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华山论剑之二:偶探深山道观

华山论剑之二:偶探深山道观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华山论剑之二:偶探深山道观

2022-08-04 09:22:53 4885

相关活动:华山深度游

华山论剑之二

偶探深山道观

昨天下山之后我与队友交流了路况,他是从黄甫内村经王道岭村、下园子、上园子、塔梁、黄甫峪、两叉口等地徒步到智取华山的,据他介绍,塔梁之前的路况都还不错,自塔梁下陡坡到黄甫峪开始要反复过河,其中两叉口后面的河水比较深,有些地方的水都有齐腰深,18公里左右的路程用了近12个小时,并表示不打算再按计划路线走。实际上我也有同感,由于昨天深受溯溪、过河、钻林子之苦,即使他不提我也打算调整行程,如果能约到免费的华山徒步票,我就直接徒步游华山;如果约不上票,则是从黄甫内村经王道岭村、下园子和上园子徒步到塔梁,再原路返回。


在华山景区公众号上刷了几次都没有近两日的徒步门票,早晨起来继续刷也无票可约,那就只能执行方案二了。从黄甫内村一直往南,进山需要穿过铁道桥洞,洞口处搭了一个简易棚屋,有个八九十岁的老大爷端坐在屋前,起初我以为那是他的私人住所,可在附近绕了一圈也没有找到进山口,只得返回,路过棚屋时我习惯性地问了那大爷一句,他却让我停下并问我要去哪儿,由于年事已高,他的听力不太好,我提高音量说明来意,他也似乎听懂了,于是进屋子里找了一本防火日志让我在上面登记,原来我撞上了一个护林员,我登记相关信息后就被顺利放行了。


穿过桥洞后向东行约500米即可到上坡路口,期间要经过另外一个桥洞,下山时我计划走这个洞(后来才知道此洞无人值守,更适合进山时走)。上坡的路略陡,因此有若干来回盘旋的小道以减缓爬升坡度,即使如此,这前面3公里也达到了760米的爬升,且最要命的是这段路几乎没什么遮挡,而烈日却高悬空中,让我每前进一步都觉得自己在火中烤。在一处难得的树荫下,我看见一个穿蓝色工装样式衣服的大汉正坐路边休息,他旁边是两个长约2米、宽约0.5米、高10~20cm的纸箱,破损处隐约能看出里面装的是金属架,像是要去某个山顶搭地理标志塔(在北京周边爬山时经常能看到一些山上有这样的铁架子,故有此推论),这些东西估计有四五十斤,我十分佩服他的体力,与他简单寒暄后便继续上行。


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西边灰白色的花岗岩山体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冲破中间的那道山脊线,不断抬升,犹如一根根快速生长的石笋,它们就是华山的五个主峰,从外围看它们有一种特别的冲击力,相比之下,东边的那些山体就显得相貌平平了。在海拔约1000米的一个山坡上,华山主峰前突然长出了一棵桃树,其中有一两根树枝被人踩折,翠绿色的树叶间还有绿中带红的桃子,目测那些桃子有鸡蛋般大小,我走到树前察看,这不是普通的山野毛桃,随手摘了两个尝了尝,虽然没熟透,但也能品味到些许甘甜,且它们还是离核的,我还是第一次在山上尝到可以吃的桃子,以前见到的桃树仅限于春天赏花、秋天看彩叶,能有此口福实在是运气爆棚。


过了海拔1200米,路上的树荫多了起来,这让我长舒了一口气,再烤下去都要被烤熟了,可惜又没有带盐、孜然等调味品,岂不是要白白浪费这一身好肉?正当我沉醉于这段林荫小道时,前面出现了一个背着编织框的大叔,此人约五六十岁,一米六几的个头,却也是精瘦干练,一手拿着根自制的手杖,框里的东西估计有40多斤,虽然走的不快,却也异常稳当。难道他是住在山里的村民?我带着疑惑问他要去哪儿,他说了个地方,我却没听太明白,也不便深究,于是各走各的路。


在王道岭,我看见有一条往西边去的岔路,这条路曾经有人走过,加上时间尚早,我便顺着路往前探,路上的树枝看着被人清理过,不久就在路边看见有人搭了一顶蓝色的帐篷,还颇为讲究,一是用树干搭了个平台使帐篷离开了地面,二是在帐篷外又盖了张透明塑料布防雨,也没看出有人住的迹象,可能是用于应急。山脊小路不知不觉间偏离了方向,且越来越窄,不知最终通向哪里,探这段路本来就是临时起意,我可不想越钻越深,还是原路返回继续按计划路线走比较好。


从王道岭村开始,小路遁入了大树底下,我又听到了路旁的潺潺水声,对于暴晒了一上午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清凉地。沿着小路往塔梁方向走,还有下园子和上园子,它们应该都属于王道岭村,这个村子处于周围山岭形成的一个沟谷中,从地上的房屋遗迹看规模还不小,最多时估计住了一二十户人家,而现在只剩断壁残垣,到处荒草丛生。此时已是中午,我想找个午餐地,可沿途要么过于闭塞,要么过于潮湿,后来勉强在上园子看到一块还算开阔的草地,一棵桃树刚好留下了一片树荫,不时还有清风拂过,桃园生活估计也就这样吧!


吃饱后准备上塔梁,然而一人多高的杂草像屏障似的拦住了我的去路,昨天实在是钻够了,遂放弃了去塔梁的念头(事后据队友说就上园子这一段草比较密,穿过去就好了),往回折时迎面走来一个穿藏青色道服、留长发的青年人,与他寒暄问候,他叮嘱我一个人不要乱走,小心迷路,而他自己却独自径直钻进了上园子的杂草丛。

刚才路过下园子附近时看见河的西边有一条很明显的路,正好去探探。那条路的路况很好,且都在树荫下,甚是凉快。走了约1公里,小道出现了岔口,一条直上山顶且挂了一个禁止通行的警示牌,另一条山腰横切路,我觉得这两条路最后应该会汇合,于是直接往上拔。不一会儿,我又碰到了背编织框的大叔,从谈话中得知他要去的地方也就是前面的山顶,再往后就没有路了。我很好奇上面有什么,就继续往上爬,裸露的花岗岩逐渐取代了狭窄的土路,有人在岩石上加装了铁链,并凿了一些以供落脚的小窝,有一个地方则是搭了一块不到20cm宽的铁板,看到另一侧的陡峭深谷,我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要是失足那就成千古恨了。


隐约间听到峭壁上有人说话,难道上面有人在玩攀岩?靠近后才发现那两人也是往山上运送东西的,其中有两个纸箱跟早上刚上坡时遇到的那个大汉的一样,我随即和他们打招呼,他们说山顶上有个山洞,里面住了一个修行的道士和一条狗,下面一点的山崖中还有一个山洞,那儿有三个道士,从刚才的山腰路转过去就可以,他们与后面的两个人都是给山上送物资的,天气好的时候几乎每天都送。我打算去下面的山洞看看,于是告别了他们准备往下走,此时那个背框大叔也上来了,他走在绝壁小路上是那么平稳,让我自愧不如。


我到下面的道观时那三个道长正在吃午饭,他们都很瘦,桌上的饭菜也只能说是还凑合,经他们允许,我参观了他们修行的山洞,可以看出他们过得很清苦。洞口右侧有3个方形窟洞,据他们说那曾经镶嵌着皇帝御赐的汉白玉石碑,下面的岩壁上还能隐约看见一些刻字,可惜过于模糊,我也无暇逐一辨认。门边靠了一把筝,想必某位道长闲来无事时会弹奏一曲。庭院中还有一口井,当我想打些水上来尝一尝时他们说这是集的雨水,他们也都是烧开了喝,说着就给我提了个热水瓶,我喝了一杯,确实不是什么可口的甘泉。这个主洞的周围还有几个小山洞,应该是他们各自的居所,路边还能看到他们开垦的菜地,从菜的长势来看,此地似乎不太适合耕作。


辞别三个道长后我开始原路返回,并在王道岭遇到了早上的那个大汉,从进度看他回去时可能要走夜路了。虽然正值午后酷热时光,但没有爬升的回程路依然让人无比欢快,行至海拔1000米的桃树附近,看到那被踩折的树枝,我觉得有义务去拯救它,如果我将树上的桃子收摘干净,就不会再受到其他人摧残了,这不也是善举么?只是这样一来,我的包又重了许多,而这是甜蜜的负担……

87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火勺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火勺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