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户外,如何应对中暑?
鉴于,订阅两步路用户有不少发烧户外玩家,还有相当一部分领队,所以这次的文章就写的稍微“专业”一点,也就是说会有点枯燥。
在几年前的夏令营,有小朋友中暑,有人立即拿出藿香正气水给灌了下去,小朋友喝完瓷牙咧嘴的,然鹅,并没有什么卵用。
近日,全国持续高温,夏季行山的风险又增加了一些,中暑的人越来越多,如何应对中暑的前提是,正确的了解中暑。

人体的核心温度约37℃,会因人而异存在一些微小的不同。我们的任何动作、新陈代谢反应都会产热,甚至连眨一下眼睛都是伴随着产热。
在静息状态下,我们需要消耗60-80大卡的热量来提升1℃体温(测定时间为一小时),而暴漏在北方夏季的阳光下,我们的身体每小时会吸收150大卡的热量。在山野徒步中,我们身体的产热速度会增加到10倍左右。

身体在产热的同时也会不断的与环境进行热交换,有4种热交换途径。

在正常情况下,皮肤是最大的散热器官,而有约65%的热量是通过辐射的形式散发的。另外,汗液蒸发是最重要的蒸发散热方式,蒸发的速度直接影响散热效果。环境湿度影响蒸发效果,所以,我们在评估中暑风险时,相对湿度与气温同样重要。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热指数表可以作为一个很直观的参考,用以判断中暑风险。

在表中,湿度对热指数影响很大,假如温度和湿度过大,我们身体各种温控功能将会失效。
也可以访问NOAA网站的热指数计算器来判断中暑风险。
http://www.wpc.ncep.noaa.gov/html/heatindex.shtml
配合热指数表,我这里有另一个表格来指导风险的可能性和应对简略。


理想环境下,我们每出一升汗,蒸发时可带走600大卡的热量,但当环境湿度过大时,出汗将不能有效的控制体温。
这时出汗还将继续,脱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体温,而每增加1℃体温,新陈代谢的速度会增加13%,新陈代谢又会产生更多的热量。环境过热时,不采取任何措施,体温的控制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当核心体温超过40℃时,人就会中暑。

体温过高,会让细胞内的一些化学反应变得异常,例如一些生物酶的活性受到影响,这些异常的反应会损伤内脏,伴随着脱水,这两个杀手会轻而易举的取走性命。
治病要“对症下药”,所以正确认识中暑症状很重要,在美国心脏协会HS急救手册中,中暑症状有三类:

普通症状
热痉挛是最轻微的中暑症状之一,在户外运动中十分常见,表现为肌肉痉挛,此时患者核心体温并没有升高,可以作为其他中暑症状的预警。
高温并不是导致肌肉痉挛的直接原因,主要还是由患者大量出汗脱盐导致的,此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补充盐分即可恢复。
如果紧急补盐?小羽建议大家在一升水内加入5g低钠含钾盐即可,这种盐在大超市都可以买到。
严重症状
热衰竭和热射病就厉害多了,他们往往接连发生,可以认为是严重中暑的两个阶段,但他们造成的结果却不同:热衰竭不会对身体造成永久伤害,但热射病会留下后遗症。
假如不正确的处理热衰竭,可能会发展成致命的热射病。

请注意一点,热衰竭和热射病不一定伴有出汗。大部分情况下,中暑病人的皮肤会很热,但必须要注意,热衰竭病人的皮肤可能是苍白湿冷的,不要因为这种表现做出错误判断。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判断中暑,请使用体温计,没有体温计,通过判断当前环境温度和病人其他表现来判断是否有中暑可能,并迅速做出反应。

▶在做任何急救时,都要首先判断环境是否安全,中暑也不例外,有人发生中暑时,立即将其转移到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尽量脱掉衣物。如果是沙漠和草原等地,则要人工搭建遮蔽物,并铲掉表层的高温沙子。
▶尽量找到凉水、冰水、冰袋洒到患者身体上,脖子、腹股沟、腋窝是重点区域,务必保持开放,也可以按摩患者四肢(这与处理失温相反,你注意到了吗),也可以用浸湿的毛巾和衣物覆盖患者,但要注意,及时更换被暖热的毛巾。
▶如果附近有河湖小溪,评估安全后,立即将患者浸入水中,泡水是救助热射病患者最好的办法,注意要有至少两人帮扶患者。每5-10分钟检查一次患者状态,避免失温。
▶水不够的情况可以配合扇风。
▶禁止吃任何退烧药,退烧药仅用于炎症引起的体温升高,它会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在中暑状态下,吃药会使体温加速升高。禁止服用藿香正气水,里面的酒精会加速脱水。
▶非特殊情况,不要用任何疼痛刺激让患者保持清醒,这会让患者心跳加速,对急救不利,例如不要掐人中。随时检查患者呼吸和反应,做好CPR的准备。
▶如果患者清醒,尽量给予含电解质的水喝,最好是低糖(低于6%)的运动饮料,高浓度糖水不利于快速吸收,每小时应给1-2升水。如果患者昏迷,则不要给水喝。

▶在出行前查询天气预报和NOAA的热指数表,做好心里有数,是去享受、或是受罪还是去送死。
▶穿宽松、透气、吸汗、速干的衣服,把帽子换成伞。冲锋衣、皮肤衣、风衣、紧身衣等都不适合在太热的环境穿。
▶保持一定的饮水量,防止脱水。很多朋友喜欢用水袋,它很方便,但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你很难估计饮水速度和剩余水量。
▶调整休息时间。天越热,休息时间应当延长。例如热指数38℃时,普通轻装徒步的休息时间/徒步时间应调整为1:3,高强度活动,如越野跑应调整为1:1。
▶如果队伍里有老人和孩子,他们是最容易中暑的人群,请特殊关照。
▶保持健康的状态。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有些人缺乏锻炼,有些人是因为疾病,这些问题往往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但有些可以解决,例如在户外运动中,要保持一定的休息节奏,不要饮酒,不要喝咖啡、不要喝红牛这一类的饮料。有些饮料会加速物质分解,加快新陈代谢,加速脱水,导致体温升高。
▶避开高温时段。比如在沙漠的午后,我会搭建天幕,挖一个坑,坐在里面避开最热的2个小时。
▶熟记热衰竭和热射病的症状,以便快速反应。
如果你在中暑时,有队员给你一瓶藿香正气水,你喝吗?为什么?

Medicine for the Outdoors, Paul S. Auerbach, MD
NWS Website, NOAA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eat and Hot Environments, CDC
AHA HeartsaverManual, AHA

小羽
户外科普作者
美国心脏协会(AHA)急救导师
中国登山协会户外指导员
公众号:山野纪
给是大树啊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