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设计了一条从山海关角山出发,西抵祖山的长城百公里徒步路线,路线早已设计,只待时机。3月刚刚结束,4月急欲远行,开启新篇,808便提议山海关走一趟,二人一拍即合,即刻启程。
山海关在历史上扼守华北门户,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战略位置如此重要,自然少不了传奇故事,当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游牧民族再次入主中原,中华版图空前扩张,中华文化再次大融合、大酱缸,山海关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如今,历史烟消云散,我们有机会踏上历史尘烟,感受那雄关漫道、迢迢征途。
4月1日凌晨4:45,北京站乘坐K57次列车去往山海关站。
当天的开局是这样的:先是骑车出门忘带身份证,然后是夜班公交车开到眼前错过,然后是打车丢了鞋套,然后是上错火车,经历了如此多的荒谬不堪后,才想起今天是愚人节,嗬,节日气氛还给我安排上了。世事本荒谬,你开心就好,聊以自慰。
好在时光不弃,还是换上了开往山海关的车,硬座车厢意想不到的人多,人塞得满满当当,仿佛回到了好多年前……
要说坐火车最有氛围的就是硬座车厢,这里有人站着,有人坐着,还有人蹲着,你能遇到有着各种经历的人,聊着天南海北的故事。
两个中东地区的留学生,他们来中国3年,操着流利的汉语,与秦皇岛的民宿老板聊天,聊着本科生不好找工作,有条件的都把孩子送出去……
一位来自辽宁朝阳的乘客来北京看病买药,挂号难,找黄牛挂专家号要上千,也不能让别人去医院开药寄回去……他又与一位葫芦岛的乘客唠起来,说朝阳GWY20年前就发不出工资,靠罚款灰色收入,JC在路上截车,做生意的使劲罚,有关系的都调到葫芦岛,政府本来能把钱投资搞经济,都给GWY发工资了;老百姓买房首付然后还一辈子,家庭收入少的,一年不够随礼的……
生活就是故事,故事就是生活。清晨的阳光已经洒进车窗,我听着这些生活片段,缓缓望向窗外,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有人已早起耕作。
Day1 角山——九门口
到站简单早餐后,打车到达本次徒步的起点——燕塞湖。燕塞湖取燕山要塞之意,既是燕山起点,也是石河出山口,在石河上围坝而起,是一座人工湖。我们沿着山间小道上行,可领略燕塞湖全貌,湖面不算很大,但湖藏于山,山隐于湖,湖山相依,婉转曲折,算是一处胜景。
经过首山二郎庙景区,首山,意为第一座山。众所周知,北京由太行山、燕山两条山脉合围环抱,关沟 - 八达岭一线为燕山之西端,而今天我们来到了燕山的另一头——山海关首山,算是首尾呼应。明长城从这里开始逶迤西行,我们今天也从第一座山出发,沿长城西行。
这里的山间小道与香山并无二致,都很成熟,看起来经常有人走。但不同之处亦有,一路的行走中,我们明显感感觉到很闷,不停地出汗,这里靠海,空气潮湿,没有风就显得闷热,才4月初,竟有北京三伏天的感觉,刚爬第一个坡,我们就开始担心后面水不够用。
一路上行,登上海拔500米的角山,角山意为燕山之角,与首山异曲同工。角山顶有栖贤寺,此地本为名士读书饮茶之处,后兵荒马乱,就没了。后虽复建,但萧瑟冷清,荒芜连堂,不论“渝关风范”,还是“渊明遗风”,皆摆设而已,只有当那墙角上下跳动的松鼠,两只滴溜溜的眼睛望向我们这不速之客时,才显得活泼起来,不致了无生气。
有趣的是墙角还有一个“咳嗽神殿”,看到这一幕,想起不久前才出现的“火神山”“雷神山”,历史中的有些东西,从未离我们远去,文化连绵不绝中的强大力量,有时超乎你的想象。
在山顶,小路与长城汇合,道路两侧有零星的杏花与杜鹃花开放,只是天空不够通透,不能衬托出花朵的娇美。荒芜的边墙上,敌楼已残缺得只剩一道门,上面草木丛生,仅存的这道门就像一张残缺的历史邮票,书写着曾经的边关烽烟与战火连城,也书写着往来互通与岁月静好。
上午仅遇到一个女生独自一人与我们逆向穿越,行走山野,皆是热爱。一路的碎石长城并不好走,加上天气闷热,我们逐渐有点失去耐心,想要尽快休息补给。粗略一看,地图上有一条小路可以直接切到三道关村,到那里或许可以补水吃饭。小路是一条松林小道,走了一上午的碎石路,难得有幸福路可以走,一时轻松起来。
下山路口有防火员,友好打招呼后,给我们指了村里农家院的方向,不料现在没到旅游季节,农家院还没开,可以买矿泉水,但没饮料,所幸大姐冰箱里有羊肉水饺,可以给我们煮,吃了饺子,808连喝两大碗饺子汤,算是解了上午的闷热之苦,真是不错的享受。
边吃边与农家院大姐聊,大姐了解到我们下午要去九门口,说自己娘家就是九门口 - 王家峪那边的,以前两边经常翻山沿长城来往,自己小时候常上长城玩耍,上面每座敌楼叫什么名字都清楚,现在当地人已经不怎么上去了,大姐给我们指了路,我们沿着大姐的童年之路,开始下午的长城徒步。
这里既是长城,也是当地人的通行步道,与上午走的虐脚碎石路不同,宽阔成熟的林间小道令人心旷神怡、舒适自在,穿行于一个个不知名的敌楼,吃饱喝足精神棒,翻山越岭把歌唱。
九门口长城是无法完全沿着长城走通的,因九门口南侧山体是一整面陡峭石壁,无法修建墙体,因此下到九门口,需要从半山绕道。
长城依山就势而建,山险与长城融为一体,长城凭险而据,依托的是山险。长城本身更多是一种意象,作为与山融为一体的建筑,它是对山的点化,让山的形象更突出而跃然眼前,因此长城更多是中国人一种缥缈虚无、不太确切的的浪漫主义意象。然而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那端坐都城庙堂之人,听着边关守将的慷慨陈词,得到的大抵也只是这种意象。
至于防卫作用,长城或多或少对山险有一些加强,但这种加强主要体现在关城完备的防卫体系上,而万里边墙,有时是吓唬了别人,有时是蒙蔽了自己,只有那巍巍青山,是绵延长存的。
这一段绕道并不好走,钻了半天扎扎路,才看到阴坡有错落的杜鹃花在欢笑,山重水复疑无路,塞外春色也盎然。
当晚18:00下山,入住九门口丽芝农家院,老板娘厨艺超赞,给我们炖了半只鸡,烧茄子、小白菜炖豆腐也是一绝,还有当地特色的荷叶饼,二人大饱口福。疲惫一天,冲澡饮茶,好生歇息。
Day2 九门口 ——岭头
九门口长城跨石河而建,城墙开九门,河水穿门而过,称九门口。历史上河水要么咆哮泛滥、要么经常断流;现在则在下游拦河筑坝,靠着这水上长城的景致,吸引游客,致富一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早上6:40,我们沿着景区北面未完全修好的台阶路,翻过一个小山包,开始沿长城主线爬升。今天的长城依然以碎石路为主,好在不似昨天那么闷热,长城两边杏花、杜鹃竞相盛放,惹人喜爱,心情愉悦,不由加快步伐。
9:40,到达黄土岭垭口,昨天山上一天仅遇到一个姑娘逆穿,好生寂寞;今天走到这里,终于看到前面有一人与我们同方向前进,不由大喜,三步并作两步向前追赶。
对方也注意到了我,在一个楼子前停下来等我。我们在路上对于陌生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彼此都希望从对方身上发现与自己某些类似的东西,尽管长路漫漫,未必能一路相随,但相遇的刹那也是片刻的喜悦。
眼前的这位徒步者看起来年过花甲、身体健硕,有浓重的西北口音。我们很快攀谈起来,他叫张桓,甘肃嘉峪关人,是兰州铁路公安的一名退休干警,这次与友人一起来到山海关,计划完成从山海关沿长城走到嘉峪关的壮举。我以前只是听说过曾经有人做到此举,现在有幸亲眼所见,还是颇为震撼。
转过头我又考虑起实际情况,长城徒步路况差、险要多、强度高,到了夏天还要面临高温考验,不说全程走完是什么感觉,我们年轻人连续走两天就累够呛,以张老的年龄,连续这么走下去,体力能行吗?
考虑到今天下午要早点结束赶火车返京,我脚步走得比较快,张老也丝毫不差,我们边走边聊。我向张老说出自己的顾虑,张老说自己今年已经66岁,曾经是世界警察马拉松6项冠军获得者,在接近60岁的时候仍可以全马破3,这个成绩让我惊叹不已,难怪有信心完成从山海关走到嘉峪关的壮举。
张老说自己10年前就想完成这个心愿,但当时还没退休,工作不允许,已经从嘉峪关走到了陕西黄河边,马上进入山西,被领导喊回去了,如今10年后再战,体力已不如当年,但雄心壮志仍不灭,年过花甲,仍然有此追求,令我敬佩不已!
且不说张老最终能否完成此举,最起码他已经行动起来,写作本文时,张老已基本完成秦皇岛 - 唐山 - 蓟县 - 平谷段长城徒步,进入承德/密云段。他仅凭一腔热情,在行走中得到了秦皇岛长城协会会长、秦皇岛摄影协会**、沿途村民以及一些资深长城徒步爱好者的帮助,还感化了不少护林员对他们网开一面,允许上山。
说实话,我们这个防火环境,如果按照官家设定的6月才能上山,那野长城上已经荆棘茂密,进入暑期还要面临高温酷暑考验,恰恰是最不适合走长城的时间段。有时候让我们无路可走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人。
在经过一处大石板时,迎面而来一队秦皇岛当地驴友,领队叫黑蚂蚁,他了解到我是从北京来的,便问我看了“夜不收”石刻了吗?我有点懵,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黑蚂蚁随即说道:你从北京来,千万不能错过,石刻就在你的身旁。
我侧身去看旁边的大石板,果然刻着一些字,但是看不清,在石板上洒了些水,字迹变得清晰,上面刻有“石匠谢进嘉靖二十四年五月一日夜不收官千户赵世清 哨至境外地名烂泥凹离堡三十里炕儿峪堡该班夜不收郭延中等六名”。石刻大意为,郭延中等六名炕儿峪堡的夜不收(侦察兵),到长城外三十里的烂泥凹侦查,顺利完成任务。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五月一日,管理夜不收的官千户赵世清为表彰他们,命石匠谢进刻石记录此事。
夜不收是明代边防设置的一种侦察兵,此处石刻是留下的关于此兵种为数不多的考证,黑蚂蚁他们秦皇岛当地的驴友,是专门来看此处石刻的,如果不是他提醒,我压根不知道这条路线上还有这么一个看点,在经过这里时遇到他们,也是恰到好处的安排。
时近中午,在敌楼休息午餐,808与我简单商议,今天需要赶火车,得在16:00前下山,时间不能耽误,后程分开行动,由我往前赶,先下山去联系车。我遂与808、张老分开,先行向前。
从山海关角山出发,长城都是一路向北,渐渐地,我发现前方东西两侧都有长城蜿蜒,长城在前面出现了两个分支,一路向西,一路向东。向西是通往北京方向的长城主线,向东的话,就进入了辽宁,为辽东长城,因此,万里长城并不是从山海关到嘉峪关连绵不断的一面边墙,而是根据防守需要,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分布。
12:40,到达长城三龙交会点锥山尖附近,敌楼在一个锥型山尖上,颇为险要,我粗略一看,预计上去要多花些时间,而旁边山腰有一条小路可切过这个山尖,目前我的优先选项是赶路,因此直接切左侧小路快速通行。
跨过骑驴背(狭窄山脊,类似于北京河防口长城的鲤鱼背),穿过五连台,14:00,经过一个急剧的下降,到达小河口,这里有水泥公路,是一个下撤点,但我现在时间还有富余,还可以继续向前。急剧下降后是急剧陡升,从小河口向西的这个爬升大约有200米,但在不断赶路的状态中,这个200米的陡升颇为考验体力,我尽量降低速度,以慢求快。
到了上面,令我大吃一惊,前面迎接我的是一段推陈出新的”水泥长城”,长城上面糊了一层水泥,也是令我大开眼界,坏倒是不容易坏了,这是要在上面开赛车吗?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但于我现在赶路倒是有好处的,一路小跑,看到前面有人,出发以来第一次遇到长城保护员。
遇到第一个保护员,友好打招呼后,我便继续向前了;然后第二次遇到两个保护员,坐在地上吃吃喝喝的,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那是应有尽有、好不热闹,要不是我着急赶路,真想加入他们。接下来有了如下对话:
保护员A:从哪里过来的,到哪里去?
我:九门口过来,到董家口。
保护员B:哇哦,这么厉害!
我:后面还有更厉害的呢,要从山海关走到嘉峪关。
保护员A:什么?还真有这种神人?
保护员B:我就说嘛,一直就很仰慕,太牛B了。
保护员A:你这包里背着帐篷?晚上可以在山上住?
我:(慌忙地)没有没有,住农家院。
保护员B:那带着火,自己煮饭?
我:(赶紧解释)哪能呢?都是干粮!
保护员A:(表现很好)水够不够,给你水!
我:(如释重负,故作轻松)老哥太客气了,我自己带的够,谢谢!
要说这俩长城保护员,跟说相声似的,问话也是绵里藏针,跟你逗着玩儿,心态好,合情合理,不刁难人,挺有意思,某都的防火员该多学着点才是。经过这一番友好对话,一直赶路的我正好也休息片刻,趁机恢复体力。
过了水泥长城,到达高楼山,此处已可望见远端的公路,胜利在望,但摆在眼前的却是一个极为陡峭的台阶下降,在即将胜利的喜悦面前,速降到底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底下是一个垭口,连接两边的墙体中间有一个断裂,颇有点北京箭扣的风貌。
同样地,陡降后再次迎来陡升,这最后一个升降比之前的任何升降都要陡峭,以至于我爬到一半终于扛不住,必须停下来补给休息,吃几根巧克力棒,喝掉最后的可乐,感受这两天以来的艰辛旅途,心里却是非常轻松。
15:30,到达公路前的最后一座敌楼,我透过残破的箭窗,驻足远观,对面的天空如此开阔,万水千山皆呼之欲来,山海有梦,纵情奔赴吧!
一个小的下降后到达公路,此处立有河北 - 辽宁省界碑,当地人通俗地称此处为岭头。实际上,长城即为两省分界,我们一路走来,可谓脚踏两省,眼观山海,雄关漫道,赳赳前行。
此后联系车去往秦皇岛火车站,乘D832返京,山海关,我们下次见。
附:徒步路书
Day1(4月1日):角山——九门口,徒步20.49公里,爬升1494米,用时9小时11分钟,全程均速2.2km/h。途经首山二郎庙景区 - 角山景区 - 长寿山 - 三道关 - 羊圈沟 - 九门口,路况较成熟,以碎石长城、平整长城为主,夹杂部分景区台阶路、林间小道、石头沟。
早上从山海关火车站打车到燕塞湖(30元,按车),走野路上山开始徒步。
中午在三道沟村赵臣农家饭庄(13333339379)休息补给(仅矿泉水,无饮料),午饭吃了羊肉水饺(20元),喝饺子汤。
当晚入住九门口丽芝农家院(15042929481),可点菜,老板厨艺赞,住宿标间可洗澡,2人100元,每人50元。
Day2(4月2日):九门口——岭头(省界碑),徒步20.45公里,爬升1467米,用时8小时56分钟,全程均速2.3km/h。途经九门口 - 料山 - 荆条楼 - 锥山尖 - 小河口 - 高楼山 - 岭头,路况整体较成熟,较第一天稍差,以碎石长城、平整长城为主,夹杂部分新修水泥长城、林间小道、险要狭窄山脊。
中途无补给点,下午15:30到达岭头公路(省界碑),包车(13780378909)返回秦皇岛火车站,车程约1小时10分钟,150元(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