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麻山-南香山徒步随笔
周六,本来想一个人到南香山随便走走,Jacky同学在微信问我,能不能陪几个朋友一起走一条较长的市内线,拉练一下。我说没问题,略加思索,建议走金坑-油麻山-华峰寺-石牙顶天池-南香山,全程25km左右,符合长线拉练的基本要求。强度中等,风景不错,有古有今,油麻山、防空洞、海门禅院、网红天池、湛水洞等都是值得打卡的地方。

01 拆迁
8:30金坑地铁站集合,沿途的民房全都画上了大大的拆字,又一个自然村落即将消失,将来地铁口的山景豪宅想必是不可能给村民们回迁的。连菜篮子都不放过的嗜血资本,哪里会放过自然生态一流的、地铁就在家门口的、名字都带“金”字的风水宝地。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房地产依赖症恐怕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政绩是上级的,油水是下属的,利润是开发商的,痛苦是底层百姓的。2021年8月31日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63号文件),给城市拆建划了“四道红线”,能控住吗?真的不能再这么拆下去了。
随着古街里弄、市井胡同、自然村落的消失,其所承载的历史传统文化不断消亡,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市井文化正在不断流失,令人惋惜。
广州的包容度是我国四大一线城市最高的,是最接地气的。广州的CBD和城中村交相辉映、一派和谐。广州的城中村有租金最低廉的住所,让年轻的打拼者也有了住在市中心的可能,它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但伴随着大面积的拆迁,底层群体的租赁房源将很快消失。







02 油麻山
走了几个小山头,爬到山脊电线塔,已是汗流浃背,台风把南太平洋的滚滚热浪赶到了华南,过几天就中秋了,今天竟然还是36度的高温,热晕了。左转再爬那个长陡坡,最高峰就是油麻山顶。
油麻山属九连山余脉,最高峰海拔433.6米,为黄埔区第一高峰,比白云山高50米,广州老八区第二高峰(仅次于帽峰山)。
油麻山森林自然资源丰富,是黄埔区著名的革命老区,广东省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在此建立根据地,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客家围屋、泗水书院等多处遗迹。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油麻山建设了多个集防空、物资储存、军事指挥所等为一体的大型防空洞,内部暗道纵横交错,有很高的探险观光价值。
黄埔区号称将投入36亿元,把油麻山打造成广州东部森林公园。主要规划为森林生态游憩、户外运动休闲、红色旅游和军事文化、山地养生度假、综合服务等五大功能区。
油麻山均和主入口广场及登山道项目于去年年底开工,上个月已经竣工。如今的油麻山已是旧貌换新颜,焕然一新,俨然是一个漂亮的公园,谨希望有关部门手下留情,保留一定的驴道。





☝昔日的油麻山顶地道口

☝昔日的油麻山顶地道口

☝昔日的山顶

☝今日的油麻山

☝今日的山顶





03 防空洞
从山顶的洞口进去,首先是瞭望台,两侧皆有瞭望孔、射击孔,然后顺螺旋楼梯可以下到山体的深处,接着是一个长长的斜梯,在离顶部约5层楼高度的地底下,是防空洞的主体结构。洞中有洞,丛横交错,屯兵洞、指挥所、储藏室、水窖等一应俱全。半山腰有多个出口,但目前能通行的只有东出口。
中国有两座长城,一座在地上,一座在地下。地下长城就是藏在各大中城市地底下的防空洞,这些防空洞主要是当年防苏修帝国的。
1969年3月和8月苏联边防军在中苏边境制造摩擦,袭击中国边防部队,战事不断升级,珍宝岛交火后,苏联向中国发出了核威胁,中国方面开始全面备战。同年8月中央成立中共中央防空领导小组,周恩来作为领导小组组长,号召广大群众“备战、备荒、为人民”,加强防空工作。
伟大领袖的战略方针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全国性的动员之下,当时的中国有数亿人参加了深挖防空洞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修建防空洞总长度超过一万公里,堪称地下长城。








04 华峰寺
从油麻山下来,一个长长的、深深的V坡爬上华峰山,沿山脊线东行约1.5km右拐即到位于山坳的华峰寺。
华峰寺,亦名海门禅院,位于禾丰村华峰山,既是佛教圣地,又是革命根据地,也是旅游胜地。始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
禅院自然是佛教禅宗的道场,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分别是禅宗、净土宗、密宗(真言宗)、三论宗(法性宗)、法相宗(瑜伽宗)、天台宗(法华宗)、华严宗(贤首宗)、律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禅、净、密、性、相、台、贤、律八大宗派。
但是从宋代以来,只有禅宗与净土宗最为流行,其他宗派都衰落了,禅宗的寺庙最多,都称之为禅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经过漫长的几个世代的翻译消化吸收,在唐朝基本做到了让佛经说汉语,佛学思想才真正的进入了中国,成为中国思想的一部分,为宋明新儒学做好了思想准备。因为受佛陀思想的启发,禅宗横空出世,所谓禅宗就是佛教中的心学。


☝华峰山山顶

☝华峰寺(海门禅院)




☝华峰寺俯瞰全景


05 石牙顶天池
出华峰寺,原路返回山脊继续往东2km,到黄埔区与增城区界碑。又东行200米,网红天池映入眼帘。
位于增城永宁街道叶岭村的石牙顶,自2006年起挖山采石,日积月累,留下两个巨大的矿坑,雨水经年累月的蓄积,便形成了一大一小两个相连的泛着蓝绿色光泽的天池。
往日的喧嚣早已褪去,站在安静的天坑顶部,放眼望去,就像两颗蓝宝石镶嵌在郁郁葱葱的山岭之间,一道道人工开采的凿痕、一条条运输矿石的车辙、一片片浸入天池的蓝天白云,工业遗存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纷纷前来打卡参观。
矿坑,就像地球表面裸露着的一个个伤疤,见证了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掠夺和破坏。工业遗址留下了丰富的工业建筑和设备,尽管破败不堪,甚至锈迹斑斑、杂草丛生,但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也许可以成为一种蕴含特殊美感的景观。这就是反传统的另类美、颓废美、废墟美。







☝官司缠身的废弃的广州裕丰采石场
06 南香山
酷热难耐,抵达石牙顶山脚下的叶岭村时,正是太阳最猛烈的正午13:00。在新新公路边找了一家便利店休整,补水乘凉,已经走了12km,里程刚好一半,同行的Billy晚上有饭局,在这里乘公交下撤,余3人顶着烈日继续前行,从增城万科城旁边的黄岭进山,由西往东开始了下午的征途,南香山矗立在10km开外的东南方。

☝叶岭村委
粤中自古有三个鼎足而峙的修行炼丹胜地,并称广东三樵,东樵-惠州罗浮山、西樵-佛山南海大科山、南樵-增城南香山。
南香山位于增城市新塘镇北部,海拔433.2米。南香山古时候称南樵,是古代珠江口边上的一个小岛。那时,在珠江航行的船只都把它当作航行的标志,因此被人称作船桅山。
南香山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城有句民谚:“先有百花,后有增城。”百花指的是南樵山中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的一座百花古寺,而增城建县则始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比百花古寺整整晚了130多年。百花古寺屡毁屡建、屡圮屡葺,最近的一次陆续重建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80年代初,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左右香火鼎盛,直至新塘工业园征地被毁。
宋代末年,元兵南下,南樵山变成战场,山下村庄一片焦土废墟。从此,南樵山香火渐微,寺庙荒废,人烟也越来越稀少。
明嘉靖年间,增城新塘籍大儒,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历任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的湛若水休假回乡,与增城地方长官筹划在南樵山中莲花洞上建莲洞书院。
莲洞书院建成后,湛若水亲自在书院讲学,培养弟子;并为莲洞题上苍劲有力的“湛子洞”三个大字,由学生镌刻于石崖上。于是南樵山又名声鹊起,人气再次越来越旺。
清初,反清的绿林好汉凭借南樵山的地形优势,以山上的书院庙寺为巢宇,与清兵作殊死的战斗。战祸再起,学子望而却步,香客闻之生畏。人气旺盛的南樵山,香火再次熄灭,寺庙荒废,人气冷清。逐渐,南樵山的名字也从名山胜地的行列中淡出,久而久之,人们连南樵山也不提了。一座修炼了近二千年的南樵山就被“南乡山”替代,1957年的官方地图第一次把它标注为南香山。
山虽然不高,但需要穿越的山头很多,少部分路段比较荒芜,茅草丛生,由于连续徒步20多公里,加之天气炎热,使爬坡颇感吃力,16:30登上了南香山顶峰公明顶,海拔433米,山顶刚刚新建了一座三层的观景亭,眺望打卡,下撤。
沿公园的石级步道从南边下山,步道依山势而建,完全与溪涧伴行,至半山腰有一突兀高耸的巨石,隽刻有“湛水洞”三字,每个字约一米见宽,字体苍劲有力,令人膜拜的书法佳作,这便是近500年历史的湛若水大儒亲笔手书的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旁边(下行右边)的山坳正在重建莲洞书院,俯瞰了一下,规模不小,前两年一直在围蔽考古,遗址考古结束后,正在原址重建书院,包括祠堂、讲堂、藏书楼、牌坊等。
湛若水是和王阳明同时期的大思想家,号甘泉。他是一位被后人忽视、成就被低估了的大家。阳明学说和湛若水的甘泉学说当时可算是双峰并立,各有相当的影响,时称“王湛”之学。湛若水与王阳明理念、志趣相投,两人“一见定交”是好友,“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若水与之相应和”。 两人相互推崇,惺惺相惜。王、湛两人主要的学说观点应该是一致的。王阳明的宗旨为“致良知、知行合一、格物致知”,湛甘泉提倡“随处体认天理”。 既生瑜何生亮…

☝从黄岭起步

☝部分路段走的人不多,茅草密布

☝👇凉帽圈打卡,眺望中新知识城


☝南香山顶峰--公明顶,新完工的三层观景楼

☝登高望远天地阔,纵横捭阖自从容

☝南香山,右上角为新建的观景楼

☝有盘山公路直达山顶

☝前往莲洞书院


☝原莲洞书院遗址

☝正在重建书院

☝仰看书院,依山势而建,分五个梯级平台

☝“湛子洞”摩崖石刻的红油漆是我P上去的


石级的尽头是山门,水泥公路直通山外的湖中村,18:00三人打滴滴快车至地铁21号线中新站返回城区(也可选择公交)。追溯历史的一天,顺利划上句号,24km/8小时。
结语
这条徒步线强度中等,打卡点比较多,人文景观为主,适合感怀、适合发呆、适合秋游。
中华文化的博大在于吸纳,精深在于儒、道、佛、禅、心……传承的同时又有开拓,既不拘泥,也不恣意,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理由。
给南国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