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堂顶清野 | 以诚挚之心,还天堂之名
相关活动:10.28 从化天堂顶清野
相关轨迹:天堂顶清野2023-10-28


【前言】
有那么一群人,
带着一颗诚挚而又热忱的心
翻山越岭,不辞辛劳
从四面八方聚集,
任凭汗水打湿衣衫
弯腰屈身,沿路清理
负重前行,背着“责任”下山
33个人,54袋垃圾,336斤!!!
只为那一抹原始的素净
带走不属于它的"颜色",
还山野一片翠绿~~
———来自番茄的剪辑大片
是什么造就天堂顶“垃圾遍地”?
我们经常从原因看结果,其实逆向去看,从结果出发,究其原因,你会发现更有趣。
【地理位置】
天堂顶位于广州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石门风景区内,海拔1210米高,是广州地区最高峰,它东与增城区派潭镇相毗,南与从化区良口镇相连,北与龙门县南昆山交界,还是南昆山的主峰。
天堂顶年平均温度15℃,最高温度22℃,最低温度零下5℃,冬天长期凝霜结冰,偶尔有雪,那里山高气爽,林木葱郁,峻岭错叠,具有秀、幽、奥等自然特色。天堂顶与附近的天堂二峰、猴子岭、横坑顶等构成四大雄峰,夕照光明,愈显峻峭,使人有苍山不老之感。
可以观日出、林海、云海,俯瞰流溪河、南昆山、从化温泉、抽水蓄能电站等风光。

国家一直倡导“全民健身”,而天堂顶作为广州第一峰,具备充足的旅游资源,修建台阶,设置垃圾桶等措施,以达到吸引游客观赏,在一定程度拉动当地的经济的作用,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好的。
本身环保意识薄弱,加之“垃圾桶”误导,
日积月累,导致严重的“破窗效应”
但是没有预想到当下国人的素质堪忧,对环保意识薄弱,设立“垃圾桶”会误导游客,会让人以为有专门的人清理,真正的驴友一年都没几次去天堂顶,何况是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可能之后再也不来。
即便商业组织的领队提及“不要乱丢垃圾”,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有好事者不以为然,垃圾丢得那个洒脱,耳朵长毛听不进去。
从修建台阶,已经降低了登山的难度,导致游客加多,本身国人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再者又设立垃圾桶,却不配备应有清洁人员对垃圾桶进行清理,综合一起导致天堂顶出现“垃圾遍地”。
在此强烈呼吁:
没有完善的人员配备,就不要强制配备“垃圾桶”,看似解决了乱丢垃圾的问题,却也出现了大量垃圾滞留的问题,导致出现严重的“破窗效应”!!
有时候我们解决问题,并不只是解决当前的问题,也需要未雨绸缪,思虑周全,而不是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产生新的困境。


有温度的组织,
萌发新生代的力量,
有作为,有担当。
从2020年绿豆联盟成立,在开队充满热忱而又温度的组织引领下,陆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清野领队,番茄,文轩,聪聪,蓝色哥哥…,
这一次是带领我们清野的领队是筱慧,是新生代的力量,她是一名事业型女性,提倡“轻伤不下火线,凡事尽全力而为,时刻以三高要求自己(高标准,高要求,高产出)”,半个月时间,得到了开队积极给予清野工具的支援,以及每一位清野领队的大力支持,凭一己之力对天堂顶清野从前期的筹备(包车价格、人员安排、物资准备等)活动的开展,最后的落幕。
一个人亲力亲为,事无巨细,每一个细节,轻微的变动她都实事汇报到群里,务必让每一位队员在第一时间知悉!!!

清野讲究策略,最大化实现清野深度
(一)线路安排:
因地制宜,由于天堂顶的轨迹是环线,这一次的是分了A,B两队,从两个方向清野上山,A队:从漂流口上天堂顶顶峰,行程7.5km;B队:从影村驿站上天堂顶顶峰,行程9km;
其中每4个人到5个人选出一个分队长,对成员进行管理,两只队伍在顶峰汇合,根据沿线垃圾袋数重新分配AB队下山人数

(二)清野过程
上山过程:
①只捡拾垃圾,不背负;
②大家上山注意安全,不要拉练式清野;
③上山时会遇到很多商队,前队注意控速,尾队注意距离,分队间距离不要超过100米
其中每位队长的职责:
①留意各队员袋内垃圾数量,能装满一袋就把它打包好放路边;
②负责在袋上标注(绿豆联盟 公益清野 可/不可回收垃圾 袋1/2/3)下山时再背负下去;
③分队长和队友时刻组团一起,保持联系
④在清野过程中如果身体不舒服或体力不支,及时向分队或领队沟通,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是有预备方案的

(三)清野物资
①公共清野物资 领队分发
1、队伍旗帜
2、垃圾夹:30个,自己有的带上垃圾夹
3、垃圾麻袋:80个
4、麻绳:3大捆
5、塑料束口绳:1捆
②公共补给 领队分发,每人都有
1、盐丸:防抽筋,每人2包
2、水煮蛋:1人1个
3、芋头焖饭:1人1份(自带碗筷&饭)
4、姜/红糖:开炉熬红糖姜水(自带杯子)
③ 公共医疗物资 领队保管,有需要找领队拿
1、创口贴(1盒)
2、绷带(2卷10米)
3、碘酒500ml/瓶
4、云南白药1瓶
5、风油精(3瓶)
6、急救毯(5包)
④ 众筹 公共开炉物资
1、炉头:2个
2、气罐:2个
3、煮茶壶(大):2个
4、水袋5升:3个(装水)
⑤ 个人物资
1、备换衣:可放车上(上衣/下裤/内衣裤/袜子/拖鞋)
2、冲锋衣:防寒保暖,车内空调冷,及山上早晚温差大
3、雨伞/雨衣:防雨
4、水:至少1.5升
5、路餐:早餐/午餐/晚餐
6、登山杖:协助登山
7、充电器/充电宝
⑥清野会用到的,朋友有能带上是最好的
1.剪刀:剪线绑垃圾袋
2. 对讲机:队伍间保持联系
3.防水地布:配合登山杖可搭建临时遮雨棚
4. 多功能折叠刀:可能会去把上面的垃圾桶拆掉
5.折叠铲:砍树枝做木棍抬垃圾袋

(四)人员安排
A 队领队:筱慧 (应到21人,实到19人)
成员:阿伟、印墨、厚德、阿文、舍& give 、标、秋风、能能、**何其多、陈、熊大仙、ZWW 、Thiem 、 CKS、老岑、123?、棱枫、松许
B 队领队:番茄 (应到15人,实到14人)
成员:觅星云、朝红、Qing 、开玲玲、September 、可乐、水木、李某、夕辰月、墨染、周 D 、辣子鱼、 Chen
(排名不分先后)

(五)垃圾处理
本着“可循环利用,资源再回收”的原则,我们不单单对山野的垃圾清理,还针对性对清野方式进行升级,在捡拾的垃圾同时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分装,把垃圾背下山的同时进行垃圾的可循环回收,对可回收的垃圾进行义卖,一来是让垃圾有更好的归宿,二来我们也能让自己的成果变成实在有用的物质,将义卖的资金作为公益资金,有助于活动的持续开展。
清野成果,以诚挚之心,还天堂之名
在筱慧领队的精心组织,绿豆联盟的清野工具支援,各位领队的密切配合,33位清峰侠们的不辞辛劳,不懈努力,共清理54袋垃圾,重达336斤!!其中可回收垃圾34袋,不可回收垃圾20袋,在背负垃圾下山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热心的强驴友,一袋长老,两袋长老………五袋长老,甚至于八袋长老,超预期完成任务,把所有垃圾背负下山!!!
表现突出的有以下成员:
秋风,大仙,阿文,墨染, Chen ,**何其多,老岑,能能,陈,棱枫,松许,55袋垃圾他们背下了40多袋。
阿伟哥,妥妥的爱心人士,分牛肉块分充电宝分手电。
其中大仙,阿文,一直以越野跑的速度佩合领队上山下山,秋风,墨染, Chen ,妥妥的4/5/6/7袋长老,我很佩服你们!!!
————以上来自筱慧领队的评价
所有垃圾背负到“漂流口”,经当地清野领队帮忙收废品进行义卖,可回收垃圾获得88.88元公益资金🌿🌿
至于天堂顶顶峰垃圾桶旁滞留的“垃圾堆”,经过联盟内人员的热心举报下,有了显著的改善,相关部门清理了大面积的垃圾,天堂顶顶峰的垃圾不再是泛滥成灾,我们看见了胜利的曙光的同时还是需要组织一次大型的清野活动!!
在此特别感谢每一位热心公益的清峰侠,你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你们付出是看得到成效的!!







成员风采&总结
(一)A队(19人)——领队筱慧
我是分配到B队的,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只能客观从筱慧领队的活动总结中,进行客观的总结A队的整体情况,若有不实请纠正!!
A队所走的线路属于天堂顶的常规路线,几乎是商业队&所有人都从漂流口上山,路线不长,但是坡度较陡,垃圾偏多,本次的垃圾绝大多数都产生于A队这边,由于时间人力等各种限制,只能尽量去清理,并不能彻底将整条线路清理干净。
A队采用的策略是“一人一袋子一钳子”,需要背负重量没那么多,垃圾装满袋子就捆绑,筱慧领队有一一标记可回收/不可回收,放在路边没有负重上山,减少了清理过程的难度。
A队此次出现拉练式清野,领队多次强调不是拉练式清野,不是打卡式清野,A 队前队3位队友,清野寥寥草草,不带对讲机,擅自做主脱离组织独自登顶,集体意识薄弱,清野能力不强,导致后续还要寻找核查,浪费人力!!
以下是A队清野过程的风采照片
(照片偏多,只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弯腰屈身,火眼金睛,
深入草丛,片甲不留,
捆绑标记,热忱细心。














(二)B队 (14人)—— 领队番茄
B队的路线是从影村驿站上山,路线虽长,难度比A线略低,我们是从登山口的位置开始清野的,也就是离顶峰3公里多,垃圾虽然没有A线多,一路累积,并且我们不打算安排人从这边下山,一路不仅仅要捡拾分类,还是背负垃圾上山,好几个人是背一袋提一袋上山顶的,垃圾的袋数虽然不多,但是体力消耗&背负上我们是比A队多的。
B队的清野策略是“有钳人&一袋宗师的完美配合”、“对瓶子进行开瓶盖踩压以达到节省空间”,垃圾袋数10来袋,虽没有对垃圾一一标注可回收/不可回收,但是可以区分得出来。
B队开始清野前人员有初步的介绍,以及讲解“单脚开瓶神功”运用,工具怎么使用,并安排了收尾人员,整体清理过程很仔细,人员没有特别分散,大家的投入度很高,最后一公里多为了赶时间跟A队汇合,没有进行过多的清理,但是针对大的垃圾点我们还是清的很干净的。
以下是B队清野过程的风采照片:
(照片偏多,只选择具有代表的照片)
两两配合,清野有序,
分门别类,背一提一,
负重前行,排除万难。









花絮篇——我的碎碎念
想来以上不够你们看,还得有个人视角花絮
印象中最深刻了还是从出发时筱慧队长各种贴心,又是发名牌签名,又是每人发一个鸡蛋&每人两个盐丸,处处细心,让我们宾至如归。
最无聊的那一段路要数从影古驿站一直到登山口,水泥路+机耕路=长达6km左右,走得人快要睡着了,这一段我们并没有清野,沿途也不多。
最幸运的莫不是老天爷恩赐,清野人品总是这么好,原本的天气预报是下雨的,如今是出了点太阳,走起来不累,就是有点闷热。




第一个铲除毒瘤的地方是距离天堂顶3公里的地方,登山口真的垃圾太多了,为了避免“破窗效应”,中午吃饱喝足开始了分类清理工作。
大家都说清野休闲慢摇,配速是2km/h,甚至于更低,但是清野在我真实的感受这确是好累,又是负重上山,还要负重下山,没有一次清野是休闲的,清野真的比单纯徒步累!!能把忍受变成享受,想来也只有我们这一帮清峰侠!!!


沿途有“高山杜鹃”,也有路人的轻声赞美
徒步中最快乐莫不于走走停停拍拍照,
记录一下美的瞬间,纵情于山水之间




秋天是“扫黄”的季节,苇絮飘飘,
负重前行,手提一袋,背一袋
你们是我徒步中最美的风景,
你们是最美的清峰侠!!!
你们是我的骄傲,我为你们自豪!!

最气愤一件事莫不过于快到猴子岭峰,有一个年轻男驴友见我手提一袋垃圾,就直接想把手上的空瓶子丢我袋子里,你真当我是“收废品”为生的么?被我呵斥,有些人就是需要教育,自己制造的垃圾还是要自己带下山,不要假手于人,都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素质不至于如此低下!!!
不乱丢垃圾,只是在文明上走出的一小步;
而少制造垃圾,为自己的垃圾负责,
才算得上在文明上迈出一大步。
沿路的善意颇多,不是拇指点赞就是口头点赞,“你们辛苦了”,还有热心人士想帮我们提一袋下山,好意我们心领了,但是我是不喜欢麻烦别人,所以只能又背又拎上山。
也有遇到旧友,“这不是xxx么?”惊讶之余,后知后觉,原谅我事后才认出来,原来是一起腐败过的朋友,我还等你的大片。


拿着垃圾摆拍的样子别提有多帅,
这是我们的战利品,背上来的成果。


一年没来天堂顶顶峰,又变样了,
台阶直接修到山顶,妥妥的景区模样。
至于天堂顶的垃圾桶处理问题,因为垃圾桶属于公用资源,我们不能随意搬走,在没有人清理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用“垃圾桶已停用”这种方式,希望每一个上这里人不要再往垃圾桶丢垃圾了,把垃圾带下山才是王道!!!




番茄很细心一路都在贴标签,尤其在休息点地方,虽然一时改变不了某些公然在宣传标语下乱丢垃圾的人那颗扭曲的人心,但是能改善环境的氛围,起码可以唤醒那种些尚有环保种子的人,让他们找到光明和希望!!!

清野好卷,“抢”垃圾背下山
原本统计有70多袋垃圾,还在担心怎么背下山,没想到新生代的力量过于强大……
最惊险又刺激的莫过于下山途中,有好几个强驴,四袋/五袋/六袋/七袋/八袋背下山,垃圾要“抢”,你得跑快一点,不然连背垃圾下山的资格都没有!!
刚开始只有我们B队十几袋垃圾在山顶,来晚了没了,一路小跑下山,才看到有几袋垃圾,第一次怕自己没垃圾背下山!!



我旁边的chen小哥下到山脚,就去上个厕所的间隙,垃圾就被人抢走了,他从六袋长老变四袋长老,真的清野好卷呀!!我有自己的私心,要不是为了拉练,不放弃锻炼的机会,我才不趟这浑水,快抢不过来了,得亏我拿出了气势,才保住我手上的袋子!!!
“这一袋是我的,那一袋也是我的…,
谁抢我垃圾,我拉爆谁?”
主动会让你变优秀,负重前行诚意满满!!


最暖心的莫不过那两锅芋头闷饭,
那一碗糖水,那一杯姜茶,
一口一个香,一嘴一个甜
那一晚的晚霞美得无法形容
大家的心像火炉一般炙热
驱散了深秋的寒冷
夜光下我们闪耀着最美的姿态


————奉上2023.10.28天堂顶•清野活动视频————
(感谢本次队友的视频、照片提供,若有不适请联系删除)
【写到最后】
回想起第一次清野,我是无意中入局,完全被清野过程的氛围感染,那时我还跟同行的小伙伴一起欢快地挖垃圾,来人间一趟,本想做个局外人,可是不知不觉陷进去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慢慢地参与多了,我好像是懂了又好像是没有懂?
内心的心里历程:
从开始一个很朴实热情的念头,又因捡垃圾的速度赶不上丢垃圾的速度而感到困扰,又开始分析"丢垃圾"人的心理,认识到身处大环境下自身的藐小,陷入怀疑,产生矛盾放弃的心理,最后再接受自己的局限,认清所处的环境,回归初心,继续采取有效的行动。
清野是个持久战,争夺战,垃圾会回流,还需要多方合作;一直清野是不可能的,还是得从小教育,让环保深入人心,从源头减少甚至杜绝垃圾产生,并且在每一次活动中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一起行动起来吧!!每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爱与责任是可以传递的!!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墨流年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