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 2016年夏 初次进藏

2016年夏 初次进藏
前言
说说这次旅行
虽然很早的时候就打算今年暑期要去西藏,但真正开始筹备行程却是在知道丫头的分数后。志愿填好了,分数还很不错,该做的也都做了,被哪个学校录取都可以欣然接受了。一方面,去西藏应该是很多男人心中的情节,另一方面,对孩子而言,近几年有意筹划的行程我想应该或多或少会影响她的人生。孩子不应该只知道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完全抽象的数字概念,她需要踏着老爸的轮印,用自己的脚步去感受祖国的辽阔;她需要在古格王朝和汉长城的遗址边用心感受历史的磅礴与厚重;她需要亲眼目睹用身体去丈量青海湖、冈仁波齐的朝圣者,感受他们的执着所释放出的信仰的力量;她更需要通过这一次次横贯中国的行程所接触的人、经历的事,来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美好与阴暗,在我们还可以给予她庇护的时候去适当的经历一些出门在外的阳光和风雨。
还是那句话,如果可以,这样的旅行我想我会坚持!
评论
行程
昨天仔细排出阿里的行程后,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9天时间,多数每天要开8/9个小时的车,回程的两天更是要十三个小时左右,好在时间虽然长(西藏分段限速比较厉害),多是边走边玩,强度倒不算大。之前准备过两个阿里交通方案,方便省力的当然是包车,不过就在临行前不久,政府出于安全考虑收编了所有的在野车辆,增加了车辆的强制报废要求,于是价格从原来的4元/km涨到了7元/km,于是包车预算也要由13000涨到25000。好吧,执行方案二吧。
评论
第1天
每次行程的第一天似乎都很类似,主题只有两个,一个当然是赶路、其次自然还有吃。第一天,常州到郑州,全程770公里,中午十一点半出发,一路除了滁州段遭遇了近两个小时的暴雨有点惊魂外,一切都很顺利,晚上九点历时九个半小时到达中原重镇郑州,小费周折找到酒店,放下行李便去觅食。
郑州是个缺乏典型特征的城市,一味的人多、一味的嘈杂,即便是市中心十分繁华的商圈也因为凌乱的车流和人流而变得杂乱无章,这些都和我十数年前在这里讨生活时一般无二。不过郑州的烩面真心不错,油很重、偏肥的羊肉分量很足,一大海碗用手撕出来的面片,加上细细的百叶丝、粉丝、木耳、香菜,味道绝对一流。再配上肘子、糖蒜,噯,这就是人生了吧��。记得那时候二七广场边上有家“贴老太”烩面馆,味道很正宗,烩面最重要的是老汤,“贴老太”的汤据说已经一百年没有断过火。这次来了发现由于二七广场的改造,原来的烩面馆不在了,不过问了下,幸好丹尼斯边上的那家百年老店还在。

因为自己要拖一个不小的行李箱,有点不乐意

途径郑州 来碗烩面

味道还是很嗲的
第2天
第二天,七月16日,郑州-壶口瀑布;壶口瀑布-延安,行程七百公里,途中约8小时。
九点半吃过早饭从郑州出发,下午四点到达壶口瀑布,途中穿越太行腹地,一路奇峰峻岭收获了许多的惊喜。算上这一次,壶口我已经是第二次来,不过前一次是一个人,又是冬天,整个景区很冷清。这一次却是骄阳似火,由于是汛期,水势十分汹涌。整条黄河从远处奔涌而来,在几十米的距离内,河道由几十米宽迅速收拢到不足十米,再跌落到十余米的峡谷内。和曾经见过的所有银白色的瀑布完全不同,黄河水裹着凝重的泥浆,带着野蛮之气不顾一切的倾泻而下,那种气势十分惊心动魄。从地处峡谷半壁的龙洞中仰视,浑浊的河水从断崖上凭空冲出去好几米,再咆哮儿下,狠狠砸在谷底的深潭内,连龙洞的石壁也被这蛮荒之气震慑的微微颤动。这应该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最真实写照。
看罢壶口,驱车两个多小时七点不到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延安对我而言仍然是属于故地重游,不过有丫头在身边就平添了很多兴致,当然啦,这平添的兴致主要是吃啦!根据之前做的功课,又和旅店老板娘确认了下,便驱车前往延安著名的二道街夜市。也许是属于区域特色,北方的大多地方都会有这样一个会一直熙熙攘攘到深夜的夜市,人气很旺,大家彼此虽不相识,却都愿意挤在一起,顾不上各个方向飘过来的烟熏火燎,只顾闷头大快朵颐。只是对我们来说形式是否类似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每个地方在相似形式下的不同的内涵(各地的地方小吃千差万别)。延安比较著名的地方小吃有很多,有麻辣羊蹄、羊杂碎、扯面、肉夹馍----,数不过来。因为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享受美味,我和丫头选择了在一个店里只吃最有名的东西,大家记住哦,二道街李老二麻辣羊蹄、老师家羊杂碎、关中扯面都是当地做的比较地道的美味,至于味道么就不说了,直接看卖相和吃像吧,哈哈!













第3天
第三天:王家坪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西安,行程313公里,途中约四小时。
今天的行程相对轻松,早晨睡到八点半,起床后匆匆吃过早饭便沿着圣地路(这路名想必也是有来由的)经过清凉山(新华社、解放日报、中央广播电台等中央吼舌曾经的驻地)一路游览了王家坪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故居、枣园故居。这些景点都是不需要买门票的,带着身份证换票就可以了。
革命纪念馆介绍了整个陕甘宁边区从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其间经历的主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边区政府在**、人文、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
杨家岭是**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现在主要有**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两处可供参观,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周**,**等先辈们曾经的住所,还有毛**曾经耕种过的菜地。
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1947年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毛**等领导同志从杨家岭搬到枣园居住,直至离开延安。在枣园居住期间毛**经历了著名的重庆谈判。
沿着**的足迹一路走来,数十年前祖国和同胞经历的苦难和磨难,以及后来毛**领导全国人民经历的艰苦卓绝的抗日和解放战争,犹如一幅巨幅画卷在眼前展开,丫头也很庄重,少了一般景点的嬉笑。
午饭后驱车到达西安,西安没有列入本次旅程的游览计划,只是一个中转站。




**的手书

朱老总的手书


第4天
高反果然是不能念叨的,上午初到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午饭后去布达拉宫、去色拉寺两个人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不过也都很正常,总结起来不外乎注意几个吧:动作幅度要小,不能剧烈运动,因为确实很容易感觉到气喘��;再有多数人会头疼,吃点散利痛,慢慢适应适应多数人会好点,不过总归对行动、睡眠还是有些影响的。
说说感受和行程吧,拉萨城市规模不小,主要街道交通非常拥挤,去布达拉宫、大昭寺最好自己不要开车,不熟悉停车很不方便;不过打车也不好打,问了好多车听说去布达拉宫、色拉寺都是一脚油门就开走了,后来是选择的公交车结合人力车方式完成下午的行程。
首先去了布达拉宫,由于每天的可游览人数是有限制的,一般需要提前一天预订次日的门票,而我们行程比较紧张便放弃了再停留一天的想法,不过作为一个普通观光者在布拉达广场徜徉一番足以。
结束了去了色拉寺,地方稍显偏僻,寺庙建在山坡上,幸好不是太高。里面很大但也比较零散,像一个小村落,色拉寺的护身佛和辩经是最有名的,当地的孩子出生后不久父母都会带着孩子来参拜护身佛,喇嘛会在仪式完成后将供灯灯芯上的油灰点在孩子的鼻尖,保佑孩子平安成长。下午三点的辨经是色拉寺最不容错过的重头戏,不过听了大约半个小时,由于语言不通,庄严的辨经对我们而言也就成了一种纯粹的仪式的欣赏。回来的出租车上听热情的司机介绍,辨经是藏传佛教学习的一种方式,大喇嘛会授课,而每天授课的内容喇嘛们便会通过辨经的方式来深入领会、通过辨的过程彼此提高。而且据说辨经的内容包罗斯世间万物,可惜我们无法领会。
色拉寺结束,去了在驴友中享有盛名的老鱼饭局,老鱼饭局因为老板的性情而出名,老板对西藏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全境各知名不知名的景点都深入游历过,积累了一些故事和很多照片,这些照片陈列在店堂里,是可以**的。老鱼饭局做的是川菜,不过味道普通。还有个大家趋之若鹜的原因就是,在他家临窗的位置可以完美的看到布达拉宫的夜景。
好了,有点头疼,先简单记录下,后面有时间再好好整理吧!




色拉寺



辩经

老鱼饭局,观看布达拉宫很好的机位

夜晚亮灯后的布达拉宫
第5天
第五天:拉萨-刚巴拉山-羊卓雍错-浪卡子-卡若拉冰川-古城江孜-日喀则,行程四百公里,历时十一小时。
今天这一天的行程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一定要总结一下应该是:欣喜、惊喜、彷徨、疲惫兼而有之吧!
一早刚从拉萨出发便一路暴雨,心里想着羊湖之行估计只能遗憾的到此一游了。下了贡嘎机场高速,沿着拉萨河前往浪卡子,沿着著名的318国道走了大约十公里便一头扎进了山里,雨倒是渐渐停了,但围绕在四周的群山山头依然云雾缭绕,间忽露出的蓝天如洗过般碧蓝碧蓝。
山势越来越雄奇、盘山路在导航里像一条随意丢落的绳索般蜿蜒曲折,绕过一个又一个的急弯,海拔也越来越高,渐渐的,雪线和云彩已经在脚底下,这种感觉去年青海翻阅祁连山的时候也有过,但在西藏海拔更高、山势更险,那种车行在天路上、脚下踩着云彩的感觉很神奇。11点多翻越4800米的岗巴拉山山口,十二点多到达了羊湖。
怎么形容第一眼的感觉呢,还是惊喜吧。刚到的时候,群山环绕的湖面上浮动着一缕缕的雾气,但那种深深的碧绿色,那种高原出平湖的秀丽还是让人震撼。奇妙的是,只在观景平台呆了几分钟,湖面的雾气眼看着一丝丝消散,不一会整个湖面清晰完整的展现在眼前,蓝天与碧湖相互辉映,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旖旎。在羊湖拍了很多照片,丫头抱着神往已久的藏獒拍了照,不过不论是手机还是单反实在都无法还原那种对心理的冲击。
沿着羊湖继续前行,不久天空又是大雨倾盆,从观景平台下来丫头出现了进藏以来比较严重的高反,嚷着头痛、反胃,照顾她添加了衣服、吃了药然后在后座躺下睡去,自己再独自驱车前行。雨越下越大,还夹着炸l雷和闪电,由于处在海拔很高的位置(一路都在五千米线上),307省道又是很窄的盘山道,大雨、闪电、雷鸣、大山、盘山路加上沉睡中的孩子,一切都让我觉得自己在这天地间太渺小,无助感越来越强烈。一直到一个叫满里水库的地方雨才渐渐小了,大雨中全都消失不见影踪的前车后车又都出现在眼前。
雨停不久,丫头醒了过来,状态也好了很多,山里的天气就是这样,前行没有多远已经完全找不到下过雨的痕迹,而第二个惊喜却突然降临在眼前。
离江孜大概二十公里的地方邂逅了传说中的卡若拉冰川,与卡若拉冰川紧挨着的还有一座无名雪山和冰川,山路就在雪山和冰川脚下经过,近的就在眼前、近的感觉几乎触手可及。卡若拉冰川由于红河谷的影响名气很大,但也许是关注过多的缘故,保存的并不好,取景的时候由于剧情需要还将冰川炸了一个很大的豁口,在那里静卧了亿万年的卡若拉于是又一次没能逃脱摧残。倒是紧挨着的另一处冰川和雪山,一路多个角度停下来观看觉得特别壮观。这处冰川不像卡若拉只在山峰的一侧,而是四面都有,但只覆盖到半山腰,大概也正是因为距离山脚还有段距离所以保存的很好,特别洁白,由于冰川自重影响缓慢下移而形成的丝丝纹路清晰可见。就像上帝之手拎了满满一个巨桶的水一下子倾泻在山顶,水在刚涌到半山腰又被施了魔法突然凝固了一样。
稍显不协调的是进入卡若拉景区段后,一路上无论你想在哪个能观赏冰川的角度停下来,拍拍照好好看看,都会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几个手里拎着紫色结晶体的藏族小伙子,死缠烂打向你兜售所谓的紫水晶。有时候甚至会骑着摩托跟着,只要一停车就围上来手扶着车门一幅不买不罢休的神情。针对这些人我的对策是尽量选看不到他们的地方停车,实在被盯上了遵循尽量不搭理、尽量不开窗、尽量快离开的原则,出门在外毕竟安全第一!
过了卡若拉很快就到了江孜古城,之后进入了海拔想对较低的区域,由于区间限速和监控测速交替进行,车开的很不轻松,靠八点历时十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日喀则。这样的行车强度要再坚持八九天想想还真有些害怕,反正自驾,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没必要给行程绑着走,走一天看一天吧!!

拉萨河边的经幡









不知名的冰川随处可见


卡若拉冰川

途径江孜古堡
第6天
第六天:日喀则-定日-绒布寺-珠峰大本营
丫头习惯于睡懒觉,加上当天的行程也没有紧张到必须早起,结果拖拖拉拉起床、吃早饭,上路已经九点多。一路无话,中午一点多到达定日县,定日号称海拔最高的县城,老县城4800多米,比青海时住的刚察、祁连要高一千多米。在一个川菜馆吃过饭正准备上路,遇到一云南来的骑行小伙子要求搭车,观察不存在什么不安全因素便欣然答应。定日到珠峰从路程看只有40多公里,已经很近了,却不想跟着导航走错了路,等到发现原先登山的碎石路已经被大雨完全冲毁,才知道询问边防站的军人,告知走错了很多路,于是便原路返回,一来一回差不多多走了两个小时路程,四点左右才算进入景区,导航显示还有三十公里。
进入景区后,山势立时一变,难怪新景区的门要选在这个位置,原本美景是要花钱才能领略的,之后便开始了著名的珠峰一百多少弯,开始一弯一景的惊喜使三个人都很兴奋。过了海拔5200的加乌拉山口,山路继续一个弯一个弯的没完没了,十几公里的路预计还得两个小时。丫头又开始觉得手麻,这也是高反的典型症状,到了这个时候无论出现什么状况今晚也只能住在大本营,确实有点担心丫头的状况,体力和心力都挺憔悴。
总算不再盘山路后,沿着山谷走了大约二十分钟终于见到珠峰的真容,由于是在山谷间向珠峰挺进,七八点钟的山谷里早已完全没有日照,而珠峰由于其伟岸,整个身材还完全沐浴在日光里,这就造成明暗的严重反差,珠峰像是笼罩在一幕圣光下耀眼的不能凝视。我们是幸运的,刚到就见到了珠峰的全貌,据说很多人来了根本就没找到珠峰在哪就不得不返回了。
丫头适应了一会状态渐渐好转,不过山上的住宿条件很不好,加上海拔都在五千以上,这一夜睡的还真是挺折腾的,绒布寺招待所好歹还有个房间,但密封很不好,一早起来丫头头发被露水打的湿漉漉的,要是在大本营睡帐篷估计就更严重了。早上珠峰完全被笼罩在烟雨里,也没什么日出好看了。
总结下去珠峰的几点建议吧:
1、如果是自驾游一定是跟着导航走的,日喀则往珠峰一路都是沿着318国道,但所有导航都是带的老路,而老路出318后登山的的碎石路状况非常不好,下雨还每每被冲毁,一定记得过定日边防检查站大概二十分钟就要进路左侧的景区大门,不能再跟着导航走。
2、关于珠峰的住宿:不管是绒布寺招待所还是大本营,条件一定都是很艰苦的,一般人注定在这里睡得辗转反侧,各种症状的。如果不是一定要迷恋在大本营睡上一个晚上,应该考虑住在定日县,至少应该主宰绒布寺招待所,招待所距离大本营也就3公里,自己有车想去就去,看完再回来睡觉好了,到底房子和帐篷还是不一样的。
3、珠峰路的那个多少道弯真不是盖的,二十几公里路得不停的绕三个多小时的路,要有充分的心里准备,不过如果天气好的话,风景真的非常棒。
4、看珠峰是要点运气的,去了未必一定能看到,看人品吧!在大本营看珠峰相对高度只有三千多米,但那种心态一定是仰视、瞻仰,在这看和看照片完全是两回事的。能够登上珠峰的人绝对的都是牛人。

5248的嘉措拉山口






第一眼看到的珠峰


第7天
珠峰返回定日,休整一天
评论
第8天
八小时,边境小城“定日”到另一个边境小城“萨嘎”,遭遇碎石路惊魂;遭遇藏羚羊、藏野驴惊喜;沿路希夏邦马冰川雪山、佩估错;跨过雅鲁藏布江抵达萨嘎。





佩古错

正常线路从日喀则到定日等珠峰,第二天下来后不管是往阿里方向还是先去玩吉隆沟,都是由是定日前往萨嘎方向,途中有几十公里的砂石路对车辆是个考验。西藏的砂石路不是我们概念中的一般碎石路,路面不知所以的呈搓板状,一棱一棱的,所以很容易产生共振,车速稍快整个车会颠的发疯。据说阿里北线的砂石路都是这样,所以如果要走北线自驾,车况一定要好,最好是能够选择独立悬挂的车。
第9天
第九天:萨嘎-塔尔钦,进入阿里
依然是艰苦的行程,上午八点半-下午五点半,历时九小时到达神山、神湖的身边。
过了仲巴县便进入了阿里地区,虽然只隔了一个检查站,但阿里与拉萨和日喀则地区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之前行车途中也很荒凉,但过个十几二十公里总还能遇到一个仍然有人居住的村子,进入阿里一路上基本全是无人区,一面感受天上阿里之美(大山、大河、大戈壁),一面整个天地间就剩下自己的感觉也压抑的令人窒息。
五点钟,眼前出现了一遍碧蓝,神湖玛旁雍错到了,通过网上攻略知道往普兰的路上有个观景平台可以同时观赏圣湖和鬼湖,便没有买票进景区,一路往神山冈仁波齐而去。
冈仁波齐峰是冈底斯山脉主峰,号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之所以神秘在于山的向阳面终年积雪不化,而山的背面,长年没雪,即使下了雪,太阳一出,随即融化,与大自然常规刚好相反,而且冈仁波齐峰经常被白云缭绕,很难目睹其真容,大概也因此尤觉神秘。冈仁波齐绕一周约51公里,印度、尼泊尔、国内的很多佛教徒不远千里来转山,这些年由于影响越来越大,很多普通信徒也加入到转山的行列中来。
我们到达的时候天也一直阴着,还下起了雨,住下后了解了下,转山要两天,不管是时间还是体力我们都不具备条件,不管他,先住下休息,明天的行程稍后再说吧!






第10天
今天注定将是进藏以来最难忘的一天,一方面是因为神山、圣湖,另一方面意想不到的遭遇也同样令人难忘。
打算进藏之前,通过各种文献、攻略已经听说了很多关于神山的故事。不知道是由于之前的这些了解还是神山本身确实具有某种魔力,清晨随着三三两两转山的信徒一路前行时,心里总觉得挺异样。神山是空灵的,空灵到已经穿透了一切生命的表象。到达半山腰的大经幡和天葬台时这种感觉更加的确切,她既很虚无又似乎实在的触手可及。天葬是藏族民间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势,他们相信人在去世后三天灵魂就会离开身体,剩下的仅仅是一具皮囊,应该还给大自然。天葬由于区域不同习俗差异比较大,不过整个仪式好像都忌生人观看,所以具体至今我们仍然知之甚少。
在神山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不过一路倒真是怀着一种类似朝圣者的心态走过来的。
神山下来稍事休息驱车前往普兰县,看圣湖(玛旁雍错)、鬼湖(拉昂错)、纳木那尼雪山。
早在攻略上看到往普兰县路上有个能同时观看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的观景平台,由于不知道确切位置,便一路往普兰方向前行。车行也就是几分钟,第二次在沿途看到了藏羚羊,长焦拉近来仍然能感觉它的紧张,看来我们还是已经打扰到它们。尽管还没到观景台,但在环山路不断盘旋间我们已经从几个角度体验了圣湖之美。玛旁雍错水是深深的碧绿色,再深一分便是蓝,再浅一分便又没有了如此神韵,真的就像上帝跌落的绿宝石化成的湖水。由一条小路一直来到圣湖湖边,发现更为难得的是生态保持的非常好,湖边的水鸟成群结队,不知名的有点像海鸥的大鸟一路在我们头上盘旋,用长焦拍了好多鸟儿飞于湖面又憩于湖面的照片,真是十分难得。
再前行十几分钟,路的右边又出现了一个湖,这就是与圣湖一丘之隔的鬼湖了。拉昂错湖水异常的蓝,湖色异常的美,四周红色的山峦反差极为明显。只是和玛旁雍错不同,湖边只是砂石,偌大的湖区见不到一草一畜,空旷得象是站在了宇宙边缘,与圣湖相比,拉昂错是一种远古洪荒遗落的美。
鬼湖湖边有着看着向海边一样的沙滩,经过大概百来米的沙滩就能够直接到达湖边,丫头说我们开到湖边去玩吧。虽然没看到湖边有车,但有很多的车辙印,于是也没多想便驱车而入,刚进入沙地便觉得油门没松,车速确渐渐慢了下来,便知道不对赶紧回方向想再冲出来,刚把车头调过头,整个车也完全失去了动力陷在了沙地里。心说这下坏了,就下车找小石块垫轮子、退了再往前冲,左右摆方向,可由于沙地是完全松软的,而且沙子很深,轮子根本抓不到实地,一切都是无济于事。丫头可能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倒是挺淡定,我心里其实挺慌,折腾了半个小时一切无济于事,由于是高原自己倒已经累的喘不过气来。到这地步知道凭自己出来是没指望了,于是考虑拦车帮忙还是叫救援,拦车人家肯不肯帮忙不知道,叫救援在这样的地方费用估计会是个天文数字。正没道理处,一辆太原拍照的智跑开了过去,又慢慢退了回来,车窗摇下露出了个小伙子的脸,用表情询问了下便知道了情况,我拼命挥手打招呼。车停下后陆续下来了三个人,后来知道是夫妻两个带着儿子环西藏新疆,老哥姓彭,应该比我大四五岁,两口子都很热情,儿子车技也很棒,后来又一辆本地车藏族小伙子加入进来,五六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让小狮子推离了沙海。
大家萍水相逢,地处高原,彭老哥一家和那个本地小伙子这样出手相助确实令人感动,由于用力过度,我几乎气都透不过来,还没来得及好好说声谢谢,藏族小伙子已经上车走了。和老彭一家在路边喘了好一会才算平息下来,边喝着水边留了电话合了影。
总算出了沙地,可心中着实还是有些心有余悸。也没心情再去观景平台,驱车一路前行。等心情总算平复下来后却又遭遇了从来未见的天象奇景。这天象透着古怪,让人心悸,好好的路,转过一个弯远处出现一群黝黑的很诡异的山,边上还有道彩虹,不是弧形的,像是从某个洞中喷薄而出。情景真的就像青天白日的遇到鬼了,哈哈。这是黑暗使者遭遇紫霞仙子了么?


途中的大经幡,上面就是天葬台




纳木那尼


玛旁雍错





鬼湖拉昂错



海拔太高云层就低,很有压迫感



这样的彩虹有点古怪吧
第11天
途中:普兰-萨嘎-拉孜-日喀则,约七百公里,12个小时。
经历了五千米的一路,回到三千多的日喀则,又是一场大雨,筋疲力尽。下了车踏上平地的时候脚完全是虚的,站都站不稳,适应了好久才算回过神来。
第12天
从今天起开始回程,比原定的计划提前了两天。日喀则-拉萨,三百公里,约五小时。
由于不再需要走浪卡子,日喀则返回拉萨一路沿着雅鲁藏布江东行,路程只有不到三百公里,只是一路限速限得很厉害,加上峡谷、江边的盘山路开着也确实比较吓人,索性慢悠悠的开,反正也不着急。整个返回拉萨的途中,由于已经经历了珠峰、羊湖、圣湖玛旁雍错、希夏邦马峰、纳木那尼峰、鬼湖、神山以及云在我脚下的大山、大地、大美的阿里,一路的景色除了雅江已不大提得起精神。过了日喀则不久,一路的绿色便越见越多,见了多日的一味的大山、蓝天、白云,咋逢郁郁葱葱的绿色倒也赏心悦目。
下午六点多到达贡嘎机场,住在一个私人酒店,有个小院子倒是很亲近。
第13天
十三天拉萨-西安,两点多到达西安拿到车没有住下,直接驱车一路南行,晚七点多到达南阳,至此倒真是有点重新回到了尘世中的感觉,虽然越往南热浪越是汹涌,不过倒还真是有点归心似箭,西藏虽美却太辛苦,我们还是俗人免不了还是贪图享乐的。
十四天,一路拉萨奔回常州。一碗二烧馄饨,一笼烧卖,舒畅无比,哈哈。
评论
总结一下吧:
1、西藏是一辈子必须得去一次的地方,拉萨主要着文化、看味道;而我想更多人所谓去西藏应该更多是指西部地区的大山区地带,拉萨-日喀则-阿里越往西自然风光越美丽、传说也越神奇。所以不去阿里不算到西藏我是认同的。不过到狮泉河为止的阿里南线目前整体交通等情况较好,各种旅行方式可自由选择,而阿里北线由于道路等环境整体都比较差,如属于内地人士自驾,建议不要轻易尝试。
2、关于车辆:西藏境内看到的做多的是两种车,一是丰田(霸道、4500等),二是长城,有一种内地没见过的看着很壮实的哈佛皮卡在这里十分盛行。同时一路看到的什么车都有,以suv居多,但轿车也不少见。如果是阿里南线除了定日--萨嘎一段砂石路要慢点开,我认为对车辆基本没有什么特殊要求,车况好,刹车、转向、轮胎确保不出问题至关重要,小心开车是最关键的,一路看到很多车撞坏了(都是自己撞山上、路牙上,没见有两车、多车的交通事故),撞完车就直接废弃在路边,在那种环境里出事故车就丢那吧您,拉回去再加修理费确实买辆车都够了。至于四驱什么的完全不用迷信,正常驾驶两驱足够了,真的遇到车陷在哪里了四驱也白搭,亲眼见到一辆四驱的途锐在沙地里折腾了三四个小时,同行的有宝马有奔驰,好不容易折腾出来除了喇叭不响哪都响了。如果打算去北线,有辆四轮独立悬挂的车觉得是很必要的,上千公里全是搓板路,不过建议还是不要轻易尝试,我的经验是车在那种情况下出问题的概率和档次没有关系。
3、不管南线北线不要完全盲目跟着导航走,尤其是在一些感觉不大对的情况下对导航千万不可盲从。西藏地区近两年道路建设还是投入很大的,而由于地处偏僻,地图的更新往往并不及时。西藏的道路不像内地,新路建成老路一般就废了,而藏区的道路一旦废弃缺乏养护很快便不再具备通行条件,贸然跟着导航驶入老路是比较危险的。
4、从个人经验看内地人去西藏高反只是程度问题,丫头红景天、高原安、高原康、葡萄糖都吃了,但该有的反应还是照有;当然我不知道如果这些都不吃会怎么样,没有对比无从印证,所以也不能断定吃这些到底是有用还是没用,既然大家都吃打算去的还是吃吧。要特别提醒的是头疼是高反的常见反应,也最难受,同时还影响睡眠,对付头疼散利痛有奇效,疼了再吃睡一觉一般就好了,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早晚各两粒预防。
5、西藏的交通情况和内地的高速的速度和里程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一路限速站、边检安检站众多,都需要耗费时间,超过四百的行程强度就比较大了,如属于自驾要妥善合理安排。
6、无论是吃、住还是其他消费,藏区均远高于内地,给大家一个比较直接的标准参照吧。一碗面内地大概十元左右,藏区二十到二十五元,一个炒肉丝三十五到四十元,如果要吃鱼那就更贵了。住宿受客观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不需要太挑剔,清爽、有热水、密闭条件好一点一般就可以了。通铺不算,一般标间根据实际条件在150-400左右,神山冈仁波齐酒店标间很贵580一晚。藏区基本一路川菜,而且除了几个地区级的驻地,到县一级的馆子厨艺也都着实一般(关键都是过路生意,人家也压根没指望你吃完会再去吃一次),更别说乡、村一级的了。自己灵活选择吧,我的选择是多吃面条。
7、藏区自驾切记稳重,遇到美景不能忘形,一切稳妥为主,湖边沙地、废弃老路切不可贸然驶入。
半个月的难忘旅程到此划上句号,西藏的自驾之行无论怎么说都应该算是一场苦旅。如果还有机会再去,我想我不会再选择一个人开车,但原先的观念(不喜欢一堆人浩浩荡荡一起走,人多p事自然就多)也不会转变,最好的方式是纠集四五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同行,能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阿里北线,期待与你的邂逅。
好了,继续回到尘世中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给胡言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