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上海> 在哈巴雪山和虎跳峡,感受香格里拉高山深谷之美

在哈巴雪山和虎跳峡,感受香格里拉高山深谷之美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在哈巴雪山和虎跳峡,感受香格里拉高山深谷之美

2023-10-20 23:34:15 5462

我喜欢一切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对高海拔雪山更是情有独钟。自从2022年7月看了纪录片《珠峰队长》之后,爬雪山的念头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这在春节假期即将到来之际变得越发强烈。当时我向一位专家咨询春节假期爬云南香格里拉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的可行性,得到的答复是:“风很大,不推荐。”

我只好将计划推迟到2023年五一假期,尽管这是传说中风力较小的黄金期,我还是因为遭遇大风雪,被迫在海拔4800米处下撤,没有登顶,其后沿虎跳峡(垂直高差可达3700米)高路徒步两日。香格里拉高山深谷的独特之美,为一切辛劳乃至遗憾赋予了意义。回到上海后,因为事情较多,直到8月才记录这趟滇北之旅,再晚恐怕就会忘记很多细节了。


第一天 抵达哈巴村

4月29日中午,我在丽江市三义机场下机后,先到某酒店集合,向导团队派车过来接送。选择这个团队,一是为了省去自己安排交通食宿、雇请向导之劳,二是因为他们以哈巴雪山为中心,长期组织户外运动。爬雪山不可儿戏,要请专业人员保障安全。此前几个月,我了解相关知识、坚持每日运动,也是为了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投入自然的怀抱。

我买的相关图书(真的有看)。


经过三个小时翻山越岭的车程,终于来到香格里拉市三坝纳西族乡哈巴村(海拔2600米),在客栈安顿下来。

由于是五一假期,来登山的人还真不少,有人谈论那玛峰、雀儿山、慕士塔格……啊,遇到同好的感觉蛮好。晚饭前我跟新认识的小伙伴到处转转,就当是拉练了。

客栈提供的丰盛晚餐,牛肉特别赞。

静谧的乡村生活。


吃过晚饭,召开行前会议,总领队小包总对行程安排、注意事项等作了细心讲解。登山的前夕,大伙的期待值都已拉满。

行前会议。

哈巴雪山攀登线路图。


第二天 走向大本营

4月30日,吃完早餐就上路。从哈巴村到大本营(海拔4100米),虽然海拔只上升1500米,但总共要走十几公里的路。不少人选择骑马上山,但我坚持徒步,喜欢用双脚去感受大地。

一路走来,脚下的道路从尘土飞扬变为泥泞不堪,眼前的景象从开阔平缓的牧场变为高树耸立的森林,天上掉下的东西从雨变为雪,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脱了又穿,还有那时隐时现的杜鹃,忽明忽暗的天空……垂直分布明显的高山气候,带来变化多端的徒步体验,以至于下午去到大本营时,我还意犹未尽。在那里停留、等待,时间的脚步又变得很慢很慢。

在大本营,每人分配了随身向导和冰爪、冰镐、头盔等装备,必不可少的东西塞满了背包。这里的天气比起下面更加变幻莫测,一会儿蓝天白云,岁月静好,一会儿乌云密布,风雪齐至。

当晚我们住在铁皮屋里,整夜大风呼啸,吹得门窗劈啪作响。有位少年因为高反难受而在半夜哭了起来,他爸爸在一旁温柔地安慰和照顾。虽然我高反并不严重,但也一宿未睡(可能过于兴奋),巴巴地裹在睡袋里干等。(第二天大家聊起,原来每个人都没睡着。)


第三天 冲顶日遭遇大风雪

终于等到起床的号令,此刻是凌晨两点,简单吃点东西就向山顶发起冲击。登山队伍的头灯,在黑暗中连成一道正在涌动的光的“山脊”。

冲顶比想象中艰难。崎岖不平、绵延不绝的原始山路上,没有人工开凿的阶梯,雪线以下基本是坚硬的巨石混杂着易动的碎石,以各种角度、各种力度考验你的膝盖和脚踝。个别地方的陡峭程度,让你不禁揣想跌落的可能性。登山杖有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要维持平衡;有时又会变成累赘,因为要匍匐爬行。3公里“石板坡”,再加2公里“碎石坡”,看似里程不多,实则强度颇大。一路上陆续有人下撤(此时大风还没杀到),就是明证。

手脚并用地翻过“石板坡”和“碎石坡”后,海拔上升到4800米,时间已是早上6点左右。脚下的颜色逐渐由灰黑变成洁白,因为积雪越来越多了,踩在上面沙沙作响,非常舒适。但结冰之处又有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滑倒。可能是熬过了最累的临界点并且以为胜利在望,此刻我的身心到达最为亢奋的状态,越走越来劲,并在随身向导老愈的指示下换上冰爪,准备踏上期待已久的白茫茫大雪坡。偏偏在这时,风雪越来越大,能见度很低,整支队伍不得不停下脚步,原地等候。

哈巴雪山在当地,类似于孤峰耸峙,烈风从四面八方刮来,好像没有任何阻挡,直捣渺小的人类。风力最强的时候,大家会本能地挨近地面,以防自己被掀走。飞雪打到脸上就像沙石一样坚硬,我衣物上没有拉紧、扣紧之处都塞进了雪。跟身边人说话要提高音量,否则会淹没在怒吼的风中。

这时发生了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插曲:为了方便给此时此地拍照,我摘下两只手套让老愈拿着。拍完之后,他手里只剩一只,完全不晓得另一只何时被风刮走了——而这整个过程只有几十秒钟,所以后来就不敢多拍照了。幸好老愈有备用手套,否则我的手会冻伤(但嘴唇还是开裂了)。

仿佛等了好久,风雪一点没有停下的意思,最不想听到的消息传来了:出于安全性考虑,向导们通知放弃登顶、全员下撤。我当然一万个不甘心,很想继续,但理性告诉我:一定不能冒险。下撤的过程非常疲惫,似乎一旦失去目标,每一步都变得乏力。虽然期间也目睹了类似日照金山的美景(没拍到照片),但总有一抹遗憾的色彩。

回到大本营大概是在9点多钟,休息半天后集体骑马下山,返回哈巴村。这时骑马很有必要(也是团队固定项目),因为正常人的膝盖都撑不住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又窄又陡又泥泞的山间小道骑马下行,其惊险刺激并不亚于冒雪登山(当然,这也是有专人带领的)。

下午下山前的留影,背后的哈巴山依旧笼罩在风雪之下。

骑马下山的刺激瞬间,当然是没有拍到的。


还在大本营的时候,我就提出放弃原定的虎跳峡徒步计划,第二天再试冲顶,回到哈巴村后就跟总领队讨论可行性。小包总看完天气预报后,很负责地告诉我:未来几天仍有类似的大风雪,不建议再试。我只好作罢,当晚发了一条朋友圈:

究竟在哈巴之巅,看到的风景是怎样的呢?只好留待下次体验和书写了。

后来听说,与我同日冲顶的100多号人中,只有最早出发的四五位成功登顶。而五一假期刚刚结束,哈巴山上的天气就变得极好,“几乎一丝风都没有”。笑死,老天爷这是有意捉弄吗?


第四第五天 虎跳峡高路徒步

只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吃过早餐后,小包总派车把我送到虎跳峡镇纳西雅阁。在路上,司机听了我的经历后,调侃为“花钱买罪受”。是的,确实如此,但我喜欢啊,奈何奈何。

至纳西雅阁再雇车跑一段路,就到高路徒步的入口。接下来将近两天时间,我基本都是独自行动,一路上有不少指示牌、商店、旅店等,因此不用担心太多。

虎跳峡的整体构造是“两山夹一江”,“两山”指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一江”指金沙江(长江的正源、上游)。无论我怎么暴走,始终是在这个范围内打转,不得不再次感叹大自然的辽阔。很多时候,视野所及,只有我一个人类独行于天地之间,看山上云雾卷舒,听谷底流水淙淙,心头充斥着孤独而充实之感。

五月的金沙江,如同镶嵌在大山之间的玉带。

随处可见的悬崖峭壁。

倾泻而下的山间悬瀑。

淡定干饭的放养羊群。


第一晚住在茶马客栈,这里有一流的观景台,眼前正对着巍峨的玉龙雪山。可惜的是,客栈位置距离徒步入口处太近,以至于中午就到了。我放下行李后就出去走走看看,入夜之前又得原路返回。第二天到中途客栈吃早餐,体验了传说中的“天下第一厕”。

茶马客栈观景台,从傍晚到黑夜我都在这里发呆。

虎跳峡的夜空,月很亮,云挺白。

茶马客栈的纳西黄焖鸡。

中途客栈的天下第一厕。


到达中虎跳是在5月3日早上,高路徒步到这里就结束了,比想象中早。由于一直在山上走,对金沙江只能远眺遥聆,我总想下去近距离感受她的声色。恰好这时遇到一对想法相同的年轻夫妻,大家一拍即合,赶紧包车来到上虎跳的江面。顺便说说,在返程途中,女司机跟我们提起沿途一带发生过的自杀事件,让我联想到以前颇多自由恋爱的纳西族情侣,如果不被父母许可,便相约到玉龙雪山殉情,投往他们的理想世界“雾路游翠郭”(“玉龙第三国”)。这在当下应该归属于科幻片吧。

还是有点遗憾,五月不是金沙江的丰水期,最澎湃的水景还要等几个月后才出现。没有完美的事啊,你希望山上的积雪足够丰厚,那么山下的河流就不能足够汹涌。何况此刻所见所闻,也算不虚此行了。浪团有点像原子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一个接一个从水底涌起。后来听同车的伙伴感叹:看着很解压!

来到长江上游啦。

《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很难说美好的山水一定使人变“智”变“仁”,但在与之相接的当下,一种近乎本能的快乐确实会油然而生吧!这里以当晚发的一条朋友圈来总结虎跳峡之行:


第六天 丽江古城走马观花

昨天傍晚从虎跳峡坐车到丽江,先在大研古城逛街、过夜,今天再到白沙古城和束河古城。如今丽江这三处古城商业气息太浓,几乎都是卖饮食和手信的商店,在我看来有点乏善可陈。只是要赶下午四点半的飞机,没时间去别的地方了。

大研的篝火晚会。

大研的音乐酒吧。

旅行时都想尝尝当地特色美食,比如这个纳西米灌肠,但对于吃虫子,我还是接受无能。

白沙就在玉龙雪山脚下,好想上山啊,可惜没时间,流下社畜的泪水。

束河的石板桥,茶马古道的一段。

纳西族东巴文,全球罕见的至今还在使用的图画文字、象形文字。


大研有几张路牌蛮有意思,放上来作为结束语:

83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龙伟业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龙伟业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