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广州> 带丁丁同学看花花看牛牛——记2023年暑假重装甘南扎尕那

带丁丁同学看花花看牛牛——记2023年暑假重装甘南扎尕那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带丁丁同学看花花看牛牛——记2023年暑假重装甘南扎尕那

2023-09-12 12:08:44 7693

曲折的暑假重装长线!


丁丁终于初中毕业了,就爱折腾娃的妈妈,必当提前规划好可圈可点的暑假节目!小学毕业的时候,就被妈妈拉扯着,磕磕碰碰完成了广东省内的2天重装三大虐线,船底顶坳广、大东山全程、白卡莲银,三年过去了,即将步入高中生活,自然也是要走走重装长线的!


鳌太,当然是首选!毕竟妈妈走了三次,最后一次冬穿下撤,总耿耿于怀,而暑假恰逢7月花季,极端天气较少,自是把这条中国龙脊线路考虑其中。就当别家妈妈在绞尽脑汁考虑孩子备考以及报考学校的时候,我唯一的干预就是琢磨7月鳌太,然后给全身心投入备考的丁丁,鳌太的盆景园、九重石海、大爷海、明星寺,还有动动叔和标叔吵架的地方在哪里。最后,计划泡汤,禁山是必然原因,但也有严与不严的时间段,恰好7月不在窗口期,所以只能放弃!


博格达,看雪莲!我又将目光投向新疆博格达,因为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是博格达雪莲的盛放时间,刷朋友圈的时候恰逢看到一位朋友组队,正常线路我都可以自行带孩子走,但只要涉及冰川雪线,就绝对不冒险独行,了解朋友的活动档期,当下提早一个半月订下机票,还顺带安排了博格达下山后的15天南疆自驾游。出发前三天,我已经将营餐路餐都准备好并装好包等待两天后的出发,朋友发来信息,博格达取消,当地封山三年,啊!后来了解到博格达在我们出发前一周也出事了,恰好山友周洲刚完成博格达,极端天气,让他这个老驴也经历意想不到的险情。没办法,立即改签机票,与外婆同一天出发,博格达环线+南疆自驾,变成了新疆自驾!可惜了雪莲花,三年后再见!


新疆自驾回来8月初,依旧心心念念带丁丁暑假看花花,船底顶连续两周下雨,正在郁闷之中,老友的一句提醒,“扎尕那啊,上回没看到花,这回去看,不走正穿,走反穿!”行,决定了就出发,立即定了一周后的火车票,恰好大师兄问有啥行程计划,扎尕那,出发!于是丁丁、大师兄与我,我们仨家伙集结出发!


虽然暑假安排一再曲折,但意想不到竟然真的看到甘南的繁花似锦,再送了一个金色扎尕那,太美了,行程值回票价,一个量产美景的小众户外天堂,没有难度没有强度,国内大交通一天可至的超值行程!


扎尕那的执念


传说扎尕那是甘南“最后一座桃花源”,这里有最仙的日出、住着神灵的山、世外桃源的村寨、秀美又磅礴的峡谷,当然还有藏区千百年不变的信仰,一路穿越,溪流、瀑布、石林、雪山,路上的每个转弯都是惊喜……


2021年5月,亲临其境,这里却是连绵不断的雪线,更像极了仙人境地,冷峻不可靠近,静心修身,除了凛冽风雨的呼啸,就是巨石刀峰的陪伴,还有极速冰雹的扑面而来,最温柔的就是雪花的轻轻拂面,一切都超脱于凡世!


一条原本悠闲惬意的穿越路线,因为季节、天气和行程调整等原因,深夜顶着暴风雪,考虑生死问题的虐线!遭遇大风、暴雪、冰雹等特殊天气,垭口雪封,第一天中午到达第一垭口,因顾及雪深及同伴没戴墨镜有伤眼风险,决定就地扎营第二天下撤,第二天发现有路可过垭口继续行程,因此将原本重装3天计划调整为2.5天……


《那一场风霜雪雨……记2021年5月2.5天重装穿越扎尕那》

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73311938


“说好的花花呢?”

“7月8月,肯定有!下次暑假带丁丁来看花花!”


就这样,2年前就烙印在心中的行程——暑假带丁丁看扎尕那的花花,2023年暑假终于成行!


坑人的行程轨迹


2年前2.5天走完的行程,这回彻底摆烂了,三人慢慢悠悠走成了4.5天,看花花看牛牛!


Day 1

12:00 大峪沟起点(与洛克线的分岔口)

16:45 杜鹃林山顶

17:30 接回河谷的主轨迹

17:45 扎营


Day 2

9:00 河谷营地拔营

9:30 观音山

11:00 牛棚

12:20 安子库牧场河边

15:00 大便石营地


Day 3

8:30 大便石营地拔营

9:55 山下营地

11:49 3839垭口(10号垭口)

14:50 4110垭口(9号垭口)

16:10 4166垭口(8号垭口)

16:25 4148垭口(7号垭口)

16:30 熊洞

18:00 营地


Day 4

9:30 拔营

10:25 3896垭口(6号垭口)

12:13 3873垭口(5号垭口)

13:10 冬才沟营地

15:00 河边营地


Day5 

8:30 拔营

9:20 4041垭口(4号垭口)

10:00 3969垭口(3号垭口)

10:10 3977垭口(2号垭口)

11:20 4036垭口(1号垭口)

12:25 景区机耕路

15:20 木栈道起点

15:50 扎尕那景区门口


关于游记附件的轨迹,建议大伙儿尽量别跟,因为有两段路我们没有走在主轨迹上。一是第一天因为火车晚点,我们到达大峪沟景区已经中午12点,大峪沟从今年7月已经实行购票入园,而景区管理人员对于重装穿越的人员要求聘用向导或者马帮,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选择了一条山沟直接翻上去,河谷无路,45度杜鹃林无路;二是第二天从观音山下安子库河边,我们跟牛路走错了一段,走到河谷的另外一边了,发现错之后,硬生生切下河谷翻回牧民屋主路径,无路。


因为上面两段变更,会让行程费时一些,没有危险,就是走得比传统线路要酸爽,哈哈!尤其是第一天爬沟钻杜鹃林,上了山顶后,景色大美,我问丁丁感受如何,她嘴角上扬,狡猾地回复,一定要将轨迹分享给大家,所以……该轨迹必须有坑,大家注意咯!


美丽的甘南


本次重装穿越线路是由东往西,从卓尼大峪沟出发,穿越高山牧场,西至扎尕那,途径大峪沟景区和扎尕那景区,全程58公里,翻越十六个垭口(轨迹只记录了1-10号垭口,其余垭口可参照2021年5月轨迹)。


全程无补给点,需要重装穿越或者雇佣马帮轻装穿越,正常耗时3-4天,7、8月为鲜花盛开季节,温度适宜,天气稳定,只要没高反,无难度无强度,最高海拔4153米,集藏区人文、高山牧场、巍峨石林、峡谷清流景色于一体的甘南线路。


大峪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乡大峪沟,距县城12公里,总面积105214.6公顷,洮河水系支流大峪沟从北向南贯穿全境70公里,为迭山山脉的北坡,流水成韵、青山滴翠。大峪沟共有9条支沟,依次为云江峡、旗布峡、桑布沟、阿角小沟、阿角大沟、燕麦沟、扎崖它沟、巴什沟、涅座沟等,分布在大峪沟东南,仿佛一把遗落人间的巨形扇子,扇面浓墨重彩,描绘出无数奇山异水。


景区迭山主峰扎伊克嘎海拔4920米(秦岭最高峰),沟口海拔2500米,相对高差达2400米,因此景区内生物垂直分布差异大,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色彩斑斓,对比鲜明。景区辐射木耳和纳浪两个乡镇,包括西尼沟、纳浪沟、博峪沟和木耳沟以及洮河南岸丰富的觉乃藏族民俗文化。景区与九寨沟齐名,有“南有九寨沟、北有大峪沟”之美誉。


扎尕那,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山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


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峻峭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这片世外桃源虽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至今仍是一块奇特之地。


锦簇花海,大峪沟-扎尕那的花海的特点用八个字形容,“缤纷簇拥,精致花园”。


7、8月是高山花甸盛开的季节,但每个地方花色各异,鳌太的花甸像极了绒毯,低矮的黄色小花夹杂在绿茸草毯上,非常养眼;乌孙的花甸则带着异域风情,各色的小花争相怒放,高高低低铺满路两旁;而扎尕那的花海,则更像邻家爷爷精心培育的花园,花色品种都超乎我们想象,高矮有序,错落有致,有些生长在青稞架旁,有些生长在道路路旁,有些生长在断落的巨木旁,有些生长在石缝中,一花一景,万花胜景。


原始森林,印象甘肃,多与戈壁、沙漠、明长城、洞窟壁画联系,以至于两年前的扎尕那穿越,在飞机上俯瞰下方,心里更是忐忑,明明都是光秃秃的山嘛,这里哪里来的森林,哪里来的花海?熟不知即使是垭口雪封的季节,**山下行到大便石路段,竟然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当时因为冰雹如雨,导致山路泥泞崎岖,于是迅速穿越了这段原始森林,但也记忆深刻。


这里有三人环抱才及的原始杉木,这里有云杉之下的苔藓湿地,这里有生长在巨型石壁上的苍松巨杉。如果找一个地方比拟的话,我觉得这段原始森林,像尼泊尔poonhill小环线的那段原始森林,虽林木没有那么高耸入云,但苔藓、野花、巨木、杉林聚集成的美景,让人印象深刻!


高山牧场,隐秘在巍峨石林之中的高山牧场,目及之处皆如画,尤其是雨过初晴后,嗅觉为之一振,神秘的木质香味在雨后的清风里扑面而来,青青绿草、千色野花在雨露的滋润下,肆意迸发着神奇的生命力!成百上千的牦牛在牧场之中,或低头细细咀嚼,或侧卧柔柔相望,或互相追逐戏耍!


扎尕那的高山牧场跟其他牧场不一样,少了一望无垠的广袤,多了群山峻林之中的碧秀,在崎岖的山间路上,我们有时候需要与牦牛接踵而过,偶尔遇到近千的迁徙牦牛群,为了不发生危险,需要安静的等着……


“走快点啦,不要看热闹啦,几百头下来,堵了我十分钟了!”我和丁丁一起逗趣着提溜着大眼睛看我们的牦牛们!待与牦牛群错身而过,准备沿道攀爬的时候,身后已过许久的牦牛主人朝我们大喊,走错了!我定睛一看,才发现我们的正常步道在右手边,虽然山上偶尔的背包客单手可数,但牦牛主人为了不影响行人步道,赶着牛走了陡崖路,看到我们沿着陡崖上,就给提醒了!尴尬十分,原来看热闹的是我们!


线路大交通


这条穿越线,可分正穿和反穿,大家心目中的正穿是从扎尕那景区进入,然后大峪沟景区出山,两年前我们就是走正穿,这回为了给行程添加新鲜感,决定反穿。至于进山口的大交通,正穿反穿都差不多,除了飞机火车大交通之外,都需要提前订车送进景区,至于为啥要提前订,嗯,有的钱该省就得省!


2年前的正穿单程大交通:广州-兰州-哈达铺-迭部-扎尕那景区,早上5:30赶去白云机场,从广州飞兰州,在兰州火车站转火车去哈达铺;哈达铺拼车到迭部县城,客栈老板来到迭部县城接我们到扎尕那景区,辗转到扎尕那景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23点,耗时18小时。1小时地铁+3小时飞机+1小时机场大巴+3小时火车+3小时拼车+30分钟专车,11个半小时交通运动时间!加上各种交通安检进站接驳等待时间和拼车砍价时间,总耗时18小时,单程交通费1400元!


2023年暑假反穿单程大交通:广州-绵阳-岷县-大峪沟景区,早上9:00赶去广州南站,乘坐广州-绵阳高铁,晚上9点到达绵阳,同站转乘绵阳-岷县卧铺,第二天早上到达岷县,但由于绵阳-岷县火车晚点了近2小时,因此我们到达岷县的时候已经是早上9点,吃完早餐再出发大峪沟景区,接近中午12点到达进山口,全程耗时27小时,单程交通费1100元!


无论哪种方案,基本可以实现一天24小时之内到达登山口,虽然过程有点波折,但还是能实现一天时间到进山口,为了那旮旯地方,真心是拼了!


广州-绵阳的高铁动车上!


从小就走南闯北的小朋友有几个特点,坐车不晕,上车睡觉,下车尿尿,躺哪睡哪,饮食不挑,酸甜苦辣都能吃,但唯独始终不变的就是喜欢吃盒饭套餐,无论飞机还是火车,只要是供应盒饭套餐,就特别期待。之前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原来盒饭套餐每人一份,分门别类,卖相精致,或许受宫崎骏动画里面的便当影响,从小喜欢。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这次暑假长线才知道,在孩子眼里,便当是属于单独饮食的环境,不需要像圆桌聚餐一样去公共餐盘中取食,也不需要顾及餐桌上的公关礼仪,如晚辈给长辈倒茶、长辈先动筷等,也不用寻找饭桌话题,只需要一个人安静啃完就好!


现在想来,高中住校后的饭堂,丁丁肯定能适应得很好了,咔咔!


娘俩的背包,一个48升,一个70升


计划走三天,但熟悉俺们仨的节奏,说不定走哪就不走了,扎营,因此备了4晚营餐,足够的路餐,加上中途安子库的牧民家估计有羊肉供应,万一走成5、6天,应该不会饿肚子!


于是,丁丁的48升背包装了帐篷、高压锅、餐具、雨衣啥的,25斤;我的70升背包则装了两人睡袋(1个Z400,一个Z700)、干净衣物保暖衣物、营餐、路餐、气罐等物资,40斤,绵阳火车站等前往岷县的火车!


火车始终比动车延误几率大,不小心就晚点近2小时,大半夜在火车站等车,候车室的空调还关了,哎,这也太节省了,至少200人在等夜班车!


火车卧铺睡了5小时,早晨7点整装准备


大师兄比我们提早两天到成都,提早一天去岷县住宾馆,因此我们下车后就去接上他,此处省略无数字……这个大师兄大早为了煲电话,竟然看不到我的到站信息,听不到电话,然后……又晚了出发!


Day 1 好好的景区木栈道不走,又爬沟开路钻林子,说好的悠闲线在哪里?


临近中午到达进山口,感觉大峪沟自从景区收费之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很多!

进入大峪沟景区后,已经接近12点,原定的线路进山口有工作人员值守,因为现在规定进山穿越队伍需要聘请向导或者马帮,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走另外一条线路进山!


进山路口往前就是洛克线的进山路线,但由于洛克线会错过大峪沟这边的风景,观音山和安子库都会错过,两条线路最终在大便石才汇合,因此,我们在当地师傅的指导下,选择了一条沟攀爬。


进山前师傅说这条沟有点难爬,但我们想,只要没有断崖,怎么难也难不过船底顶的沟吧,毅然选择了这条没有路网的线路,就是朝着师傅手指的山坡方向,冲就好了!


难度是不及船底顶的野沟,但毕竟是3000米以上海拔,负重40斤,无路,出发前还喊着悠闲线悠闲线,一开场就来了这么一轮野攀,以至于丁丁登上山顶之后,来一句,“一定要将这条轨迹分享给大伙儿!”


仨人队伍集结,左起,大师兄、丁丁妈、丁丁

天气大晴,正式出发进山!

不到500米,大师兄就说,我们路餐吧,随后拿出一整盒黄精,爬个扎尕那,需要这么补吗?大师兄也太拼了!


沿沟走,就是沿着水溪一直往上爬!


如果不沿着沟走,可以切上右边山脊线,帮轻装山友负重装备的马帮都是走这条山脊线上顶,沿水溪走的我们也考虑过上山脊,但考虑会暴晒,所以还是放弃这条路线了。


初三课业繁重,丁丁有接近一年没有重装徒步了,但由于有保持跑步等锻炼习惯,因此起包后的28斤负重并不太影响她的步速。


一开始的水溪边路段还有路径,随后路径引进树林,杉林并不会长太多灌木,厚厚的青苔上有一条明显的路径,应该是周围散养牛群走出来的牛路!


虽然偶尔杉树枝条会刮脸,但这样的路段走起来非常舒服,尤其踩在厚厚的杉树落叶上的青苔上,软绵绵!河边美丽露营地,大师兄已经喊扎营了,这山都没上呢!


苔藓上长的蘑菇,感觉能吃!


感觉也能吃,松蘑?


河谷两边的山势逐渐陡峭了,这里有路横切,我感觉应该是牦牛吃草上山脊的路,因为没有路网,只能通过山形地势判断!


虽然山脊路线是马帮路,一定好走,但我们习惯性不太愿意离开水源,因此小休片刻,继续沿着山沟走了。


自从丁丁9岁那年走尼泊尔的ABC,批评过她不能乱跑,这家伙干脆就寸步不离,跟着我后面走了,最远不超过3米,最近经常踩我鞋跟。为了这事,她几个爬山的叔叔都说过我,应该让她自己跑,毕竟现在大了,能够自行判断风险、配速以及队友间的距离了。


我也会经常让她跑前,但她不愿意,精灵得很,走前面需要看路迹需要看轨迹,万一走错了还要跑回来。我的配速比较平均,不紧不慢,她跟得不费劲。照片看到她在我前面的,基本是我喊她跑到前面当模特,拍完照片又站着等我了。估计这就是养闺女和养儿子的区别了,养儿子估计得满山喊着找人!(此处养儿子的爸爸妈妈是不是猛猛点头!)


山沟两边的山势逐渐陡峭,因此如遇到河谷倒树,需要绕行,都不太容易。北方的河谷多风化碎石,人在上面站不稳,跟南方的山谷不太一样,走到这里,是基本没法绕行上山脊的,既然选择走沟,只能一走走到底了,既然当地师傅说能走,只是较难而已,那就肯定能走通。


水源断了,没有地表水了,不知道还有多远,因此赶紧趁着最后的地下水源补给点山泉水!


河谷没了,剩下碎石山谷,这一段委实不好爬,因为坡度陡,还都是碎石坡,基本爬三步滑一步。


回头看远处就是我们上山的路,基本是按照河谷爬上来的!这条线路晴天还可以走走,下雨天就不建议走了,毕竟山谷两边很陡,没有避水的地方,下雨天若是遇到山洪,这里就完全走不了的。


还能看到大师兄的蓝色身影,没丢!


妈妈又给丁丁加量不加价了,拱矮杜鹃林!


靠着斜坡在杜鹃林原地坐下来,看着右手边逐渐远去的山谷路,不由得跟大师兄提出我可能走错路的想法。


大师兄判断,“即使跟山谷走,也不好走,因为都是很陡的碎石坡,走两步滑一步,两边也上不去,还不如走这段杜鹃林安全,有抓点,应该很快就拱上顶了!”


“好吧,继续拱上去,至少这次的状况,不会比我们上回从黄精沟拱上落日峰那段杜鹃林般狼狈了!”


那可是最狼狈的一次雨天拱林子开路,高大的杜鹃林2人高,枝干又硬又粗,根本没法钻过去,短短的100米登顶距离,花费了我和大师兄整整1小时。那回可实实在在把我俩给整趴下了,几次想着天黑还没拱上去,就只能找个小地方就地睡一晚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拱完密密的树林子,爬到垭口了,眼前视野突然开阔起来!


接下来就是走山脊下河谷,找路与主轨迹汇合了!


太美了,终于在大白天看到大峪沟的全景!


回想两年前,我们经过下面那段河谷的时候,已经天黑,河面结冰,天上还飘着雪,完全看不到路迹,只能跟着轨迹在那里摸,时不时还得担心会不会掉进冰河里。


啥叫大峪沟,2年前的印象就剩下长长的木板楼梯栈道,啥风景都没看到!哦,还有路边一只类似小鹿的尸体,同伴怕我看见,提醒一句,带我避开了!当时走得心惊胆颤,这里不会有狼吧!


原来在山脊线上欣赏大峪沟是这般美丽,因此强烈建议有计划走扎尕那-大峪沟的,无论正穿抑或反穿,都应该在这段走马帮的山脊线出山,别走木栈道,这样会更美!


山脊线视野非常广阔!


下面河谷就是主路轨迹了!跟着对面的路径翻过垭口,就是观音山,观音山往下就是木屋牛棚,一直下行就是今晚计划营地,安子库牧场。


此时已经下午5点,原计划今晚我想到安子库河边扎营的,从河谷过去还有5公里,怎么也要3小时。如果我们早上9点进山,现在还可以继续往前赶,但太晚进山,而且爬沟钻45度杜鹃林耗费了我们不少体力,反正也是悠闲游,下河谷就扎营吧!


提议一出,众人欢天喜地。


五星草甸营地


两年前五一来扎尕那,由于垭口雪封,许多牧民都还没上山,因此这一段是没有蒙古包的,这一次周围大概有5、6家牧民,我们挑了个河边平地,就地扎营。


有时候营地太好,还会一个劲在挑,就缺拿水平仪来测量营地平整了!如果在船底顶河谷扎营,有时候能找到一个2平米地,已经欢天喜地扎营了,扎营之前还会自己垫石头铺草,即使简单睡一晚,也绝不马虎!来到这一望无垠的高山草甸河谷五星营地,却使劲挑上了!


做饭,吃完饭天都没黑,甘南地区8月的天黑时间比较晚,大概晚上7:30之后才落日!


Day 1 5.5km 耗时5.5小时


12:00 大峪沟起点(与洛克线的分岔口)

16:45 杜鹃林山顶

17:30 接回河谷的主轨迹

17:45 扎营


Day 2 观音山下看牛牛,牛棚木屋赏花花


今天计划到**山下营地扎营,如果这样,还能3.5天完成行程。结果计划不如变化快,我们过了观音山后又瞎走了,跟着牛路到了河谷对岸的草坡上,于是硬切下河谷,翻回主轨迹。顾着给路边的野花拍照,又忘了时间,过了安子库牧场,爬坡,爬着爬着又改营地了,下午三点大便石营地扎营!


晨醒起包出发,大师兄问我们昨晚看什么了,两母女笑个不停,果然是山野空旷,我们俩帐篷隔这么老远,笑声都传过去了,“看莲花楼,搞笑的古装剧!”我就是一个啥都陪着的傻妈妈!


这里应该是正穿轨迹的最后一个垭口,第十六个垭口,但我偷懒,第十一个到第十六个垭口都没有在轨迹上标识,若需要知道详细垭口标识的,可以查阅轨迹库中2021年5月轨迹,那倒是记录详细的!


两年前当时记忆最深刻,在安子库河边,我就不想走了,后来老友说还剩下最后一个垭口,翻过去就可以出山了,结果就是翻过这个垭口,最后在雪地里走到半夜11点才出山。


花花来了!


星状雪兔子,也叫星状风毛菊,多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生长于高山草地、山坡灌丛草地、河边或沼泽草地、河滩地,海拔2000-5400米。


珠芽蓼,多年生草本,果期7-9月。生长于海拔1200-5100米的山坡林下、高山或亚高山草甸。根状茎入药,清热解毒,止血散瘀;是名贵药材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主要食料;根状茎和果实富含淀粉,又可酿酒,茎叶嫩时可做饲料。


哎哟哟,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食物,那是不是附近就能找到这10多元一根的宝贝?我只看到旁边的牛粪!


金露梅,广泛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生山坡草地、砾石坡、灌丛及林缘,海拔1000—4000米。


金露梅枝叶茂密,黄花鲜艳,适宜作庭园观赏灌木,或作矮篱也很美观。叶与果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嫩叶可代茶叶饮用。花、叶入药,有健脾,化湿、清暑、调经之效。


菊芋,是一种块茎状的地生植物,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煮食或熬粥,腌制咸菜,晒制菊芋干,或作制取淀粉和酒精原料。


观音山下的牛牛


观音山,姿势可对?应该就是这样的角度欣赏的!


巨型石壁上的原始森林,估计除了动物,没人到过那里了,感觉是崖降好地方!


观音山换个角度,就是不同理解了!


摆拍摆拍,估计就这里走错了,应该往右边找路,我们顾着照相,跟着左边牛路走下去了,结果跟主路隔着一条河谷,幸好最后找到地方切过去!


我开始带着瞎走了,连轨迹都不看了!


仨家伙终于坐下来研究轨迹了。


确定是走偏了,对面才是正确的主轨迹,而我们与轨迹之间直线距离相差200米,实际就是距离一个山谷。


往回走?绝不是我们的风格,每次我跟大师兄走山,都是使劲往前拱的,绝不回头。既然知道偏离轨迹了,总不能再往前走,万一悬崖过不去就不好了,往右下河谷吧,应该在木屋牛棚附近能够过河,此处得嘚瑟经验的重要性了!


下河谷!


终于回到牛棚木屋


这一大片是菊芋,应该是牧民种植的,根茎像姜,经济作物,可当主食食用!


木屋主人不在,估计下山了!


这些是晒青稞的架子,山上的青稞大致都在9月底成熟,藏民会把收割下来的青稞放在架子上晾晒!10月后山区就开始下雪变冷了,大多数牧民会赶牛下山过冬。


牛棚


牛棚已经经历风雨许多年,房梁上也长出了野花。


菊芋


扭旋马先蒿, 我国特有种,分布于甘肃南部,四川北部与东部,亦见于湖北西部,生于海拔2,500-4,000米的草坡上。


大株的金露梅


麻花艽,是龙胆科,龙胆属。分布于中国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宁夏及湖北西部。尼泊尔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2000-4950米的高山草甸、灌丛、林下、林间空地、山沟、多石干山坡及河滩等地。


麻花艽全草入药。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清热利尿、消炎、止痛、抗菌之效。藏医用全草治关节痛、肺病发烧、黄疸及二便不通等。


紫苞雪莲,为菊科、风毛菊属植物。生于山坡草地、山地草甸、林缘、盐沼泽,海拔1750-3300米。


扭旋马先蒿与紫苞雪莲


翠雀,味苦,性温,有大毒,具有杀虫的功能。块根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尿等功效,主治乳腺炎、扁桃体炎痛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全草又可作土农药。


其花语为:清静、轻盈、正义与自由。


蒲公草,是中国常见的野生蔬菜和中草药,被卫生部归类为药食同源物质;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其花期较长,具有观赏价值;具有祛斑美白、清透皮肤的功效,可用作面膜!


可吃可作面膜!


青稞,还未成熟!


关于青稞种子的来历,在《藏族文学史》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早以前,西藏有个王国,人口不少,却没粮食吃,饿死好多人。王子不忍心,决定去山神“日乌达”那里找粮食种子。 


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蛇王的洞里,找到了青稞种子,但不幸被蛇王施加魔法,变成了一条黄毛狗。王子顾不上这些,口含“风珠”,跑回来撒种子。人们看到一条黄毛狗,洒下青稞种子,长出了黄金般的粮食。


于是,民歌唱道:人间有了青稞粮,日子过得真甜美。一日三餐不愁吃,顿顿还有青稞酒……人们以为是神派狗送来了青稞种子,因此每年收完青稞,吃新青稞面做的糌粑时,总要先捏一团喂狗,这风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为什么突然提到这个传说,因为狗狗真的喜欢吃青稞!在扎尕那休整那晚,我们仨去餐厅吃饭,丁丁最喜欢点一些没尝过的食物,因此点了一道青稞做的糍粑主食,因为菜多没吃完,我就打包回酒店宵夜吃。路上一只狗狗一直跟着我,我心生奇怪,它不会是想吃青稞面吧!于是拿起一个掰开给它吃,想不到吃完一个还不走,眼巴巴就盯着我手中的打包袋,于是我就都喂给它吃了,吃完它去溪水边喝了水,才心满意足地离开我们。


有大师兄跟拍,真好!黄色防尘罩是妈妈,橙色是女儿,丁丁虽比我高3厘米多,但背影看起来也差不多,连我自己有时候看远照都分不清。


到达安子库河边营地


大师兄看到清澈透亮的河水和平坦的草地,又想扎营了,我说至少去到大便石,不然明天翻不过垭口,不好找营地,那就5天都出不了山啦!


火车上的宵夜,红烧牛肉面,背了两天,路餐吃了,也不晓得分给妈妈几口,虽极端不爱泡面,偶尔都是想吃的,尤其在山上饿的时候,来碗热汤热面,结合人工味素散发出来的味道,香!


柳兰,根茎味辛、苦,性平,有活血祛瘀、接骨、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伤肿、骨折、风湿痹痛、痛经等症状 。


一簇簇丛生,很美,适合城市绿化栽种!


星状雪兔子


扭旋马先蒿,花姿真的很独特!


怎么形容呢?就像小天鹅,紫色的头颈高高仰起,黄色是她的衣裙,簇拥而展!而她们即使千姿百态,却总目视同一方向,似极了一群美丽的年轻娘子,眺望远方,等待远航的夫君归来!


一块巨大石壁上的松杉林,也不知道怎么长出来的!像不像一副壁画?突然想起莫奈的《睡莲》,之所以会给人感觉光影重叠,如梦似幻,因为他的每一笔都是饱和色,不会调和基础色,用饱和度极高的小笔触色彩去过渡画面,所以莫奈的画面给人明亮的感觉!而这幅天然的苍松壁画,也是饱和度极强的画面,没有脏兮兮的颜色!


千松矗立顽石壁,

风霜雨雪依苍翠,

若问谁人为何栽,

必是仙人挥手之。


咳咳,不要跟我细纠这是松还是杉,老花加近视,看不见,分不清!


下起小雨,最远处就是**山,今天清晰可见!计划营地在那边,但这个营地距离大便石营地还有2公里及一段爬升,估计这俩货是不愿意走的了!


泡潭很不错,就是太冷!


河床路总是走得心旷神怡的!


明明精神很好,还嚷着拣石头背回家,就是要3点扎营,太摆烂了!没法子,景色太美,我也想在山里待久点,不想出山了!


不愿意走就不走吧,大便石营地是比**山营地好很多,平整,水源就在营地旁,扎营,下午3点!


标志点:大便石,有点难听,牛粪石比较好,虽也不文雅,但至少形象,总不能唤其田螺石吧!总之第一个录轨迹的家伙给它起名为“大便石”了,大伙儿就沿用至今!


旁边的路就是与洛克线的汇合点!沿着河床走就是去安子库!


牛粪石上的一朵小小花!牛粪石可以爬上去的,后面有一条小路,打卡的山友们,留意咯!


扎营太早的结果就是到处瞎逛!捡柴火,处理营地别人遗留下来的塑料垃圾,背是没能力帮别人背出去的,但至少能够在控制范围内生火处理掉!


支起门厅,准备做饭!不知道为啥,我到哪里都是煮饭婆,就不能翘起双手等吃吗?但,我又爱做饭,咔咔,天生爱摆弄食材,当丁丁同学呼啦呼啦干掉饭碗里的饭菜,心里的欣喜,可抵整天的疲劳,但是,不愿意做的时候,谁来忽悠都没用,点外卖去,泡面!饭堂东家打烊!


Day 2 10km,耗时6小时


9:00 河谷营地拔营

9:30 观音山

11:00 牛棚

12:20 安子库牧场河边

15:00 大便石营地


Day3 最美原始森林,千匹牦牛迁徙,4000米垭口着凉,开启钢铁母亲模式


晨起,依旧是阴天,似乎除了第一天老天爷给了开门欢迎蓝,后面就好都基本是这个天色了,所幸虽有小雨,但都不大,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扎帐收账!


第三天的行程是最丰富,体验最多的一天,当然也是走较长的一天。打卡最美原始森林段,过了**山,竟然亲历了千匹牦牛迁徙,在这之前都是非常愉悦,状态很好。


然后开始不断翻垭口,在第八垭口也是全程最高垭口,由于下雨加上没穿保暖棉衣,丁丁同学打败仗了。小朋友边走边吐,心跳加速,走不了了。为母则刚,我一个人背着自己的重装包,把丁丁的背包调整好腰间调节带,加上快卸扣,挂扣在我胸前,然后一个人两个包,65斤,攀爬了近500米。因为有滑坡段,丁丁的背包让我看不见脚底的路,无奈之下,只能跟丁丁交代两句,让她看着体能挪,我先冲上垭口,卸包再回头接应她,就这么熬完第七垭口。过了第七垭口再往前4公里下坡就是当晚营地,路上碰到牧民借电筒找牛,丁丁始终走得很慢,我怕天黑不好走,赶紧先冲营地卸包。恰好大师兄扎好帐篷下来打水,接应了我背包之后,我就轻装过去接女儿背包,好不容易天黑前到达营地。


这一天,真是累得慌!


起步就开始爬坡


柳兰

白色的金露梅


甘西鼠尾草,分布于中国甘肃西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生于林缘、路旁、沟边、灌丛下,海拔2100-4050米。


该种根入药,四川作秦艽代用品,云南丽江作丹参代用品。《中华本草》中则作为中药丹参的药材基源之一,功效属活血祛瘀药;安神药。


黄色的金露梅


毛建草,全草可作药用,可解热消炎、凉肝止血;可制成“毛尖茶”,所制茶品具有香醇、味浓等特点;花色呈鲜艳的蓝紫色,花朵较大,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过河后就到达原始森林爬坡段了!


这一段2年前是下行,因为下冰雹,路上都是泥泞,走完冰爪都是泥团,每走一段就要用登山杖敲打冰爪上得冰与泥团!这回反穿,路面倒是好走,就是喘!上了高海拔,走30步喘10口气,就这节奏了!


中国马先蒿,我国特有种,产青海东北部、甘肃南部和中部、山西与河北北部。生于海拔1,700-2,900米的高山草地中。有较厚的土壤以及比较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向东的坡地是该物种喜欢的栖息地。具有叶绿素而又通过根寄生的半寄生草本,通过其根从寄主植物中吸收营养成分(碳、氮等)而发育生长,而且其寄主植物的碳、氮等营养成分含量越丰富,植物生长也越快。


已经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了生物碱、环烯醚萜苷、苯丙素苷、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环烯醚萜苷、苯丙素苷具有抗凝血、抗氧化、抗肿瘤、抑制 DNA突变、延缓骨骼肌疲劳等作用。民间药用历史悠久,味平,主寒热,鬼注,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


中国马先蒿花期较长,花色美丽,可做观赏、园林植物引种。


高乌头,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岷山、山西、河北、贵州、湖北西部、青海东部、甘肃南部、陕西等地区。生长于海拔2300-3200米间的山谷阴坡溪旁、山坡草地或林下,喜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其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或分根繁殖。


高乌头味辛、苦,性温,有毒,据《陕西中草药》记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湿。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腰腿痛,疮疖”,还可用于治疗心悸和胃气痛等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其根中提取的成分具有较强的镇痛、消炎、降温解热、消肿和局部麻醉等作用,且无成瘾性。高乌头因其花大,形特殊,可作庭院观赏花卉或插花材料。


顺便摘点茅莓吃吃!


一花一景,万花胜景

走不动就坐,一般带孩子走重装都不会跟团队,毕竟孩子节奏跟成年人不同,拉太快了会影响她情绪,慢慢陪着走,才能培养她爱上户外徒步这个运动项目!


一路上看看景色,听她讲讲故事,或者我讲讲山里的故事和知识,时间很好打发!小的时候就负责背个小包,路餐啥的,12岁之后跟着马哥上船之后就能分担重装了,但基本控制在20斤以内!现在15岁,25斤上身也不会说重了!我的背包是越来越轻了,可以嘚瑟了,终于培养一个小背夫,咔咔!


遇到两个牧民孩子,现在想来应该是后面千匹牦牛迁徙的主人家孩子了!牧民家的孩子从小就会骑马,帅得很!


**山下临时营地,没有大便石营地好,但水源也在附近,景色也是很不错的!今天天气不好,走近了反而看不到**山了!总感觉第一个录轨迹的家伙,这标识点名字起得真是怪怪的!


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成就感就这么来的!


户外圈现在有个怪现象,好多小伙子小姑娘奉行不婚不育,明明都是蛮优秀的年轻人,三十老几了也不谈恋爱不谈婚育,我觉得挺惋惜的。


其实婚育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被妖魔化了,总被许多经济条件捆绑在一起,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基本没考虑过多。尚且不谈婚后的柴米油盐性格不合的问题,我觉得有个孩子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带孩子会很费心,但仔细思量,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并不完全是我们养育孩子,反过来自己会被成长中的孩子教育,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加油了,帅哥美女!往大理讲,生育孩子为国家做贡献,往小理讲,生育孩子为自己日后徒步找个伴,多划算的事情,咔咔!


此刻,丁丁妈就很嘚瑟,虽然自己也要孩子要得晚,不然的话,还能带孙子爬山,若是真能这样,我天天仰着头上山溜达,骄傲,户三代!


石缝中长出来的柳兰,很漂亮吧!


偷摸着观察我们!


看到迁徙牛群的第一批成员了!

走得快果然有嫩草吃!


终于有两张单人照了!


“走快点啦,不要看热闹啦,几百头下来,堵了我十分钟了!”我和丁丁一起逗趣着提溜着大眼睛看我们的牦牛们!


待与牦牛群错身而过,准备沿道攀爬的时候,身后已过许久的牦牛主人朝我们大喊,走错了!


我定睛一看,才发现我们的正常步道在右手边,虽然山上偶尔的背包客单手可数,但牦牛主人为了不影响行人步道,赶着牛走了陡崖路,看到我们沿着陡崖上,就给提醒了!尴尬十分,原来看热闹的是我们!


迁徙中的牦牛群


奇怪得很,正值暑假花季,一路上遇到的山友倒是不多,第二天扎营后遇到陕西正穿的一支6人队伍,第三天上午遇到内蒙跟我们一样反穿的5人队伍,第三天中午遇到正穿的轻装10人队伍,第三天下午遇到正穿的单兵(或者是走散的)4人,然后就没有遇到队伍了。两年前五一假期,虽然大雪封山,但正穿反穿遇到许多队伍,轻装请马帮的有许多队伍。


前面就是内蒙队伍的其中一人。


看石缝,以前的河水或者地下水滲流痕迹


大师兄在后面收队


第九垭口,4110米


第八垭口,4150米,丁丁同学开始没状态了


在第八垭口也是全程最高垭口,由于下雨加上没穿保暖棉衣,丁丁同学打败仗了。小朋友边走边吐,心跳加速,走不了了。为母则刚,我一个人背着自己的重装包,把丁丁的背包调整好腰间调节带,加上快卸扣,挂扣在我胸前,然后一个人两个包,65斤,攀爬了近500米。


因为有滑坡段,丁丁的背包让我看不见脚底的路,无奈之下,只能跟丁丁交代两句,让她看着体能挪,我先冲上垭口,卸包再回头接应她,就这么熬完第七垭口。过了第七垭口再往前4公里下坡就是当晚营地,丁丁始终走得很慢,我怕天黑不好走,赶紧先冲营地卸包。恰好大师兄扎好帐篷下来打水,接应了我背包之后,我就轻装过去接女儿背包,好不容易天黑前到达营地。


第七垭口下的熊洞,可作临时营地,水源不详


这里曾经是一个可搭数顶帐篷的临时营地水源,可惜被山洪冲垮了!


这一段4公里路程碰上雨雾天气,加上来回卸包背包,全身力气都用在赶紧护送孩子到营地了,没留下照片!


终于熬到营地,当晚跟内蒙队一同扎营,他们比我们早1个多小时到达,我们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吃好饭准备睡了!


诚信与信仰


第三天下午接近7点翻下第七个垭口,距离营地还有1公里的时候,偶遇一个戴着毡帽手持念珠的牧民爬上来,先是问丁丁,丁丁听不懂,接着我去了解情况,艰难交流了几句,才明白牧民大哥在找牛。


“有没有看到牛?”

“看到了,在小垭口过去大概1公里的**台那边,有十几头!”

“有手电吗?”大哥接着问。

“有个营灯,你按这个按钮,一下为手电,两下为营灯,三下为定位警示灯。”

在卸包翻营灯时,我思路转了几圈。我包里有两个头灯和一个营灯,户外不成文习惯,头灯等这类应急品是不外借的,营灯外借不影响我们自身安全,目测牧民营地不在我们计划营地,虽说这擦面而过的相遇,营灯外借可能无法归还了,但考虑到他翻垭口找牛回来就天黑了,山路危险,我还是借了,同时也做好心理准备营灯拿不回来了!


今天翻垭口着实把丁丁冻着了,以至于她路上就呕吐,扎好帐篷关照好丁丁换衣服钻睡袋,寒风细雨下在帐篷里面煮粥。过了许久,终于看到山上有灯光晃动,经过我们营地之后又隐入山林中,应该牧民大哥回程了,我的营灯……算了!


第二天早上7点,我操弄着我们三人的早餐,雨下了一夜,现在还没有停,帐篷外的云雾甚是好看!大师兄站在我账外聊天,突然他向旁边喊了一句,“这里”,原来他看到一个牧民在营地挨个帐篷探问,昨晚有内蒙的五人与我们同时在这个营地!牧民大哥循声走过来,见到我的时候,满是皱纹的脸笑了,把营灯递给我。

“找到牛了吗?”

“没找到,跑远了!”


吃完早餐拔营后走了大约1公里,发现在离主道下方300米处的山崖处,一顶白色牧民帐篷里升起炊烟,这也是附近唯一一顶帐篷了……


诚信,不关乎见识,不关乎学识,而是根藏在内心的信仰!


Day 3 14公里 耗时9.5小时


8:30 大便石营地拔营

9:55 **山下营地

11:49 3839垭口(10号垭口)

14:50 4110垭口(9号垭口)

16:10 4166垭口(8号垭口)

16:25 4148垭口(7号垭口)

16:30 熊洞

18:00 营地


Day 4 丁丁满血复活,缩短计划行程,只翻2个垭口,冬才沟的河边营地扎营


清晨的温度18度,内蒙队早我们一小时拔营,第五天看到他们的其中一个队员在第四垭口下的大营地出发,当晚营地在我们前方1.5公里!


这一天没下雨,走得很舒服,轻松翻过第六第五垭口,到达冬才沟大营地太早,因此我们选择跟着冬才河继续往前2公里。两年前走过这条线,知道前面河边有许多小营地,因此争取再往前走一点,以便最后一天能早点下山。


经过昨天一战,今天得穿上保暖快干棉衣了!


这里可以卸包轻装爬上去照相,但都没力气了。


满血恢复,终于有笑容了


这一段有许多滑坡点,虽然滑坡位置路又重新被踩出来,但由于下雨路滑,还是谨慎慢行。


有精神就哪哪都配合摆拍了,孩子的病藏不住,只要恢复精神又活蹦乱跳!


带孩子爬山这么多年,有两次让我胆颤心惊,一次是9岁走尼泊尔ABC,一次是12岁走大东山全程。


大东山全程是因为下雨消耗体能大,吃太少,低血糖,当时就近选择杨梅树营地扎营,吃好睡好就恢复了。


尼泊尔那次是在第五天准备登顶安娜普尔纳大本营的途中,因为当时我经验不足,没有做好孩子头部和手部防寒,直接就发高烧了。所幸路上遇到韩国队伍,送了暖宝宝,才勉强熬上大本营。当晚恰逢大年三十,大本营外面一个晚上就已经下了近一米的雪,丁丁同学高烧得都糊涂了,吃不了东西,所幸遇到广州队伍,带了退烧药,整夜无眠守着孩子,心里已经做好准备,天亮若还不退烧就直接送上直升机下撤。到了初一早上,我试探性问丁丁,能不能继续走,看看下降100海拔会怎样,她竟然点头答应了。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天天气放晴,无风无雪,虽然积雪过膝,但蓝色天空下的雪景让孩子心情很好,在大本营的大白狗大黄狗的蹦蹦跶跶陪伴下,很快下到MBC大本营,一杯马萨拉提奶茶下肚后,满血复活!谢天谢地!


虽然孩子大了能陪爬山了,但实际上整个成长过程,无论体力耐力心力脑力,为人父母都要付出很多很多,回想曾经的过去,轻嘘一口气!


大师兄是我们的老船员,憨厚睿智,朴素可爱,善良心软,情绪稳定,开路先锋,从头到脚都很节省。这个打满补丁的背包罩,两年前长线就这般了,一直用到现在!脚上的重装鞋穿了8年,年初我们一起走五台山就已经脱底了,勉强修理又穿上了,这回又脱胶,绑着走的,熬到出山终于说要换鞋,我就听着,看下回一起重装长线,还是不是这双鞋,咔咔!


对面山上的弧形缺口,像被神仙挖了一口!

瀑布,路上所见,最大的一条!


活过来了,竟然主动爬上去照相!


到达冬才沟营地的大水源


冬才营地,比较多牛粪


麻花艽,全草入药。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清热利尿、消炎、止痛、抗菌之效。藏医用全草治关节痛、肺病发烧、黄疸及二便不通等。


路上偶遇两头脸皮厚厚的小牦牛,估计是身体缺盐,跟了我们一段路,找吃的!


身上也只有压缩饼干,啃两口吧,翻包找盐巴比较费事!牦牛舌头碰到手的时候,感觉很有趣!


“妈妈,为什么平常家里附近的猫猫狗狗都喜欢亲近你?就连山上的牦牛马马土拨鼠都不怕你?”

“哦,估计我爱跟它们唠嗑吧,它们能否听懂就不知道啦,至少我表达了!”


还是我身上有啥特殊味道,赶紧查查……

百度答案:有动物缘的人阴德厚重,仁爱和善,乐善好施


温和?不对,我出了名对人挺凶滴!

善良?不对,我的善良一直有底线!

平易近人?更不对了,冷漠起来人见人怕!


在绵阳等火车的时候,有人问,“在山里不可怕吗?有野兽怎么办?”

我回复,“山里比城市安全,因为没有人!”


最近日本核污水排放新闻沸沸腾腾,人的确很可怕,所以入世修行才是最难的!


“还要吃吗?跟我们去营地吧,一公里就到!”

晚上听到营地附近兮兮索索的喘气声,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头傻牛牛跟过来了!


河边营地很背风,又是3点扎营,舒坦!今晚终于将所有营餐吃完,明天轻松出山!


Day 4 8km 耗时5.5小时


9:30 拔营

10:25 3896垭口(6号垭口)

12:13 3873垭口(5号垭口)

13:10 冬才沟营地

15:00 河边营地


Day5 景区路太长,下坡都下了老半天


今天翻4321合计四个垭口,然后接上景区路出山。因为最后一天距离比较长,所以7点起床,8点半准时拔营。


两年前正穿是从扎尕那进山,坐了一程观光车,这回全程走下去,补足了上回错过的风景,终于彻彻底底感受到扎尕那的阎王石头宫殿的震撼。可能因为出山情绪高涨,23公里竟然7小时完成了!


见到扎尕那村瞬间被惊呆了,金黄色的青稞,把这个藏族村寨印染得美轮美奂。


继续沿着冬才河上行!


临时营地,有个避风小洞穴


冬才河结束,第四垭口近在咫尺。


垭口下的大营地,水源在右侧,有很多牦牛,基本都是一只母牛带着一只小牛!


三只小牦牛,估计有2个月大!


牦牛每年下崽的时间是在6月到7月,这是怀胎雌牛的繁殖季节,妊娠期约240到250天,每胎1仔,幼仔出生后半个月便可以随群体活动,第二年夏季断奶,寿命为23到25年。牦牛的繁殖季节一般是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2月3月。


今年6月初在珠峰东坡牧民家就看到一只刚出生3天的牦牛,可爱极了,体型堪比中大型成年犬。


特显摆的母牛,白色,很好看!


第三垭口


很美的金色马,好像两年前也在同一地方见到!


倒数第二个垭口了,胜利在望!


土拨鼠的洞穴


第一垭口,胜利!


两年前就是这个垭口雪封,翻不过去,在下面临时扎营半天,打算第二天下撤,第二天又死心不息的翻了过去,因此3天重装被累成2.5天重装穿越!


石笋林


景区路,慢慢摇,没有信号,一直到了景区车站附近,才能蹭到Wi-Fi


石头宫殿,还凹了造型!


很奇特的山林地貌!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


2012年11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布了“寻找十大‘非著名山峰’”榜单,位于迭部县林业总场益哇林场扎尕那省级森林公园内的扎尕那山榜上有名,位居第四。


这就是户外圈中,扎尕那比大屿沟出名的原因了。


景区的土拨鼠,胖得不行了,该减肥了喂!


惊艳吧!金色扎尕那!


Day5  23公里,耗时7小时


8:30 拔营

9:20 4041垭口(4号垭口)

10:00 3969垭口(3号垭口)

10:10 3977垭口(2号垭口)

11:20 4036垭口(1号垭口)

12:25 景区机耕路

15:20 木栈道起点

15:50 扎尕那景区门口


人生中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有多少?每一寸护佑的光阴都是孩子和自己的珍贵回忆……


黄色背包罩是丁妈,橙色背包罩是丁丁,有时候连自己都不太分得清哪个是哪个了,孩子长大咯……


感谢随行摄影师大师兄的抓拍,靓……


至此,顺利出山!


进村闲逛咯!


扎尕那,有缘再来!


在此,感谢每一位旅途中帮助过我们的朋友!尤其是扎尕那村里民族客栈的大哥,两年前是你送我们从扎尕那进山,两年后的暑假,又是你接我们母女出山,看着你家客栈的美丽变化,由衷敬佩!


希望今后有缘再来,青稞糍粑真的很好吃!甘南是一个隐秘在群山峻岭之中的神仙地方!


161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丁丁妈妈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丁丁妈妈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