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西涌 —— 带着蓝色的思念去看海

12月,对广东来说是气温最舒适的时候,它没有七八月份的炎热,更没有一二月份的微寒。这个季节去看海,天气刚刚好,很容易跟蓝天白云撞个满怀。
作为沿海城市的深圳,就有不少海岸线值得一去,其中最经典的大众路线绝对非他莫属。
东西涌,一个让无数人向往,去了还想再去的穿越线路。
细白的沙滩、碧绿的海水、葱郁的山地和丘陵、怪石林立的海岸线,如果再配上纯净的蓝天......
那么这段短短的穿越线路里面,将会满足你对山海的一切幻想。
那么,就让我带着这份蓝色的期待,去看海。
东西涌穿越,深圳驴友们心中经典的入门级徒步线路。
如果现在还有不知道的同学,请看过来:

东西涌海岸线穿越线路以东涌村为起点,西涌沙滩为终点,是深圳著名的海岸线穿越线路。
路程大约7公里,一半为山路,一半为海岸线,穿越时间需要4-6小时。
东西涌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大鹏半岛海岸线”,这条海岸线曾经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线”之一。
由于东西涌并非成熟的旅游开发线路,沿途部分山路地势陡峭,部分海岸线石头怪石嶙峋,在穿越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并评估自己是否有足够的体能支撑完成。


东西涌已经走过多次,也算是老油条了,但这并不能成为我轻视它的理由。
毕竟作为一个拥有多年户外经验的“老人”,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告诉我,意外往往发生在很多看似不可能发生的地方。
所以,任何路线我们都要认真对待,注意安全。
穿越前重温一下安全准则和行为准则:
1、户外活动有天然风险性,请谨慎参与。
2、两人以上同行,请勿独行,确保安全。
3、不冒险不逞强,量力而行,安全第一。
4、提前了解天气和潮汐,做好行前计划。
5、活动时带上必需的装备和充足的补给。
6、下雨及恶劣天气请勿进行海岸线穿越。
7、逞强冒险只会让风险加倍,得不偿失。
8、请勿用健康或生命来换取一时的刺激。
9、不要乱丢垃圾,养成无痕山野的习惯。











东涌村,由东涌河孕育出来的村落群之一。
而东涌河的入海口就是眼前的东涌沙滩。
东涌沙滩长630多米,地势平坦,沙白水碧,水质清澈。是深圳不可多得的优质沙滩。

在东涌海滩沙坝后面是泻湖,面积约18公顷,水深约2米。
官方数据显示,泻湖近岸浅滩分布有近4公顷的红树林,是大鹏新区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群落。
该红树林是各种生物的繁衍栖息地,每到冬季,都有很多的候鸟都来这里过冬,那时候整个红树林鸟翔鱼跃,一片生意盎然。
据官方粗略估计,栖息在东涌沙滩的白鹭约600多只。

我们此行徒步起点就在东涌沙滩傍边的东涌码头,走过石桥,在涌口岭登山口上山。


进山前按照要求做好报备,不做违规登山者。

在山路上朝远方的山海看去,此时的天空一片蔚蓝,和我心中期盼的样子慢慢重合,完美地承载了我此行的所有思念。


顺着石阶,来到东涌沙滩岬角的最高处。
由于此处并非常规穿越路段,人迹罕至,我们可以短暂地承包整片山头和海湾。




这个位置,这个高度,可以跟三门岛隔海相望。
迎着烈日,感受远处的海风吹来,此时虽然没有海誓山盟,但是入眼皆是碧海蓝天。


往后看,还可以欣赏到整片东涌海滩。
东涌海滩离三门岛很近,有意向登岛的小伙伴,可以在东涌码头租快艇上岛。


从山顶下来,原路返回到常规路段,开始行走于半山半海的山路部分。


一路上没有具体的行进路线,只要看到有走过的痕迹,基本上都能走通。
就比如我要钻的这种小树林,通常是一些不走寻常路的人硬走出来的捷径,其中大部分都可以走通的。
它们看似危险,但实际上... ... 还真的可能有危险。毕竟一眼看不到头,里面有什么真的不好说。

对此,还是建议大家注意安全,跟着大部队走明显的路线。
跟随人流慢慢前行,注意脚下,抓好铁索,不要拥挤。


途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户外队,再来就是团建队,最后就是我们这种散客自由队。
而在自由队中,“家长+孩子”的组合是最为常见的。毫不夸张的说,东西涌已经成为了各位家长锻炼自家孩子的“练兵场”,有事没事都带过来遛一遛。
其中一个父亲领着一个看起来大约6~7岁的小男孩在借助铁索缓慢下山,看这位家长轻松的样子,平时肯定没少锻炼。
言传身教其实就是家庭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和那些在家玩Ipad的小孩一对比,这差距不知不觉就拉开了。

小朋友的教育还是得从娃娃抓起,从小吃点苦锻炼,受点挫折,心身的承受力都会有所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遇到问题挫折,这点优势就能体现出来了。
从小树林出来后,来到穿越的重头戏部分 ——海岸线穿越

东西涌之间的海岸线由岩石滩、砾石海滩、岩石岬角和少量小沙滩交错构成,不仅有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遗迹景观,还有大量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部分区域还是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是极具观赏性和科普教育价值的重要旅游资源地。



走海岸线的时候,如果感觉自己体力不支,实在坚持不下去的话,不用担心。
可以留意沿途的大石块,上面一般都留有呼叫出租快艇的电话。快艇会直接把你送回去东涌或西涌,省力又省心。

汹涌的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阵阵水花。伴随而来的海浪声,仿如激情的伴奏,还有姗姗来迟的海风,也贡献出他温柔的轻抚。这一刻,我就是它唯一的观众,静静地站立在岸边听着,看着,享受着。


海岸线上有多个海湾和岬角,相邻两个海湾两侧岬角多为悬崖峭壁,同时也有很多奇礁怪石,在海湾与背山之间为冲积平原。

眼前的这片沙滩,就是“沙湾仔”海湾冲积出来的沙滩平原,这里搭建有洗手间和小卖部,是一个比较大型的补给点。


沿途的礁石高低不平,岬角处需要手脚并用,陡峭处还要借助铁索攀爬。



翻越岬角到达顶峰,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金门湾。
每次站在这个山顶,以相同的角度看这片海湾,我的感触都异常复杂,有回忆,有叹息,有期待... ...
这无关天气,无关风景。
遥想多年以前,我就是被网络上一张流传已久的东西涌照片种草。
当时照片中的金门湾,海水碧绿清澈,山林自然原始,给人一种世外之地的感觉。

而现在呢,曾经人迹罕至的原始美景已经不再,清澈碧绿的海水也不见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拥挤堵塞的人群,还有漂浮在岸边的各种漂浮物。
对比着过往的画面,真是让人唏嘘。

记得有一年参加过一个清滩净山活动,刚好就是来东西涌捡垃圾。当时大约30人,每人一个垃圾袋,一边走,一边捡。
最后,大家的袋子都装得满满的,这还是我们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地方究竟还有多少呢?
时光荏苒,珍惜当下,把不开心的忘却,享受眼前的山海风光。


金门沙滩平坦开阔,我们停下脚步,在这休整路餐。
休息期间,我被不少游客一眼相中,找我代劳拍照。游客们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在茫茫人群里一眼就挑中了气质独特的我,不得不说你们眼光真好。
而我也没有令他们失望,用我过硬的技术,给他们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游客们满意点头,在我的目送下,汇入前方的堵车人流。
看着远处盘旋山道上挤满的人群,我摇了摇头,周末堵车,已经成为东西涌的常态了。

我们为了错开拥堵的人流,选择从鬼仔角岬角处翻越过去,这边是一段陡峭的悬崖,需要手脚并用,小心攀爬。




翻越鬼仔角后又是一片宽阔的海湾——“狂芒湾”。
这段海湾罕见的没有沙滩平原,全是形态各异的礁石。


东西涌虽然不是旅游路线,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
补给点这个就不用说了,很充足。
中途下撤还能打快艇,
路上甚至还有乐队在表演。
按照这个趋势,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在乐队前驻足了一会,没有过多停留,很快就来到了一个分岔口。
看了一眼已经堵死的海岸线方向,我们很默契地调整了方向,往山顶红旗处走。

绿色的植被、细白的沙滩,碧绿的海面,湛蓝的天空,加上海中央的三门岛和疾驰的货轮,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画面。




上山途中,一个小伙子叫了我一声叔叔,问我在干嘛。我笑了笑,本想着纠正他一下,但仔细一想,好像又无法反驳。
无奈,我摇晃了一下手上的手机对他说说:“我给你拍个照?”
他没理我,径直往上走去。
哟,这小伙子挺有个性的嘛。

我跟在他身后缓慢爬升,不时拿出手机照顾他一下,他好像有所察觉,猛一加速,几乎小跑着往山顶冲。
当时我都懵了,这是几个意思?
是不想让我拍呢?
还是想跟我比划比划?
抑或是想我跟着你冲上去拍?

算了,老胳膊老腿的,比不过年轻小伙啊,还是老老实实休闲游荡吧。

有人说,在高处看到的大海会更加壮阔。
是啊,站得高一点,给大海多点展示的空间,其实它们的辽阔,不比天空逊色。

位于西涌湾东端山顶的深圳天文台,于2010年落成,它是一个集天文观测、气象观测、海洋观测、学术研究、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基地。
总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由上山道路和山上建筑两部分组成。
上山道路包括园区道路和登山道。


山上建筑由天文观测场、天文业务中心及业务值班中心等几个小型建筑物组成。
主要建筑有天文楼、气象楼、综合楼等。

登山道为阶梯步道,直达山下的穿鼻岩,并连接各个建筑物及观景平台、停车场等。

天文台是一处重要景观,游客上山参观,需要提前预约。
预约方式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圳天文”,点击“参观预约”即可。

以前每次穿越,都是沿着海岸线走完,
从天文台走,还是第一次。
之前早已听闻天文台的栈道美景,独步整条海岸线,这次到来,肯定不能错过。


这里给人感觉确实放松很多,没有拥挤的人群,可以随意驻足在栈道傍,周围的一切好像都慢了下来。
我静静地注视着远处镶嵌其中的海岛,思绪跟随一望无际的蔚蓝向着远方延伸。


眼前的美,完全伴随着自然而来,蕴含于山海之间,它远远地躲避着城市的喧嚣,在大海深处悄悄绽放。


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有意识的放慢前行的步伐。
后面短短几十米的路程,足足走了十几分钟,直到前方出现通往天文楼的阶梯,注意力才重新回归。

深圳天文台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属于全体市民共享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天文与气象相结合、科普与业务相结合、现场观测与网络观测相结合的综合观测系统。
其中观测设备主要有60cm反射式光学望远镜、太阳望远镜、傅里叶光谱仪、高性能小型望远镜、大气成分观测站、高精度太阳辐射流量监测仪等。

从高空远望,蜿蜒的栈道犹如巨龙伏卧,将山海完美相连。
行走在其上,映入眼前的是山、海、空,三方天地的自然交融,从上往下,一步步通向未知的幽蓝秘境。




来到山海交汇处,站在原地一个回眸,身后那蜿蜒曲折的栈道就像是通往天国的阶梯。原来,我们刚从天堂返回人间。

漫步完山海相连的绝美栈道,醉美的海上日落也不容错过。
日落时分,整片海岸线像是披上了一层金沙,海水也跟着变得恬静、神秘起来。
此时在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朦胧的霞光,摇曳的芦苇,没有喧闹扎堆的人群,只有家人们的温馨时光,在夕阳的照射下,形成了一幅光影斑驳的完美剪影。
此时,浮光跃金的海面被一艘快艇划过,像是给这个梦,增添了一笔真实的划痕。
心中的触动,往往就在那一瞬之间。



海边的夕阳,将它余下的光辉,洒向山海。
我愿沉浸在落日余晖的美梦里,不再苏醒。


夕阳从海平面缓缓落下,向人们传递着最后的余温。
深秋的风吹过脸颊,带着一丝初冬的微凉。


都说广东的冬天是个褪色的季节,没有白雪的覆盖,略显荒凉。
很显然,这个定义无法囊括所有。
只有亲身去感受冬日的山水之美,才明白任何美景,都不会因任何季节而褪色。

- END-
给尘粒Player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