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终翆反穿——三山四景
相关活动:牛背梁露营(二日)

这是一场准备了许久的穿越——牛终翆。
牛终**是秦岭户外十大路线之一,其余为中华第一龙脊鳌太(23公里-大爷海部分)、第二龙脊光冰、小鳌太、太白南南、西天东、朝阳洞大寺高冠、高冠光头山分水岭、顶棚梁穿核桃坪、西首大,也有别的说法是华山大环线、鳌太纵/中线。十大路线均为一日挑战,累计拔高大、徒步强度高。
传统的牛终翆是从石砭峪进去由通风井登上牛背梁2802碑,再经耍钱场、秦楚古道穿越到终南山分水岭,经过翆华山草甸由甘湫池下到翆华山,累计拔高约2800,全程近40公里。但如今石砭峪已被封禁,无法正常进去。我只好选择反穿,相同拔高路迹短意味着强度更大。
再次踏上这条路,我追循着过往时空的遗憾,毅然决然出发。深山单人重装,是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ps:户外行动,最好多人,侥幸成功不代表对!
凌晨一点开始,走进岩沟口,也许前不久的连续降雨,这里草木茂密了很多,某个坳口还形成小瀑布顺着石壁下聚集成了一个小潭。糟糕的是,即使走过数次,还是迷路了,接近拐向最后下降路那一段,走错路了,也因为大树倒了,耗费了半小时穿不过去,无奈退后部分另寻空隙穿到正路。随后开始走上下降到景区的路。
踏上景区的青石板,心里落地了。前面有岔口,西边台阶多,东边十八盘能好些。我选择十八盘。
鹰崖瀑布的水流更凶猛了,不过太黑暗了,没法完美拍摄,只录了一段分享给某个户外小白群里正在守夜的长安冲冲少女等人。
顺着十八盘,穿过天池食府,到达天池。夜半的天池一片幽暗,只余对岸一点点灯光。


天池到滑雪场的上坡路似乎很长,我越来越觉得速度慢了很多,潜意识不断地催促该睡觉了,甚至闭上眼睛一两秒都不敢,生怕直接倒地打呼噜。群里另一个失眠的人也过来守夜,听到分享的实时动态后,劝我扛不住就下撤吧。但我决定的事岂能反悔,默默告诉自己拐过滑雪场就休息。顺着滑雪场水泥路一直走,不远的右手边有台阶路可以抄近路,但我疲惫得已经不想走了,就继续走大路,直到尽头的一片宽阔平地(这里也有二郎山穿越过来的路),终于可以休息了。

水泥路与通往甘湫池的宽阔土石路的交界是个沟,上面铺着三四平米的木板桥,帐篷也差不多可以扎起来,但就咪一会不值得动手,蛋巢垫一铺,依着背包躺下睡。
一个小时后,天亮了,冷得打颤,穿上抓绒继续走。
这一段路挺不错的,石板上岁月留下了痕迹,走起来没水泥路那么硬邦邦,也不是软沙土。

中途发现了小峪那边通过来的路。

甘湫池的夏天确实不错,可惜干枯很久了,在东端的凌霄殿,我再次打了个盹,一睡就是半小时。这边有很多废弃房屋,是从前的村落,村民搬迁后,荒草匀速侵蚀周落。这里有一条向西的路,应该是遇仙沟,可以通向景区内地质博物馆、西岔沟等,可惜也荒废了。
ps:地质博物馆那边也可以不往甘湫池过来,可以继续前进,走到九天瀑布那边,顺着毁损的小路上终南山,但那边已经废了,且不久前有驴友在那边遇到了熊,所幸以烟花吓退,再次劝告尽量不要单人登山。

走在石板路很舒服,风光大好。

走到甘湫池一半时,发现竟然又聚集起水了,很可喜,希望翆华山早日恢复昔日美景。
后面的路一直拔高,路也变得不怎么好了,有一处大滑壁,从一侧山头掉落的土石树木挡住路了。

公示牌之后的拔高更大。去年第一场雪后在这后面路上发现了熊掌印,所以切记不要一人登山。

路时好时坏,当然坏也不过跨过石头,有是也会迷惑,到底朝哪一边走。

好的时候就是碎石板堆砌的路。

一路拔高,中途又犯困,胸口沉闷,如果有同伴在侧还能聊天解闷。可惜没有遇到一个人。不知道爬了多久,再次见到猛烈的阳光时,我方意识到到了一个小垭口,这意味着到草甸大垭口的路走了三分之二了,很开心,坡度也放缓了。
不久后在一个拐弯的侧面发现了三顶帐篷,兴奋地打招呼,可惜过去一看,主人已经不在了,睡袋还在,结合用的柴火炉灶锅碗,猜测是采药人,因为之后的路上在没有遇见。

但采药人很少用户外帐篷吧,有些迷惑。

终于到达垭口处了,老远就听到人的声音,走近一看,是工人在修建监控塔,一个休息的师傅说,这个塔就是监控你们驴友的,我不禁嘲笑,又不是光头山,监控到也撵不到的。

垭口到终南要先下后上,这片草甸很不错。

下来不远的路上有水源,是工人粗略地在水流经过地挖坑汇聚成的,随后看到两个工人提着个五十斤的水箱下来灌水,我在旁边煮了泡面。

不知道是因为夏天不用踩雪,还是因为吃了饭,下来再上去也没冬天那么累了。

甚至有空拍了朵花。

接近终南之巅的路上,左侧有小峪十八槽等上来的路,右侧有秦楚古道。宽阔的草甸边,树立着救援牌、湘子问天石等标志。

上面有一群散客,大多从秦楚古道上来的,基本没专业装备,但拍摄的花样还挺多。

东边三五十米处便是分水岭,又是一群人在。

游客下去时,我也一起下去,刚好经过这边的监控塔。

走了一个小路穿到秦楚古道路上,还是有零零散散的人上来,包括老人小孩。

路过杜鹃林,不过没过去看。

界碑值得留念。

这个醒酒石不知道与李白有什么渊源。

古道上大概会有三四个亭子,在中间一个与几位游客攀谈,了解到去牛背梁露营的另一支队伍出发也晚了一个小时。

古道其实路况非常好,不一会儿就完了。这个小房子应该是个商店来着,可惜荒废了。侧面是有横切牛背梁的路之一的起点。

记录一下告知。

下来耍钱场,东侧是无数驴友中途补水的经典之地——卫生间,接引自山间的泉水。我补充了一斤。

耍钱场是一个巨大的广场,中间是个圆池,一半有水一半草地,很是壮观。巴士师傅说补票可以下去,我拒绝了,他便以为我要露营😂

不知道去年横切牛背梁的人为什么标注找不到路,我转了一圈到西侧就看到了。

顺着这条路上去,遇到一位工人师傅,告诉我上面是他们修监控塔的路,再后面就没了,劝我下去。我在轨迹转折点上下挪动终于找到路。

这路哪怕冬天也不好找,确实不明显,好些的也是兽道,走起来有些担忧。

中途还有些奇葩转弯,包括从侧面翻下去。很虐的线路啊。

还有经典的一线天。

这一路烂路占据九成以上,无穷无尽的箭竹林,我时而庆幸队友没来,否则会后悔死,时而又可惜没人一路承担这趟虐心之路。当然路上偶尔也会有眼前一亮之处。比如这个敞阔地,走不动了扎营不错,可惜我是一个人,着实不敢。

还走错了一些路,被迫上坡切回轨迹。
又不知走了许久,终于见到了阳光,轨迹上告诉我烂路快走完了,我看着远方的矮灌木也以为完了。实际上还是有点开心过早了,后面的路迹虽然明显了一些,但依旧钻无尽箭竹林、灌木。
如果说这一段有什么开心的事,就是终于走到了去年翻车的地方。我反穿过来是先向左(西)上行,再向右(东)后方上拐,攀上后便是继续向东走的路。
但去年没看到这个下来的豁口,傻乎乎向东走到一个小山头,接着便不知道路了,两个队友向左侧下,我们觉得危险,加上天黑了,队伍多数决定右侧强行开路下去,结果一路遭遇了大滑壁、豹(熊?)爪印等惊魂事才到了老屋场遗迹。
这次终于把这个遗憾抚平了,在这个失误之地,开心地给当时的队友老马打了电话分享喜讯,心结解开。为了防止别人也找不到这个下去的豁口,我挂了个捡到的红布条。
后面的路是走过的,相对熟悉一些,虽然还是被箭竹林啪啪打脸、扎身。
下午快七点了,箭竹林出来到一个山头,见到了夕阳,也许翻过去就快了。

二十分钟后到了一个山头下,感觉羚牛经常经过,土被踩得松软,不敢多停留。

当然遇到美丽的话还是要留念的。这也是我当天最后一张照片。

因为接下来天黑了。
深山本就是动物的世界,尤其夜晚出动的生灵,对人类来说更是不利。糟糕的是,在我望着眼前还要拔高三百米的大山犯愁时,背后百米内有个如猎豹的声音传来,短促的"啊呜啊呜"响起,加上类似乌鸦的鸣叫盘旋着越来越近,顿时有些慌张。不过想想这一片的猛兽也就金钱豹,但声音是咆哮类的,这个肯定不是。我随后朝着那边晃动灯光,同时一会模仿动物低沉警告一会大声无规律乱叫威吓,等待片刻后声音消失,我转身继续前进。
此时我又饿又乏,腿脚也已经酥软。左手边是遥远的西安市灯火阑珊,右手时间零星点点的柞水县,不时传来的牛背梁景区广播等声音对比此时深山中的糟糕处境,心理更加酸涩。但这时想太多无用,暂时压制住快崩溃的心态,只能期待早点遇到另一队。
在走过下牛背梁的分岔口之后,心情终于变得开心起来,因为前方就是牛背梁的监控塔,这里开始离石砭峪顶点直线距离一公里左右了。即使后面再攀爬小石海、穿越箭竹林,也越来越快,很少停息。
晚上十点,石砭峪最终垭口,小石海边,我听到了狗吠声,见到了另一支队伍,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扔下背包,接过来赠送的食物,激动的心情难以言明,听着他们对队友戳是非,说着某某人的囧事,时间很快过去。扎营,晚安。
半夜两点左右,小白狗叫起来,疲惫中的我没多想,继续入睡。
三点左右,有些冷,把睡袋拉链拉开,裹住更多身躯,但还是凉,不过懒得再拆开毛毯了,将就睡吧。
四点左右,闹铃响起,其中一位驴友起来烧茶,我磨叽了一会也起来煮了泡面,但他们准备好的登顶看日出也不见行动,我发呆片刻后起来拔帐。其他人在旁边石山上拍摄日出。
东方大日初初出,并不是很刺眼,薄薄的云雾在山间流淌。巨大的日晕环绕,甚是壮观。

收拾好了,出发。缓缓上坡后缓缓下坡,经过这座山石时,里面有声音传来,隐约似是诵经。

这里前进数十米后要拔高两百米了。
草甸很美。

花儿也很美。

不知道这是什么花。


拔高是断断续续的,大概连续三四次,最后一次完成,终于要登顶了,可惜信号不佳,无法分享出去。


牛背梁2802地势开阔,东面秦楚古道、终南山等,西面光头山鹿角梁,北面下韭菜摊、大坝沟,南面是本次使用的轨迹——直下穿景区内。
在等待另一支队伍上来后,我给他们拍摄合照,顺着自己绑的红布条处下去。方向大概是先向着左面山头走,下面拐向右面。
ps:红布条同样是捡到某个团队的,后来我有些后悔,如果有人看到了以为有路就顺着走可能会迷失。希望不会有人再走这路,太虐了。

这条下撤路一开始就没找到路迹,被扎了一路后下到了原始森林,这些树上钉着的铁皮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一片很多树有数字编号。

完全没路,跟着轨迹方向走。

走得偏左了,要从右面下,这边断崖没法下,只好向右边沿着走,走到一处矮一点的地方攀着下去。

走了很久没有路的路后,才找到一个兽道和轨迹重合了,其中一个标志是经过这个大石壁下面。

兽道中也不乏一些明朗的路,但不多,走不了几十米就失去踪迹了,需要重新开路切到轨迹上。

走了很久的绿色,看到一块大石头也很开心,背后看像个乌龟。

又是一处兽道标志——大石壁下面。

又一个石壁下面,居然有水汇聚成的坑。

这种路好一点了。

挺希望这种明路多一些,哪怕是兽道,也比没路强。

左侧又是一处石壁。

偶尔停息看花,舒展心情。

这种灌木很多,非常讨厌,上面有刺,不得不过时只能小心捏着枝条拨开,很拖累速度,但也无法。

下到一半山腰了吧,这里有零零散散的黄花菜,我们老家叫金针,小时候暑假最讨厌摘这玩意,后来到了关中发现很多人喜欢吃,尤其是煮酸汤、素臊子时用。它在古代称为萱草、忘忧草,是我国的母亲花,寄托了子女对母亲深厚的祝愿。至于康乃馨,只是舶来品。哎膝盖疼得比较明显了,重装强线果然不适合我这小菜驴。

还有些不认识的花,后来查了下叫耧斗菜,是药草。

叶片也很漂亮。这里信号不错,给商洛的一位朋友打视频看了,她也认识,不过方言叫什么不太记得了。

出现萱草的地方路况是好了一些的,而且不像兽道。怀疑是以前山里的人上山走出来的。可惜有的方向与轨迹相反,不敢尝试顺着走下去。

这种草不知道是什么,可能也是药草吧。

这里像右拐个弯再左拐,猜测是要绕开这座山,后来发现不止,不明白当时人怎么想的。

左侧萱草很多。

这些分岔口路迹都明朗,跟前人轨迹省心。

左侧有个大坑,但奇怪的是并没有积蓄起来水,可能漏光了。

不知道啥动物的粪便,如一个手指关节大小。

这个泥坑怎么看也不像动物拿木棍戳得吧,疑惑…

野果味道不错,查了下叫针刺悬钩子。

终于到了最后的一路下坡地了,这个沟是水流侵蚀出来的,树叶很厚,大概到了小腿肚,登山杖应该拿出来探路的,以免掉到坑里。可惜我的登山杖一根坏了,一路也被树林挂的掉了过,索性放包里,戴上手套一路下降。

刚开始走中间,后来发现脚下湿漉漉的,便觉得不安全,尤其摔倒一次后更不敢走了,厚厚的落叶下安全隐患很大,于是切换到左侧走,走了很长一段后觉得有点偏左了又切到右侧。中途遇到了这种人类活动的遗迹。

经过一个巨大的石山,下面很多掉落的碎石。这一路下坡踩到石头很糟心,本就疼痛的膝盖更难受,脚底磨起来的水泡也在阵阵作痛。听别人说迪卡侬登山鞋走强线不太行,上次南南和这次验证了,极限大概**几公里,之后就磨起泡了。

终于要进去景区啦,这个电箱左侧有个不明显的豁口可以下去。


豁口下来时羚牛谷景点的一处休息区域。游客见到浑身狼狈的我大为惊叹,相反我很开心,野人恢复人类身了,安全也有着落了。

牛背梁里面这种谁潭很多,水很清澈。

若不是时间不是特别宽裕,真想下去玩。

这个瀑布很不错,很多人站在旁边的观景台打卡。

观景台过来是个吊桥。顺着吊桥走过三折的木梯下来。但我发现轨迹忘记恢复了,包放下又跑上去恢复记录,顺便给三个女孩合影,不得不说女孩子在摆pose方面很有天赋,很有镜头感。

游客都走了我才回转过来拍吊桥,可惜没拍清上面的字样,不知道叫什么桥。

背上包一路小跑,膝盖和脚还是疼得不行。
路上发现左侧有些野路,不知道通向哪里。

很多桥也不错。

溪流里洗了把脸,清爽至极。

这个桥上还有井盖😂

右侧一片商店,不知道是不是磐石苑。

再过桥。

这个木桥很有质感,可惜我不太会拍照。

这里是个窄小的峡谷,抬头就是一线天,脚下是竹排排列的路,要是谁手一抖手机掉下去就完蛋了。

走过头回看,还是很窄。


看到标牌了,叫葫芦峡。

这座石桥很有年代了。

漂亮的水潭。

不知道隐牛峡是不是说这里。

好几处这个类型的水潭

看着像是神龙潭

水潭一级接着一级,层层下降。

中途遇到一颗被围栏保护起来的树,粗看像人脸,有个大叔站在旁边与树合影,听他们说是以前很多人打卡,也许有什么典故吧。

到检票口了,进去要刷身份证,出来不用。房间里有个老爷子不知道是不是喊我,我有些心虚,没有停下来。

出来啦,游客中心。旁边停着大巴。

导览图


导览图两侧是景区简介,一侧中英文,一侧日韩文。

不远处旁边有个商店,建议电量不够的扫个共享充电宝,因为下面景点没有。再走一里地,右侧是终南山寨,左侧是峡谷漂流的售票处。

售票处对面是检票口,牛背梁与柞水之间的公交车在这里停。

时间不够,漂流没法玩了。

本次徒步结束。
--End
总结:这是一次堪称心路磨炼的攀登,三座大山,一座超越一座,无穷无尽的灌木、刺荆、箭竹林,夹杂在原始森林中,几乎寸步难行。单人重装,第一日一路行走近二十二小时,中途合眼不过两小时。绝望过,喜悦过,与山禽相逢,也与游人同行。数次返回寻找丢失的随身物品,也在攀岩与滑降中摔伤,好在归来了,带着疲惫与疼痛,也带着弥补了曾经遗憾的通达。日后不见,但愿不重来。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問คิดถึง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