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驴友大厅> 香龙涉川——自然、人文、历史、艺术与户外运动的完美融合

香龙涉川——自然、人文、历史、艺术与户外运动的完美融合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香龙涉川——自然、人文、历史、艺术与户外运动的完美融合

2024-05-21 09:14:41 8659

相关活动:香山小神龙

香龙涉川

——自然、人文、历史、艺术

与户外运动的完美融合


一、引言

香龙涉川又名香山小神龙,是一条完全在香山公园内出没的小龙。因本人在香山设计的“十二生肖”辰龙系列路线都是参照“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命名的,比如神龙摆尾、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降龙十八掌”的第六掌为利涉大川,而此龙在香山公园内,故取名为香龙涉川。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地势险峻,苍翠连绵,占地188公顷,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主峰顶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形状像香炉,晨昏之际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犹如炉中香烟袅袅上升,故名香炉山,简称香山。香炉峰海拔575米,因其地势陡峭,登攀困难而俗称“鬼见愁”。

香龙涉川

清代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中的一山一园便是香山静宜园。静宜园曾有二十八景:勤政殿、丽瞩楼、绿云舫、虚朗斋、璎珞岩、翠微亭、青未了、驯鹿坡、蟾蜍峰、栖云楼、知乐濠、香山寺、听法松、来青轩、唳霜臬、香岩室、霞标蹬、**泉、绚秋林、雨香馆、芙蓉坪、晞阳阿、栖月崖、重翠崦、香雾窟、玉华岫、森玉笏、隔云钟。

香山小神龙路线约13.5公里,累计爬升约811米,强度较小,适合大部分户外爱好者。路线起终点在东门附近,途径的主要景点有东宫门、勤政殿、翠微亭、驯鹿坡、青未了、双清别墅、香山寺、听法松、来青轩、唳霜臬、香岩室、绚秋林、雨香馆、晞阳阿、芙蓉馆、玉华岫、眼镜湖、见心斋、昭庙、琉璃塔、隔云钟、栖云楼、蟾蜍峰、知乐濠等,现在就随着小神龙的足迹来一次香山公园深度游吧。

二、起头

我们在香山站西广场集合后便前往路线起点,用公园年票或月票进香山公园东门,也可以在网上或现场购票。东宫门为香山公园之正门,坐西朝东,两侧有铜狮。乾隆所题“静宜园”赤金大字匾额悬在门檐上。在清代时,东宫门前原有城关两座,城关南额曰“松扉”,北额曰“萝幄”。进城关,还有东西两座牌坊。东牌坊额曰“芝廛”、曰“烟壑”;西牌坊额曰“云衢”、曰“兰坂”。过牌坊为一石桥,桥下有一条月河。现在,东宫门外石桥和月河尚有迹可寻,牌坊、城关则荡然无存。

走进公园东门,勤政殿即进入视野。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是清代皇帝在香山静宜园驻跸期间,处理朝政和接见王宫大臣的场所,是静宜园二十八景的首景。勤政殿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殿基。公园于2002年在原址上进行复建,2003年7月竣工。勤政殿是香山公园最具皇家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殿外牌匾为乾隆皇帝御笔题写。

勤政殿

基于小神龙的路况,勤政殿是作为路线的终点,起点则设在静翠湖东边至青未了观景亭的步道上。静翠湖南侧有一翠微亭,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因其地处古树、绿荫、沟壑、山岩之间,又与来青轩、蟾蜍峰、清音亭等名胜毗邻,故有“翠微”之称。此处古木森列,乾隆皇帝曾描绘此景“入夏千章绿荫,禽声上下”。

从起点经驯鹿坡拾级而上,不到100米便到了青未了观景亭,此地视野极佳,整个香山公园尽收眼底。在青未了遥望位于半山腰的香山寺,圆弧形的围墙与高处的殿宇浑然一体,犹如一座端坐的佛像。北边的琉璃塔在崇山环绕下显得尤为精致,远处的香炉峰则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巍峨感。

循着步道先画龙头,双清别墅和香山寺接踵而至。双清别墅地处香山南麓的半山腰处,“双清”二字是清代乾隆皇帝根据院内两股清泉而命名。1920年,教育家熊希龄先生在香山创建“慈幼院”,将此处辟为私人宅邸,更名为双清别墅。

三、点睛

香山寺位于双清别墅上方,龙的眼睛即在这里。香山寺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旧名永安寺,亦称甘露寺,原是西山一带历史悠久的规模最大的寺庙,为西山八大水院的香水院(其余七个为圣水院、金水院、清水院、潭水院、泉水院、双水院和灵水院,金章宗完颜璟所建的八大行宫。因这一带水源丰富,所以又都以水院命名,故此也称西山八大水院)。元、明、清时都曾扩建修葺。这座文化、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庙,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先后两次洗劫一空,仅存正殿前的石屏、石坊柱、石阶、石础。唯寺内的娑罗树歌碑、听法松、寺前的知乐濠等尚保存完好。石屏雕刻:东面,中间金刚经;左为心经;右为观音经;西面,乾隆御笔燃灯古佛、观音、普贤像,并刻有御制赞语。石屏联为“智境光圆宏六度,心莲香远演三乘”。

香山寺

四、龙角

出了香山寺,其西北为洪光寺遗址,该寺由太监郑同于明成化四年(1465年)修建。郑同原籍高丽(朝鲜),奉李氏王命入华,进宫侍奉宣宗朱瞻基。后又出使高丽,在金刚山见千佛绕毗卢之式圆殿,遂在香山建洪光寺供奉,表里千佛,各座金莲,并撰文立碑,记述建寺缘起 。乾隆九年敕修,归于皇家园林。洪光寺山门东北向,内建毗卢圆殿“光明三昧”,其后为正殿五楹。北院正殿太虚室三楹,供奉观音,北面有一座两层五楹楼宇,接抱厦三楹,名香岩室,为二十八景之一,其正殿内额曰:香岩净域。香岩室依翠岩,地高迥,轩敞幽静,是乾隆帝闲来小坐观书的静室,重阳日他同母后共进晚餐的地点可能就在此处。

由洪光寺遗址西门、白松亭(唳霜臯遗址)向西北行,过绚秋林亭,可以到达雨香馆。“雨香”既可表示雨中空气夹杂着山间花叶的芬芳,又可表示对天降甘霖的欣喜。雨香馆是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坐落于绚秋林西侧山坳中,四周有围墙,南侧和西侧是两道山沟。雨香馆围墙内原分三层庭院,分别建有雨香馆、翠微山房、洒兰书屋等建筑,三层院落通过南北两侧的叠落游廊和院中山石踏跺相连;院墙西南角有林天石海殿,可经爬山游廊、过河亭走出院墙。雨香馆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民国时期,雨香馆遗址曾改建为原中央银行总裁冯幼伟的别墅。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与冯幼伟交谊甚笃,演出后常来此休息,因此人们又称这里为“梅兰芳别墅”。雨香馆别墅后来仅存遗址,2015年按清代雨香馆原貌复建。

雨香馆

五、龙脊

在雨香馆前后画完龙角,随后上到山腰小路走龙身。森玉笏亭是画第一只爪的地方,原设计路线是走亭子东边,斟酌之后觉得走西边会好看一些,于是我临时决定予以优化。亭西下去是朝阳涧,那儿有静宜园二十八景中最浪漫的晞阳阿。“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为屈原(前339~前278)所作《九歌·少司命》,辞采华丽,韵味深长。通过少司命与大司命的对唱,演绎一曲人神爱恋之歌。乾隆皇帝引用此典故营造晞阳阿,其景观境域秀美,寓意深刻而隽永,意境浪漫而优美。据史籍记载:晞阳阿之地自古为仙人炼丹之处,其山谷架设有石质丹炉。南有一座高大的石壁,卓立如伟丈夫,下有石窟,深广盈丈,俗呼朝阳洞,内有清泉一眼,洞内供奉龙神像一座。洞外向南石上刻“朝阳洞”三个大字。

晞阳阿

马不停蹄地经过“龙背”上的游天目表、梯云山馆、芙蓉馆等地,玉华岫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建筑。玉华岫是清乾隆年间在明代古刹玉华寺的基础上修建的,1860年被毁,1932年辟为玉华山庄。玉华岫当年由玉华寺、玉华岫殿、皋涂精舍、邀月榭、绮望亭、溢芳轩等建筑组成,北侧另有烟霏蔚秀殿。

六、龙尾

走完“龙脊”接着往北门方向画尾巴,昭庙、眼镜湖、见心斋和琉璃塔皆在这个区域。昭庙是静宜园时别垣二景之一,昭庙全称宗镜大昭之庙。它是为了迎接班禅六世来京向乾隆皇帝祝贺七十大寿而建的,当时还在承德避暑山庄修建了一座“须弥福寿之庙”,规制与昭庙相仿,被称为姊妹庙,也是作为班禅祝寿时的行宫。这两座庙都是仿照班禅所驻的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之制而建。昭庙自东而西,由低到高,建筑布局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是一个下沉院——碑亭院,内置乾隆御制“昭庙六韵”石碑一座,碑身通高5.2米,呈“工”字形,四面各刻有满汉蒙藏4种文字,记述了修建昭庙的起因,是“汉藏自古就是一家”“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实物证据。

昭庙

眼镜湖为中华民国时建,由两水池构成,形如眼镜,故名。湖北侧依山叠石砌成石洞,引卓锡之水形成水帘洞景区。湖东南有"佳日亭"一座,建于1992年,为十字重檐,苏式彩画。

眼镜湖

见心斋位于公园内北门内西侧,这里是惟一的一处保存较好的古迹。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传说是皇帝鉴证大臣是否对他忠心的地方,故名见心斋。院内半圆形水池三面环以围廊彩画,正殿见心斋正对知鱼亭,斋后为正凝堂。

见心斋外景

琉璃塔在昭庙西部山麓,为该庙组成部分。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高约30米,是一座七层八角密檐的“亭塔复合体”建筑。塔建在花岗岩叠砌的方形台基上。这是一层八角形须弥座,周围有汉白玉雕刻的围栏环护。塔基座四方各开一个拱券式塔门,门上镌有高浮雕式佛像。门内中间是一个八角形的塔心柱,四周是回廊。基座周围建有八角形坡状屋顶,如同一座八角亭。屋顶为塔台,台上便是八角形塔身。第一层至第七层塔身的八面神龛中,都有一座结珈跃坐式金黄色琉璃佛像。每层的檐角上各挂一枚铜铃,共计五十六枚。塔顶为八角垂脊向外伸出,中央为一个覆钵式刹顶,由金黄色琉璃制成。整座塔的塔顶、塔柱、塔门、横梁和佛像等,都由金黄色琉璃砖瓦制成,塔身、檐顶等是闪光的绿琉璃砖瓦,基座和雕栏则是汉白玉石雕砌而成。

琉璃塔

七、龙腹

香山公园的名胜古迹确实是不少,这一路逛下来,感觉大脑都有些转不过来了,此时急需用体力输出来切换。从琉璃塔之后基本就是连续的爬升,我们走的是林荫小道,春风轻拂,也没有摩肩接踵的游人,仿佛香山已成了我们的专属。画完两只后爪,接下来是海拔430米左右的山腰小路,路况很好,视野也不错,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香山的春意,弥补了古迹较少的遗憾。

龙的前爪在公园西南角的和顺门周围,此门是清朝皇帝来往八大处的重要通道,如今已被砌成密不透风的围墙。我们经过时看见墙上开了一个洞,起初以为是要重启这个门,后来发现这附近在修供水灌溉工程,因和顺门遗址外是防火道,可以用汽车运送水泥建材,在墙上开洞应该是为了方便将建材运进来,不然从香山公园内扛上山确实不容易。

八、收须

画完龙爪后面就没什么爬升了,我们沿着山腰小路下行,在公园东南角从小路转向北,接着在栖云楼遗址、流憩亭、双清泉、欢喜园、蟾蜍峰转上一小圈,临时优化出半张着的龙嘴(原设计轨迹是闭合的),整条龙的形态更加形象。最后经知乐濠循着引水石渠边的步道下行回到勤政殿,小神龙即以俊逸的姿态呈现在风光秀丽、人文荟萃的香山静宜园。

时间尚早,大家画龙结束后继续在公园内自由活动,深度游览静宜园的古迹名胜。另外,经过综合评估,小神龙有两处可优化,一是眼睛,在香山寺圆灵应现殿与青霞寄逸楼间的环廊转一圈可以让龙的眼睛更圆一些;二是第一只龙角,在“卓笔”处转向北,不走阆风亭,能让两只角更加协调。

香龙涉川路线强度适中,沿途名胜古迹较多,适合有一定体能基础的运动爱好者,也可作为团建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路线,更多内容可联系作者或搜索添加“阅行侠”订阅号。

51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火勺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火勺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