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一天徒龙记

一天徒龙记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一天徒龙记

2022-01-27 14:21:59 5989

相关活动:一天徒龙

一天徒龙记

龙作为一种图腾和一般的图腾不同,不是单一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集合,宋代画家董羽认为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这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思想。在山上画一条龙的想法由来已久,不仅是因为龙本身具有的传奇色彩,还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十二生肖之一,人们对龙的崇拜非一般动物可比。此前我已在稥山设计过一版龙的徒步路线,只是不太传神,故一直没有实走。

近期得暇重新思索其他方案,起初的几稿都不甚满意,从网上找各种龙的造型图片做参照,发现龙的精髓在龙头,只要把头画好了,龙身即使略有欠缺也能入木三分。我对着地图仔细搜寻,终于在植物园水源头区域纵横交错的山间小路中找到了能抽象出龙头的道路,随后由龙头向龙身和龙爪推演,一条矫健的巨龙便在山间腾空。


龙的雏形出来后算是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后面的工程量仍不可小觑,我还要从以前实走的轨迹中截取一段段需要的轨迹,再将它们按顺序一一拼接,这前后加起来用了一天。对于其中一段未曾走过的道路,我还在1月8日特意去探了一下,路况比预想的要好很多,因这段路在沟里,以石头为主,基本没什么难钻的灌木,这意味着龙身可顺利优化。

按原先的设计,完整的龙有45公里,爬升3800多米,强度实在是太大,为了让更多人能参与到此路线,我又对其做了些简化,里程降到35公里,爬升2900米左右。后来又进一步简化了龙身,仅保留了龙头,里程只有21公里,爬升约1800米。突然灵机一动,若在龙头下加一个圈,不就变成一枚戒指了吗?且这枚戒指的强度也不大,23.8公里,爬升1900多米。

给作品取一个响亮的名字也是至关重要,我首先想到的与龙有关的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降龙十八掌”,其中带“龙”字的招式有亢龙有悔、飞龙在天、见龙在田、潜龙勿用、神龙摆尾等,而45公里尾巴较长的恰似神龙摆尾,强度略小的则可以叫飞龙在天,仅有龙头的就叫亢龙有悔(对于那些没有画完整的龙来说事后可能会后悔),那枚戒指不妨直称其为至尊龙头戒。

神龙摆尾

飞龙在天

亢龙有悔

至尊龙头戒

1月16日清晨,大家按照各自的体力和速度选择路线与出发时间。最为勤奋的当属浮云大哥,他不到6点半就上山了,那时大地还在沉睡中。我和另外3名队友于7:30在新华书店门口集合出发,这是我近期上山时间比较早的一次,若非要到远郊爬山,我一般都是定8:30集合,假如只有我自己,我可能还会晚一点。怎奈路线强度太大,不早出发就意味着要多走夜路,虽然此地很安全,但如无必要还是少走夜路为好。

徒龙小分队

时值隆冬,寒气依然刺骨,直到穿过居民区开始往山上爬时身体才逐渐暖和起来,此时太阳也已跃出地平线,金灿灿的晨光洒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让苍茫萧瑟的山坡也增添了不少光辉。我们顺着朝阳的光芒向西挺进,第一个爬升是猴石崕东坡,原本一脉相承的山路被防火道截成三段,上段的路口隐藏在近2米高的内侧防护墙上,因可借力的地方较少,徒手爬上去还是费了一番周折。

朝阳

爬上猴石崕东坡我们不敢怠慢,随即奔驴子爬而去,这是紧邻东边猴子爬的那条路,此路的路况较好,我也走过多次,不过近来才从地图上知道它的名字。下到挂钾塔紧接着就是画龙爪,强度倒不大,主要是考验耐心,因为龙的脚有五个爪,每个爪都得重复往返,4只脚加起来就有近13公里。挂钾塔南边的脚还好,山脊上视野不错,能看到一些景,还能晒晒太阳。而挂钾塔西边的那只脚几乎都是在山谷里,上午难有阳光直射,阴冷阴冷的,画完之后感觉耳朵都要冻僵了。

遥望猴石崕

东眺稥炉峰

踏上东大坡总算又能感受到些许阳光的温暖,我们一前一后的走在略显荒凉的土路上,每个人之间相距仅数米,按理不应该有什么故事发生。可我到山顶防火道后回头一看却不见他们的踪影,等了一会儿也没听到什么动静,于是决定先顺着防火道往东走一段折返,以便衔接上“飞龙在天”图案的龙尾,为避免他们在这期间与我错过,我把包挂在当道路口的一棵树上,他们只要看到包就知道我还没走。

东大坡

两三分钟后我回到路口,包依然还在,却没有见到他们,我隔空吼了几声,未收到任何回应,莫非他们刚才没有发现树上的包直接往前走了?毕竟之前上坡时他们和我隔的不远,不可能这么久还没上来,估计是过去了,还是赶紧往北大沟追吧。我马不停蹄地一路疾行,到了梨园也未能望见他们的项背,于是只好继续往北大坡走,偶然间听到前方有人说话,走近一看却发现不是他们,看来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走岔了。

俯瞰梨园

北大坡顶去防火道的最后几十米正常来说要往右拐,不过这样一来就使得龙身的线条稍欠平滑,有些影响美感。这是我计划优化的路段,原以为要钻林子,可现场的环境让我喜出望外,北侧坡面上以枫叶林为主,我准备走的那一片并没有什么灌木和杂草,似乎印证了“大树底下无丰草”的古语。临近防火道的那一点路虽然有些灌木丛,却也被其他路过的人蹚出来了,因此我很顺利地从左边拐到了防火道,这样稍微的改道确实让龙身好看了许多。

遥望新朢京

东大坡东边靠南的那一段路我本来也想优化的,山脊东侧的石沟倒也能走,但当我在那儿转了一圈之后发现新路并不能让这段变得好看,若是采用反而会给循迹的人增添找路的烦恼,所以我又折回按计划路线走。在探路期间,先前在东大坡走散的芭蕉树追了上来,她说他们在东大坡半山腰的岔路口处往东侧的小路走了,后来发现不对又退回到路口重新往上走。其实东大坡的几条分支路最后都可以汇合到防火道,只是他们对路况不熟才多折腾一下。

路口标志牌

从挂钾塔西边的防火道再次翻上山顶的防火道,行程的大半爬升就已完成,随后经好漢坡斜插到懒漢坡,由此上行到老朢京周边画第三只脚。自早上出发以来,我们已连续行进了近6小时,肚子也开始索要补给了。我们择了一向阳处休整,实际上我们并不能从阳光中感受到多少暖意,也就是20分钟左右的午饭时间,我手上的余热在不觉间就过渡给了周围的冷空气,手指根部关节处的皮肤在热胀冷缩原理的作用下竟然出现了明显的龟裂,不久还因此出血,看来寒冷天气的杀伤力真不容小觑。

老朢京

吃饱之后我们不敢久留,一是坐久了比较冷,二是后面还有20多公里路。我们继续顺着懒漢坡往下走,到了防火道左拐进入其东侧的小路,随后沿玉篁顶西沟一直上行,这是之前交待过的新探的路。接着经由水源头西大沟上段转到二环防火道,在曹雪芹小道东爬上三环防火道,往不同方向走一小段往返画龙角,曹雪芹小道十分幽静,若是在秋天,还能看到层林尽染的枫叶。另一个龙角在三炷稥至白家疃的那个山坡上,此坡的上部比较陡,有山友称其为销魂坡,单程100多米的折返,却相当于爬20层楼,实在是有些费腿。

稥山之南

画龙点睛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沿着水源头西边的古道下行,不久左转至西北的山沟中,有人将其称为阳光谷,个人觉得不是很贴切,以后似乎可以叫做龙眼沟。两根龙须也是纯粹的往返路,单程的长度都是八九百米,从植物园北部的古道到山顶防火道有150多米的爬升。此时天色已渐暗,我们加快脚步,争取在天黑前走完龙嘴,以免在视线不好时下樱桃沟西面的山石沟。经过争分夺秒般的努力,我们到达樱桃沟水杉古桩时依然还能看见,可以说是有惊无险地逃离了龙口,而山石沟、水杉古桩和木栈道的足迹线条恰似龙嘴里的尖牙。

东眺壽安山

林间小道

樱桃沟至萬花山是我们的最后一个爬升,强度不大,且大部分是防火道,走小路时还能勉强看见,到了防火道则更不用担心,再加上这天是腊月十四,东方已升起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亮我们的前程,也照出了另外一个身影,走近一看是凌晨即已出发的浮云大哥,他的膝盖不太好,平缓路段也没法跑,但其惊人的毅力也着实让人叹服。

明月高悬

我打开头灯之时已仅剩萬花山至玉篁庙的1公里多下坡路,到了山脚就有平坦的大路,我们在社区的巷道间来回穿梭,随着最后一只龙爪的落地,“一天徒龙”活动也就圆满成功!

一天徒龙完整行程

79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火勺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火勺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