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赣州> 齐云山行

齐云山行

2024-07-25 09:25:01 10968

【封面 晨曦营地】

齐云山,主峰在江西赣州,但一般是从湖南桂东县出发,翻山越岭九公里跨省到江西,登赣州第一峰是也,海拔2061米,全程16公里以上。

如下图所示,从桂东上来,到这个丁字路口朝右上齐云山顶,看完风景打完卡后,再返回到前面一点的三岔路口,也是偏右拐往江西方向下撤即可,此为常规的正穿走法。当然如果你住江西赣州这边,那反穿也是正常。

根据这次体验,在这个季节,如果是从凉快的角度,反穿更合适。因为从江西这边上大顶,有蛮长一段路暴露在无遮无掩的山上行走,夜爬时正好凉快,而湖南上来那边很长都是树林子有点闷热。但如果从风景的角度,那就从湖南上,夜爬树林里没景色无所谓,但白天了就不能错过无遮无掩的大草甸山坡。下山段必须经过旷野区才能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何况还有很多山牛散养着,黄黑白的都有,跟人类差不多也这三色。凌晨黑麻麻的冷不丁哞一声的不吓你一跳,所以下山来看它们正好。

说到这个牛就有点搞笑了

你不会开口说话吧!!!

五指峰自然保护区界碑

这里竟然叫五指峰,的确有五根手指成峰。把上面这牛这山联想一下,五指峰,,五指山,,,牛居然开口说话了,,,,,

原视频搞笑点在这里,看完请自行脑补

这张比封面更好,营地展现更充分,只是说远山被夺了些彩

人生百态,山亦如此。 每次从上条路线总结的经验天然自动带入下一座山时,现实就会狠狠告诉你,想多了兄dei。

比如前几次望郎归、中山行都因为天气狂热无比,三十度气温无风能把体感干到四十度,37℃标准体温崩溃,无法与外界散热,浑身上下如同开了锅一样,喝水如牛饮。于是潜意识里慢慢觉得,夏季登山要么不去,去就要多带水,且越冰越好。因此总结了冰冻屈臣氏娃哈哈这种纯水效果最好,其他可乐脉动宝矿力等等也冻成冰,装进保温棉袋里,这样一路到下山都有冰水喝,且不美哉!

以上是内服降温法,外敷也要跟上。无风就造风,买把防水折扇,可当三成功力。再想一个新点子,疫情期间不是剩下来的100ml酒精喷雾瓶,洗干净装满水再冻住,爬山热时也化成冰水混合物了,对着头脸脖子吱嘎窝、前胸后背大腿喷一喷,这种外敷直接降温法更快更直接,比拿矿泉水倒头顶强,不浪费,也比跳进小溪更灵活,没溪水咋整,这个可随时带着走。冰水喷完了,包里不是还有冰冻的大瓶水接着灌满啊。

至于防晒那些,一个圆边帽加冰袖太阳镜基本可以挡住,带把户外伞兜底,小巧玲珑一人够用。路过溪水时把伞帽子头巾都浸泡一下,能提供十分钟的清爽时刻,非常及时。

以上这些零零总总,都是曾经吃过的苦,汇聚成这次准备充分而本以为的甜。结果,夜爬不兴这一套。

出发时凌晨两三点气温最低,起点海拔已经有一千二百米了,温度直接低了六七度,完全不冷不热很舒适。然后一路爬升一路降温,再上一千米还能再降六度,加上山沟山谷的凉风,别说喝冰水,都不用喝水,冰水反而有点凉,更别提喷冰水。登顶了才喝一瓶半水,800毫升差不多,剩下三升只能带下山,旁边山友吐槽说自己带了六升水也是绝了。准备的内服外敷降温法不仅完全扑街,山顶反而冷飕飕,露营客们都是裹着睡袋到处溜达,我们这单衣单裤速干的从来都是尽快散热啊,保什么温保保保,差点没被山顶大冷风吹的发抖。蹲在一片石头坡那等太阳出来升温,跟爬行动物似的一大清早行动迟缓。这反差打的,无可救药,无力吐槽,无语凝噎。

大略来话,齐云山适合入门游,优质小白也可以。能爬梧桐山的基本就没啥问题,相当于再高两三百米而已,但风光要无限得多。全程无险点,小路还挺宽。就是有点远,坐车来回起码11个小时铁屁股,所以眼罩耳塞靠枕什么的凡是能辅助你睡眠都加持。还要能熬夜爬山,这次是凌晨两点半开始,一路不停息五六点登顶。

记个全程,留作回忆:

先发数据,难度不大,耗时长纯属拍照游玩太久,因此下山比上山喝的水还多,虽然不热但是晒。全程几乎都在千米之上行走,平路占一半,景色很好,完美。

再上一局地图控。直线距离约360公里,曲线路程再加二百。左边郴州右边赣州,目的地齐云山恰好处于中间。

武深高速。路过龙斗峰的龙黎线,参考前期走过一次的游记,那叫一个酸爽,留下了深刻记忆。

刚过零点到达丹霞山服务区

周围一圈弯曲的短线都是曾经的走过,南岭山脉的精华段,跨着湘粤赣三省打转

瑶族

左边黄圈是八面山,有浑圆雄伟的主峰,秀丽广阔的峡谷,翻云腾雾的云海,别具特色。

沙田互通下高速,赶在两点前

从这千米之上的小山村出发,一刻钟一公里没问题

47分钟走了3.35公里,上到第一个高点1371米,接着开始下降回到一千二,之后再去上两千。


上流程图。

首先,发现晚上的月亮特大特圆,藏在俩路灯后,查看日历是农历十五,巧了不是。因此这次的登山活动以瞧见月亮开始。

这次发两车,百人团千里远征

是不是天上多了盏路灯

第二个休息站,丹霞山

到达登山口,一下车就看着大月亮了

刚开始走村道,还有路灯,加上头灯,天上的月灯,主打一个灯火通明。

队伍渐渐拉长

到后面路灯没了,月灯被山挡住也没了,天时地利都消失,全靠头灯

天上很亮,林下很暗

月光下竹叶子的一键三连

初见轮廓

竹叶弄清影,月圆弄人心

云层加持,山棱隐约

前后相邻

并行不悖

月光之路

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齐云山——这不重要
就怕想你的夜也吹到了心中——却口难开

二耶

调了一下色,有夜视仪的感觉

“潇湘万里,山水有道”。这还在湖南境内,颇有楚文化的架势

爬完第一个高点开始往下,之前稀稀疏疏的队伍在这里被压缩到一起了,变成一个叽叽喳喳的混编队伍,少言寡语者的福地,话唠的天堂。

紧凑

过桥

米线在哪?

密林小路上,黑暗森林里,极速穿梭

经过一个白房子后左拐,领队说右拐的话又回到湖南了——万一爬不动要是回撤,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只要你一个人敢走夜路——队伍进入大道,这是往后拍的角度,月色依旧,众人开始亢奋

疑是银河落九天。当时念出这句时,旁边一妹子突然嘎嘎偷笑,笑点在哪?没明白

黑暗森林在灯光的照射下

变成了白雾森林

在这一段大路,一个妹子非常认真的问说,为什么这座山是叫骑云山?而不是骑牛山骑马山呢?大伙先短路一秒,接着不知所措的安静一秒后瞬间大笑。解释到是与云齐平搞的齐云山。天黑着也没看着姑娘的脸是红了还是黑了

又一个白房子,这是景区了啊

右拐上台阶,进入高速路段

洗把手,只是天气很凉快,无需降温,浪不浪费这白花花冰凉凉的山泉水,可惜了了。

大伙讨论说这到底是霜还是雾气,如果是雾为啥只附在树叶上,霜的话可现在也没这么冷吧。对了,这是霜雾,完美解释。

金山银山

一个人的台阶路

前后无人,但有声

自从飞仙源松树奇缘之后,就对松针产生了奇妙的好感,哪天去了黄山迎客松,得好好瞧瞧它的魅力。

凌晨五点半,初见霞云端倪

西北面还在沉睡的云山峰海

被这只山泥蛙吓了一大跳,黑咕隆咚的突然蹦到面前。话说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以跳跃作为行动的方式呢,袋鼠也是,蚱蜢也是,湘西赶也是

峡谷橙光

西北苏醒

灯光照亮自己,阳光照亮所天空,
精彩不容错过,错过的精彩都不是精彩。

那个显眼的小灯光,在这个天地间里就是一个人的小世界

云有光而山无色

日出以前,群山万壑

台阶变石路

石头铺一半

一半也没了

两省跨界

走那边

微光乍现

弥勒佛石

首见山顶

俩老表抢峰顶

江西五指峰在左边

两座尼玛堆,一个落落大方

一个静静风情

眼瞅着要到顶,结果还走上水泥路了

装扮简约,恰到好处,低调的强驴

黑山

黄云

零星的帐篷

扎堆的帐篷

做个有素质的人

二人世界

一线天的山友

等日出的人1

等2

等3

等4

看朝霞的2个人

看3

看4

一组日出时分

拍日出的人1

拍2

拍3

拍N

这是高山帐吗

这是常规帐

找了个角度拍日出帐篷

有人切入

是个绿包

逐渐深入

走向日心

宽景

又有切入

歪歪扭扭

是个小芳

拍完收工!

各拍各的

帐篷营地

自拍

自看

三张白色金字塔帐,第一张虽然歪了,但感觉又不错,难道也存在一种歪感美

第二张正好

第三张亲民

穿过营地中心

有条石头路

一对夫妻马,大石头是栓公马的

二马哈

裹着睡袋溜达,把人給看冷了

齐云山寺,山寺桃花有的话开了没,没的话有什么

到这里发现特冷,找了块石头坡面坐躺下来,避风晒太阳

20℃上下,山风一吹体感十几度,冷飕飕

石坡也是繁星点点一样的绿草堆堆,还以为是水泥地面,奇特的地貌

帐篷窝

右边还有

宽幕更多

发如丝,云亦如丝。丝发止于情,丝云情满天

走山垄

下山坡

坡度不大,视野开阔

再来一张正前方,营地之光

再拍一张远近全,暮霭之光

右边山线也有人

继续上顶,近在眼前

又坐下了,看他们穿多少衣服,全是冲锋的长衣长袖,衣帽都戴上了,七月份的两千米山顶清晨贼冷

二哈乖巧,挺配合的

正经

咋滴

好吧!

女士们比较喜欢这种排排照

目的是为了排排跳

两张正前方,主角是面前泛光的草地

这张更丰富,天地各半,各自多彩

刚刚在这个低洼窝里躲风

又往前拱了几十米

前面玩够的人已经开始纷纷下撤了,也许是冷的

祈福石堆,见着有缘

无处不在的造型

一直觉得,女士比男士抗冻得多,如果还能美美哒,更是无敌。美是一种力量

原来摄影师蹲在上面

往下撤的人不约而同的都是跳着走,说明什么

一对双胞胎

量子宏观纠缠

父母爱登山,小孩也跟随

是个石头顶,镶嵌着些许草地面

登顶齐云山,字不错

2061米,赣南第一峰

大伙纷纷合影留恋

拍个合照

合影完毕,收工!

四周还有乌泱乌泱的人等着拍

隔壁有个小顶,过去看看

嗯,想你的人在齐云山,他的名字叫我

又来这句.....

远眺江西的山

和光同尘

蓝绿天青

同角度四张露营谷与大青山,第一张中规中矩

第二张露营地带

第三张山势雄伟

第四张天山之间

石雕版齐云山,还有点潦草,老师傅功力深厚啊!

一组五指峰

对面大山头

站久了坐下来休息

坐久了再站

风车

别人的佳作:人物摄影

先打个样:你好,奥特曼!

夏日目光

回眸

侧眸

看手机

沉思录

转身

随风

荒野矿工

模特持花,一键四连

大哥二妹搞怪版

正经版

一个人的世界

也很开心

远方有什么

有笑面如靥

有欢心鼓舞

有亭亭玉立

有开心一笑

有迎风张望

有勇闯天涯

还有我思故我在

一张,随我

一驰,我随

你在拍风景,拍风景的人在拍你

舍我其谁

那就依依不舍

侧面杀

喂!!!

难得抓一拍的飞跃

动画既视感的欢呼

空中击掌

攀登一刻

影子戏

被这位大哥装到了👍👍👍

一人一剑一壶酒

江湖风云,舟车劳顿

我命由我只管帅!!!

女武士装?

拍风景的人

山顶的人们都是非常随意,脑袋放空,爱咋咋地,不管明日如何,今天这懒羊羊我是非演不可了。

大山之宽

下撤,再见了这座石头峰!

早上七点半,山上的太阳已经这么高了

走一段山脊撤

露营客们也准备撤了

两人两顶,就是一人一顶。这块巨石颇大

一层青草数重山,一位懒人沐白光

一键三连

大伙纷纷收拾行李

录了这一段奔跑下撤

平面石坡,摩擦力巨大

回头望望刚刚下撤的山脊,只能说这山顶附近非常庞大,地面比较缓

追上匆匆过客

看样子这里要修水泥路

左侧一片绿草青山

一键三连的云雾山线行人道

七月时节山雾浓,路上行人酔其中

雾比山高欲比天,唯有人心比天高

走向白云

蓝天绿地

一座大山,就是清早摸黑那阵子看到的黑山

它的一个折,打了几折,7折

摄影师

和他的作品

一队人马

一片巨石

又回到这个三岔路口,去江西我们

东张

西望

轻松自如

巨大的山脊路

左侧是早上来时的路,修了一半的那条石头路

遥望草坡花石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一段山的特点,时不时总有这种大石头而周围全是青草地

等人的小孩哥

目的地,五指峰乡,天气晴朗

牛栏山

挡牛的,跨过去进入牛群散养区。两个特点:一是没有悬崖,不然牛都摔光了;二是味道特大

深山峡谷

远远看着好像就正常的山体,一走近发现极其庞大

自然形成列队,绕过山腰

露营的话,指定要把这附近的山顶都撸一遍

回望来时的路,非常平坦

继续绕,应该是石坡

右侧更巨大的坡

上面还有牛群,一天到晚吃草,睡觉也是躺在饭碗上,这什么体验

又赶上一队人

不经意间露出粗大的山体

这一带也适合露营,,,算了,味大

平路变山坡

迎客松

一株幼松

一棵老松

队伍走着走着就零零散散变立体了

向阳坡,数一数有多少头牛

后面还源源不断的人,认识不认识的都混在一起走

青山石

其中藏了一个飞奔的人

三棵松

一键三连,旷野行人

再追前队

准备下坡

发现一头老黄牛

四驱全靠一把草

石墙

原来这里是好汉坡,只不过我们是从上面下来,算是好汉下坡,意味着接下来会有个大巨坡。好汉坡这个名多,光本地梧桐山就有一个,三水线也有一个。

借一张五朵金花

这里的黄牛一点都不怕人

互动

斗牛

你瞅啥

瞅你咋地

撸牛

对面的山坡上有一头牛噢噢,,,得,只有一头没法说爱老虎油了

巨坡,就这?

牛坡吧算他

就这!

牛可是真多,一步三头牛,三步拍九张

黑牛小树

和谐共处

这哈哥温顺乖巧,能处,,,不能是累的

下完刚刚那个坡,藏着又一个坡

巨石

活力

这坡比较善解人意

小朋友也能轻松拿捏

实景如此,没啥压力

下到底,遇着一个牛家族

老幺

三哥

大佬

一家子它殿后

大佬啊,有人在玩你的崽

合个影

超级平坦的路,这还是是户外么

这是旅游

享受

山头包中间开瓢了

回头再看好汉坡

走远点看,嗯,纯旅游。

左拐下撤

又看了看好汉坡

人还真不少

路过巨石

合影留恋

母子组全副武装,一边路过一边讲道理

这里继续左拐下撤,个人理解为齐云山的迎客树

布条扎满

角度正好,衬托着小路很Nice

小树一棵

绿坡一V

好汉坡已经很远了

刚刚走过的迎客树小路

这里开始快速下降,感觉要下到跟对面山的深谷里

右侧还有连绵不绝的大山,也只能恋恋不舍的拍一张了

山谷

绿松

绿叶

顺路而下

小桥

小路

小溪

队伍拉长后很多独行侠

又一个小溪流

折个7,又是七折

丝滑

溪石滩

小小溪

潺潺水声

林中小路

竹林小路

竹海山林

虫鸣不绝

树下一条荫

继续下撤

来时的路

继续木桥

简易装置

深入竹林

一个问题,竹子全身上下都是青色的,树只有叶子是青色,而草全身也是青色的,所以竹子是草,,,的远亲。

密密麻麻

录个竹林视频

牛栏门

阳光打在这棵爬满苔藓的大树上

卧石头春绿,卧了个槽

海拔越低,竹林越密

只不过大家已无心欣赏,急急火火的下撤

追上这条二哈

又一条

帅气

谁更二

绿石溪

宽木桥

林间空

三人行

队伍渐大

再过牛栏门

一键三连同景不同光

回望山头

出口,也是入口

桥下一条小溪,在此洗脚清凉

几位同行

本地小孩的乐趣

背后的木亭

五指峰界碑

在此农家乐补充一顿,比城里价还贵,就当猪是老板自养的,青菜都是自种的

回程

玻璃窗户跟大荧幕一样

再过龙黎线

火烧云如大章鱼

星舰入侵

老地方,北站四转五

最后一图,说是日落也没毛病

遇见(配音)

齐云山顶东坡,冷风大而晨光强,硬生生把一个绿油油的盛夏青草地染成了深秋金黄橙。远方的云山峰海则悠闲的多,但也比不了星罗棋布的五颜六色帐篷群悠闲,和在山坡山脊上下一大早四处游荡的人们。这么多人在此遇见山顶,遇见日出,遇见彼此,放空大脑,把自己融入这片自然。所以一直说,人与自然,说的实际是户外。

一般的遇见,总是期待遇到想见的人,或事物或场景。但是想这个动作,它是来自自己的行为模式,是以往经历的总结反馈。因此所谓遇见,底子还是遇到符合自己的风格口味,只是换了一个别人来演绎,或者场景展现。

​相惜与相吸则是同音不同意,前者共振,后者互补,在不同的领域用相反的方式却呈现出同一个结果,殊途同归,可不就叫遇见。绝大多数的遇见都是不期而遇,偶遇,或者不预设具象的趋势流,流程到哪了遇见啥就是啥。少数刻意的遇见基本都是自我感动。如果惜吸这俩各自升维,最后还能形成一个混编。概念总是一方面具体自我,一方面又抽象扩大。大世界里的一个机灵小不点,又是自己里的全部大世界。

镜中看人,是看现实中的现实自己;遇见其他,则是遇到现实中的精神自己。所以一般不主张在照镜子时思考自我,因为大概率都会沦为长得丑而想得美的固定模型。如果是长得美又该如何照镜子?这应该是个不亚于黎曼猜想的世界难题。

​当然,遇到你所想的才能叫遇见,不然就是视而不见。

奇怪的人类

50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万里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万里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