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广州> 落日大瀑布打卡,小众版的“新新环线”徒步记

落日大瀑布打卡,小众版的“新新环线”徒步记
李老四发来一串的水潭照片,什么王子潭、青桔潭、东坑、蛇仔坑…。我忒了一句,广东溯溪泡潭的天花板是中崆大峡谷、落日大峡谷,要玩就玩“水船”。
一不小心就入了他的坑,几个小时以后,他把我拉入了一个“落日大峡谷临时群”。告知,我只要带路就行,不用我开车,我这人心软,挡不住他的甜言蜜语,允诺下来。
“一天速穿太虐,恐怕搞不定”有人提议改重装两天,周五晚上从广州出发到上斜瑶寨露营,周六早晨开始徒步进山,经峡洞、金子坑,下沟溯溪,营地暂设“大石板”,周日下午经“三岔河营地”爬溪沟上牛头排,沿山脊绿色大草坡至高嶂顶垭口下撤上斜,标准化的两天一夜30km行程安排。

☝初定的落日大峡谷溯溪线
我周四翻出发霉的重装包开始晾晒,还有帐篷、睡袋、防潮垫,锅碗瓢盆燃气炉,想想就头大。晚上,有人提出“重装溯溪、泅渡,恐怕搞不定,能否重新设计线路,搞一天轻装”。

☝重装未遂
我摸清楚了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到“落日大瀑布打卡”。
这好办,把成熟的“新新环线”稍微改动一下就行。早上干到高嶂顶垭口就不再爬坡了,改直奔“牛头排”,下沟就是三岔河营地,顺高嶂背水(落日河)往下1km即落日大瀑布,打卡完毕,返回三岔河营地。
下午,爬三岔河营地对面的那条无名溪沟,目标落日峰。爬至水穷处,往上1km就是西坑窝工棚营地,在此与西坑窝A(B)线交汇,后面的线路就不用多说了,小乱石坡、船王花、望顶营地、船底顶。

☝初设的轨迹是从大坝尾下撤的,不走高嶂顶
手绘轨迹大约22km,爬升约2000米,强度略低于联A联C线,我乐观估计12小时可以完成,事实证明太乐观了,实际花了18小时。
天气骤变、人员短板是主要影响因素,但我们团结一致,排除万难,没人抱怨,没人喊苦,在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指引下安全的走完了全程,极大的丰富了自己的户外经历,小记如下。
周六(7月16日)上午10:00从广州长平地铁站出发,这几个腐败分子说爬山太累,需先找一个潭子,开开炉、泡泡潭、聊聊人生。

☝把阿牛的新越野车塞得满满的
抵樟市镇,先不去罗坑,而是往“黄梅雪后”方向进山,沿芦溪河有一大串的碧绿水潭子,我们随便找了个方便停车的地方,公路下面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玻璃水潭子、一个个绿莹莹的绿得使人犯傻的潭子。



我们在这里安营扎寨,玩了一下午,玩嗨了,玩至天黑,开炉吃完了晚饭才收摊撤退。

☝来,聊聊你的故事


☝“暮色”煲的鸡汤

☝我煮的腊味饭,一点锅巴都没有,讲究的是火候
20:00启程前往上斜瑶族村,阿牛把方向盘交给了我,山区的盘山公路弯多路窄,丝毫不敢大意,樟市至罗坑的路很烂,在修路,摇摇晃晃速度很慢,新洞进上斜的路弯急坡陡,自驾的山友务必小心驾驶,与在市区开车完全是两码事。
21:30抵安祥的上斜,老地方,我习惯了睡这个有屋顶的小门厅,通风透气,帐篷都免了,偶有几只觅食的蚊子,没事,能养活它。
其余4人搭着帐篷,第二天埋怨说不通风、闷热、防潮垫下的水泥地有点温暖,我不厚道的笑了。



☝俺睡过多次的专属卧榻
凌晨6:00一行五人缓步走向大坝山水电站,空气清新,鸟鸣卿卿,晨曦徐徐拉开帷幕,美好的一天就此开启。


沿着堆满大小乱石的近乎断流的河床跳跃着往上游走了大约100米,右转水毁机耕路,迂回着之字形往上,至峡洞分岔口左转。





☝远眺黄梅雪后


☝远眺高嶂顶

☝左转开始爬坡

爬坡爬坡,钻出一段漫长的密林,豁然开朗,绿油油的一片大草坡出现在眼前,但坡度更陡了。

☝登高望峡洞

☝第一段草坡

☝晨曦中的大布风车



别急,这片草坡的后面还有一段密林,第二段密林后面陡峭的草坡垭口才是高嶂顶垭口。


☝第二段草坡

8:15我与李小白、月影登上了高嶂顶垭口,海拔1240米,行进了5.2km,爬升700米,普通速度。
“暮色”是爬坡困难户,体重摆在这里,她昨晚一直说要凌晨4:00提前出发,我们没同意,我估算12小时能走完全程,即使拖沓一点,给3小时机动,晚上21:00也能回到大坝山电站。所以,把出发的时间定在了天亮以后的6:00。





☝高嶂顶垭口
8:45跨过垭口,继续往南,直奔牛头排,这3km的芒草荡望一眼就醉了,一个个低矮的山头毫无章法的错落其中,我们徜徉在山谷中的绿道,满眼都是碧绿碧绿的大草坡,无须爬升,可以撒开蹄子来奔跑,真的美爆了。
拍、拍、拍,我们在这一段耽搁了很久。









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总是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朱自清的《春》,这可是每个初中生必须背诵的经典散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欢快的情绪,写出了春天美妙的旋律,写出了春天萌动的活力。这优美的图画,正是我们户外人苦苦追寻的自由气息。



珍稀的华南五针松陆陆续续在眼前出现,牛头排越来越近了,一矗矗嶙峋断崖越来越近了,落日大峡谷越来越近了,10:00我们开始沿着陡峭的水沟下峡谷。







下沟的入口虽然有点隐秘,但下面的沟谷很宽大,只要平衡能力过得去,敢于在巨石间跳跃,不偷懒,主动勤快的攀爬,下降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估计耗时1小时左右。
这条沟谷从牛头排顶至三岔河营地约1km,海拔下降300米。我们11:00下降到了三岔河营地。










☝偶遇头天进山的广州重装队,已完成落日大峡谷溯溪,正爬坡下撤



☝三岔河营地


落日河(高嶂背水)的水流今天不算大,我们换好溯溪鞋顺溪而下,今天的主要目标是落日大瀑布打卡,溯溪就删减了。
走了一小会就过河上岸,爬坡高绕,约1km,过高空木栈桥(危险点),下陡坡抵落日大瀑布的第一级瀑布,也是最美的一级。时间12:00。

☝落日河





☝“桥”下是万丈深渊

☝摸着石头过“桥”,阿牛这摸鱼的动作绝对是上班时学会的

☝落日大瀑布,第一级瀑布

☝这条瀑布,真的很美、很美




落日大瀑布是落日大峡谷最美的瀑布,是一条三级瀑布,第一级最美、最婉约,潭水最绿,潭周边的观瀑环境最幽,观瀑的平台石也是最光滑最舒服的;它下面的第二级瀑布,落差最大,观瀑空间最宽敞,但环境略显凌乱;最下面的第三级瀑布却非常局促,空间有限,没有气场。
从第三级高绕到第二级有一段断崖,需要布绳,否则不安全。

☝落日大瀑布,第二级瀑布

☝落日大瀑布,第三级瀑布
我们在第一级瀑布玩了30分钟,打卡,午餐,休整。一致决定原路返回三岔河营地,时间比较紧,不去下面的二级瀑布了,一个来回起码需要1小时,留点念想给下次吧,提前埋下出发的理由。

☝回撤
13:00按计划攀爬三岔河营地对面的那条无名溪沟,直指落日峰。至此,路程过半,只要爬上山脊就万事大吉了,一条沟而已,往后就没了大的爬升。
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非常的乐观,就算时间过半,晚上8:00也能回到上斜。爬水沟,干就是了。
这条沟偶尔还是有徒友在爬的,沟边隐隐约约能找到一些断断续续的路迹,不过我还是喜欢在溪沟中爬大石头,干净啊,没有那些烦人的藤蔓与荆棘。













14:30爬到水沟的尽头,一段挤压变形的花岗岩断裂带,这段断崖是断裂带地理活标本,一目了然。
从它的右侧踩着落石,爬一小段70度的陡坡就翻身上了山脊。

☝小憩片刻,等队友





☝爬上了山脊
终于穿越了落日大峡谷,山脊尽头的悬崖边耸立一大片蓝莹莹的华南五针松,这可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咱只敢看看,摸都不敢摸它一下,万一留下了指纹呢。


☝华南五针松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眺望峡谷对岸的牛头排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就革命的发展态势来看,总体是良好的,胜利是有把握的。最难的爬升已经完成,再走1km的横切线就到西坑窝工棚营地。
继续,没想到这1km的横切线会出幺蛾子,整整耗费了1个小时。离开华南五针松,沿明显的路迹走了200米,进入一片密集的灌木林,迷路了。



李小白一如既往的猛打猛冲,灌木丛太难搞了,不由自主的往宽敞点的边缘漂移,行动是爽了,我翻出路网一看,不对头,偏离太多了,前面登不了顶的,有峭壁。
坚决右转进灌木林,难搞也要切回路网,皮开肉绽的一阵冲锋,总算回到了路网,少倾,16:00抵工棚营地,这里是峡谷穿越线与西坑窝A(B)线的交汇点。


☝这一段轨迹偏离了路网

☝工棚营地
爬坡,钻密林。爬乱石坡,登顶,一气呵成。






☝半坡观景平台

☝小乱石坡




断崖打卡点到了,天气骤变,远处的大布风车在蓝天白云下悠悠的转动,而船底顶却是乌云翻滚,不好,冷暖气流的碰撞点恰好就在我们头顶。
在断崖边的石板平台等了一会后队,我们仨(我、李小白、月影)决定先行一步,到船王花再等。
经过一天的磨合,对其他3位队友的体能有了大概的了解,“暮色”“阿牛”虽有点透支,但耐力、毅力非常可以,等等就能跟上,户外经验十分丰富,看轨迹,辨路迹都没有问题,不用我们收尾,我们只管在前面慢慢走就行。





5:00抵船王花,30分钟后生无可恋的“暮色”顽强的追了上来。
憋了许久的阵雨终于稀稀拉拉的下了起来,大布的风车此刻也消失不见了,它们淹没在朦朦水雾之中,沉闷的雷声从远处轰隆隆的传来,从闪电与雷声的间隔时间来测算,雷暴区离我们相距大约15km,暂时安全。

☝船王花

☝累得生无可恋的“暮色”,她说此行体重减少了6斤,意外的收获总是令人惊喜
我们加快步伐,在绿茫茫的草海中向望顶营地疾奔,已经没心思打卡了,只想快速逃离山顶,保命要紧,这可是海拔1586米的船底顶。
已经看到望顶营地了,突然狂风大作,这风口的大风绝对有8级,无法行走,同时到达的还有瓢泼大雨,这雨线可以清晰地看到被妖风吹得很斜很斜,一排排以45度角呼啸着砸向我们。


快速蹲了下来,卷缩着身体,用倾斜的雨伞抵挡着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一边用眼睛仔细的观察着闪电的方位,万幸雷公电母对咱哥几个不感兴趣,我已经做好了弃伞防雷的准备,这阵狂风暴雨足足虐了我们30分钟,一个个都冷的瑟瑟发抖,狂风带走热量的效率太高了。
雨突然停了,赶紧走。我翻出雨衣,把自己裹得紧紧的,以防失温。

☝经受洗礼的30分钟

☝P点彩虹压压惊

☝前往望顶营地
过望顶营地,一片水汪塘,昔日的望顶小瀑布如今是奔腾的野马,这壮美的船底顶风光,不是一般人能见到的吧。
今天也太值了,体验了冰火两重天的船底顶,唯一可惜的是全身湿透,手机镜头也是水淋淋的,未能清晰的展现当时的场景。

☝来,听个响
天色渐渐的暗淡下来,船底顶就不上去了,密林中到处是倒树,到处是水,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排水沟,溯溪没搞成,却走了个名副其实的“水船”。天命难违。
拿出头灯,商量了一下,决定爬高嶂顶,从高嶂顶垭口原路返回上斜,不走原先规划的乱石坡下撤,不走大把尾的水渠了,暴雨过后太危险,尤其是夜徒。
伤心大斜坡、网红一棵松是看不清了,漆黑的夜晚,陡峭不平的山路,磕磕碰碰的乱石,使下撤的过程异常的艰难,下撤速度非常的缓慢,唯一期盼的就是人身安全,不要摔跤,不要遭雷劈。
心里最大的隐忧是大坝河肯定涨水,今夜还能渡河吗?

☝高嶂顶垭口
晚上21:30下撤到了高嶂顶垭口,还有4km就到电站了,坚持就是胜利,加油。雨一直在下,陡坡卸包不方便,坚持到山脚下的那片树林,我翻包取出备用的保命口粮--90型压缩饼干250g,每人分了一片,补充点能量。
0:00终于熬到了大坝河,涨水是肯定的,早上满河床的石头几乎看不见了,全淹没在水下,河水的流速不算大,算不上山洪暴发,只能迂回过河了,先找了一个较浅的地方涉水过河。
过河要点:1.脱掉雨衣、收取雨伞;2.解开背包的腰扣、肩扣,万一滑倒落水,以最快的速度丢掉背包,游水保命;3.以登山杖作支撑,面向上游,登山杖斜插在自己的前方水里,移动脚步时,要顺水流的方向移动,不要去抗水流,跨出半步,登山杖也跟着移位。
全部过河后,沿着废弃的机耕路来到了一处断崖,断崖的背面就是大坝山水电站,机耕路的尽头是一个打着漩涡的深潭,此路不通。试着翻断崖过去,也行不通。
我叮嘱他们4位原地休息,我渡河返回对岸去探路。人在应急的状态下,头脑是清醒的,与回光返照的机理是一样的,也就是拼尽全力释放了最后一点肾上腺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而已,一边探路,我一边在安排“后事”,万一渡不了河,就在地势高一点的地方找一避风处等天亮,有打火机,想办法生一堆火。
沿河中央的大石头往下游走了50米,从一处河滩渡河再次去往对岸,登陆点刚好绕过刚才那个机耕路断崖深潭,往下游走几十米就是大坝山水电站,接着再次渡河去对岸,顺着凸起的河中跳石就能回到通往上斜的水泥路。
我快速返回,把他们带了出来。

☝最后一步就上岸了。确认安全,我才敢掏出手机拍照
快速更衣,我嘟噜了几口红牛,凌晨2:30从上斜开始返程,我撑到罗坑实在犯困了,换阿牛开车,阿牛撑到樟市高速入口,倒下了,我继续上,英红服务区停车睡觉1小时,我只记得最后一段是“暮色”开的车,因为我说她开车比爬山勇猛多了,限速80她能干到120。
早上7:00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全体队员安全返回长平地铁站。
小结
1. 这条线难度适中,比传统的“新新环线”刺激,多了精彩的落日大瀑布打卡环节,景观更加丰富。
2. 适宜轻装一日速穿,建议凌晨4:00出发,到高嶂顶垭口看日出;适宜重装两日慢摇,三岔河营地是最佳的选择,刚好位于中点,爬坡、溯溪、开炉三不误。
3. 教训:天气预报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黑夜涉水渡河是户外大忌,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幸运,下不为例。
4. 热爱生命,拒绝疲劳驾驶。
给南国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