化汽车站松卫专线上车。行程:9.33千米,时间2:33。
上海市境内城墙列表
名称 |
所在地 |
建造年代 |
形制 |
毁损情况 |
现状 |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
城周5公里,圆形 |
1912年至1914年拆除 |
残留西北二段,大境路口北侧59米,露香园路口西侧71米 |
||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
城周2公里,方形 |
1925年拆除 |
残留一段东墙76米 |
||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 |
城周4公里,方形 |
1958年拆除 |
残留一段东墙90米 |
||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
城周1.5公里,长方形 |
- |
周围几可连绵 |
||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 |
城周2.4公里,方形 |
1960年代拆毁 |
残留一段南墙37米 |
||
明万历二年(1574年) |
城周1030丈(约6华里),椭圆形 |
1950年起陆续拆除 |
今无存,辟为环城马路 |
||
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 |
城周7.5公里,圆形 |
1949年后逐渐毁损 |
残留一段南墙118米,西城门南北二段67米、85米 |
||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 |
城周6公里,方形 |
1933年后逐渐毁损 |
残留南门旁一段5米,东墙、东南角二段约300米 |
||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 |
城周3公里,方形 |
1950年后逐步拆毁 |
残留北墙万佛阁下25米 |
||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
城周2.25公里,长方形 |
至1949年拆除 |
周围几可连绵 |
||
唐天宝十载(751年) |
城周4.5公里,圆形 |
1939年至1982年间拆除 |
残留一段东墙60米,位于武警驻松江部队靶场 |
||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 |
城周4里7分,方形 |
1954年起陆续拆除平整 |
今无存,辟为环城马路 |
(2018-7-8)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太极(金成吉)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