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岭踏春:登终南山被阻,探翠东梁遇崖
相关活动:【清明】西安南山深度游
相关轨迹:秦岭翠华山-东梁-太峪20240405
登终南山被阻,探翠东梁遇崖
前一天,有队友转达了一条某户外大神的消息,说是节假日期间从翠华山上终南山可能会被拦,当时也考虑了替代方案,即从蛟峪天池寺绕到甘湫池再上终南山,这样就要多走四五公里,爬升也要增加500多米,如此一来,意味着我们的终南山之行将要走35公里左右,累计爬升近3000米,且甘湫池东北边的路况可能还不太好,有一队员长时间没爬山拉练,腿已经不太听使唤了,经过综合评估,我们还是决定去翠华山碰碰运气,某资深老驴还放出狠话:“不管怎么样,最终目标就是终南山”!
按计划是打算7点早餐,为了让大家养精蓄锐,后来将时间推迟了半小时,等吃饭早餐出发时已是8点多。前面3.5公里是进翠华山的公路,我们在岩沟口拐入小路,山路的路况还可以,爬升约230米,随后离开山脊西下翠华山,下行的路略陡,这对那位双腿酸痛不已的队友来说是个麻烦事,因为这个下坡,我们前后拉开了十几分钟。我等这位队友下来后,让其按既定路线往前走,我们前队则在景区里逛一小圈加点量,这样就可以平衡大家的进度。
翠华山以秀美的湖光山色、罕见的山崩地貌而著称,集山、石、洞、水、林、庙等景观为一体。自秦汉唐起翠华山就被辟为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汉武帝于公元前112年在翠华山拜谒太乙神,故翠华山又名太乙山。汉唐两代曾在此建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及游乐避暑之地。唐代诗人王维《终南山》诗曰:“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更是千古传诵。
是日大雾,翠华山的具体景观看的并不太真切,晴空下湛蓝的天池也变得灰蒙蒙,但其山崩地貌确实很有特色。在夏之春的山洞里,竟然还有规模可观的冰,风洞和冰洞也甚为凉爽,很适合夏天避暑。翠华山的主峰路口就在风洞边上,我们本打算上去看看,发现与主目标终南山方向偏离较大,这大雾天气上去也看不到什么,为了给上终南山多预留时间,我们毅然地从翠华山主峰的步道退了下来。
从天池到滑雪场还有2.5公里的水泥路,我们刚到天池南边的停车场附近,迎面遇见两个人开着景交车下来,他们先是劝返了一批往滑雪场方向走的游客,看见我们也说了同样的话:“上面没什么景,不要往上走”,随后他们继续开车往下,我们则依然保持前进的步伐。本以为一切就这样过去了,可当我们刚要从滑雪场往上走的时候,那两个开景交车的人又不合时宜地回来了,他们追上我们,任我们好话说尽也不让过去,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掉头回去,后来他们还一直盯着我们,终南山之梦就此打住。
在往下走的过程中,我将这不幸的消息告知另外两个队友,而就在我们快回到天池时得到的反馈却是他们刚从翠华山主峰下来,随后还真的看见了他们,当时我的心情只能用震惊来形容,我都以为他们早就上去了。
將軍赶路,不追小兔。如果我们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则应将精力集中在主要目标上。刚才我们绕去山崩景区是为了让那位状态不太好的队友有机会走在前面,即使是这样,我们也是不敢懈怠,主动放弃登翠华山主峰,以免耽搁太多时间。滑雪场的遭遇让我有些郁闷,我准备直接穿过山崩景区前往北边的公路寻找新的机会,在预料之内的是那两个队友没两分钟就跟不上了,假如我们没有被拦,他们怎么可能在落后半小时(从滑雪场返回的用时)的情况下追上我们。当然,这种阴差阳错也有其积极的地方,一是不用担心他们孤军上终南山后遇到突发情况,二是避免了下午东梁探路可能面临的风险。
从山崩景区下到公路后,本想由此向西穿到太峪,然而这中间是500米长的隧道,洞口的警示牌上写着禁止行人通过,隧道两边也没有留人行道,这样走过去确实有些冒险。更为不利的是此时已近中午12点,即使能上终南山,也是有点偏晚,下山走夜路估计是避免不了。权衡之后我们决定就此从翠华山下去,再从上午进来的路到翠华山东梁转一圈就可以了。
我们在十八盘下面的溪水边休息午餐,将位置告知了另外两个队友,可20多分钟后仍然不见他们的踪影,我们也只好继续前进。东梁的路况还不错,是标准的山脊林间小道,有太阳的时候不会很晒,当然视野也不是特别好,实际上大雾依旧弥漫,也没什么好看的。趁着刚才有信号,我找了一条从东梁穿到洋峪的路线,后续如果去嘉午台的话,洋峪过去会近很多,不过从轨迹上附的照片分析,海拔1900米附近需要走一段山石沟,看样子不是很好走,队友没有异议,路线就这样定了下来。
过了海拔1700米,路况就不再那么友好,陡坡、荆棘和石崖陆续出现,我们的行进速度也因此慢了下来。其中,海拔1850米附近的石崖可让我们头疼了一阵,后来是借助了旁边的一棵树才下去。真正让我们止步的是往海拔1900米迈进的形似一线天的崖缝,先是不知不觉间走岔了,发现走偏后又转回来找路,因为轨迹会在崖壁间产生不规则的漂移,我们转了好一会儿才找到参考轨迹的行进方向,经过再三确认,确实是需要爬一段又高又陡的断崖,天空中的光线两面崖的夹击下变成一线天。崖的下面还能勉强找到凹凸的缝隙抓握和落脚,走了没几步就失去了立足点,或者说两个立足点之间跨度太大,上下两点超过一米,稍有不慎就会失足留恨,在没有绳索保护的情况下,以身试险实在是不明智,原路退回无疑是最稳妥的。
一天遭遇两次无功而返确实让人感觉挫败,内心的不甘无以言表,刚往回退时还尝试了从侧面绕过石崖,探路过程中途径一个坡度较陡的落叶沟,走起来有些费劲,于是我顺势往下滑,中间没有控制好,隐约间听到右腿膝盖周围的一声骨头响,倒是没有其他什么异样。探路无果,还是尽快悬崖勒马,当时我定了一个目标——在18:30之前回到东梁三岔,这样就可以在天黑前下到安全的地方。回程已是轻车熟路,我们熟练地在那些石崖上攀爬,并在雾气消散时看到了云海,也在预定时间前到达三岔。
在三岔短暂休整补给后赶紧下山,东梁北边的山脊路况尚可,相对复杂一点的是海拔1250米以上的路段,看样子是很少有人走,不太容易起速度,再往后就要好很多。经过一番奋战,我们顺利地在天黑前下到杏园村的大路,手机信号也有了,查看信息得知另两个队友已经提前返京了,回想下午的探路历程,我庆幸他们没有跟上来,否则不知道会把他们折腾成什么样。虽然问鼎终南山的目标没有达成,可还有什么比平安归来更重要呢?山就在那里,而我们还会再来!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火勺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