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深圳> 穿越打鼓嶂,梦寻“千岛湖”

穿越打鼓嶂,梦寻“千岛湖”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穿越打鼓嶂,梦寻“千岛湖”

2022-07-21 14:52:47 11219

         穿越打鼓嶂,梦寻“千岛湖”

     打鼓嶂又叫打鼓岭,海拔562米,是深圳最高的十座山峰之一,也是深圳坪山、盐田、龙岗三个区的界山,打鼓嶂的南面是三洲田水库,以及东部华侨城的茶溪谷,西南是园山风景区,它自己本身也属于马峦山郊野公园的一部分。

    打鼓嶂也是东森线路的必经之地,我曾经匆匆忙忙路过两次,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前段时间,深圳版“千岛湖”意外走红,为了一睹“千岛湖”真颜,大量的市民和户外爱好者蜂拥而至,在打鼓嶂留下了很多垃圾,环境正在被逐步破坏。更有甚者,有体力不好的市民也来到这里,因身体不适导致直升机的出动。因为这些种种负面消息,我对“千岛湖”有些许的排斥,它的美丽给环境造成了那么大的影响,但是“千岛湖”始终被挂记在心里,有时候在睡梦中出现了那湖光山色的画面,所以总想抽一个好天气去看看。

摄影:会飞的鱼

       

      去打鼓嶂的前一天,我查询了天气预报,显示晴朗,气温有34度。我知道这种天气是艳阳天,比较炎热,但恰好就是看景的好天气,上一次的望郎归就是个例子,我需要做好防暑措施。决定去了以后,我的脑中浮现了两条线路:打鼓嶂穿越园山, 打鼓嶂穿越梅沙尖,这两条线都要穿越响水河,前段时间下雨过多,我估计响水河在排水,有可能无法通过。不管是哪条线路,都需要先到打鼓嶂。

    出发当天,我安排好各项事宜以后,8:20从体育中心2乘坐E20,坐两站后9点到达碧岭社区。下车后沿金碧路人行道前进,途中远眺打鼓嶂,但见巍峨山体与蓝天白云相连,心中顿生一股勇攀高峰的豪迈之情,一个人还在山脚,心已飞上了山巅。

左侧山体为打鼓嶂



      打鼓嶂曾是孙中山领导的“庚子首义”三洲田起义打鼓岭遗址。古代,因打鼓岭重要的地理位置,坪山通往横岗的咽喉,设有瞭望台,曾鼓声隆隆,故名为打鼓岭,现在改名为打鼓嶂。有的说因为这座山的山顶浑圆平整,远看就像一个大鼓,所以取名叫打鼓嶂,我更愿意相信第一种说法。

      沿着金碧路人行道行走2公里左右,转入宝坪路,从南坪快速立交桥下方穿过以后,直行进入碧三路,到了第一个“T”形交叉口后穿过车行道进入打鼓嶂登山口。

       走一小段水泥路以后,左转上台阶,经过一间铁皮房以后,再往右拐进入土路,开始正式攀登打鼓嶂。

      沿着土路上行,遇到的第一个高压塔架,仰头观望,只见火辣辣的太阳挂在塔顶之上,射出万丈光芒,它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山上的一切,山也被晒得发焦发烫,仿佛被巨大的火炉罩住了,透不过气来。风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了,万里碧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它们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的白色浪花。我快步穿过高压塔架,减少停留时间。

      高压塔架是送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支撑和架空电力线的作用。高压和超高压送电线路,是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生命线。一般会设置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段,减少对城市建设的干扰。当我们户外爬山的时候,在雷雨天气不要走在高压线下面,也不要走近高压铁塔,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更要远离断落的线路,如果在10米范围之内,应单足或并足跳出危险区,千万不要走,跨步会形成电压差,会被击倒。

      继续前进,看见一棵造型奇特的大树,形似字母“L”。像是特意为徒步的人们准备的礼物,当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可以靠着它休息,把我们的疲惫一扫而空。

     顶着烈日继续爬升,我热的汗流浃背,衣服早已湿透,晶莹的汗水如同雨水般不停的滴落,呼吸也逐渐急促起来。终于到了风口阴凉处,我驻足停留,一个人静静的吹着夏日凉风,享受着这最放松,最舒服的时刻!

      休息几分钟后,我继续沿土路上行,这一段平缓一些了,树荫也有增加。一路上看到了不少商业团队的宣传飘带。

    从这里开始穿越竹林,路况较好。

     林中路边出现了一处山泉水,我放下包袱,赶紧洗手洗脸并擦拭后颈降温,虽然此处山泉水并不深,但因为在竹林里,流出的水也格外凉爽。

      路上放了消防设施——灭火器,这里竹林密集,干的竹叶易燃,如果出现火星很容易发生火灾,所以从上山开始,一路上就挂了不少的警示牌。

      继续钻竹林,我好像行走在时空隧道里,这里没有夏天的炎热,只有清香凉爽,竹林变得善解人意,它们将酷热逼退,留下的只有清爽。

     钻出竹林后别有洞天,只见一块巨大的岩石镶嵌在左前方,岩石坡度大概有30度。如果是周末,这里将会聚满了人,有休息的,有拍照的,有攀爬大石头的。回来查阅资料得知打鼓嶂的这些巨岩石由花岗岩组成,可见岩石的硬度是很高的,行走的道路只能顺着岩石坡度修整,到了下雨天会比较湿滑。

     到了这个三岔口要注意了,我们往左拐是去打鼓嶂山顶,如果往右拐就是东森线路,是常规下山到响水河的路线。

     继续前进,我行走在花岗岩石之上,看等高线图,这里海拔400多米,已经接近山顶了。

      到了这里,岩石的坡度变得更陡,有的地方有山泉水渗出,再混合泥土,道路就变得更加湿滑,一不小心就容易摔倒。快到斜坡尽头的地方,突然窜出一个人,当时正在认真走路,冷不丁吓我一跳😱!仔细观瞧,发现是一个保安要下山了😂😂,他还提醒我响水河正在放水,别下去。

      从山下到山上,一路上会与7个高压塔架相遇,这是最后一个。抬头一看,太阳还是那么毒辣,白花花的光如火箭一般射了下来,让人抵挡不住。

  继续前行,到了塔架底部,极目远眺,发现城市上空笼罩着层层叠叠的白云,像千百座白色帆船在慢慢驶过。

  再走一小段距离,看见了山顶的标志性建筑物——景观亭。该建筑分为三层,一层为封闭式的空间,可能放了一些消防设施或一些管理工具。二层及三层为开敞式空间,可360度观景,一层与二层之间通过台阶联系,二层与三层之间通过螺旋楼梯连接。该建筑外观为仿古四坡顶建筑。

 该建筑内部主要结构保留完整,只是锈迹斑斑的螺旋楼梯和斑驳的顶部天花外饰显示出这座建筑建成已经有一些年代了,也许没有专人养护,它不再鲜亮,显得老旧不堪,但它不影响我到二楼观景。

 上到二楼放下包袱,终于可以静静地感受这梦想之中的“千岛湖”了。朝外观望,只见那一望无际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白云,在蔚蓝的天空掩映下湖水是那样湛蓝,是那样晶莹透彻,像一块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上。湖水四周被高低起伏的群山环绕着,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竹子林,景色非常迷人。在亭中能闻到竹林的幽香,微闭双眼,能感受微风吹过的惬意,自然呼吸,顿觉心境酣畅,精神充分,清爽之感直沁内心。

 我们这里看到的“千岛湖”,它实际就是三洲田水库,也被称为“云端水库”。它的蓄水位为313.1米,是深圳市水务局管辖的海拔最高的水库,也是水质最好的水库。


 在亭中欣赏完美景,我继续沿着竹林向前,回望景观亭,它已被葱葱郁郁的竹林簇拥在

 在亭中欣赏完美景,我继续沿着竹林向前,回望景观亭,它已被葱葱郁郁的竹林簇拥在其中了。

 沿着竹林小道前进,心情格外舒畅,目测前方会与“千岛湖”离得更近,可以在另一个视角观看三洲田水库了。


 在平路的尽头是一座单层四坡顶纪念亭,它飞檐翘角,灰瓦沟楞,古意盎然,四坡顶的顶尖已断掉,亭子经过岁月的洗礼,脸上已经长满了各种深色的斑纹。

在亭子的座椅靠背上贴着几排醒目的红字:“丢垃圾是狗!这不是公园!请留点功德!垃圾带下山!”我不知道做这块警示牌的工作人员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但我可以想象,曾几何时,这里一定人潮涌动,到处堆满了垃圾。工作人员用如此不文明的话来写标语,已经超出了他的文明底线了。户外爬山,最最基本的素质是垃圾带下山,不给山野增加负担,既然能背上山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背下去呢?所有不可降解的垃圾,尤其是塑料制品、烟蒂、罐头盒、玻璃瓶,用过的口罩等,一定要全部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

我们来看看常见物品在大自然中的降解时间:

纸巾——3个月

果皮——6个月

烟头——1-2年

易拉罐——10-100年

塑料袋——100-1000年……

你随手的一个行为,需要大自然消化多少年!

 亭子附近立了一块坪山界碑。

 前行几米后,我看到了太阳照耀下的台阶,它反射出一些白色光芒,蜿蜒在翠竹绿叶中,微风拂面,蓝天白云作盖,我一个人走在上面非常惬意,非常有满足感。我上下穿梭,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想把“千岛湖”最美丽的一面永恒保存。终于,我下行几个台阶后,往左边靠近石柱的角度是最佳的,我试着把视线抬高,奈何个子不高,只好爬上石柱,坐在石柱上拍摄。

从这边角度可清晰地看见对面右侧的山体为梅沙尖,左侧为东部华侨城。三洲田水库内有一些独立的小岛,也有凸出的半岛,组合起来形成弯弯曲曲的湖水边界线,远看类似千岛湖。

沿着台阶下行一小段距离,发现左边的植物有豁口,很明显是人为走过的路,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去,发现这里视野非常开阔,脚下是一大块光秃秃的岩石。岩石上部较为平坦,岩石边缘有植被覆盖。

我继续沿着巨岩石顶部往端部走去,这里的观景视线比台阶那里好了很多,水库大坝清晰可见,三洲田水库露出了全貌,在蓝天白云和层峦叠嶂的绿色山体衬托下显得更加突出了!如宝镜般的蓝色水库静静地躺在那里,孕育着我们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我就这样静静地感受着魂牵梦绕的“千岛湖”,虽然艳阳高照,但凉风习习,不觉得热。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这真正的造物主在创造“千岛湖”的时候,面对偌大一块画帘,一定毫无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蓝,一抹绿,一抹蓝,一抹绿……大笔泼洒勾勒,因此,留下的这没有丝毫粉饰的湖,留下这自然的美,质朴的美。我坐下来品尝着自制冰冻杨梅汁,凉凉的酸酸甜甜的汁液流入体内,身体顿觉舒适,这是我夏日爬山的必备品。

据说三州田水库有一个传说故事,水库边曾经有一个村落,那个村落已经淹没在波平如镜的湖中,只有枯水的时节,那断壁残垣才浮出水面。我正当细认时,微风徐来,碧波微荡,却是山空林静,惟有鸟语依稀……

1900年,这里还曾经是推翻封建帝制的庚子首义的前期指挥部所在地。再联想起那个村落传说,我不免有些怅然若失,同时又肃然起敬。


终于发呆发够了,我开始返回纪念亭中,乘凉的过程中发现这里是打鼓岭碉堡遗址和打鼓岭石墙。打鼓岭碉堡遗址是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打鼓岭石墙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打鼓岭碉堡和石墙是当年的**防御工程,在这里没有见到实物碉堡与墙体,只有一个纪念点位。


心满意足的看完“千岛湖”和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打鼓岭碉堡和打鼓岭石墙遗址,我迈着脚步轻快地沿小路返回。

下一个目标是探探响水河,之前的打算是通过响水河穿越园山或穿越梅沙尖,但如果没有通过响水河,这两个想法都不成立。手上有两种到达响水河的方案,一种是东森线路,我走过两遍,很熟悉,但这一条线路在响水河那里铁定有保安守着,因为之前遇到的保安说他同事在那里,不让人通过的,所以这条线路PASS了。还有一种方案是全部穿越竹林下到响水河,这条路我没有走过,预估会比较野,看看时间不到下午1点,我决定穿竹林下响水河,一探究竟。

竹林里的竹子长得密密麻麻,一开始就给我来个下马威,我根本就找不到很明显的路,只能按照等高线垂直往下切。

往下钻了一段打脸绊脚的密竹林以后,眼前稍微开敞,可以看见山下的三洲田水库。

继续钻竹林,这里的竹子长得又矮又密集。只能拨开竹子寻找那一点点的道路痕迹。

继续艰难前进,有人工痕迹的地方就尽量沿着痕迹走,没有痕迹的地方就自己拨开竹子穿行,但注意脚下安全,有的地方会有乱石和沟壑。

钻出这一片竹林以后,来到了一大块巨岩石之上,岩石之上无法生长高大植物,所以这里视线又开阔了,往左边看是三洲田水库,这里的视线比山顶要低,只能看到一部分水库。

再看右边,蜿蜒曲折的公路盘旋在绿色的山脊线上,蓝天白云依旧悬浮在空中,在太阳的照射下都显得那么干净明亮。

继续钻行一片矮竹林,又到了一大块巨岩石之上。这里的视线与刚才巨石上的视线差不多,只是海拔更低,与水库的距离也更加近了。

这是少有的能看到小路的一段竹林,我沿着它继续前进。

很明显往右下行走了,与湖面的距离显得更远。

在林中穿行13分钟以后,在海拔456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块更大的巨石,它坡度较陡,正好横在我面前。 如果直下会很危险,我沿着巨石顶部,寻找可下行的地方,发现巨石左方往下有一些凹槽,我沿着凹槽慢慢爬下去。

下完巨石以后,沿着底部往右走,寻找可穿行的竹林,发现有一处竹子长得较少,我从这里继续往下钻。竹林深处没有风,又闷又热,我一边寻路,一边判断方向。

竹林中偶尔会出现一些蔓藤和小树,地上也会遇到雨水冲刷过的小沟,这些小沟往往与等高线垂直,所以沿着小沟走,下行的距离应该是最短的。

湖更远了

又到了一块岩石上,这块岩石中央长着一棵小树,它迎着阳光倔强地生活着,在岩石缝隙中艰难地吸收养分,我佩服它坚强的生存能力,所以多看了几眼。

往左观看,三州田水库离得更近了。

我的站位随着海拔降低,蜿蜒曲折的公路,也显得更加粗壮了。

我在一处潮湿的地段,发现了一种很奇特的植物--茅膏菜,别名也叫石龙芽草(《植物名实图考》),苍蝇草,捕蝇草、苍蝇网(《云南中草药》)等等。

茅膏菜喜新鲜和湿润的空气,一般生长在林下、草丛等半阴湿地。它的叶片呈弯月形,横径约5毫米,基部呈凹状,边缘及叶面有多数细毛,分泌粘液,有时呈露珠状,能捕小虫。此种植物有毒,其叶的水浸液接触皮肤可引起灼痛、发炎。但它是中药材,能治胃痛,赤白痢,小儿疳积,跌打损伤。

下图为茅膏菜食虫图(图片来自网络)。

下图为茅膏菜叶片放大图(图片来自网络)。

看完茅膏菜以后继续穿行竹林,火辣辣的太阳肆意放出它的热量,仿佛要把大地烤焦。

在这里发现了一株野生苞舌兰,黄色的小花瓣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娇艳,它就像坠入凡间的小仙子,在这山野中独自展示着它特有的美丽!我不敢触碰它,担心破坏了这份美好,我还要赶路,只能与它依依惜别。

继续钻竹林下行。

钻竹林

钻竹林

下到海拔326米的地方,在竹林中发现了山泉水,我赶紧放下登山包,在这里洗脸降温。

钻出那一片竹林,到了可以生长乔木的地方,这里出现了沼泽湿地。

踩着树跟通过沼泽地。

这里海拔较低,出现了小溪流,是玩水的好地方😀


穿过小溪,又到了一片竹林,这里道路比较明显,路况较好。

到了这个季节,竟然还有竹笋😄

横跨小溪。

小溪边很凉爽。

小溪有鱼。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响水河,只听见巨大的流水声,我心都凉了😭😭

不死心,我跨过去一探究竟。

宽阔的响水河拦住了我的去路,水流很急,惊涛拍岸般往下流,感觉地动山摇。虽然阳光灿烂,但我的心在下雨,一种挫败感蔓延开来😭😭😭

我慢慢冷静下来,分析通过响水河的可能性,河里有一棵大树横在响水河上,我可以边游边抱着大树过去,但全身会湿透,包括登山包。但好像没有必要这么拼命,何况水流很急,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我放弃了穿越响水河的这个想法。

我老老实实地返了回去,找到一块开敞的地方开始吃午餐,休息。我边吃东西边消化刚才的负面情绪,调整好心态。现在已经是下午2:30了,我准备启程钻竹林返回去。

这条路线虽然道路不明显,但还是有不少户外团队来过这里,还绑了飘带。

返回途中发现笋。

这条树根长得非常特别,大自然真神奇!

钻密林

继续钻密林

灿烂阳光

林中巨石

巨石上排水沟

又一处巨石

这里的竹子和蔓藤太密集,很难钻过去。我只好一点点拨开竹子往左边挤,终于成功了。

继续钻密林。

刚才往上钻密林的时候,上山轨迹与下山轨迹没有完全重合,因为没有明显的路,无法完全走的一样,但到了这个地方,轨迹完全重叠了💪,继续加油💪

轨迹还是很准的,重合轨迹后走几步就看见先前那株苞舌兰。它依旧那么美丽,静静的在那里等着我😁

上观,胜利在望。

钻竹林

又遇到先前那一块最大岩石,绕到右边爬上去。

在这里遇到另一株野生苞舌兰,一样的美丽。

刚才钻密林又闷又热,打算在巨石上休息吹风,并远观对面的风景。

正看的出神,发现左边竹林里面有野百合,我兴奋极了,赶紧过去小心翼翼地拨开竹子,露出了野百合的真容。只见她一袭白衣,宛若以微弱不经风的姑娘,散发沁心透骨的芬芳。我知道,你只是一株花,一株普通的野百合,但你一个人承受风吹雨打,一个人在风中默默坚强,你不愿自私地独享你的欢乐,你把他们都开在了花瓣上,像一首歌曲的几声懒洋洋的短句,像一片天空的几颗零散散的亮星。见到了你,我把之前的郁闷情绪全部一扫而空!

与野百合依依惜别,我继续钻竹林上行。

看见了竹林中的捻子花。

又经过漫长的钻行,我下午4:20在海拔 500米的地方,隐隐约约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好像在挖掘什么东西,这里已接近山顶。我琢磨着,这些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是盗墓者?是非法挖掘者?我不确定。正在我犹豫的时候,听见他们打打招呼的声音,可能他们也听见我钻竹林的声音了,发现我这边有人。于是我拨开竹子钻了过去。

跳过去一看,发现是三个开路的工人在休息,他们热情地介绍他们的正在做的工作,说这里已经开路开了两天了。

我开心的在他们新开的路上走来走去😁😁。这是我今天钻竹林以来,走过的最好走的路了,新开的路宽敞明亮。

工人们邀请我把他们新开的路全部走一遍,说他们的新路会和前面的台阶路相交,到了以后可以走台阶下山,如果遇到大铁门就往左拐,可以下到大马路上,他们上班的时候就是从那里上来的。

这样我就开启了走新路的旅程,我非常荣幸,除了工人以外,我是第一个走这条新路的人✌️✌️✌️,我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拿出手机观看轨迹,发现这条新开的路与等高线平行前进,同时也与上顶的已建观景小路平行。

工人们开新路的时候因地制宜,几乎没有改造原始地形,仅仅把多余的竹子、树木、草皮扒掉,如果遇到横坡太斜的地方,他们再进行细微的修整。

走着走着,我又见到了三洲田水库,也就是深圳版"千岛湖"。我慢慢领悟到了,为什么要在这里增加一条新开的路。其一,增加这一条土路,可以在不同的海拔观看三洲田水库;其二,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这里的人流量非常大,如果全部都集中在山顶的小路上,小路无法容纳那么大的人流,新增的道路可以分散人流,起到分流的作用。

阳光明媚

离"千岛湖"更近了。

回头看新路。

透过竹林观湖。

新坎的小树桩。

行走在如梦幻般的新路上,别提多开心了😃

观"千岛湖"。

路边的锄头。

新路遇巨岩石,它的坡度较大,要小心通行。

继续前进。

遇到双生石。

继续前进。

这里视线开阔,是观湖最佳点。

新路与原有石阶路相交了。

警示牌

沿台阶路下行。

继续下行。

果然这里被大铁门锁住了,还好工人提示我,看到铁门就往左拐。

于是,我沿着铁门左拐。

沿钢丝网围墙前进。

钻笼子

左拐

遇到小溪,横穿而过。

沿土路前进

遇到大陡坡,坡陡土滑藤蔓杂,只能像猴子一样,双手抓树干、腾条、草茎,或跳过去,或荡过去,或滑下去。

陡坡

陡坡

下山了,发现有钢丝网围墙拦住。我想工人能进入的地方,不至于无路可出,所以我没有钻铁丝网,或攀爬铁丝网,继续前进。

终于看见前面不远处没有铁丝网了,我钻了出去,终于逃出生天✌️✌️✌️

回头看一眼刚刚出来的笼子野路。

到达碧三路,往东部华侨城1号观景平台前进。


在1号观景平台不到1分钟就打到了滴滴,结束了今天的行程。

总结:今天虽然被响水河阻挡,没有走预期的线路,但今天晴空万里,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千岛湖";并在钻竹林的途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植物--茅膏菜,它会捕捉苍蝇或其它小虫;也几次见到了花仙子苞舌兰;还有独自在山野中绽放的野百合。很荣幸遇到了开路工人,并除了工人以外,我成为行走那条新路的第一人;并探到了从打鼓嶂北侧沿台阶直下到碧三路的新路。真是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144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3人已赞赏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会飞的鱼~~~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会飞的鱼~~~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