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水墨五台,走入风雨丨第六次朝台

水墨五台,走入风雨丨第六次朝台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水墨五台,走入风雨丨第六次朝台

2023-09-13 01:19:37 2256

五台山像一片菩提叶飘落在山西高原上,五座台顶环绕在叶子的周围,连在一起形成菩提叶的叶片,山势北高南低,台内的雨水汇集到清水河,缓缓南流,形成菩提叶的叶柄。滹沱河在外围绕着这片叶子转了一圈,又接纳了清水河,托起这片叶子,在瑶池冲出太行山,奔向华北平原。

如果这么看,五台山就像一片飘落在**大海上的菩提叶,但经过25亿年的地质演化,海枯石烂,五台不变,风霜雪雨已削平了它的棱角,山顶夷为平地,奇峭化作圆润,使人容易亲近,谓之“有情山”。

黑白子发了一年一度的端午五台山徒步活动,去年出京受限,未能去成,今年防疫情势改观,可顺利前往。同时也考虑随着户外徒步的大众化,假期难免人多,我选择比大队伍提前一天出行。

Day1,2021.6.11 ,周五

鸿门岩 - 东台 - 护银沟 - 宽滩 - 南台 - 古南台

天光云影伴我行

熟门熟路,K601下车后在五台山火车站乘坐中巴车到鸿门岩。夏天有长长的日光,来不及到山顶看日出,刚5点,朝阳就将旅行者的脸庞映在车窗上,照得暖洋洋。

上东台路上,一对穿着棉大衣的男女坐在路旁,在清晨的寒冷中特别需要感受到些许温暖。

我在东台转了一圈后,来到了那罗延洞,据《华严经》记载,“东震旦(大唐)有五顶山那罗延窟,文殊菩萨领一万眷属在此修行。”洞里黑漆漆,有灯管照明,地面潮湿,里面的岩缝在滴水,有一名僧人在和来访者交流捐功德,我粗略参观后离开,真的不知道先有的《华严经》,还是先有的此洞。

出发后只遇到一个十来人的队伍,毕竟是周五,朝台的人不多,这也是我第一次从东台出发顺朝。东台山脊天光云影,骏马奔腾,我们一起欣赏,踏入绿野,一周的工作烦恼就消失地无影无踪。

这是前年帕拉丁挂的假行僧路条,已饱经风霜。

高大笔直的松树令人陶醉,是这段路的特色。

13:00,来到养鱼池。

走了一上午,在护银沟云峰宾馆午餐,莜面窝窝、凉粉、可乐,甚美。

徒步坚定勿坐车

走出门外,清水河溪流潺潺,从护银沟出来要走一段公路,到宽滩村,然后登南台。

一辆小轿车停在我身旁,邀请我搭车,我婉言谢绝,我抱着一颗坚定虔诚的徒步朝台心,咱们徒步可是有原则滴!她是大南庄农家院老板,热情地问我晚上住哪里,给我留了电话。又过一会儿一辆老农载着农妇的三轮车停下来,又邀请我搭车,我再次谢过,他们是宽滩村民,多么淳朴善良。

宽滩村旁边有一条小路,顺着上去就是南台,我还是第一次走,此前听闻此坡很陡,或许是我走得慢,并未感觉到比佛母洞路线更难,也是很舒适的体验。

下面是金灯寺,佛母洞路线。

南台就要到了。

藏在树丛中的小牛,警惕地看着我,小牛别怕!

这头就端端正正,见过世面的样子。

17:20登上南台,有售卖饮料的,饮料矿泉水不分品种,统一价5元,佛门圣地就是大气!我当然是拿饮料咯。老板说要下雨了,我问下雨天还出摊吗,答曰下雨不出来,雨停就出来,总之就是尽量照顾朝台者需求。

空门不关云集寺

南台转一圈,去往古南台云集寺。空门不用关,进去已经开饭了,融缘师傅热情地与我打招呼,喊我赶快一起吃饭,饭菜朴素,但吃着心里热乎乎。

这是我第二次来古南台,上次是2019年元旦,犹记得师傅嘘寒问暖、端茶倒水、谈天说地,那次是上午来,匆匆拜访,今天我是本着挂单来的,可以好好呆一呆。

今天只有我一名挂单者,住的就很宽敞了,古南台偏居一隅,条件略差,屋子不够敞亮、饭菜不够可口,甚至看起来不那么卫生,但招待亲和,关心备至,火炉烧得很旺,暖气也是热乎乎,在这里,距离消失了,陌生人也会觉得很熟悉。

门上贴的对联,文化水平不够,不认得。

云集寺晚霞,别有一番意境。

Day2,2021.6.12 ,周六
古南台 - 景区西门 - 清凉寺 - 古清凉寺 - 茶铺大坡 - 西台

早上慢吞吞地洗漱吃饭收拾后,7:20,告别融缘师傅出发。

白云在天空散开,心境开阔。山在云中坐,庙在山上坐,此为云集寺。

云封霞蔚向荆棘

穿过大南庄松林。

过了景区西门,看老领队的规划路线是切入树林,下清凉寺。这片松林比大南庄那片要更原始一些,很多枯枝。2019年端午我走了一小段后,后面走大路下到古清凉寺,这次要先从松林切到清凉寺,然后到古清凉寺。后面这段林子没有明显路迹,但毕竟是松林,间隙比较宽,钻来钻去也就下去了。

清凉寺是一座古寺,院里有一块清凉石,享有盛名,游客不少,很多都是冲着这块巨大的清凉石来的,据说坐在上面也能开悟。释迦牟尼苦行6年后才在菩提伽耶得正觉,我虽然也上去坐了一会儿,估计还不太行。

离开清凉寺,顺着沟下去,左转上坡就是古清凉寺,这里是老领队预定的挂单点,据说深得好评。我还是第一次来,仅作参观,寺庙确实很不起眼,像是寻常人家,大殿低调到没有匾额,仔细找寻后,发现古清凉寺的牌匾挂在一个废弃的小门上,颇有年代感。

几个看起来不像是僧侣的年轻人在打扫房间、摆放供灯,我与她们简单聊了几句,她们是来这里做义工的,也很热心带我参观一番。

现在10:00,我今天的目标是到西台/中台/澡浴池,要走之前没有走过的茶铺大坡路线,还需抓紧赶路,道别后出门。本想着从旁边的小门穿过去,不料上了锁,居士指引我从院子下面绕过,继续向前。

先上到瓦厂粱村,再下到大明烟村,整体都比较平缓,“云封霞蔚”牌坊就矗立在峨河河谷旁。

发源于中台西侧吉祥寺附近的峨河西支,在这里折向北流,在高儿坡与发源于北台底的另一支汇合,在峨口出山,汇入滹沱河,滹沱河又绕着五台山转了一大圈,向东穿越太行山进入华北平原,这就是山环水绕五台山,或者也可以说,五台山是滹沱河的水塔。

我看着路网进入茶铺村东边的一条沟,路网是走不久就右切山脊,我看着沟里一直有路,寻思是不是从沟里也能上去。

往里走到很深的地方,已经没有路网,终于还是遇到一个壶,有水从上面流下来,看起来爬不上去。我的目标是爬到左上方有路网的山脊上,但没有现成的路,坡也很陡,林子很密,我试着爬了下,感觉困难又退回来。右边则遍布牛道,我想可以先往右边去,先爬一段,再看有没有切到左边的机会。

果不其然,在右边顺着牛道稍作上升,就看到了山腰也有横切的牛道,顺利切到左边的山脊上,向下回望,左边的山脊整体都比较宽敞,没有密林阻拦,从这条山脊底部直接上应该是更好的方法,下回可以尝试。这次算是体验了沟转脊是怎么回事。

这2公里折腾了2小时,主要是反复观察、判断、尝试花了不少时间,整体路况其实还行。

大草甸宽阔平坦,走上去那么舒服,小花那么美丽,白云也那么可爱,在地上躺一会儿,是那么美妙。

骏马欢腾牛依偎

继续向前,目之所及皆宽阔平坦的大草甸,一望无际,骏马奔腾,徜徉其中,真心旷神怡,非传统路线的美妙,老领队诚不欺我。

放牧老汉在管着他的牛马,见有人来,过来聊天,在这个宽阔的大坡看到陌生人也是很亲切吧。我说我要上西台,他说那还挺远,其实走了一天,就快到了。我很能理解这种概念上的差异,他们的世界建立在熟悉感的基础上,而我们大致是经过理性计算的,这是时代的改变,也是文化发生的差异。

他就住在山坡上的木房子里,告别时,他让我相跟上个伴儿,我说好,有伴儿能少些寂寞吧。

旷野中,一头牛和它的宝宝在亲密互动,多么温馨的场面!这是它们的家园,也许,它们也有诗意和远方呢。

云雾袭来,远山浸在朦胧中,水墨五台,圆润大气。

18:10,上到西台,我听到的第一个消息是房间已经被分配完了,有不少人围在客堂等安排。等待的空当,有游客因为安排的宿舍环境不好跟管事的起了争执,朝圣多多少少还是要有些敬畏心的,不要轻易迁怒于人,追求环境好就不建议来山上寺庙挂单。山上的承载能力原本就极其有限,因为它是五台山,才包容了这么多。

我在琢磨着真安排不了就继续往前徒步了,试试中台或澡浴池。耐心等待,终究有的安排,8人间也可以睡嘛,条件确实不好,被褥潮湿一些,但不冷,是个窝,有舍友聊聊天,就够了。

我是初次在西台挂单,今天人多,分两拨吃饭。西台的斋饭是很有传统仪式感的,开饭前僧人做了祝福,秩序也维持得很好,桌子上每个人面前都摆两个碗,菜、米饭、粥、面条都由僧人一一来添,一应俱全,非常美味。此前我在东台、北台、澡浴池、中台、狮子窝、古南台分别吃过斋饭,西台的斋饭是格外的好吃。

只是门口摆放的佛教宣传资料介质有些跟不上时代了,资料或许很好,但现在应该没人看光盘了,不如把视频传到网上,放个二维码,大家扫码去看。
饭后在拔凉的水中洗碗,突出一个自觉、自己动手。围在暖气锅炉旁烤火聊天,也很有氛围。一切都很朴素自然,在这里不自觉地维持着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时钟规律,它没有城里的夜生活。

安静的夜幕下,房子的灯在浓雾中散出光亮,西台进入睡梦。


Day3,2021.6.13 ,周日

西台 - 中台 - 澡浴池 - 文殊院 - 北台 - 鸿门岩

漫漫长路藏温柔

由于昨天走的进度不够,今天压力较大,5:00起床出发。

今天主要的压力在于要走古北台寺文殊院的V字形下降+爬升。天气预报这三天是有雨的,防雨方面,我背了雨衣、雨裤、雪套、胶鞋套,其它衣服吃的背的也不少,背包有20多斤。也许是背的沉,昨天走完,脚底已经有起泡迹象,今天出发,套了2双袜子,走起来就也还好。
前两天都没下雨,但今天预报降水概率大,时间大概在午后,这是第二重压力。对困难需要做充分预估,我希望赶在下雨前完成插旗台山脊到古北台寺的陡坡下降,最好不要在雨中下陡坡,正常的进度预估中午是可以走到古北台寺文殊院的。

一大早仍然浓雾笼罩,太阳在云中探出头打个招呼就又不见了,我来到西来寺八功德水。

西来寺已止单,但寺院仍运转,早起的年轻法师生诧诧地看着我,未作打扰,我径直去往八功德水。在七宝池下面,接了一根水管,水流不大,但可以接。我把水袋灌满,喝了一口,冰凉冰凉的,早上不宜喝太多。

泉水原本是在上方的龙头处的,但后来水位下移,龙头就不吐水了。上次来时,没有这根管子,就接不到水,现在虽然龙头不吐水,但可以接到,圣迹还得以延续。

接上水,穿过斜向前的松林,可以直接切到去中台的路上,免于折返走大路。

中台的路上云雾苍茫,漫漫长路,起伏不能由我。只有那倔强的小草小花,沾着露水,才透出一丝丝的温柔。

挥舞利剑的孺童文殊已经被一座圆塔罩住,转塔三圈,停留1小时后离开。经过澡浴池,与朝台大队伍渐渐分开,我要去往北边的插旗台山脊。

回望中台,阴云已层层下压,而北台还白云浮动,五龙王张开大口,气吞万里地向北台奔去,一会儿该是要翻云覆雨了吧,我加紧脚步。

插旗台的铁塔在前,如果不是瞧见五龙王的雄姿,我可能就去拉个抽屉,现在趁着雨没落下来,还是抓紧下坡吧。

穿过松林,路不算难找,沟里还有厚厚的冰,这么厚的冰看起来起码还能存一个月。12:00下到沟底,白塔旁有红墙铜瓦,应是古北台寺文殊院了。

大门未开,我从旁侧小门进入,院内建筑崭新、金碧辉煌,但不见有僧人。有凶狗看院,左侧出来一名妇人,交流得知,僧人在上面的院落。或许大殿不常来人,也没什么法事,僧人可以专注研修吧,而寺院则交由普通人家照看。

我寻得一个小亭,开始午餐。

云雾翻滚,山雨欲来。手机收到一条推送:暴雨蓝色预警——繁峙县未来2小时内有大雨。

认真评估,雨确定会下,短时降水可能会大,雨是阵雨,预计2小时过境,不会超过4小时,在可控范围内。趁着还没下,即刻出发。

走入风雨莫回头

沿着河沟刚走出300米,就在我转而开始爬升时,劈里啪啦开始掉雨点,小雨点,放心洒,我已决意向着前!

我赶紧套上雨衣雨裤和鞋套,这个雨衣不够宽,上个月走天目山清凉峰是队友帮我套上背包的,今天自己动手,就怎么也套不住背包,折腾半天够累的,心想就这样吧,怎么说还是有个背包罩的,只要不是下个没完也能抗一抗。
雨很快下大,眼镜已一片模糊,只得收起来别在背包胸带上。大雨中行走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猛走,又赶上爬坡,坡越来越陡,而且我穿着冲锋衣+雨衣有些闷,走一段就热得满头大汗停下来,雨水与汗水混成一片,在脸上哗啦啦地往下流。
我开始怀疑这样一直往上爬是不是正确的决定,开始怀疑刚下雨时没有返回去避雨是不是不对,怀疑无济于事,麻烦却接踵而至。
这是一段之前没有走过的新路,我是不认路的,麻烦的不是没有路,而是路太多了,前面都是纵横交错的牛道,不知道该走哪条。大雨中掏手机看又不方便,连解锁屏幕都费劲,我最担心的是手机万一进水,才是最大的麻烦,一时又在雨中陷入迷茫。
要不是有昨天茶铺大坡切牛道的经验,现在还会更不知所措。虽然大的方向是一直向上爬,但在大雨中直拔存在明显问题。一是着急太累太热,必须让自己慢下来,节奏回到正常;二是路面非常湿滑,硬拔是拔不上去的,我穿了套脚式雨鞋套,鞋底不防滑,在一个泥泞不堪的地方,屡次滑下来,根本上不去。
树林的遮挡可以让雨水冲刷不那么猛烈,我停在一个稍微平坦的地方想办法,决定不硬走轨迹,采用之字形上升法。先沿着一个方向斜切,手机会报偏航,但还继续走,约莫有一段时间后,开始反方向斜切,手机报回到轨迹,反复如此,这样既可以降低强度,又可以控制不会偏离方向,就不用掏出手机反复看了。
又因为情况复杂,我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从海拔2200多米的古北台寺爬到3000多米的北台顶有800米的爬升,可以拆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到2700山脊的500米,实际上已经爬了一段,剩400米,第二段是沿着山脊的300米缓升,我预计到北台前雨应该会停,眼前的主要任务是爬到山脊的400米。
400米爬升还行,这是我给自己的第一个心理暗示。第二个心理暗示是雨会停,不会一直下,这是让人心里产生希望的暗示。
就这样一直在树林中绕来绕去,终于走出树林,眼前宽阔起来,我知道离山脊大概不远了,但失去树林遮挡,山脊风大,雨水肆无忌惮地在脸上拍打,真真切切地体会了一回什么叫“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

我刻意避开山脊走,沿着山腰斜切,雨一直下,我一直走,远处什么都看不到,闷头向前。

雨渐渐小了,我掏出手机拍照,才发现冲锋衣已湿成一片,原来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这个雨衣是18年买的,已经3年了,防雨确实不行了,好在里面的冲锋衣也还有些防水性能,没有湿透,雨衣该换了。

就在一片风雨模糊中,右边的眼角突然闪进一丝亮光,我有点恍惚,我好像感觉到了不一样的色彩,好像是蓝色!

我怔怔地停下脚步,反身回望,云雾涌动中,右后方的天空一角分明已撕开一道口子,蓝天从一片布慢慢变成一片海,穿过眼前的云雾,远山已云海涌动!止不住的欣喜涌上心头,我知道,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此时15:00,距离下雨出发2小时整。

大雨像一篇恢宏的乐章,画上了休止符,接下来该壮阔的云海登场了。

刚才切掉山脊走山腰,现在却想爬上去看云海,于是向上直拔,现在直拔到顶是快乐的。但山脊风大,拍了一会儿扛不住还是下来了,前方北台已在望。

我兴奋地打开手台呼叫队友,只能呼到老徐,他也快到北台了,应该在我前面。

此景只应天上有

16:45终于登上北台,从后方登顶第一次看到五台山的地理标志。

雨后的北台一碧如洗,宛如天上宫阙,地势低洼处积了几潭雨水,浸着大大小小的玛尼堆,仿若天空之镜!

我不住地赞叹眼前的美好,也整理一番装备,因一会儿要走石板路下山,为了保护脆弱的脚掌,又套了一双袜子,3双袜子可还行!

17:30,开始下山,一路美景相伴,19:20下到鸿门岩,老徐已在此等候多时,此次朝台圆满完成。

三天的行程很短暂,感受很丰富。若干年后,回首往事,也记得自己曾有勇气走入风雨!这是我们路上的一部分,也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49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D低调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D低调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