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广州> 江门古兜山四峰连穿

江门古兜山四峰连穿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江门古兜山四峰连穿

2023-04-04 14:46:23 9722
【浪漫】春色华尔兹

自从过了春节,广州就开始了潮湿的回南天,然后就是阴雨连绵的雨季,现在又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到处都是落花流水,雨深深,雾蒙蒙,实在不适合爬山。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让一向性格内向,多愁善感的我不禁忧伤起来,忍不住回忆金秋十月后那些晴空万里,秋高气爽,快乐出行的日子。

2022年的国庆7天假期安排的相当丰富。

国庆第一天,给家人做上几道拿手菜,喝着小酒,刷着手机,看着别人堵在路上的各种消息,为自己的英明决定暗自窃喜;

国庆第二天,带着娃和同学几家到牛湖线上亲子活动;

国庆第三天,带兄弟姐夫们来江门台山的古兜山爬山;

国庆第四天,带着娃和同事三家一起到来台山的海边;

国庆第五天,带着娃和同事三家一起到江门开平碉楼 ;

国庆第三天的古兜山之行 ,还要从大家熟悉的一个童话故事说起。

小马欲过河时问旁边的老牛:“河水深不深?”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

小松鼠却说:“深得很哩!你会淹死的!”

小马不知如何是好,跑回家问妈妈。妈妈亲切地说:“孩子,光听别人说,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这次古兜之行,小红姐就是那只说水很浅的老牛,而我们差点就成了被淹死的小松鼠。

上过珠峰大本营,爬过无数次雪山,可以船底顶一日穿的大神小红姐告诉我们:古兜山很简单的,就几个小山头。天真单纯的我竟然信以为真,觉得天黑之前肯定能轻松搞定,所以连头灯、充电宝都没有准备。

登山入口

于是和南神、二姐、蓉蓉、小七一台车照例6点半同和出发,李教授从珠海出发;一路向南,唱着歌,聊着天,路上竟然没什么车,8:35就到了导航点:台山渔经易购(都斛店)

9点等到李教授一起出发,却在路口遇到了“拦路虎”,林场保安说什么也不让进。只好另寻入口。当然至于不让登山的原因还是结束后才了解到,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

几经周折,钻铁网,穿鸡窝,跨小溪,终于到达一处水渠,蓝天白云下,清澈的山泉水顺水渠而下,带来了阵阵凉意。

眼看着路越来越好走,离轨迹也越来越近,原本焦躁的心情平缓了许多。越往上走,视野越开阔,树荫也越来越少,天气变得愈发炎热。

蔚蓝的天空中,团团簇簇的白云似乎在向我们招手微笑,鸟儿也在为我们歌唱。

而我们今天要攀爬的山头此刻也近在眼前,看来真得如小红姐所说:It's so easy。

轨迹显示有两条路可以上行,因为太久没人走,一条被草丛覆盖,不大明显;另外一条是明显的机耕路,但稍远一些。为了安全考虑,还是选择了稍远的但路径明显的机耕路。

可不知为何走着走着,就偏离了轨迹。退回去后,来来回回找了几次也没有找到左转的路口,也许真的是太久没人走,路口早已被杂草湮没。

一向胆大泼辣的二姐决定:硬切上去!李教授身着短裤短袖,和我们一起在杂草丛生,藤蔓缠绕的山坡上艰难前行。遇到茂密的灌木枝条就要左切一下,右切一会儿。

擅长跑全马的小姐姐此刻也是寸步难行,不时地叉起了她那纤纤细腰,凝眸思量,无限惆怅。南神的小脸蛋憋得通红,大口喘着粗气,已经有些中暑迹象。

干枯的树枝和藤蔓上扬起的灰尘,直呛嗓子;一人多高的灌木丛刚好是可以刮脸、刮胳膊的高度;陡峭湿滑的斜坡上,根本远处落脚;再加上这炎热的天气,每走一会儿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补点水。

第二道水渠

好在李教授身高腿长,在二姐的指挥下很快就到了轨迹上标记的空旷地儿,原来又是一道水渠。已经全身热得冒火的我顾不得多想,一头扎进了水渠里,透心儿凉的山泉水瞬间浇灭了全身的热火,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夏天都热衷于泡潭子了。

除了自己的3L水,还帮蓉妹妹背了三只500ml的水,确实累得够呛。每人啃了一个苹果,休息了一会,终于缓过神来,又精神抖擞,有力气继续前行了。

沿水渠又是一阵寻找,就是找不到上山的路口,仔细观察后发现,就是要越过水渠才能上山。

一米多宽的水渠,河水没过膝盖,对身高腿长的南神和李教授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但却难住了身材娇小的二姐、蓉蓉和小七。

作为一名资深的老“群众”,只能发扬群众舍已为人的精神,化为人肉浮桥,让二姐、蓉蓉和小七踩着我的肩膀跳过去。

从水渠上去后就是一路爬升,虽然已经是十月,北方此时已是金秋送爽,但作为地处亚热带沿海的广州来说,中午还是和夏天没有太大区别。除了偶尔有几阵微风,光秃秃的山上还是闷热难耐。

南神越走越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中暑症状,只能走一段就让他停下来休息一下。

远方,海天交接处,一片片如玻璃在闪闪发亮的地方,应该是附近渔民养鱼的地方吧。

只有太阳躲进厚厚的云层里时,才会有一丝丝短暂的清凉。

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前只关注于千米以上的高山,觉得这样的高山才有挑战性。却完全忽略了这些千米高山的起始点海拔就已经是500-600米了,即使山顶高度为1200米,那爬升高度也才600米左右。而类似于古兜这些海岸线附近的山,山顶高度虽然只有700米,但起始点海拔却低于50米,爬升高度不点不少于那些千米高山。

多么痛的领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别人给你说一百遍也许也不会明白,但自己只要走上一次,就马上会有痛彻心扉的体会。

光秃秃的山上,植被越来越稀少,树荫更是变成了一种奢望。

只有几棵还未成材的马尾松,稀稀拉拉的点缀于在山头上。

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和苍萃(注意:不是错别字,你懂得)的树林,不禁又发出了灵魂拷问: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来这里?

长风掠帆,犹带呜咽之声。却无人能回答我的问题。

好不容易看到一块大石头,心想在巨石纵背面的阴影处休息一下,不曾想骄阳似火,把我们全方位炙烤地无处遁形。与其在这里被烤熟,不如加紧脚步看看前面能否找到阴凉。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在开阔处,没有树枝的遮挡,拍出来的海岸线更加清洁干净,色彩也愈发艳丽起来。


终于进入了灌木和竹林的交界地带。说来也奇怪,那些如手臂一般粗细的大竹子一般生长在低海拔,雨水充足的地方,而这些如手指一般粗细的小竹子则喜欢生活在海拔四五百米的地方。

一向体力充沛,走在最前面二姐和蓉蓉,在骄阳的炙烤下,也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

正所谓:纤纤乱草平滩,冉冉云归远山。身后依然是一望无际的海岸线,只是前景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前方依然是冉冉升起的白云,飘浮在遥遥无期的远山之后。

终于找到一处稍微阴凉的地方,准备路餐。李教授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儿从包里拿出一瓶啤酒,一会儿又拿出一瓶,还有一个又一个的大苹果,看着不大的包却像个聚宝盆一样,各种好吃的好喝的源源不断的从包里变了出来。

稀疏的树荫下,杂草中,我们席地而坐,举杯邀清风,对影一群人。将进酒,杯莫停。啤酒苹果麻薯球,与尔同销万古愁。

小七和李教授愉快的干起了杯,一罐勇闯天涯加一个大苹果下肚,打个饱嗝,舒爽了很多,没想到李教授还有一罐。

酒足饭饱后蓉妹妹则愉快地选择了躺平,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爬山几人睡?看到另外一队人马很快都超过了我们,才开始着急起来,催促姐妹们快点出发。

有了前队人马的领路,就可以收起手机,专心看路了。胜利就在眼前啦!

迎着风,向前冲

踏上旅程

我知道前方一定坎坷重重

琴莳头

大自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五彩斑斓的景色,还有生生不息的生命能量。瞧,岩缝中努力生长的小草,竟然还开出了如苔米一样的小花。

在这些贫瘠的山野里,每一棵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棵生命都值得被敬仰。

终于到达了怪石嶙峋,峥嵘嵯峨的高山之颠,今天的第一个小山头,不知道是不是轨迹上标记的琴莳头。

向着身后望去,之前历尽艰辛万苦才翻过的一座座小山头,现在看来就像一个个的小土堆,被踩在了脚下。

远处的群山则像一条蜿蜒腾飞的巨龙,此起彼伏,无边无际。

而左手边就是今天的精华所在,刘三妹,上面有网红点:鹰嘴岩。

二姐和蓉蓉在一块大石形成的阴影中“乘凉”,原先还又唱又跳的蓉妹妹没了之前的欢快,完全是无精打采地蔫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直到告诉她上面有两块石头在“亲亲”,才把她吸引上来。

从这个角度看上去,是不是更像? 看,有人在丛中笑!

有人站在了比我们更高的地方,一直往上走应该就是琴莳头的山顶,而左边则有一条偷鸡线:沿着的小竹林一直走,便可直上刘三妹山顶。

以前总觉得的头巾、冰袖太热,从来都不戴。这次暗自庆幸,早早地就戴上了。茂密柔韧的小竹枝、灌木时不时的抽打着你的手臂、脖子和小脸蛋,藤蔓也动不动的就刮你一下,与刮伤相比,热一点儿,算什么!

鹰嘴岩

不时的向后回望刚才偷鸡没有爬的山头,暗自庆幸幸亏没有往上爬,连条明显的轨迹都看不到。

萃绿色的竹子如一张绿色毯子铺在了琴莳头的脖颈处,绿油油的,鲜艳而明亮。

群山万壑引长风,空旷的群山里,空气慢慢变得清爽起来,慢慢有点风凉了。

那条看起来近乎垂直的羊肠小道上竟然有人影攒动,据说是一对父子俩一定要登顶。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手拨开浓密的竹林,一手护着脸,终于拱出一条道来。终于在近乎崩溃时到达了鹰嘴岩下方,上方便是一座形似雄鹰的巨岩。

坐在石头上,边休息边耐心地等待上队人马全部拍完,终于轮到了我们的 show time.

鹰嘴岩是一座浑然天成的巨形岩石,光秃秃的几块石头堆叠在一起,一块如鹰勾的石头置于最上方,向前突出,尖曲如鹰嘴,整体上宛如一只展翅欲飞、搏击长空的雄鹰。

尤其是钩形的鹰嘴,上喙与下喙之间恰容一人站立其中,伸手便可触摸到上喙,给鹰嘴岩增添了几分神韵,令人惊叹称绝。

人在其中,仿佛老鹰口中的猎物,瞬间就会被它囫囵吞入腹中。

每次二姐指挥我们上悬崖峭壁时都是:再往前点,再往前点,哎呀,没事儿,没事儿,这么胆儿小!轮到自己时,吓得退都软了。

看,还是李教授,神情自若,抡起金箍棒,指点江山。

或者是闲庭信步,悠然自得。

从坚拍的照片中才能看出此处的凶险,脚下就是裂开且倾斜的岩石,而岩石之下就是垂直的万长悬崖,一个不小心掉下去,必然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所以我们上去和下来的真实情况都是这样的小心翼翼,两腿站站。

为啥我给大家拍的无论是脸部还是风景都是明亮鲜艳的,而轮到我的,摄影师就好像故意加上了西方记者的灰黑滤镜,拍出来不光人脸灰暗,就连天空、雄鹰也是灰暗的。

原本看起来展翅高飞、搏击长空的雄鹰,此时看起来怎么都像饥饿觅食的秃鹫,抖擞着翅膀,紧索着脑袋,盘旋于上空,发现猎物后,随时准备扑下去。

以前遇到悬崖,还敢伸出双脚,故作镇定地自然下垂。这次是真的怂了。最外面那块石头上大大的裂缝能容纳一只拳头,而且向下倾斜,真得担心脚下一滑,整个人就掉下去了。

理想很丰满,身体很诚实,脚往前伸,但身体还是不由自主的向后倾。

上一队的小伙子也许是看到了我们潇洒的势姿,对他的队友拍的很不满意,要求李教授帮他再拍几组。一看都快下午3点了,赶紧催促李教授快点拍完下山。

从鹰嘴岩的侧后方,也就是翅膀的下方有一条悬崖峭壁形成的小路,可以直达雄鹰的后背。站在雄鹰的后背之上,俯视琴莳头时景色和意境完全不同。

石头曾经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载体,以其不朽的质地而成为文明继承和创造的有力见证。世间万物皆有灵,即便一小块石头也是有灵性的,而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玛尼堆,则被人们看作具有灵气的石堆。

有灵性的物体必然有神佛的灵光,所以每颗石子都凝结着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

如果万物有灵的话,那就希望山上这些星罗棋布的奇石保佑我们每次上山都顺顺利利,**安安,乘兴而来,开心而归。

沿鹰背而下,七彩祥云下竟然有一处心形的湖泊。湛蓝的湖水犹如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萃绿的群山之间。湖水汪汪,水平如镜。

蓉妹妹早已摆好POSE,对生活比个yeah

一旁穿着大红花裙子,黑色蕾丝小花边的昆虫似乎在和蓉妹妹比美呢!

吃点水果,稍事休息一下。帮蓉妹妹背的三只水都分给了她们,顿时肩膀轻松了很多。

此时已是下午3点多,还有两座山头等着我们去翻越,只得加快脚步。

但每到一处休息点,都会时不时的回望一下那片水,总是难以忘怀那片湛蓝。

山路敧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绵绵群山在明媚的阳光中泛出了点点萃绿。

拇指峰

我们就这样在满眼苍萃的小竹林里探路而行,前方就是传说中的拇指峰。

很快队友就湮没在茂密的竹林中,幸亏小七那一抹亮丽的红色,为我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拇指峰是两座紧紧相连的山峰,好似在比yeah的两根手指直插云宵。

从拇指峰望去那汪碧水似乎又变了模样,白云、青山、大海、碧水、萃竹,都沐浴在秋日的阳光中,山中万物都在争奇斗艳,呈现一派幻丽美妙而气象万千的景象。

一路爬升,向拇指峰的最高点进发,山顶上已经有人在向我们招手。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就像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久闻大名,无缘去一饱眼福则会遗憾终身。等到历经艰辛终于亲眼看到庐山、浙江潮的景致,却发现不过如此,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真得爬上了拇指峰,并没有太多惊喜。也许是时间太过紧迫,无心看风景,自然没有了之前的闲情雅致,匆匆拍了几张照片,便马上赶路。

很快拇指峰也被我们甩在了身后,且由大变小,越来越小,直至看不到了。

一片薄薄的崖壁挡住了大家的去路,让我一直在纠结是从上面走呢,还是下面走呢?

最后发现,还是要从下面绕过去。

前队的两人似乎是意犹未尽,特意从薄崖壁爬到了怪石嶙峋的山顶。

从他们小心翼翼下山的模样就可以看出,上山容易下山难!再次庆幸没有跟着他们往上爬。

望风朔

骏马面前无沟壑,怂人面前全是坎。烈日下那座深邃暗黑的山峰便是望风朔了吧。光听名字就有点让人不寒而栗。

黝黑开裂的山体,犹如黑旋风李逵一样矗立在那里。我们绕啊绕绕啊绕,绕几千里路也望向归途。看着山峰就在眼前,却要不停的绕啊绕,绕啊绕,才能攀上山顶。

光滑的山坡让人无法站立,只有一手拿登山杖,一只抓住竹子,慢慢攀爬。

从密林里大家只顾低头穿梭,好在前队在分叉处等了我一下,核对一下轨迹,如果一路直行就是去到海拔1000米的狮子头。而此刻已经下午4点多,百分之百是不可能完成的。

幼稚的我,当初还想着看完望风朔,再直上狮子头,走个大环,看来是太高估自己的体力了。

远看望风朔雄壮奇险,到了山顶才发现就是几块普通的大石头,而前方则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最高峰可能就是狮子头吧。

体力充沛的李教授看到路就往下冲,幸亏我又看了看轨迹才让他(她)们退回来,那是去狮子头的,而我们则需要绕着望风朔的山腰下山。

背后便是黑骏骏的望风朔,下午时分光线变暗,更添了几分狰狞恐怖。

在齐膝的芒草中努力寻找轨迹,第一次深刻理解到了作为了下领队的不易,要提前规划、准备路线;一路又要照顾队友;还要掌握好时间;还要不停看着轨迹探路。

拇指峰、望风朔、狮子头,留作下次找了清凉的好天气,早点出发,再来慢慢欣赏吧。

好在有李教授、二姐两位大神,依然精神抖擞,体力充沛。

跑马的小姐姐略显疲惫。

只有南神和小七被远远的甩在了最后面

本来想着大东山我们都可以两个小时跑步下山,现在是4点半,两个小时应该下到山底的,但怎奈下山的路望风朔旁边陡峭的峡谷。上面都是松动的碎石、小溪、滑草,根本无法奔跑。

只好一边等着体力耗尽的南神慢慢下山,顺便拍下夕阳西下时的美景。

虽然知道南神已经筋疲力尽,很想坐下休息,但还是不停的催促他过了密林再休息,不然这种天气下午六点树林里就黑了。

光线越来越暗,似乎很快就要吞噬掉整个山头,整座山马上就要覆盖在阴影中,我的心也越来越焦虑。

光秃秃的山头反射出最后一点亮光,展现出金色的光芒,这算不算日照金山?

直至整座山都湮没在暗影里,我们才下到了树林和山涧相交的地带。

河道里布满了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石头,有时我们可以在河边的小路上行走,有时还需要走到河里踩着石头过河。

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光线一点一点暗下来,直至全黑,一点也看不见了。紧张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因为全队一个头灯也没带,这次我们又犯了大忌!

除非是白云山、猪龙这种非常成熟且熟悉,白天就能完成的路线,只要是外线就一定一定要带头灯和充电宝!

越过了这条湍急的河流,又翻过了几块大石头,终于走到了“宽阔”的机耕路,心情稍稍平静了一点。

趁着还有点微弱的光线,催促大家跑起来,我也不知道前方还有多远才到终点。

莲花坑

直至天完全黑下来,只能打开手机的灯光,借着灰暗的灯光终于到达了一处水流湍急的地方,周边密布着几米高的大石头,原来就里就是传说中的莲花坑!就是因为去年26人被困于此,2人遇难,当地政府才禁止游客进入!

可以想像广东的夏天,倾盆大雨如注,雨水会从700多米高耸陡峭的山峰迅速汇集到狭窄的山谷河道,瞬间就可以让山脚下的莲花坑暴涨,看似平静的水面会变成咆哮的野兽,吞噬一切,几十吨重的石头都能冲到山脚。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真得如蝼蚁一般渺小。

明明轨迹就在前方,可脚下就是湍急的河流,手机的灯光能见度也只有一两米,根本找不到前行的路,小七在攀爬大石头时还摔伤了脚和嘴唇。好在李教授几经寻找找到了轨迹,上面就有一道水渠。心里一阵惊喜,不远处就有点点灯光,看来离终点已经很近了!但水渠的旁边就是铁丝网,只得沿水渠而行,又遇到了一堵高墙。李教授准备翻墙过去,幸亏我还算冷静,让大家退回轨迹上寻找路口,视力1.5的的蓉妹妹一下子就找到了铁丝网上的洞口。谢天谢地,终于又回到了“宽阔”的机耕路,晚上7:30取到车直奔高速入口。

在高速入口附近找家面食店,二姐请大家一人一碗面,一支豆奶压压惊,好在是有惊无险,大家都顺利到家。李教授即兴赋诗一首《古兜山行》

濒临南海扼崖门,重阳时节登古兜。

千米主峰狮子头,峰峦叠**石嶙峋。

登高望远天地阔,南海风光尽眼底。

蓝天白云做背景,南国山色比黄山。

禁止登山有时日,山上杂草齐头高。

急招金刚来护身,上下仍挨数百刀。

艰难前行夜下山,陷足山底莲花坑。

北斗七星辨东西,走出大山皆欢喜。

112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若初见🎖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若初见🎖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