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本溪满族自治县> 踏雪入坑,搜奇探秘:中寨子羊角沟➠金坑村后屯➱三架岭隧道口 2023-12-30

踏雪入坑,搜奇探秘:中寨子羊角沟➠金坑村后屯➱三架岭隧道口 2023-12-30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踏雪入坑,搜奇探秘:中寨子羊角沟➠金坑村后屯➱三架岭隧道口 2023-12-30

2023-12-31 07:17:21 593
雪中情

天明一觉醒来,每个人都在奔赴各自不同的人生。你怎样度过一天,就怎样度过一生。起床,先干了这碗心灵鸡汤~出发!

2023-12-30 09:08:21 距离起点0.00km 当前海拔148m

2023-12-30 09:47:12 距离起点7.63km 当前海拔144m

2023-12-30 10:05:30 距离起点9.38km 当前海拔137m

2023-12-30 10:17:12 距离起点32.30km 当前海拔166m 想当年(1988),本溪秦家明抢木仓殺完8人,就是逃到了偏岭中寨子村。李文囍当时在松树台派出所当氏警,他的家就是中寨子村附近的,熟悉当地情况,所以专䅁组让他负责指挥抓捕秦家明。此案成功告破后,李文𡅕也就平步青云,一路高升,不然他还谈不上当局長,更谈不上当廳長,最终可能也就没有他祸辽殃民的罪惡下场。

2023-12-30 10:53:44 距离起点38.20km 距离徒步起点0.00km 当前海拔190m 羊角沟

2023-12-30 11:16:54 距离徒步起点1.22km 当前海拔237m 刚刚孤影路遇一位捞柴火下山的老者,虚心问路。老者说左边的路是一面城沟,现在少有人走,坡陡难行,前方的路通往金坑或者牛心台。天地孤影忽然想起,曾经收藏谢老前辈在今日头条上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本溪县自古以来,山高林密,交通极为不便,最早的道路是古驿道和自然道路。清朝末期,境内无公路。人畜行走沿用自然形成的小道。货物运输,多为身背肩挑,或用畜驮,亦有少量马车,运行于平坦短途路段。仅可利用的就是靠流经本溪地区的太子河水路运输。

100多年前清末民初的本溪地区,还没有一条正式公路,由本溪通往太子河上游的碱厂地区,只能靠太子河的水路运输。老话说“先有碱厂,后有本溪湖”,这是大宗货物的运输。而更早于这条水路的,还有一条沿着太子河谷地两岸穿行的人行小路。在没有正式公路和交通工具的那个年代,普通人的外出,也只能靠步行,于是在本溪之上的各个村落沟谷之间被人们踏出了条条小路,然后再由人们串通起来成为一整条的小路,绵延于太子河沿岸沟壑河谷之间。

这条路的具体走向是,由本溪,牛心台,红脸沟(石场),(中寨子)羊角沟,后崴子(前岭),温泉寺(二架岭),青石岭(先过个渡口),下山城寨,上山城寨,赛梨寨,锅撑石,流响哨,蛤蟆岭,北甸,南甸,然后是碱厂,这一路距离约200里,是一条距离最近的小路。

据明史记载,在建清河,碱厂等堡之前,就有经威宁营至偏岭,清河城的古运乒之路,被称为“北道”,但是它距离太子河流域较远,太子河流域的住民走它就绕远,那么沿太子河流域的这条小路,就是沿河军民们出行的首选之路了。

这条路谢老前辈年轻时就听他爷爷没少说过,他爷爷享年97岁,还有他同村一位于四爷享年94岁,他们年轻时就没少走,200里路,一天就能走到本溪湖。1939年日本人才修通本溪至田师傅的铁路,在那之前,人们的出行都是靠步行来走这条路。除了行人之外,许多小宗商贾也要走这条路,当年这条路上骡马垛子也是川流不息的。

这条路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清对抗时期,本溪县的原住民就依它而出行,到了后来的清顺冶年间的东北大移民潮,这条路上行走的人就更多了。谢老村上的老人们回忆,过去他们“打筏子”到辽阳,回来就是走这条路的,而且还能说明,这只是本溪市以东的太子河上游地区,那么肯定本溪至辽阳的太子河两岸,也会有这条路的延续。

从中寨子的羊角沟进去过岭,对面是牛心台的红脸沟,约20里路。下面就进入本溪市内了。过去的人走山路一点也不“打怵”,说后崴子一个叫“李德春”的人,扛着120斤的豆子,上午8点从后崴子出发,走羊角沟,过牛心台,在下午1点的时候赶到了本溪湖的张碗铺。真有狠人,60多里路,现在的人你让他空手走也未必能按时到达。据后崴子张家的一位大哥(谢老前辈所称)说,他坐火车去牛心台卖地瓜芽子,等他到了牛心台,看到同村走山路的也来卖地瓜芽子的人,人家早就卖完了,他这坐火车的还没有步行走山路的快呢!

这条路基本上是沿着太子河谷地走的,在许多过河地点都有摆渡的船,比如中寨子渡口,后崴子渡口,青石岭渡口,连接小市的有上堡渡口,锅撑石渡口,流响哨渡口等等,能够做到距离最短。

谢老前辈从他老家兰河峪走,与碱厂出发有不同,要从西侧的“窑沟岭”过去,走“王家崴子”,过大东沟,奔沟口到南甸,就入到碱厂方向来的路一起了。

由于观音阁水库的建立,淹没了许多村庄和道路,现在能找到的这条路除了羊角沟这里外,上游的蛤蟆岭还能看到,不过都几近荒废了。

据明史记载,清河堡与碱厂堡始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那么包括北道在内的这条小路只能早于这个时间,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辽东的陆路运输,只能靠人背马驮,别无他法,也可以想象当年这条路上的繁忙景象。因为这里不像连山关的“贡道”那么出名,没有人来写它,因此能够知道这件事的人非常少,而笔者谢老正是这非常少之人之一,为了抢救这一曾经的历史文化,谢老觉得有必要将它写出来,让后人们知道这曾经的辉煌。

人们都知道“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在历史上的辉煌,但是你可曾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茶马古道”,我们本溪人可以自豪的称之为“本溪的茶马古道”,因为它真实地存在过,并为我们服务了几百年。可惜从来没有人说过这条路的名称,谢老就给它起个名字叫“溪碱古道”。

1939年日本人修建了溪田线铁路,从此后这条小路就不再使用了,除了个别地段的村落互相交往之外,整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因为时隔90多年,当年曾经走过的人早已不在了,而且后来的人更是知之甚少,眼看着这些历史古迹正在被泯灭,谢老觉得有责任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历史遗闻写出来,尽管明知道可能存有谬误,然而也无所顾忌地将它写出来,算是抛砖引玉吧。

“溪碱古道”自观音阁水库修建后,其中刘家哨以下至赛梨寨段都被淹没,下游有迹可循的古道,自小市以下现在还有后崴子,羊角沟,红脸沟这一段山路了。

“溪碱古道”是历史的真实存在,它绵延200里,历经500多年,为本溪的地方经济和历史文化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今天虽然它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曾创造过的辉煌却永远印记在本溪地区的山山水水间。今天我们在这里提起它,就是告知许多的青年朋友们,多懂得一些家乡的历史知识,多懂得一些先辈们的艰难经历,经过比较,让大家都懂得,今天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原文链接:
https://m.toutiao.com/is/i8WUPLr2/ - 藏在太子河峡谷中有500年历史“本溪地区的茶马古道” - 今日头条

2023-12-30 13:19:21 距离起点3.81km 当前海拔656m 羊角沟积雪甚深,荊榛密布,倒木狼藉,天地孤影迎难而上,手脚并用,使出浑身解数,耗费很大体能,历经两个小时才终于登顶,抵达金坑后屯。我一路都在想,那个扛120斤豆子的壮汉是有多么猛,才能走这样的山路,难道是吃多伟哥了吗?这里有原金坑村通往村外的唯一道路,通往牛心台方向的老道,自从三架岭方向新修的公路开通,这条老道早已人迹罕至,可罗雀矣。

2023-12-30 13:20:46 距离起点3.83km 当前海拔666m

2023-12-30 13:26:10 距离起点4.02km 当前海拔650m

2023-12-30 13:26:40 距离起点4.02km 当前海拔651m

2023-12-30 13:27:40 距离起点4.05km 当前海拔639m

2023-12-30 13:27:56 距离起点4.05km 当前海拔639m

2023-12-30 13:31:16

2023-12-30 13:33:51

2023-12-30 13:34:28 距离起点4.15km 当前海拔640m

2023-12-30 13:35:00 距离起点4.17km 当前海拔653m

2023-12-30 13:35:20 距离起点4.17km 当前海拔652m

2023-12-30 13:35:30 距离起点4.25km 当前海拔652m

2023-12-30 13:36:13 距离起点4.17km 当前海拔640m

2023-12-30 13:36:21 距离起点4.20km 当前海拔652m

2023-12-30 13:38:12 此洞像极了西砬湖上后屯那个望天石门洞,这就启示我们:欢喜岭逆断层,金坑天坑地缝,窟窿山与小峡谷,甚至包括大浓湖响水洞,大南沟泉眼头子,以及卧龙水洞,应该串联在一起探究其地质成因,这样才有可能最终解开造化留给世人的这些谜团。

2023-12-30 13:38:27 距离起点4.30km 当前海拔639m

2023-12-30 13:42:22 距离起点4.37km 当前海拔647m 此地整体来看,确属漏斗地貌。

2023-12-30 13:54:34 孤影置身于另一处漏斗底部,犹如一只蚂蚁在锅里仰观天穹。

2023-12-30 13:58:36 距离起点4.65km 当前海拔649m

2023-12-30 14:35:41 距离起点6.15km 当前海拔673m 金坑村被称为“本溪地区海拔最高的人居村落”,也有人称为“辽宁省海拔最高的人居村落”;本溪市明山区卧龙街道的金坑村,位于本溪市与本溪县交界的“三架岭”北侧的高山上,整个村落处于高山之巅上的小盆地中。

2023-12-30 14:37:00 一场盛大的雾凇正在形成,明天必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2023-12-30 14:45:20 距离起点6.41km 当前海拔676m 本溪明山区金坑村位于金坑村地处本桓公路20公里处,过三架岭隧道即左转,周围被丘陵山所包裹,四周被当地居民称之为北大岭、草帽山、一道背、二道背、吊死鬼砬子、大夹砬子、小夹砬子、擦屁股岭等,其险峻程度望山名而解其义。

2023-12-30 14:53:06 距离起点6.65km 当前海拔682m

2023-12-30 14:53:27 距离起点6.65km 当前海拔682m

2023-12-30 14:54:55

2023-12-30 14:59:09

2023-12-30 14:59:21 距离起点6.80km 当前海拔671m 树底疑似另有地漏,隔空放大拍摄,因为见怪不怪,没有近前踏查。

2023-12-30 15:00:53 距离起点6.84km 当前海拔674m

2023-12-30 15:15:21 距离起点7.65km 当前海拔632m 远眺金坑一队(后屯),左前方通往前屯,右前方通往大浓湖。驻足犹豫片刻,决定去往前屯。金坑村150户人家,独隅山巅,自成一体,民风淳朴。金坑村以其遍地坑凹的独特地貌,得名尽坑,转而谐音金坑金坑村的地名或许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村庄坐落于四周群山环线之地,如群山之中塌陷的巨坑,“金”字则包含了当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二是金坑村附近多地下溶洞,以坑取名,再取“金”美好之意。总之,“金坑”二字似有聚宝盆之意。

2023-12-30 15:27:14 距离起点8.16km 当前海拔620m 金坑村的土地极少平坦,基本都是坑坑凹凹,有些明显就是发育早期的岩溶漏斗。

2023-12-30 15:35:45 距离起点8.57km 当前海拔613m 有些地方不是一个漏斗,而是一道天然溶沟。金坑村的地下,钟乳石琳琅满目,不过也会有许多被淤泥阻塞的地方。

2023-12-30 15:41:00 距离起点8.85km 当前海拔600m 金坑二队——榆树底下。金坑村由五个自然村落组成,由南向北依次是“洼坑”“麻泡子”“前屯”“金坑”“后屯”等,一字排开。这里原来是一个大队,自然形成的五个生产队,现在是行政村编制的五个村民组。过了前面那个山口,是通往温泉寺辽河冲去的山路。

2023-12-30 15:42:50 距离起点8.94km 当前海拔601m 这是榆树底下地名由来那棵老榆树吗?

2023-12-30 16:07:41 距离起点9.63km 当前海拔635m 行至金坑三队,通过当地一位土生土长年过花甲的村民了解,当地村民都称冒烟仙洞为冰凌洞,因为洞内有冰溜子(到底是真的冰溜子还是状若冰溜子的钟乳石呢?天地孤影没听明白)。此洞在地质学上称之落水洞。因为下通暗河,水汽氤氲,当初地质八队为了增加神秘感而命名了所谓冒烟仙洞。村民曾借助导链下探,地下世界令人惊艳。下降大约50米,洞厅很大,底部有个两米多高的一个平台……

2023-12-30 16:08:29 距离起点9.63km 当前海拔635m 村民说冰凌洞确实值得探索,不过又极力劝阻我不要贸然前往,他指着这棵松树左侧的路,说是通往黄花洞,洞厅也很大,没有危险,里面还有村民摆设供品,不过需要徒步一两个小时才能抵达。今天天色不早了,他说我不能找到,就算当地村民也很少能找到,这天山上积雪太厚,劝我不要前往。他说黄花洞挺高,我估算着他说的行程时间,灵机一动,问他黄花洞是不是介于金坑和大浓湖的界岭上,他高兴地肯定了我的猜测。今天天色不早,确实不能前往探寻了,那就留个念想,来日方长吧!

2023-12-30 16:16:46 距离起点10.25km 当前海拔623m 金坑四队——麻泡子。金坑村作为“本溪天坑群地质公园”,公园中颇富神奇色彩的,便是被当地村民称之为“神水湖”的景点。此湖面积虽然不大,却颇为传奇:
一是在这严重缺水的金坑村里,神水湖的水却从未干涸过,无论是冬夏,它的水总是那么多,而且从水的颜色看就是雨水积攒的,但水无异味。过去,每到大旱之年,村里所有的积水坑都干了,全村100多户500多口人都得到这里拉水饮用,但从未有干涸的时候。
二是据村民讲,这里每逢雨季水反而倒少了,而每逢旱季水倒是多了。
三是如果有人在其中洗澡,湖水就会突然干涸,不知何时它又会自然充满。因而当地老百姓称之“神水湖”,奉若神明。其周围三面环山,一片平地、树草丰盈、鸟语花香,俨然是一片圣洁之地。
用现代的科学观点看,在神水湖下面应该存在类似U形管原理的地下溶洞,自动调节水位差,当人在水中洗澡时,可能由于压力的搅动作用,触发U形管水位变化,神水湖的水位下降。当然,具体情况还有待科学的考察解释。

金坑村是本溪地区最特别的一个村子,这里除了地势高寒之外,还是一个没有河流,没有泉水的地方,因为这里是石灰岩岩溶地质构造,没有地下水,也存不住地表水,这种现象在整个辽东地区都是罕见的。

传说是美好的,现实是悲催的。金坑村海拔620多米,是本溪地区海拔最高的村子,靠天饮水,人畜饮水难问题曾一直困扰着金坑村村民。因为没有水源,金坑村人祖祖辈辈就靠吃这种由雨水和雪水积攒的“泡子水”艰难生存,这种水无论是在口感、卫生和人体健康上都是难以想象的。

因为地表尽是坑,存不住水,只有这地方建有一个蓄水池,这对于靠天吃饭,土里刨食的村民来说,显得弥足珍贵。

金坑每个自然村都有至少两个大泡[pǎo]子,一个是人吃的饮用水,一个是牲畜用水,泡子的水当然是来自降雨,这种旱相与我国西北某些地方相似。

2023-12-30 16:17:39 距离起点10.25km 当前海拔622m 麻泡子旁边还建有一个小小的龙王庙。靠天吃饭的金坑人,最懂得水的重要性,祭拜龙王可能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虔诚,如今村民们已经吃上从山底下引上来的自来水,那种吃水贵如油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023-12-30 16:18:48 距离起点10.26km 当前海拔632m 金坑村面积约10.8平方公里,海拔670米,属高山丘陵喀斯特地貌,遍布地下溶洞,地域开阔,群峰环抱,坡度舒缓,四季如画,属高山盆地型村落,被囯家命名为“本溪天坑群地质公园”。

2023-12-30 16:19:16 距离起点10.28km 当前海拔632m 金坑村独特的地理构造和环境,吸引了无数的户外爱好者前来探险和郊游,探索大自然赋予金坑村的鬼斧神工般的壮丽景色和神奇奥秘。该景区离市区仅18公里,距离沈阳市区也只有80公里,天坑群风景区独特的地貌资源和旅游产品对游客具有特殊的魅力,早已成为驴友和游客探究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秘境地。

2023-12-30 16:19:58 距离起点10.28km 当前海拔621m《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卧龙岩溶洼地——漏斗群简介》
卧龙金坑村地势较高,海拔高程500-600米,这里出露的地层为奥陶系亮甲山组石灰岩,地表岩溶景观反映出北方岩溶的特点,发育有大面积的溶蚀洼地,其地表形态近于圆形,底部低洼平坦。在1平方公里洼地范围内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岩溶漏斗三十余个和几处落水洞,更增添了神秘感。在我国北方见到如此规模的漏斗群,实属罕见的地表岩溶奇观,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本溪市国土资源局 文

本溪市明山区金坑天坑群景区项目,地处明山区卧龙街道金坑村,是镶嵌在本桓旅游产业链、本溪环城森林公园上的璀璨明珠,也是本溪国家级地质公园里的典型的“地学殿堂”,也是明山区要招商开发的重点旅游项目。天坑群处于平均海拔650米高山之上,地域面积10.5平方公里,其特有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多山、多洞、多天坑(地质漏斗),已知的天坑就达到48个,洞穴十多个。已探明的1-5号天坑,洞深、容积、温度、钟乳石色彩各不相同,洞内钟乳石颜色反差甚大,有的如鸡血般鲜红,有的白若“珍珠”,形态各异。大的如“山”,小的如“珠”。诸多迹象表明,天坑群底下有大型地下暗河在活动。这些天坑与地下河相连,形成以天坑群为主,多方位、多层次、成规模的险、奇、迷、原生态的景区特色。

本溪明山区高度重视金坑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同市文旅局沟通对接,已将金坑村天坑群、卧龙岩溶小峡谷纳入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旅游规划。并配合市文旅等部门将“金坑天坑地质公园项目”“卧龙岩溶小峡谷景区项目”纳入到《本溪文旅招商项目册》,在深圳文博会等全国大型文旅活动中进行招商推介。
明山区委、区政府将重点开发金坑村天坑地质公园旅游项目,在自然地貌周边建设天坑地质公园、八旗文化酒店和满族文化街区等配套服务场所。现在景区项目处于初步规划保护期,期待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规划开发,所有的开发从自然生态保护出发,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开展项目。

与金坑天坑群景区相邻的卧龙岩溶小峡谷景区(即与金坑北岭无缝相接的大浓湖村西砬湖大峡谷),系亿万年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总长4公里,谷地最宽50米,最狭窄处仅可容身,峡谷由20多个平台组成,形状各异,植被丰富,是国内罕见的地势地貌,具有凶、险、峻、迷、奇的特色。

据介绍,此峡谷完全是金坑村地表水经过一万年运动生生切开的大峡谷。在每个平台(砬口)的下面都有一两个深浅各异的“湖”水泊,二十多个“平台”高低不尽相同,而每段峡谷各具特色,一步一景,至今仍保持“原生态”,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探险攀岩。由于地处高山之上,本景区相对封闭,又传说此地是努尔哈赤的神城(秘城)所在,所以此地民风淳朴,满族风情浓厚,地域文化厚重。

天地孤影实地踏查发现,金坑村后屯的地表水最终都从北岭那面流入了西砬湖(卧龙岩溶小峡谷)那边。根据周边水系推测,漏斗天坑的地下水应与大浓湖的大洞小洞地下河一脉相承,汇流注入了牛心台泉眼头子及卧龙水洞。
卧龙先生考证:大浓湖之名,源自大泞湖。泞,泥泞不堪,在本溪当地发音为nèng,比如“稀泞拔浆”读作“xī nèng bá jīang”,所以大泞湖读作dà nèng hú,乡人口语“能”“浓”不分,“能”被土人读作浓,比如工农读作“工能”,伤口流脓读作“伤口流能”,久而久之,就从大泞湖音讹演变为大浓湖。

2023-12-30 16:35:34 距离起点11.53km 当前海拔622m

2023-12-30 16:36:04 距离起点11.53km 当前海拔616m 金坑村由于海拔较高且地处漏斗地形,造成地表难以储存水。过去,这里的村民冬天只能吃雪水,夏天吃水泡水,如果遇到旱季,村民们常常连雨雪水也喝不上。上个世纪80年代,村里借鉴外地缺水地区的经验,开始吃房檐水。所谓房檐水就是在房子的屋檐下铺设水槽,夏天每逢雨季,雨水通过水槽流到预先挖好的水窖当中,村民的日常生活便用这水窖里储存的雨水。为了改变这种靠天吃水的现状,2012年,明山区和市相关部门投资200余万元,在1组和2组的交界处打了一口近310米的水井,同时进行输水管道的铺设,累计铺设主管道8.1公里,支管道19.8公里,实现了自来水供应。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水源不够,运行了一段时间金坑村又回到“房檐水”的吃水状态。
尽管做了很多努力都没成功,但明山区和各相关部门一直没有放弃帮助金坑村解决吃水难的决心。经多方联系,2013年,他们将富有打井经验的朝阳部隊请到金坑村,经过多次探寻,在同江峪村找到了一处充足的水源,经过卫生防疫部门的检测,符合饮用标准且水质达标,于是便开始用空压机进行了打井。2013年年底,朝阳部隊因紧急任务而离开,市水务局又找到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本溪丰泰水资源有限公司接续打井工作。同时,配套修筑了占地4.3亩蓄水量为90立方米的水源地,又对原有管道进行了维护工作。就这样,在明山区和市相关部门的再次努力下,2014年10月,金坑村终于通上了自来水。如今,金坑村的家家户户只要扭开水龙头,便有源源不断地自来水流出,完全实现了自来水入户。

2023-12-30 16:36:40 距离起点11.53km 当前海拔626m 莫拜龙王爷,当谢共産黨。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産黨。金坑岭上种土豆,桃花源里耕良田。

2023-12-30 16:40:24 距离起点11.78km 当前海拔615m 金坑五队——洼坑,天坑群(岩溶漏斗)集中分布地,也是冰凌洞(冒烟仙洞)所在地。

金坑村的岩溶漏斗群主要集中分布在这个叫“洼坑”的自然村附近。据当地老人们说,原来的金坑村并不叫金坑,叫“尽坑”,因为地表尽是“坑”,哪儿哪儿都是“坑”,说的就是这种岩溶漏斗地貌,后来时间长了,人们就依谐音将这里叫做“金坑”,不过这个可与金子无关,它不像南芬附近的金坑,那里原来可是真出金子的。

石灰岩是一种容易被水溶解的矿物岩石,长期的溶水可以将石灰岩内部溶化成孔洞,日积月累就在地下形成暗洞暗河,而接近地表的岩石会形成塌陷,这就是漏斗的成因。

漏斗群主要集中洼坑,刚进村里正数第三家的耕地旁边。洼坑前行不远,一个残破不堪的房子,是上世纪有生产队时盖的磨坊,做大酱的豆子和汤子面啥的就是在那磨的。管磨坊机器那个老头进城了,之后就废弃了。漏斗群集中在以这片地中心的落叶松林子上下几百米的范围之内。

寻找洞口非常容易,因为这里的漏斗群几乎都分布在洼坑这片田地中,无需到荒山野岭中去寻找,只要站在稍高一点的地方,看哪里有坑,那里就必有洞口。

这种周边高,中间低的地方,下雨时水流必向低处汇聚,又没有向外排水的沟壑,那么这水只有一个出路,就是从坑里注流入地下。

所谓漏斗,就是周围高,中间低,并形成孔洞。这里的漏斗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有明显的洞口,一种是只看到坑,而看不到洞口,但是那周围的地势已经确定这里肯定是漏斗,这种应该称为“暗洞口”。

有的洞口已经被乱树棵子遮挡住了,看来显然是村民们故意为之,应是为了防止人畜意外掉进去,而将这些树木锯掉来遮挡洞口,否则不小心掉进去就人间蒸发了。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在最低洼的地方本来应该有个洞口,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处有水的洼塘,这可以理解为,这个洞口已经被泥土淤积住了,但是还能透一些水,旱天这里是洼塘,雨天水量大时可以漏掉大部分的水的。

这是目前发现的金坑天坑群的最大洞口,当地人称“冰凌洞”,因为冬天会从洞口向外散发大量的水蒸气,雾气腾腾,宛似冒烟,又称“冒烟洞”。昔时,地质八队探索此洞,为了增加神秘感,称之“冒烟仙洞”,央视《地理中国》栏目组曾经做过相关的节目。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村里人在这里焊有钢筋网,可能是人为破坏造成的,现在钢筋网已被砸烂,只剩几根钢筋了。推荐阅读:https://m.toutiao.com/is/i8nXNNMr/ - 探秘本溪金坑岩溶漏斗群 - 今日头条

2023-12-30 16:50:44 距离起点12.58km 当前海拔637m 行至三金线(三架岭-金坑)最高点,即将下撤,驻足回首。

2023-12-30 16:52:17 距离起点12.67km 当前海拔636m 再回首,恍然若梦。

2023-12-30 17:24:01 距离起点15.52km 当前海拔387m 抵达本桓线G506公路,在金坑村村口刻石旁,卧龙先生不禁遐思另外三个地方:一个是小市镇蜂蜜砬子村八盘岭上的高岭自然村,和明山区卧龙街道三架岭上的金坑村同样属于本溪地区的高海拔村落,高岭整体看着像幅画,可惜也没有水。另一个是平顶山后面山上有个大王村,很美的地方,海拔也比较高。

这块刻石连同基座本不在此,在原三架岭隧道(今已废弃)东口附近金坑村三金线起点旁边,应该是后来整体移置于此作为金坑村路口标志的。本溪地区与金坑村同名的地方,还有两个:一是南芬区金坑村,名副其实,出产沙金。而明山区卧龙镇的金坑村不出沙金,然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样也算名副其实。二是桓仁县沙尖子镇有个金坑村,紧靠着浑江,那里还有水电站。再见了,金坑村,sayonara,来日方长。

2023-12-30 17:46:00 距离三架岭隧道(东口)14.95km 当前海拔148m

2023-12-30 17:47:00 距离三架岭隧道(东口)14.96km 当前海拔148m

我不想留在一个地方,也不愿有人跟随。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从白走到黑。我有这双脚,我有这双腿,我有这千山和万水。
我要人们都看不到我,也不知道我是谁。你别想知道我到底是谁,我也一直在扪心自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7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   ҉ ﹏ོ孤帆⛵ོོ远影﹏   ོོ﹏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   ҉ ﹏ོ孤帆⛵ོོ远影﹏   ོོ﹏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