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美丽的邂逅—重装徒步穿越雅拉雪山
马尔克斯在《活着为了讲述》一书里说道: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尽管雅拉雪山重装穿越之行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我并不需要去翻照片,就能回忆起当时的所有细节。
雅拉雪山,藏语全称为“夏学雅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系我国藏区四大神山之一。该山地跨道孚、康定、丹巴三县,其西北面与塔公草原相连,形成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观。雅拉雪山主峰海拔5820米,为四川大雪山山脉的第二高峰,终年积雪覆盖,藏传古籍《神山志易入解脱之道》中对该山的记载,称其为“第二香巴拉”。


【前言】
随着诗和远方的召唤,对神秘高原雅拉的向往,一波三折: 2021年五一因甘孜州防火令的限制-雅拉延期,2022年五一/端午因疫情管控加严-雅拉再次延期……重装徒步雅拉一直没有时间实现。2023年五一终于可以出发雅拉,圆梦了!
【实际行程】
Day1.成都-康定-中谷村龚家客栈(包车)
Day2.中谷村-新店子牧场(海拔3550米)-往前三公里路边上露营(海拔3650米)
Day3.营地-雅拉垭口(海拔4216米)-姐妹海子(海拔4200米)-雅拉友措(海拔3980米,露营)
Day4.雅拉友措营地-热浪谷营地(海拔4000米,露营)
Day5.热浪谷—夏季营地(海拔4500米)-塔公垭口(海拔4700米)—塔公草原-下马龙村(海拔3900米)
翻越4700的塔公垭口,从塔公草原出山,完成雅拉神山转山。
Day6.下马龙村—木雅金塔(海拔3740米)—成都(包车)
【开始】
D1 移动:成都包车到雅拉乡中谷村龚家客栈
下午13点37分抵达成都东站,与提前抵达的队友一起包车去雅拉乡中谷村。包车师傅(19113979997,有需求可以直接联系)是位很健谈的藏族小哥,六个大背包被师傅逐一很牢固的绑定在车顶上。


出发没多久,一路上飘着小雨,给明天的进山天气增加一丝不安。晚上七点抵达中谷村龚老板家,天空中还在下着小雨,也丝毫不影响我们第二天进山的决心。明天就要进山了,今晚要好好搓一顿。在中谷村龚家客栈,当然少不了牦牛肉炖红萝卜,萝卜香甜,嚼起来满口都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奶香味,棒极了。中谷村的温泉很有名,我们担心高反问题,没有选择去泡温泉,早早的入睡了。

D2 穿越的第一天:中谷村-雅拉垭口下方的营地
一夜醒来,一场大雪,大地、房屋和树木都披上了厚厚银装,真是一个洁白的世界,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


中谷村是雅拉雪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也是雅拉雪山徒步的必经之路,从中谷村出发到雅拉雪山口,大概有四公里的水泥路。水泥路的尽头,是一块写有“雅拉神山”的石头,徒步的正式起点就到了。为了节省体能,是龚家客栈的藏族小哥开车送我们到这,并不停的嘱咐我们“就从这里进去,这雪有点大,估计不好走,如果穿不过去,原路返回的话给我打电话,我来接你们。”
先来张进山大合照,顺便介绍一下团队:左一梨瓜哥(领队),左二亮哥,左三任浩(沈阳小哥),右我-芳芳,右二小林子(武汉小姐姐),右三丽姐。

出发!
就此谢过,“知难而退”这个词,已经在我的字典里消失很久了。六个人一头扎进白色山林之中,沿着若隐若现的山路摸索着前行,在白雪皑皑的世界里银装素裹,稍微让人感觉有些紧张又兴奋。



雪后的晴天,空气非常清新,色调却没有那么明媚,衬得我们背包上鲜艳的防雨罩特别扎眼。



天气转好,蓝天越来越多,阳光也偶尔光顾,我只有在摄影师梨瓜举起相机时,才打鸡血似的,赶紧加快步伐,以免美景中漏了自己,以至于同行的沈阳浩哥总是调侃“芳姐只有在拍照时,才精气神十足了”,我们一路沿雅拉河谷而上,雪越来越深,路上遇到两位反穿的队员,说前面垭口翻不过去,雪太大。无形中又增加我的心理负担。



突然左前方一个圈起的牧场,很对小矮马站成了一幅威严的图画。这里是它的世界,我们只是路过,走得再近,也无法获取它们怡然自得的心境,这是事实。


下午12点30分左右到达新店子牧场,新店子牧场是一个很视野开阔的草甸,我们来到牧场里的小木屋里休整吃路餐,队员们在讨论评估前方大雪风险“原地扎营?还是继续往前走?”……最后队长说“现在扎营太早了,为了减少明天到有措营地的难度,今天要多走些,前方即便是下刀子也要往前走走”,大约13点30分又踩着深至小腿肚的雪继续赶路,我依旧是跟着队友后面不急不慢的走,有种半死不活但又欲罢不能的感觉……


大致走了三公里左右,听见走前面的领队梨瓜哥和亮哥在说“这个平台不错,视野开阔,离水源也近……”,不等这二位哥的决定,我立马回话“就这里就这里,我不走了,这里扎营好,你们赶紧手台联系走前面的任浩喊回来”……哈哈,事后苦逼的浩哥说他刚把帐篷打开,又得重新装包返回。走太快了也不好哈!

营地煮茶、煮香肠米饭……



D3 穿越的第二天:垭口下方的营地-雅拉垭口-雅拉友措
头天夜里又下小雪了,非常冷,一觉醒来,帐篷里,睡袋上因为水汽结满了冰渣子。

当走出帐篷的那一瞬间,被帐篷外面的世界震惊到了,眼前所见,匪夷所思:白雪皑皑,日照金山。目光所及之处,视觉的巨大冲击、心灵的深深震撼,让人恍如有进入空灵清澈之境。


下了雪,整个风景都变得不一样,人迹罕至的山谷里,只有我们孤独向前,越走越累,尽量控制速度,保持呼吸的频率,一步一步。


在经历翻越垭口的艰难爬升之后豁然开朗,与高山海子的近距离接触令人顿生惊艳。与翻越垭口的困难相比,下垭口的路途就平缓多了,在这个过程中,突遇冰雹小雪,高原天气难预测,我们上山时天高云淡,碧空万里,下山途中天气急变,风起乌云密布,冰雹落地,雨雪随后,给远处的姐妹湖又增加一份神秘色彩。


路过姐妹湖







终于抵达海拔3800米的雅拉友措,纯洁的海子倒映着神山,湖水与冰川之间为冰瀑布连接,构成一幅精妙绝伦的天然画卷。

这是本次路线中的另一个五星级营地-雅拉友措。在此扎营,抬头可以看到金字塔状的雅拉雪山峰顶,低头是清澈的玉石湖水,经幡猎猎作响,仿若人间圣土。


赶紧换上红裙,在友措湖旁不停的摆拍,此次湖边风比较大,气温比较低,我已无暇顾及这些了,脱掉鞋子,冷就冷点吧,心想自己那么辛苦的背的两斤重的红裙,无论如何要多拍些……最后领队兼摄影师梨瓜差点拍出高反了,才停下来。此时我已经冻得不行了,直接躺进帐篷里,久久不愿起来用餐。半夜醒来,一身发冷颤及头晕,发觉自己不对劲了,赶紧吃了头痛粉和感冒药,喝了一大瓶热水,迷迷糊糊的的再次入睡。




D4 穿越的第三天:雅拉友措-热浪谷营地
早上起床,轻微的感冒+高反,让自己吃不进一点食物,收拾完帐篷继续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去往热浪谷的路有一大段下坡路。然后在这里有一条分叉路,接着往前走就是常规路线去往中半场,台站沟方向,往左是去往热浪谷-塔公方向。


在穿行在树林里面,路迹相比不是很明显,有些地方几乎已经没有路迹可循。这一天几乎都是在找路、找过河点中走过来的,要穿过密林,横切山坡。一路上走走停停,感觉特别累,是不是因为休息时间太久,还是自己高反了,整个人都不在状态。



雅拉雪山西侧的大流沙,大流沙下都是碎石滩,一直延伸到山谷的溪流里。


经过一段比较陡的红杉林路,看见雾气从地上源源不断的升起。后听亮哥说温泉应该就在上面了。


这样一个高海拔营地,经过一天跋涉,能有温泉泡脚,那个感觉真的只有爽可以表达。


继续往上走,是一片平摊的草场,抵达今天扎营的地方(热浪谷营地)



山谷之间的玛尼堆体积还不大小,上面插着经幡在随风飘荡,可以看到整个山谷的风景,以及山谷尽头的雪峰。




D5 穿越的第四天:营地-塔公垭口-塔公草原-下马龙村(出山了)
轻微的高反一直陪伴自己,背了三天的红裙依依不舍的給放在热浪谷营地了,今天需要翻过雅拉穿越途中最高的垭口(塔公垭口4700米),其中最陡的坡度超过60度,深过膝的雪,每一步都很艰难。


在当地藏族传说中,雅姆雪山是雅拉雪山的妻子,彼此遥遥相望,形影不离。


大雪覆盖了路迹,轨迹也漂移,我们凭着感觉和方向,开始向上横切。望着坡顶有一处经幡,我们朝着经幡往上爬。






翻过垭口,这一侧基本上都是碎石路,回看冰雪塔公垭口真是蔚为壮观,半开莲花状的雅拉雪山近在咫尺,另一边“蜀山之王”贡嘎雪山又耸峙天际。


从垭口下来可以看到塔公方向的大大小小的村落和建筑,塔公草原的草依旧枯黄,我们一路下行,看起来近,走起来远……



翻越4700的塔公垭口,从塔公草原出山,完成雅拉神山转山。那一刻,释然了,一场跋涉,天地之间,雅拉神山转山,一场洗礼,是自我的救赎,是虔诚的守望,也是一切都刚刚好。

D6穿越的第五天:下马龙村-木雅金塔-回程


这次徒步雅拉雪山从塔公垭口翻越到塔公草原,有幸去转了木雅金塔。木雅金塔又名木雅尊胜塔 藏语称“古汝塘”,意为“莲师道场”。是一座坛城式佛教寺庙建筑。共分三层:第一层为显宗殿,第二层为密宗殿,第三层为佛陀尊身塔。特别是金塔外有383米长的转经廊,装有470个转经筒,内装消除违缘障碍的“金刚萨埵百字明咒”22亿遍,转一圈,甚是殊胜。



金塔金碧辉煌,外檐有金鹿、鳌头、金翅鸟、宝幢等,特别有缘遇到一位长沙人在木雅金塔当自愿者的“木雅央金”,感谢木雅央金引导着我们一路讲解,并打开第二层的密宗殿(一直锁着的:平常游客不给进的,只对内部人员开放),让我们一行在密宗殿朝拜莲师和持咒……此时,代表着信仰的木雅金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感受来自灵魂深处的宁静。


【结束】
见雅拉,感恩光阴所有的相赠,让逝去的年华,一如既往的朴素情深。亦感恩走过的山长水远,把留在雅拉雪山的悠长,愿余生,随喜自在。
感谢这份热爱,让纠结于眼前苟且的我们,心里存留一份力量,正如诗人休斯说的:“这一切,都不会随着岁月而悄悄地流逝”。我们每个人都在期待能让自己生活变得更好的那个契机,阻止它到来的最大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后记】
1.其中一队员犯的两个大错:一是没有戴太阳眼镜,高山上积雪,洁白的雪对日光产生强烈的漫反射,反射率可达95%,十分刺目。灼伤人的眼睛,甚至导致失明(雪盲症)。第三天早上开步前,在雅拉友措营地,找重庆队伍走景区出山的队员匀了一幅太阳眼镜,否则后面两天后果不敢想象(佩戴太阳眼镜保护眼睛就成为必要);二是没有做好防紫外线防护,出山后脸部毁容惨不忍睹(这里就不上图了,出行做好防护,且行且珍惜)
2.另一队员的斯卡帕的重装鞋,第三天开步没多久,鞋底掉了三分之二,幸好领队梨瓜哥带了扎带,重装长线,要备几根轻便的扎带,防止鞋子出现掉底的意外。

给芳芳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