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户外装备> 装备测评> 兼顾户外运动及日常穿着的冲锋衣——361度大磨王雨屏冲锋衣测评

兼顾户外运动及日常穿着的冲锋衣——361度大磨王雨屏冲锋衣测评
有幸在两步路平台拿到了361度新出的大磨王雨屏硬壳冲锋衣的测评资格,故有此文。
本人对361度这个牌子还算了解,依稀记得最早是叫“别克”,与安踏、特步、中乔、匹克同属于福建晋江系,都是体育运动领域的主流国内品牌。去年安踏就推出过冲锋衣,如今361度也来了,想必是因为近年来户外运动越来越火,那么从常规体育运动领域进军到户外领域,也算是顺势而为。本人从10来年前就开始有跑步的习惯,尽管没怎么穿过用过361度的产品,但也知道361度国际线的跑鞋做得不错,还给朋友推荐过,近年来他家篮球鞋的性能也做起来了,总体感觉就是他家产品的功能还可以,性价比拉满。
具体到这件冲锋衣,个人使用下来的总体评价是:中规中矩,定价合理,但性能和款式离本人的期待值还有一定距离,还需要迭代升级。不过,目前600来块的定价,对于品牌硬壳来说,很难有让我满意的,主要是透湿率方面。即便是目前卖到5000元以上的鸟冲,其透湿性能也只能说还行,属实是要把透湿和防水兼顾到太难搞。但大磨王冲锋衣的防风防水性能挺好,可以胜任高海拔徒步及5000-6000米级别的雪山攀登等场景,毕竟我不是一个纯装备论玩家,我也曾经穿着一两百块钱的冲锋衣多次重装走过藏区高海拔徒步线路及登顶过哈巴雪山。
以下通过几个方面介绍和点评下这款大磨王雨屏冲锋衣的细节和功能。
一、外观
从头部说起,这款冲锋衣是带帽的,当然一般冲锋衣都是带帽的,毕竟要考虑防风防雨,没有帽子可不行。帽子比较大,应该可以兼容头盔,平常使用如果风大雨大时则可以通过正面两侧头部背面的拉绳来收紧。


其他方面我感觉都不用说,常规冲锋衣都那样。重点说下口袋和拉链。
我曾经见过有户外新手甚至玩过好几年户外的驴友问这样一个问题:“背着登山包把腰带扣上后就把冲锋衣外套的口袋压住了,取放物品很不方便,怎么解决?”抱歉,我有点想笑,因为专业户外冲锋衣的口袋都是在胸部位置的,就是考虑到了上述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在目前是不应该存在的。可能是这几年户外人群扩张比较快,很多服装外套都打着冲锋衣的名义在售卖了,且大多口袋跟常规衣服一样设置在腰部,那种只能称之为业余或休闲类的冲锋衣。
说到这里,必须提一下,大磨王这款冲锋衣是实打实的冲锋衣,符合最新冲锋衣国标 GB/T 32614-2023. 国标对冲锋衣产品的结构设计(主要是门襟、口袋处的防水结构)、生产工艺(主要是压胶)和面料的功能性(防水、透湿)均是有明确要求的。而有些商品的名称尽管称之为冲锋衣,但实际上只能称之为夹克,因为它并不符合冲锋衣国标标准。

说回口袋。尽管它已经有了两个胸部口袋,但在腰部位置依然设置了两个口袋,这一点必须好评。毕竟有时候在营地附近空身溜达时还是腰部位置取放物品更方便和自然,而且还有双手插兜的时候呢,此外,日常穿着也基本不会背包,有这两个腰部口袋着实方便。而通常的专业户外冲锋衣在设置了胸部口袋后就不会保留腰部口袋。所以我觉得,大磨王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给它的定位应该是兼顾到了户外活动及日常穿着,由此而增加的一点点自重是值得的。

它的左上臂处还有一个口袋,有些人可能会用到。我个人是不喜欢在这个位置放置物品。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它有两侧的腋下拉链,而且拉开长度达到了40厘米。我个人认为,腋下拉链属于一款专业户外硬壳冲锋衣的标配,因为透湿透气性能再好的膜和面料也不如直接开口的透气性能好。不过,目前很多轻量化硬壳冲锋衣都没有腋下拉链,比如始祖鸟的Beta Jacket,Montbell的雨舞者(Rain Dancer)等。此外,大磨王的腋下拉链是单向的,我觉得应该改进为双向拉链,这样更方便拉开,而且可以更好的控制开口区域范围(单向拉链的开口,始终有一端是固定的)。

二、颜色和尺码
它有4个颜色:绿绒嵩、醋栗黑、云杉绿、茶马棕。不知道从啥时候起,颜色命名都喜欢在前面加几个字的形容,听起来很高级的样子,不过具体是啥颜色呢,只用看最后那个字,最好是看展示图甚至实物图。我拿到的这件颜色应该是云杉绿(吊牌上写的是军阀绿,这名字起的又丑又尬,还好正式版本改名了),实际颜色偏灰色。上述颜色的风格都是偏素雅的,不符合个人在户外领域的偏好。个人更喜欢橙色、红色、蓝色等高饱和度且偏亮的颜色,这类颜色更显眼,这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在户外更容易被发现,行进过程中便于给后队队员当路标做指引;二是拍照时更抢眼。不过,这款冲锋衣的配色风格很适合日常穿着。前面我就说过,这款冲锋衣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应该是想兼顾到户外领域和日常穿着,所以我认为原有的配色可以保留,但建议增加一些鲜亮的配色。

看了尺码表的数据后,我实在是忍不住要吐槽。我平时一般穿M码或S码(修身),这件冲锋衣我要穿XS码,还略显宽松,当然考虑到还可能穿上抓绒/棉服/羽绒等中间层,那就差不多刚好。也就是说,这件衣服的标示尺码比正常的国码偏大两个码。那么,对于身高/体重在165cm/55kg以下的人来说,最小的码XS码穿着都像初中生穿成年人的衣服的赶脚,男性还好,基本都有合适尺码,但是对于很大一部分女性来说,这个尺码太不友好了。对了,这款衣服是男女同款的哦。拜托,您是国产品牌啊,犯不着照着欧美人的身材来定尺码吧?在此,我建议国内户外服装类的品牌,尺码方面请多参考日本品牌Montbell,那确实是符合东亚人身材的。

XS码实称重量为522克,从重量上看属于重量级冲锋衣,类似鸟家Alpha SV的级别。对于这个尺码的冲锋衣来说,重量300克以内的就是轻量化冲锋衣,面料会偏薄一些,不耐磨,不适合经常穿林子及岩石攀爬等场合;重量500g以上的就是重量级冲锋衣,面料会厚不少,耐磨性强。大磨王的重量符合它用的考杜拉的面料及名字里面大磨王的定位。
三、做工
走线比较平整,没有多余的线头。

重点关注压胶方面。对于冲锋衣来说,压胶工艺很重要。冲锋衣属于功能性服装,防护性要求较高,而防护存在类似的木桶效应,风雨只需要突破衣服的短板部位即可造成防护的整体失效。因为衣服会涉及到布料的拼接和缝制,会存在接缝和针脚,这种部位容易破损和渗水,所以需要进行专门的压胶处理。如果压胶工艺不到位,穿几次后就会脱胶。
压胶比较紧致平整,没有凸起,交接处还有补强。不过局部稍有褶皱。整体还是相当不错的。

四、功能和性能
冲锋衣的主要功能就是防风、防水、透湿。防风、防水是很容易做到的,您想想几十块钱的雨衣和雨伞的防水效果是不是特别好?廉价的PU膜就可以搞定啦,但是透湿透气性很差。日常穿着和城市通勤对透湿性的要求不高,但户外运动时往往会有明显的出汗,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人就会感觉到闷热难受。要同时把防水和透湿都做到很好是非常难的,即便是目前这个领域大家公认性能最好的Gore-tex膜和面料,其透湿性也只能说还过得去。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冲锋衣详情介绍上会有防水指数和透湿指数。通常来说,防水指数要大于1万,透湿指数要大于5000,就算基本过关。大磨王冲锋衣的防水指数是1万7千,透湿指数是8千,属于还不错的水准。注意,以上数据说的是我国国标,而有些品牌及面料比如Montbell及东丽面料由于是日本品牌,会使用日标数据,国标和日标的指数数据需要进行换算才能对比,在透湿指数方面差别很大,国标的透湿指数8千相当于日标的2万-2万5千。
大磨王还有防风数据和耐磨数据,防风 < 1mm/s,强效耐磨 >= 3万次。对于这两个指标和数据,我个人没啥感知,直接过。


下面说一下实测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前一阵中秋节前后本人组织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三清山 轻装穿越”活动来测试,不过前期天气很好,完全没必要穿冲锋衣,只在后期的三清山景区徒步路段碰上了下雨,正好做了测试。
防风方面,只是在黄山上看日落和日出及登天都峰路途中穿了一小会儿感受了一下。尽管没有经受过大风天气的考验,但依然觉得大磨王的防风性能不错。另外,防风很容易做到,属于冲锋衣的基本功能之一,但不是评估的重点。
防水方面,先是用淋浴喷头直接冲水测试了一下,自然是没有渗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冲锋衣的商品介绍页面会有此类小视频来说明冲锋衣的防水性能不错,但因为这种测试的水压可能不够大,而且持续时间不长,所以实际并不能证明防水性能是否达标,准确一点说,这种测试更多是在验证防泼水功能和一丢丢的防水功能。

实际使用过程中,在三清山景区步道上碰上了下雨,小雨转中雨,合计持续了近1个小时,大磨王冲锋衣完全扛住了,里面没有因为下雨会湿掉。本人下半身穿的是速干裤,完全湿透了。顺便说一句,其实那时从山上客栈出门前是知道接下来很可能会下雨,我也有雨伞,但就是考虑到正好测试下这款冲锋衣的功能,所以把雨伞放在了客栈没有带上。上半身因为有冲锋衣的防护所以核心部位没问题,而裤子虽然湿透但因为一直在运动状态下且9月份气温不低,所以依然处于安全状态下,而且当时是处于景区范围,每隔约半小时多路段就可以找到避雨的地方,基本上不会有失温的风险。但正常情况下还是打伞要好一些,这样下半身不会湿,感受更好。



透湿方面,先是做了一个对照实验。参与对比的冲锋衣是始祖鸟的Beta AR和Montbell的雨舞者。拿这两款来与大磨王进行对比,其实不公平,毕竟价格差太多了,这里不考虑价格,仅来做性能对比。同等价位区间最热门的冲锋衣应该是迪卡侬的MH500,如果能有这款来做对比就更合适,但我本人及队友都没有MH500这款冲锋衣。
实验步骤很简单,将热水倒进几个杯子中,分别用不同的冲锋衣(相同部位)将杯子覆盖住,上面放上眼镜,看看各自镜片上形成水汽的速度和范围即可知道透湿性能的差异。原理就是杯子里面的高温水蒸气和雾化的水汽通过冲锋衣透出来遇到环境温度下较冷的镜片时会液化成水汽附着在镜片上,那么水汽出现得越早,越快覆盖满镜片,就说明同样时间内通过该冲锋衣排出的水蒸气和雾化水汽越多。以上表述有可能不严谨,但道理是没错的。
本次实验进行了多次的类似对比操作。在本实验过程中,始祖鸟的Beta AR和Montbell的雨舞者上的镜片出现水汽及覆盖镜面的速度很快,两者不相上下,均明显强于大磨王。而前述两款冲锋衣均是使用的黑标GTX三层压胶面料。GTX不愧是功能性面料的王者,“世纪之布”绝非浪得虚名,顶尖冲锋衣品牌使用GTX的膜/面料是很有道理的。由于我手上的大磨王冲锋衣是浅色系的,镜片上的水汽在其浅色背景下看着很不明显,我不得不把眼镜移到深色的桌面上才能看清楚。当Beta AR和雨舞者上面的镜片覆满了水汽时,大磨王上面的镜片覆盖了约一半部位的水汽。



后来我又找了件户外雨衣(蓝色领域那款经典雨衣)来做对比,依然是做了多次对比操作,还使用了两幅眼镜。很明显,大磨王的透湿性能比雨衣强得多。依旧是放一张罩在热水杯上的眼镜照片及把眼镜拿开的照片。特别说明一下,这里仅是透湿性能的评估,事实上用作对比的这款雨衣在户外圈内饱受好评,因为其防雨性能相当强悍,而透湿性并不是雨衣的核心功能点。再举个例子,我拿一件轻薄速干T恤与GTX冲锋衣去做这个对比实验,轻薄速干T恤的表现会吊打GTX冲锋衣,但这并不意味着GTX冲锋衣的性能不行,这只说明其透湿性能不如轻薄速干面料,原因在于冲锋衣需要兼顾到防风防水功能而且这是更基础更重要的功能点,而速干T恤无需且不能防风防水。评估产品的性能好坏应该拿同类型产品进行对比,这里拿不同类别的衣物来对比,只是做一些辅助说明。


以上操作及拍照时无法保证绝对公平和严谨,但因为差距明显到肯定不是一个层级的东西,所以并不影响结论。如果能够找来一件迪卡侬MH500,加上前述始祖鸟的和Montbell各自使用GTX膜/面料的冲锋衣,再加上蓝色领域的户外雨衣,与361度大磨王同时来做透湿性的对照实验,就能感受到不同档次透湿性的明显差异,这一结果应该不出预料。有点悬念的是,MH500和大磨王的透湿性谁会更好?个人估计应该是同一档次的水准。
实际使用时,在黄山上登顶天都峰路途及三清山上前往三清宫的路途中,尽管拉开了两侧的腋下拉链,但我依然能感受到出汗后没能及时排出,尽管使用环境有差异,但仍能大体感知到相比GTX膜/面料的冲锋衣,其透湿性确实还有明显不足。当然,在过往有些重装徒步场景中,即便是穿着GTX膜/面料的冲锋衣,我还是会有出汗后没能及时排出的那种闷闷的感觉(特别说明,我属于那种运动时出汗相对不多的人),所以我前面才说即便是GTX的透湿性也不够好,但目前只能做到这样。如果有人说啥穿着某款冲锋衣(哪怕是始祖鸟)户外徒步时完全没有闷闷的感觉,那我只能说您可能是在散步吧?
五、特色
这一部分提下耐磨方面。冲锋衣当然具备一定的耐磨性,但选购冲锋衣时基本不会考虑这一点,除非会经常用于密林路段及攀岩等场合。但我们从大磨王这款冲锋衣的名称来看,就知道它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应该是把它的耐磨性能作为了一大看点,所以我这里就单独说一下。
然而我并没有穿着大磨王去钻林子,而且耐磨性也需要时间段较长的多次穿着后才好评估,所以这里无法给出实测的数据和感知。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大磨王采用了Cordura(俗称“考杜拉”)面料,而这种面料最大的优点就是强度高,其耐磨性和耐撕裂性都大幅超过常规的尼农和涤纶面料。而Cordura面料的这一优点是经过工业届及民用领域多年使用检验过的,所以我们无需怀疑这一面料的耐磨性,自然我们也无需怀疑361度大磨王的耐磨性会明显强于其他冲锋衣。

给郭大路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