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广州> 新梅里外转,明永冰川~梅里北坡段探路,深入梅里雪山东部冰川群!

新梅里外转,明永冰川~梅里北坡段探路,深入梅里雪山东部冰川群!
梅里雪山,已经不需要过多赘述,太过熟悉而了解又不够深刻。我们从16年对他探索开始,到如今新梅里外转这一条路线,才刚接近尾声。其中,这两年面世的全新路线梅里北坡、梅里南北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卡瓦格博
此次探路的明永冰川~亚贡村段,同样是完成新梅里外转十分重要的一段,这也是梅里南北线的北段,是新梅里外转探索过程中最难克服的路段之一。在此之前查不到任何此路段完全走通的信息,只有19年为书籍《梅里——探寻卡瓦格博之境》做考察时的部分轨迹片段。去年11月由于天气原因,南北线只完成了永芝~明永段,后半段搁浅至今。

▲本次探路规划轨迹
梅里雪山山脉最大的特点,便是垂直落差极大,每条山脊与山脊之间都夹着巨大的山谷。从明永村至梅里北坡的亚贡村,将要翻过4条山脊,经过三大冰川。每条山脊的垭口到山谷的落差都在1千米左右,这也使得梅里雪山的每一条冰川都足够震撼。

▲斯农冰川
对新梅里外转的期待,完全超过我们之前探的任何路线,因为全新外转足够震撼,必将会为梅里雪山匮乏的徒步路线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户外界也绝对算得上超史诗级徒步路线!

▲从16年至今,梅里雪山探路轨迹汇总
怀着这样的心情,越是接近这条路线的成型,内心越是迫切。所以,这次探路,我刚在梅里北坡出山,便在飞来寺等着86、飞鸟、Long的到来,都是户外领队,知根知底。像86说的那样,一个俱乐部的几个领队出来探路,应该是最佳的配置,相互了解,没有矛盾,有安全意识,体能也有一定标准。

▲明永冰川
Day1 开局爬升2千米,在密林中爬至崩溃

▲明永村,对面山腰的路是我们上次探路的终点
为了能把轨迹与上次探路完全连接起来,我们舍弃了坐车至半山腰,选择从明永村出发,将多爬升6,7百米的海拔。明永村的海拔只有2300米,甚至比丽江都低,出发就是无止境的爬升。这里的路可以看出来走的人很少了,杂草已经掩盖了部分路迹,路上布满了蛛网,路边还能看到鸟窝。

▲拦路的蜘蛛网

▲路边的鸟巢
我们就这样走走停停,爬升了几百米,经过几户人家,但都房门紧锁,不知道多久没人住了。路过许多经幡,再走片刻便到了一条机耕路上,这里就是乘车能到的最后下车点了,不沿着机耕路走,继续沿左边向上再次进入林中小路。只是为了把轨迹连起来就多爬了2个小时,还是在没带够水的情况下。明知道梅里山脉的每条山脊都几乎没有水源,还是没带多少水,四人加起来不到2升,其中半瓶还是冰红茶,上次南北线探路化雪渣的教训一点也没吸取,唉~

▲路过人家

▲沿斯农村上山的机耕路
进了林子,没走多久便偏离了轨迹。这次探路的前半段路是有一部分轨迹作为参考的,有轨迹不走就是玩,唉~多钻了很久的林子。回到轨迹上已经是海拔3200米的山脊,边走边期盼着能遇到水源。终于,还是在路边的树根下发现一汪水,水还算干净,“清澈见底”。用纸巾过滤后烧开,每个人都喝饱灌满水杯后再出发,因为知道今晚山脊上扎营肯定又没有水。

▲回到正确轨迹

▲纸巾过滤水

▲烧水
沿着山脊小路往上,很多路段狭小陡峭,地上都是腐木和烂叶,登山杖往往插入地下半米深,行进速度非常慢。梅里雪山的植物分布,基本上3000~4000米的海拔都是竹林,林子里潮湿阴暗,长满了苔藓和各种野生菌。时不时下着小雨,在竹林中穿梭,往往是天上小雨,林中大雨,碰一下竹子就哗啦一片。这样的路段让人走得十分难受,身心俱疲,节奏越来越慢。



▲林中各式野生菌

▲漫长的竹林路段
终于在海拔3900的地方,开始逐渐变化为杜鹃林,要稍比竹林好走一点。可以透过林间缝隙看到山脊右侧的斯农冰川,由于是冰川尾部,加上一个雨季的洗礼,看上去并没有那么洁白幽蓝。再沿杜鹃林上升300米左右,来到灌木丛,山脊两侧变得陡峭,高低起伏。离预定营地越来越近,我们走得也几近崩溃,最后来到一个挂满经幡的小山包,这里勉强可以扎下两顶帐篷。时间已经7点多,整整走了12个小时,爬升近2000米,我们在4270米的山脊上扎营。

▲斯农冰川

▲营地前山脊一侧的深谷

▲第一天营地
趁着天还没有黑,飞了无人机,穿过云层,拍到了斯农冰川最壮阔的视角。蜿蜒的冰河延绵漫长,像是一条奔流的长河,气势磅礴。斯农冰川,是由卡瓦格博东北坡冰川、布迥松阶吾学东北坡冰川、措归拉卡东坡冰川等几条冰川汇集而成,与来古冰雅隆川十分相似。

▲斯农冰川
营地没有水源,之前路过一道经幡的地方有个水槽,里面下雨积了点水,但此刻都只想搭起帐篷,早点休息。白天十分节约几乎没有喝水,用杯子里仅剩不到3升的水,分一些出来煮了几包面。还有白天竹林里捡了一些竹笋,加以调味。
雾又浓了,我们在细雨中睡去。


▲“丰盛”的晚餐
Day2垂直下降1千米,惊险的下坡与过河

▲沿山脊横切

▲明永冰川末段
到达海拔4400米的地方,来到岔路口,往左前方是去观看明永冰川的路,向右往下是到斯农河。我们先往左去拍明永冰川,前行100米左右,便可以看到被山脊半遮的冰川悬挂山间,这是明永冰川的中段。左下方有一个山口布满了经幡,阿龙一个人下去看路况。绕过山口,可以直面明永冰川,俯视下方的莲花寺,向下有一条小路应该可以到达明永冰川。雾气时聚时散,直到中午也没有等来晴天,只能返回,继续赶路。


▲明永冰川

▲布满经幡的山口
沿着山坡向下,路迹时有时无,开始是灌木丛,下到平台后开始往左,进入杜鹃林。往杜鹃林去的路十分隐蔽,一不小心就会走错。爬个小坡往前不远是个小牧场,沿右边向下,很多路被倒掉的树木拦腰截断,走起来并不顺利。从树林横切,切换到杂草丛生的山沟里,虽然快要入秋,但是偶尔还有蚂蟥。下到半山腰的地方路过一条小溪,终于可以放开畅饮。

▲垭口向下起初的路比较明显

▲中途牧场


▲沿着长满杂草的山沟向下
钻出丛林,来到一处碎石坡,视野开阔了许多,到谷底的距离不远了,可以稍松口气。休息片刻,继续往下,钻进了密林,几个人完全没入其中。没想到最后几十米是最难下的,直接到河边是没有路的,陡峭且长满了树,只能向右横切。河谷两旁因为雨季塌掉了很多,切到一处碎石坡的地方,可以勉强向下,但泥土松软,根本刹不住,几个人都是滑下来的。

▲斯农河,由斯农冰川融化汇集而成

▲在密林中穿行

▲河谷塌方处

▲最后的碎石坡,十分陡峭

▲远望斯农冰川
河边往上已经塌方的走不通了,我们沿着河流向下,寻找合适的过河点。这个季节想要找到可以直接跳跃过河的地方是不可能的,只能找尽量窄的地方,再利用河边的长木搭建独木桥。前行不远,来到一处较窄且适合搭桥的地方。四人放下背包,开始动工,虽然艰难但经过几个人的努力,终于在十几分钟后,将一根十来米的长木横在了河流之上。但是只有一根木头,只能骑着过河,阿龙先行过去,调整位置并加固。

▲沿河边寻找合适的过河点

▲搭建独木桥

▲在激流中过河
在河边有干净水源,今天可以好好吃个晚餐,把水补足。吃完饭之后过河,再往上行走不远,有一处平地扎营,海拔3360米。今天的下坡并没有让人觉得轻松,充满了未知与惊险,好在天气已经晴了,早早地睡去,期待明天。

▲下山途中摘的野韭菜

▲在杂草中扎营
Day3 壮阔的斯农冰川,角度罕见的卡瓦格博

▲早上的天气,可以清晰看到远处的斯农冰川和奶日顶卡峰
沿侧碛垅一路往上,离冰川越来越近,雪山也偶尔露出。上方是凝固的冰川,下面是湍急的河流,相对亿万年来说,这冰川也似乎是一条奔腾的河流。面对这样的景观,似乎总会被触动到什么。伴随着时常发生的冰崩,让整个山谷不再宁静,这也许是雪山唯一的倾诉方式。

▲沿侧碛垄向上

▲斯农河因山体阻挡而绕道

▲斯农冰川下流淌的瀑布

▲斯农冰川垄口
经过一段比较急促的爬升,到达海拔3800米的草甸,右侧有山体流下来的溪水,我们在此休息吃午餐。太阳很好,晒一晒昨天湿掉的衣服。

▲山间的溪流汇入斯农河

▲海拔3800牧场

▲斯农冰川
再前行不远还有一处牧场,也是扎营的好地方。继续往前,到达海拔3900多的地方,便来到一个废弃牧场,右上方木屋几间,据说是斯农村的人修建用来供游客休息的地方。

▲在此向右开始爬垭口

▲废弃牧场,去垭口的路在木屋左侧
向上爬升,由草甸进入树林,再穿回草甸。背后就是冰川,天气很不错,路迹也明显,今天爬上这个4300多的垭口就扎营了,走起来十分轻松。


▲爬垭口

▲回望斯农冰川
到达垭口,才3点半,雪山上的云变幻莫测,右侧山谷中还有快要散却的双彩虹。我们搭起帐篷,晾晒衣服、睡袋和自己。在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卡瓦格博、布迥松阶吾学、措归拉卡、奶日顶卡等雪山,还可以看到明永冰川左上方山体形成的冰川。这里是一个相当完美的观景台,唯一的不足也就是没有水源了。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查看斯农冰川720°全景

▲双彩虹

▲在雪山下晒太阳

▲斯农冰川


▲远处明永上方冰川

▲卡瓦格博

▲奶日顶卡
趁着今天天气好,几个人探讨着明天对面山脊的路,明天下到扭巴曲之后,便都是未知。傍晚的霞光十分惊艳,但是昙花一现,日落很快,浓雾也说起就起,瞬间吞没了一切。夜里定了几个闹钟,等着是否晴天可以拍星空,但后半夜的雨彻底让希望破灭了,安心睡觉。

▲当天的晚霞
Day4进入未知领域,在雨林中艰难爬升

▲收集雨水



▲沿碎石路下降

▲回望来时的路

▲远处的扭巴冰川,向下形成扭巴曲
沿着小路来到侧碛垄上,向下切到河边。在分流处过河,今天不需要搭桥,最宽的地方大概2米多宽,要先把包丢过去,人再跳过去。一不小心也会掉入河里,每天都很“刺激”。过了河,后面是完全没有任何参考轨迹的,只能靠自己探索。先走到对面的小溪边,解决午饭。小溪左边有条路,上下皆可,我们选择了向上,因为不知道上山的路到底在哪,相信往上总能到达垭口。

▲对面的小溪,我们沿着小溪的左侧向上,后面被证实是错误的

▲短暂的晴天

▲午餐泡面
午餐后,我们沿路向上走了只有100米,便没有了路迹。我们没有选择返回,而是坚持向上,后面回想起来真是有点后悔。从开始的草丛,逐渐进入森林,想要再向右过溪切到对面,却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只能硬着头皮,在林子里钻来钻去,雨打湿了树叶,树叶淋湿了我们。向上坡度很陡,基本上只能四肢并用地往上爬,既耗费体力,又充满危险,时不时鞋帮里还会有几只蚂蟥,走得痛苦不堪。

▲开始的草丛

▲竹林路段

▲杜鹃林

▲被熊吃掉的岩羊

▲熊爪印
已经下午6点,我们还没走出林子,一下午只爬升了500米。要想钻出林子,起码还要1个多小时,到时候还未必有适合扎营的地方。我们选择在林子里扎营,找了算不上平的一块平地,清理腐木,开始营地。进帐篷先把身上检查一遍,清掉吸附在衣服、鞋子、包上的蚂蟥。营地凹凸不平,坐着都让人难受,躺下更是一种折磨,任凭防潮垫下垫了包和衣服。早早吃完东西睡觉,因为清楚晚上肯定睡得很不好,只能时长来凑。

▲透过林中间隙远看扭巴冰川

▲林中扎营
Day5走完最崩溃一段,来到梅里北坡

▲终于出来树林
在杜鹃丛又爬半个多小时才来到草甸,路终于好走了一些。雾渐渐散开了一点,几条山脊出现在眼前,规划轨迹上的垭口在右侧,但是横切很难很危险,只能爬到山脊再沿山脊向下,看等高线山脊应该比较平缓。

▲雾散开露出山脊

▲向山脊爬升
垂直爬升300多米,终于来到这个4570米的山口,另一面是陡直的山坡,无法直接翻过,左右两侧都是险峻的山体,完全不像等高线那么平缓和谐。真是骑虎难下,只能向右攀爬着横切过这段山脊。好在有惊无险,切过几段碎石坡,来到草甸上,之后有了小路。沿山脊向下100多米,看到了经幡,来到正确的垭口上,垭口海拔4450米。垭口两侧都有明显的路,推测我们昨天午餐的小溪向下,应该会有上山的路。但也只是推测,具体垭口右侧的路是通往哪里,只有实际走过才知道。这两天走得实在难受,已经没有心情和精力去折腾。

▲沿碎石坡向上

▲到达4570垭口,进退两难




▲横切路段

▲向下便是4450垭口

▲垭口合影
垭口向下的路十分明显,在4000米以上这种植被十分脆弱的地方,踩出来的路迹是很难靠自然恢复的。我们一路急迫下降,来到河边牧场,沿河流的山谷向下到澜沧江边就是溜筒江村。在河边烧水煮面,这次为了拍照基本每天都是扎在垭口的地方,营地完美地错开水源,所以大都是早晚啃干粮,中午煮泡面。后面的行程已经不多了,而泡面还剩了很多,中午可以加餐多吃半袋。

▲垭口向下

▲回望垭口
之后的路基本上都比较明显了,一路横切,不过会有一些岔路。经过两个废牛棚,在第二个废牛棚之后岔路往左,行走不久岔路再往左。来到小溪旁,沿小溪左侧向上,要翻越今天的第二个垭口——南宗垭口,以前老亚贡去往坡均便要翻越这个垭口。
南宗垭口4650米,虽然是全程最高的垭口,但却是最缓和的垭口,都有路迹,垭口下还有水,我们称之为“友谊垭口”。据当地人说,南宗垭口和对面的达拉垭口传说是卡瓦格博射箭射穿出来的。

▲第一个废牛棚

▲横切路段

▲第二个废牛棚,有水源

▲远望南宗垭口

▲沿小溪左侧向垭口爬升
上了垭口雨突然变大了,没做过多逗留,一路下降300米,在一处草甸扎营,虽然是个斜坡,但好过昨天就已知足。这已经来到梅里北坡的范围了,在营地可以俯视整个梅里北坡小环线的地势山形,明天就可以出山了,已经迫不及待等着出去吃肉了。

▲临近垭口

▲垭口向下,进入梅里北坡


▲营地向下望去,就是梅里北坡
Day6与梅里北坡轨迹汇合,成功将梅里东、北部贯通
夜里,雨终于停了,清晨迎来了晴天。几个人都没吃早餐,收拾好背包就出发了,都等着出山吃肉。
沿着山路一直向下,从草甸进入灌木再进入森林,梅里二峰措格腊卡在云端若隐若现。随着角度转移,芒框腊卡也进入视野,我们的脚步也不由的加快。一路下到谷底,到达梅里北坡的轨迹上,预示着我们成功将梅里东、北部串连起来。

▲清晨,回望南宗垭口

▲中途停下来拍照

▲云雾中的措格腊卡


▲芒框腊卡

▲航拍梅里北坡
沿着梅里北坡的路一直向下,过河经过新竹林营地,我们继续向前。阳光穿过树林照在我们身后,将这几天的潮湿全部带走。再走2公里到达新涨价营地,在此休憩。之所以在这两个营地前面都加一个“新”字,是因为这是去年(2020年)亚贡村新修的两个营地,原来的营地都是在河流东侧。
从2019年我们开发出梅里北坡的走法,这里迅速火了起来,几个营地修缮完好,道路也好走了许多。同时,亚贡村的人均收入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回到村子,发展徒步旅游。想一想,这些年我们对户外还是做了些许贡献的。


▲新的竹林营地和涨价营地
在我们熟悉的地界,我们越走越快,中间也很少停歇,路上遇到几个巡山的护林员,还有正在修路的村民。不到下午3点,穿出树林,来到梅里北坡的徒步起点,也正是我们这次探路的徒步终点。如同接力一般,2年半前,我们在这里作为梅里北坡探路的徒步起点,如今终于衔接了起来。这次探路不算完美,但是成功地结束了。

▲本次探路实走轨迹
在回飞来寺的路上,看着我们翻过的每一条山脊,掠过的每一条冰川,感慨颇深。我们渺小地从上面经过,也壮阔着我们自己的一生!

▲明永冰川(左)、斯农冰川(右)

▲返程飞来寺的晚霞
图片:登徒子户外叶子、登徒子户外AE86、登徒子户外Long、登徒子户外飞鸟
特此感谢廖正、麦子提供的部分路段轨迹参考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Col律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