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临汾> 2025.1.19-20汾城古邑~壶口瀑布~小西天

2025.1.19-20汾城古邑~壶口瀑布~小西天
(一)
山西临汾元月份**景区及时间:15日-28日,含小西天,广胜寺,侯马晋国博物馆,翼城古镇,曲沃晋国博物馆,黄河乾坤湾,大宁马斗关,壶口瀑布,云丘山。
昨晚还嘟噜今天要去看小孙子呢,早上突然说咱走吧,嚓,难得这次如此利落!
第一站:汾城古建筑群。

这里在唐朝建国初期是大将尉迟恭的封地,叫“鄂公堡”,至唐贞观七年,又成为太平县城所在地,经历各朝代的不断扩建,目前还保存有金大定二十三年到清末的建筑群遗构40余座,包括城隍庙、文庙、明伦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但因为古建比较分散,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只看了城隍庙等几个“好找”的地方。
从南街进入,到十字路口中心,就是“鼓楼”,类似城门楼。高约15米,十字歇山重檐楼阁式建筑,底座为十字券洞式拱洞,通往四街,东西南北四门都有门楣。
据说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古太平县城的街道正中心,但后来地震坍塌了,现存建筑为清康熙47年重修的。
站在鼓楼二层楼顶,可远眺四方,鼓楼虽不很高,但外观庄严而华丽,就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镇守着县城,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擂鼓为号,声震四方,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能及时收到信息。
鼓楼西边二百米就是“学前塔”,塔北是文庙,文庙相当于现在的大学院校吧?塔起“学前”这个名字必有深意。
文庙正在维护中,只好返回鼓楼顺街道继续往北走。
临近春节,卖年货的很多,如同赶集,但问了老乡,说明天才有会,到时候老街会水泄不通。
城隍庙为明洪武二年的老建筑,门口有石质旗杆和陶彩影壁墙,但保护不利,镂空彩雕的陶瓦盘龙已损毁,不过,两个木框牌坊门还完好。
山门、过亭舞台、献亭、大殿、左右钟鼓楼都古色古香,屋顶琉璃瓦构件,屋檐木刻花鸟虫兽,都有很好的艺术观赏价值。
院内几株千年古柏森森,如果是夏天来,会更显的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城隍庙外有几个古民居,其中一座保存完好的两进“四合院”,是电视剧《小巷人家》拍摄的取景地,前一段好像刚看过这部剧。
太平县衙我们没去找,反正山西的古建筑太多了,沿途遇到了再看吧。
越往西北走,山越不像山了,有点黄土高坡的荒凉感,翻山越岭路过乡宁县,有个云丘山景区,但抖音上搜了感觉不咋样,没停。
乡宁县是“红富士”苹果的主要产地,车跑了半个多小时,两边还都是苹果种植园。
现在住宿吉县,也是山沟沟里的一个小县城,刚才逛了逛,农村的年味很浓,看着枣花馍,让你忆起小时候赶集的甜蜜!

(二)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腾到海不复回…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打小从各种诗词歌曲中听到的黄河都是万马奔腾,虎啸龙吟的韵味,但焦作的黄河河面太宽,流速平缓,除了偶尔能看到水拍塌岸带来的刺激外,都没有那种激动人心、热血澎湃的冲动,趁着本月壶口瀑布景区免费,来见识一下中国古籍《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的奇观吧。
前一晚住在吉县县城,离壶口瀑布景区仅30公里。
沿途品尝了本地特色小吃,刀削面,丸子牛肉面,饼子羊汤,还有种“疙斗面”,看样子类似“面鱼”,还没来得及尝,听名字都不上档次,和“美食”俩字不沾边,但重在实惠,接地气,唯一不习惯的就是色重,汤汁都像用火锅底料泡出来的,感觉忒油腻。
很喜欢山沟县城赶集热热闹闹的氛围,到处挂着大红灯笼,摆着福字、门对,油炸的各种半成品食物,瓜子糖果,年味浓郁。
从集市这头溜达到那头,再从那头溜达到这头,跟小时候一样,啥也没买,但小时候啥也不买是没钱,现在啥也不买是不需要,仅感受这过年的气息,心里已经很暖和了。

一条老街,就是半城烟火,生活的全部诗意都在这讨价还价的嘈杂声中体现,演绎着只在本地流传的一段段故事。
南方的小巷适合一个女人静静的散步,晒暖暖的太阳,体验小资情调,北方的集会则适合几个人搭伴溜达,一边热烈的讨论哪种东西比咱那边儿更便宜些。
俗话说“有钱难买我愿意,我高兴”,大概说的就是这种闲散、惬意的心情吧!
山西三个旅游公路,太行一号公路,长城一号公路,这次又圆了跑黄河一号公路的梦。
壶口瀑布,一个景区横跨晋陕两省,据说以前两省还因为利益争执过,目前的结果就是“相安无事”了,一条河在宽约30米的地方划分出界限。
据说三十年前,流行飞跃黄河时,包括台湾明星柯镇恶~嗯,是柯受良,也以骑摩托车飞跃壶口瀑布为荣。
黄河总长五千多公里,其实“巨浪滔天起,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仿佛要吞噬一切阻挡它力量”的流段并不多,壶口瀑布是最能体现其气势的地方。
搭配上两岸连绵不绝的黄土高原,尽显荒芜,苍凉和悲壮,仿佛面对着一张老泪纵横的脸。
太阳发白,有气无力的想温暖大地,但河风吹的人耳朵尖依然像刀割般的疼,一泻千里的河水不断拍打着河岸的冰挂,荡起一片细雾,在光线的映照下,投射出迷人的彩虹。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虽然不懂胡笳十八拍的韵律,但却能理解山西小调和秦腔在这里诞生的原因了…
(三)
上午溜鼎鼎大名的壶口瀑布,其实在景区也就逗留了半个小时,“震撼”就是两个字,欣赏“黄河文化”需要知识底蕴的支撑才能成为一种享受,说白了咱享受不了。
顺黄河一号公路返回吉县县城,往隰县小西天赶。
《黑神话·悟空》游戏带火了山西诸多以前默默无闻的寺庙,千佛庵就是其中一个。
等到了地方,老婆疑惑地说:“这儿我有印象啊,以前来过。这儿的水果全国都有名,红富士苹果,红将军苹果,红星苹果,还有种水梨叫玉露香…庙里也去逛过,那时候就没啥游客来。”
小西天在凤凰山顶,虽然叫“山”,当然和咱南太行的山没法比,就是个黄土岗。
明朝的东明禅师在山顶一边修行,一边筹资,最终于**七年创建了个小庙,取名“千佛庵”,因大雄宝殿内塑有泥佛上千尊而得名。
几乎在同一时期,隰县城南也创建了另一座寺院叫“大西天”,为了便于区别,很多当地人把千佛庵又叫“小西天”。

经过后世几个朝代的陆续扩增,逐渐形成了现在上、下两院的规模。
庙前是个很大的放生池,池水已结冰,跨过小桥,顺窄窄的步道上“山”,到下院。
感觉不出来有啥特殊的,就是有俩出入门,一个叫“疑无路”,一个叫“别有天”,立刻让你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啥叫修行?修性?住在村里边,住在城市里,和住在寺庙里其实都是一样的,心诚则灵,像我这种根本就不信佛的人来说,就算住在佛主心里,也到不了西天。
黑悟空带火小西天主要是因为寺庙四绝之一的奇观“满天神佛”。
千佛庵的千佛绝非浪得虚名,但当初取名“千佛”还真是“浪的取名”,那时候大雄宝殿的泥塑神佛不过是正店、偏殿的大小佛陀,真没有上“千”的概念,“千佛庵”只不过是个称呼,代表“多”的意思,随着后来的不断扩建,房顶所有空间都成了佛陀的修罗场,“千佛”逐渐名副其实。
下院有官版的《明永乐北藏》,即上千卷的佛经,是研究中国佛教史、藏经史、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宝。
但咱又不懂,管它呢,“懂”的人以为看懂了佛理而开心,不懂的人因为热闹而开心,凡是不开心的,都是气血堵,即心里有一些事跨不过去,爱别人先得学会爱自己,就像练气功,用爱心打通任督二脉,一通百通,生活才能一顺百顺。
人贵有自知之明,咱在各个方面都无过人之处,既然是庸人一个,不妨养个好身体,熬死所有看不惯你的人,就是胜利!阿弥陀佛,罪过!
原计划去广胜寺,即《西游记》里唐僧扫塔那段戏的拍摄取景地。
挂念小外孙,闹着要回来。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南太行户外凉白开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