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西藏游记

西藏游记

2025-02-03 01:22:19 14340

此篇游记根据2018.9.30-10.12日西藏旅游微信记录整理,留个备份。

第一天(2018.9.30)

        今天一出门,呦,难道已经梦游到西藏了?这清冽的风,低垂的云,湛蓝的天,炫目的光,不就是我想象中西藏的样子吗?上午去交报告,顺便拍了些美景,好像旅游已经开始了呢。晚上拍的北京西站,怎么那么像布达拉宫呢?看出来了吧,今天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了,一个多月的紧张焦虑都被今天的大风吹散了。  
        这一个多月,进了炼狱一样。严重怀疑8月中旬去五台山时没拜“地头佛“,一回来就遭了报应。预计用时两天的**收尾工作居然用去了十天,虽按期提交了终版报告、总结报告等工作成果,却推倒了自己的多米诺骨牌,8月底该交的**报告9月中旬才交(好在整批报告都延期了),9月底要交的**报告则无路可退,因此拼死拼活地煎熬了一个多月,现在终于解!放!了!感谢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gongchan党,感谢毛zhuxi,感谢新中国,给了我们国庆假期。也感谢领导,批准了我一周休假。
        现在,我带着大堆零食躺在去西藏的卧铺上。半年多来过着驴子一样的生活,现在我要先当两天懒猪,沉迷于吃饱就睡,再当几天骏马,驰骋于高山大河,然后体验一下牦牛,僵卧于冰天雪地,最后做一只苍鹰,俯冲回安乐小窝。
        这是第二次独自跟团长途旅行,与第一次独自跟团去澳新不同,这次是主动的,酝酿已久的,有后续计划的。平时压抑得久了,能出去旅游就是一种逃离,像飞到世外桃源一样,融入另一个世界,置身仙境、不理凡尘。
        游记还是要写一些的,一方面这是职业病,我属于三天不写东西急得挠墙的人,另一方面,我坚信,若干年以后,这些游记是我记忆中很重要的部分,待到广场舞都跳不动时细细咀嚼,慢慢回忆......


第二天(2018.10.1)

        北京去西藏的列车一天只有一趟,晚上8点发车,全程约40小时,只有4节卧铺,其它都是硬座,赶上国庆假期,一些人没买到座位,就坐在地上,估计是沿途探亲的人吧,出去旅游的话可别这样自虐。
        第二天早上醒来,已经到了宁夏中卫地界,窗外说不清是戈壁还是草原,一撮撮低矮的绿草、紫花、黄花生长在掩不住底色的黄土地上,居然看到了一群骆驼在吃草,但未见牛羊。中卫城市规模还不小,有不少高层建筑。洗漱回来,看到一条大河在眼前有一个360度大转弯,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折返而去。是黄河吗?但河并不很宽,也不算黄呀,上网查了一下,果然是黄河!可惜没来得及照下这个大转弯。这个季节,其它溪流都已经干涸了,只留下半河床黄沙。再往西走,进入丘陵地带,遍地是黄色的土山、石山,部分土山上有顽强的矮草和野花点缀,向西蔓延,蔓延......。
        中午12:30经过兰州,下车感受了一下,和北京温度差不多。环兰皆山也,地形不似我预期的平坦,并没有看到穿城而过的黄河。
        下午3:15到达西宁(海拔2100米),停车20分钟,下车遛达了一会儿,西宁比兰州凉快多了,可以用冷嗖嗖来形容。车站边上也有山,但整体来讲地势还算平坦,城市规模超乎想象的大,满眼的高楼鳞次栉比,不下千栋,在火车上看觉得比兰州的规模大不少。西宁近郊有很多蔬菜大棚,然后接二连三地过了一些隧道,忽然人声鼎沸起来,看到了一群雪山!这时才离开西宁半个多小时,海拔两千多米就看到了雪山,还是让人有些兴奋的。再往前没开多远,火车不爬坡了,速度明显加快,下午4:35分,青海湖进入眼帘,距离铁路很近,明晃晃的湖水反射着烈日,隔着双层玻璃身上被晒得发烫。接下来很长时间都是平坦的高原,青海湖或远或近地随行了一个多小时,大群大群的绵羊啃食着已经干枯的黄草,也有一些牦牛,据说青海的牦牛有160多万头,那绵羊的数量可以用不计其数形容了,但羊肉为什么那么贵呢?刚想躺下,又有人叫起来,“大雁,大雁”,果然看到好几群大雁,它们沿湖而飞,有的一群几十只,有的一群好几百只,正奋力前行。青海湖的尽头接着远处绵延的雪山,不久,铁轨旁也有雪了,看来进入真正的青藏高原了。经过一处长长的隧道时,一女子大叫起来,“哎呀!胀了!”,引起一阵恐慌。原来是她的酸奶鼓胀了,我这才反应过来,中午喝的酸奶为什么那么鼓,是因为车厢内的气压低于酸奶盒内的气压,我赶紧从行李箱里拿出另外两盒酸奶,免得胀破了对我的衣服可是一场浩劫,果然气得已经不能自持了,看来活不过唐古拉山口了。纯牛奶倒是一点儿都没胀,不过带牛奶的人就是傻帽儿,据说拉萨奶茶卖5块钱一暖壶,我出发前没时间看攻略,以为拉萨等地像多年前去过的香格里拉那样物资匮乏呢,我准备了太多吃的。不过看昨天晚上到今天晚上的进度,不一定能剩,吃零食,只服我自己。
        过了那个长长的隧道,竟然没雪了,七点半到德令哈之前连山上都没有雪,据说已进入柴达木盆地,网络极差,好不容易能上网,查了一下,果然是。
        离开德令哈,天很快黑透了,接下来应该经过可可西里,预计晚上10:10到达格尔木(海拔2800米),在那里停车25分钟,补充给养,从格尔木开始,列车将弥漫式供氧,两名医生登车陪同至拉萨提供免费医疗,凌晨时将翻越唐古拉山口(5072米),明天早上8点左右到达那曲。


第三天(2018.10.2)

        昨晚到格尔木时下车到车头车尾遛达了一圈,原来的一节车头开走了,两节青藏高原专用车头还没来。这趟列车有2节软卧、8节硬卧、4节软座(之前听说的不对)。列车出发后开始供氧,像很多辆自行车同时撒着气,有点吵。
        半夜我忽然醒了,列车正卖力气地爬坡,没爬半分钟就加速向下冲去,速度极快,能明显感觉到地势的变化,我意识到刚刚经过的就是唐古拉山口,赶紧爬起来打开手机,时间是3:11分。不知是在上下坡顶点时火车不平稳,还是车厢里有人在说话,我在这个节骨眼醒了,真是时候。只听到边上一个人正和另一个人说她不行了,头疼恶心,我一看,就是我对侧上铺的人,我吃惊地问“你流鼻血了吗?”她更吃惊地问“我流鼻血了吗?”,原来她按着白色的输氧管在吸氧,大半夜的,没戴眼镜就别乱说话!
        我的充电宝没充好电就被拔下来了,上完卫生间又把它插上了,这下踏实了,大半夜的应该不会被拔了。一节车厢只有三、四个充电口,明显不够用啊。
        折腾得有点兴奋了,4点多才睡着,5点多醒了,6点多又醒了,这就算高原反应吧,整体感觉还行,平时坐卧铺也强不了多少,并没有头疼恶心胸闷等症状,只是早上头稍微有点晕沉。
        七点时,要天亮了,洗漱好等待日出。青藏高原日出的光线比其他地方强烈,周围的云彩都明晃晃的,和我昨天晚上拍夕阳是同一个方向。昨天一直向西开,现在主要向南开了。
        8点半到那曲,海拔4513米,下去感受了一下,空气清凉,呼吸顺畅,比车厢里还舒适呢,昨晚高原反应有点重的上铺都一点问题没有。那曲温度并不是很低,附近山上都没有雪,小城掩映在清晨带状的雾霭之中。
        早上9:20见到了雪山,长时间连绵不绝,两侧都是,火车仍在中间平坦的高原上行驶,车前开始有雪,有牦牛在雪地上吃草,现在只见牦牛不见羊了。雪山、云朵、牧场、牦牛,景色美不胜收。在一个叫达琼果(海拔4327米)的地方,牦牛到处都是,很多帐篷和车辆聚集在草场,与铁路随行的京藏公路也比较繁忙。
        十一点多经过杨八井隧道,就快到拉萨了。这时,雪山都不见了,可以看到有多种树木生长,见缝插针地种着青稞,从一捆捆秸秆来看青稞的产量应该不低。
        拉萨四周都被矮山环抱,景色很美。游人一个劲儿的拍照,都不着急去集合了。我们被旅行社拉到了西郊有些偏远的宾馆,我幸运地和一个天津大姐拼成了房,大姐52岁了,非按照天津的习俗管我也叫大姐,我俩就互称大姐。
       我晚上与碰巧也在拉萨的美女同事约好了相聚。因为几乎没有高原反应,打算早点进城转一下,原打算优先去西藏博物馆,最好能再加一个地方。结果西藏博物馆正在改扩建,2020年以前都不能开放,我就到紧邻的罗布林卡转了两个多小时。这里号称拉萨的“颐和园”,是历代喇嘛的夏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嘿,偶得一世界文化遗产啊。进去一看,是不是走错地方了,难道改成森林公园了?公园里的景点实际上还行,只是道路规划得不好。这里本地人是不收费的,所以是他们常来的休闲之地,也是重大活动聚集的场所,外地人收费60元。这里建得最早的颇章(公馆)建于1755年,最近的达旦明久颇章建于1954年,是由zhongyang政府资助为依旧健在的十四shi达lai喇嘛建的,越晚建的颇章越金碧辉煌、植被茂密。这里的酥油灯可真棒,整个就是一盆盆奶酪啊。
        从罗布林卡出来去了八廓街,与同事及她新认识的朋友吃了尼泊尔风味晚餐,能相遇在拉萨也算他乡遇故知了,有点小兴奋。只是拉萨的物价根本不便宜呀,晚餐贵,水果贵,向出租车司机一打听,满山的牦牛肉也贵。据说平时2元一斤的白菜国庆期间长到7块,宾馆门口的水果摊上桔子卖10元一斤,最便宜的是8元一斤的苹果,无籽露、橙子、黄桃都卖15元一斤。
         不过拉萨这座城市整体还不错,景色好,空气好,气候其实也挺好的,冬不冷,夏不热。看到了晚上的布达拉宫和八廓街,外观应该比明天看到的还漂亮。
        我今天走了一万八千多步,目前高原反应并不明显,据说有滞后效应的,明天好才是真的好,休息喽。


第四天(2018.10.3)

        今天早上9:20才集合,但我6点就不想睡了,摸黑起来,打算到附近的哲蚌寺和乃琼寺转转。哲蚌寺是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乃琼寺是拉萨文物保护单位,虽然这么早不会开门,但看外观也是旅游的一种方式,从高处俯瞰一个城市,能看到与白天或晚上不同的风景。
        在酒店吃完早饭,7:15出发,走出5分钟左右就开始上山了,意外的是,天刚蒙蒙亮,这条路上却车水马龙,商家也开门卖贡品了,酥油茶和青稞酒用各种饮料瓶子装着,松柏枝、松针末一包包、一袋袋的用塑料袋装着。又走5分钟,到了山门,哲蚌寺与乃琼寺门票一起收,要60元,这时寺庙还不见影儿呢,哎,整个山头都归了寺庙了。
        从山门走10-15分钟就到了乃琼寺,这里香火极盛,成串儿的汽车都是往这里赶的。人们用各色容器盛着供奉的饮品,主要用各色暖壶、大可乐雪碧瓶、矿泉水瓶盛装,居然还看到了一个人拿着奶瓶,但并没领小孩。寺院盛酥油茶的容器下面连着大垃圾桶,空瓶子堆成堆等待处理。
        在乃琼寺停留约10分钟,便赶往哲蚌寺,哲蚌寺规模非常大,需要很多时间,而且不像百度地图显示的只有1.3公里远。我沿山路爬了两三公里才看到一个人,倒是看到一群牦牛,若干条无主狗,哎,难道地头佛真的能保佑当地百姓,国家重点之类的寺庙乃至衙门就曲高和寡、铁面无私、不受待见?
        哲蚌寺是五世达lai喇嘛搬往布达拉宫之前政教合一的处所,不只是一座大寺庙,也是一座古城,规模宏大。我叮嘱自己可得把握好时间,无论走到哪儿,至少提前半个小时就连滚带爬地往回返。所以寺院只去了离门口较近的甘丹颇章,已开门一小部分区域接受贡品了,措庆大殿等地方根本来不及去,很快就往山下走了,好在古城条条道路通山下。最终还是比集合时间晚到两三分钟,我最后小跑二百米左右上了车,司机说不能跑呀,有人一跑就摔倒起不来了。其实我跑的速度比走也快不了多少,别人等着不好意思呀。
        今天的跟团行程是去大昭寺、八廓街、扎基寺、布达拉宫。
        大昭寺建于7世纪,有1350多年历史,据说寺庙中的一zun12岁释迦摩尼等身像是当初释迦摩尼亲自开光的,世上仅存一座,在佛教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很多人在寺前跪拜,虔诚至极,导游说信徒膜拜10万次(最快3个多月完成)才算幼儿园毕业。排队等待进入大昭寺的信徒不下千人,好几眼也望不到头,还有很多人围着大昭寺转圈,转得越多越好。无论是残疾的、拄拐的、抱孩子的都异常虔诚。信徒的心理我不懂,但这种执着无法不令人敬畏。
        布达拉宫115.7米高,有13层,白色部分是办公部分,红色部分是宗教部分,共有2千多个房间,规模挺大的,台阶陡峭,大家爬得气喘吁吁。布达拉宫里面的很多东西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亮出来能恍xia眼,但布达拉宫和所有寺院都不让拍照。宗教是一种神奇的存在,靠思想建设积聚了人类最登峰造极的物质财富。
        八廓街就在大昭寺周围,昨晚见过了,晚上好像比白天更漂亮。
        扎基寺是拜财神的地方,赠送的景点,今天是星期三拜财神的日子,寺里好多人排队拜佛,怪不得早上乃琼寺车水马龙,看来也是拜财神的,无利不起早啊。
        参观布达拉宫是要按照预约时间的,我们先在布达拉宫广场转悠了一个小时,我请人编了18条藏族小辫,挺便宜的,这是游客的时尚,和我拼房的大姐也编了。两个编小辫的藏族妇女来自昌都,在拉萨租房住,一边编一边留心城管罚款,谁说藏族牛羊遍野,fuli多多,很多人也并不容易。
        从布达拉宫出来,才下午五点多,今天的行程就结束了,我和一个美女觉得不过瘾,又去拉萨河边转了很久,8点多才回来。今天一共走了3万5千多步,确实比较累,脑子都转不动了呢。


第五天(2018.10.4)

        今天从拉萨来到林芝。林芝只有海拔2900米,是行程中海拔最低的地方,有西藏江南之称。昨天散团的时候拉萨市内导游告诉大家要穿厚衣服,今天要过米拉山口。但昨天晚上一起看拉萨河的美女已经去过林芝了,她不觉得途中冷,于是我依旧穿了昨天早上穿的冲锋衣内胆。
        不听导游言,吃亏在眼前啊。海拔4720米的鲁朗林海(色季拉森林公园)山顶正在下小雪!为了照到没有其他人的色季拉山口石碑,我的手都要冻伤了,觉得自己被冻成了冰棍!开车往前没走多会儿,到了可以看到南伽巴瓦峰的观景平台,虽没下雪也很冷,又冻了近30分钟。鲁朗小镇也冻了几分钟。中途返回鲁朗林海山顶观景平台要去卫生间时,还在下小雪,天黑了,感觉温度又降了好几度,我下车没20秒立即逃回车上,再冻就出事了。
        今天最大的景点是导游,不知道他算不算西藏最好的导游,反正他带了两个观摩学习的并不年轻的导游。讲解内容中涉及到昨天去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时,昨天那个中规中矩的原本觉得还不错的导游的形象一落千丈。与我同龄的阿慎导游将西藏历史、宗教发展等内容讲得很透彻,逻辑性很强,联系到中国meng时把一些人都讲哭了。今天讲解的知识点很多,我们都很爱听,简介3个吧:
        1)大昭寺镇寺之本是12岁释迦摩尼等身像,布达拉宫镇宫之本是檀木观音,布达拉藏语的意思就是观音。松赞干布从尼泊尔用重金换得中空檀木中形成的观音像,布达拉宫因此得名。此观音像在吐蕃王朝灭亡后的战乱中丢失,800年后五世达lai喇嘛失而复得,重新供奉于重建的布达拉宫。
        2)藏传佛教有两个最重要的人物:莲花大师和宗喀巴大师。莲花大师是印度高僧,于710年左右将藏传佛教在西藏发扬光大。宗喀吧大师于明末创建格鲁派,他是第一世班禅和第一世达lai的老师,目前70%的藏传佛教信徒信奉格鲁派藏传佛教(带黄帽子)。
        3)藏传佛教的僧人要通过格西考试才能成为喇嘛,去年3000人考试,只有10个取得格西证书。一共考五门功课:第一门是美术,真正的唐卡是喇嘛画一笔画同时念一句经文制作出来的;第二门是藏医学,寺庙过去兼有医院的功能;第三门是杂学,包括哲学、建筑、星象、历法、占卜等;第四门是内铭学,学习密宗(藏传佛教)经文;第五门是外铭学,学习显宗(汉传佛教)经文。还要学多种语言,包括藏语、汉语、梵文。所以喇嘛知识广、恩泽多,很受人尊敬。
        这几天讲解的内容会很多,没时间一一讲述,总之,好导游会为旅游增色不少,期待接下来几天的行程。


第六天(2018.10.5)

        今天去了雅鲁藏布大峡谷、苯日神山、雅尼湿地公园和南伊沟。
        雅鲁藏布大峡谷要坐景区车辆进入,由专门导游讲解。我向峡谷下看第一眼时,感觉心脏并没有提到嗓子眼,而是心脏待在原地没敢动,傻掉了一两秒。巨大的高差,狭窄的道路,掉下去就万劫不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峡谷,目前只开发出十一公里多。第一个观景平台是大渡卡遗址,能看到雅鲁藏布江上的一座小岛,那里就是大峡谷的起点。第二个观景平台是门巴民俗村,我们一群人在这里穿上藏族的服装照相(门巴族服装不如藏族服装好看),穿上藏族衣服好像自然就会跳舞了呢。第三个观景平台是南迦巴瓦峰观景平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高耸入云,给大峡谷增色不少,上午天气很晴朗,南迦巴瓦峰6000米高处清晰可见,我幸运地拍到了更高一层的山峰,但主峰还是隐藏在云巅,一年到头基本上看不到。到南迦巴瓦峰观景台以后就原路返回了,居然是原路返回!那条路只够一辆车通过,两车相遇时要提前开到加宽地点避让,没及时避让的话外侧车辆就只能退回去。提醒对侧车辆时按三声喇叭,感谢对方配合时互按一声喇叭,司机们配合得很好。
        苯日神山是西藏苯波佛教(西藏本教)的一座神山,山脚下埋葬着历代藏王,那时还不流行天葬,而是采用土葬。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和苯波佛教融合后形成的,所以与汉传佛教有所不同。
        苯日神山脚下就是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是雅鲁藏布江和主要支流尼洋河交汇处。沿栈道和观景平台可以走到水质澄澈湍急的尼洋河边,这里是真正的风水宝地,最美的绿水青山。
        下午去了南伊沟,这里是中印边界,离印度只有50公里,边防jingcha暂扣了我们的身份证,我们换乘景区观光车进入原始森林深处,往返共需三个小时。这里景色很美,森林蓊郁、川流激荡。我认为最适合山花烂漫的5月份来游览,凉爽宜人的7月应该也不错。而现在,虽然树木还没怎么变黄,我们穿着冲锋衣或短款羽绒服却冻得够呛。返程前,几辆游览车集中在最后一个站点,大家买些热奶茶为1小时返程预先暖和一下,有一个司机羽绒背心外穿着过膝羽绒服,不拉拉锁,很从容优越的样子,我们车的司机师傅穿冲锋衣两件套中间加了羽绒背心,到达终点时,我夸另一个司机穿得真暖和,他哈哈大笑,我们这些游客在笑声中好像更冻得发抖了。
        今天阿慎导游的讲解依旧精彩,家事国事天下事没他不知道的。说到风水,用2008年几件大事举例讲解(南方冰灾、拉萨314事件、山东火车相撞、汶川地震、奥运会开幕时间等),这是摆事实、讲道理的高级洗nao,说得头头是道,我快沦陷了呢。也说到名字很重要,这我倒愿意相信,儿子的名字就是测字得来的,成为学识渊博的人那是一定的。
        少部分人今天的行程里包括雅江游艇,导游给换成明天的卡丁沟了,是一个小遗憾,不止是坐不坐游艇的问题,沿长长的台阶走到雅鲁藏布江边本身就值得期待,但没人和导游较劲,当然也没人想明天在卡丁沟傻等,好在我以前去过金沙江的虎跳峡,和这个有些相近。不过取消我们的景点省下费用增加同行低价团的景点有些不妥吧,我倒好奇看看最后导游能忽悠他们买多少东西。
        晚上吃了当地特色菜石锅鱼,大部分人尝了尝当地的酒。我们桌正聊得热闹,阿慎导游过来了,同桌一个年轻医生的知识储备和他不相上下,把我们都听傻了,快十点才回来,人和人的差距咋那么大呢。


第七天(2018.10.6)

        今天行程比较简单,从林芝返回拉萨,沿途去了卡丁沟、米拉山口、藏族民俗村。
        卡丁沟有十里竹林,这在西藏是比较少见的,瀑布周围的山石上有一些天然形成的佛像、乌龟、老鹰等形象,在景区导游的指引下,觉得山上还是有些玄机的,比如瀑布左侧有一个佛像头部,右侧有左手举宝瓶、右手撒圣水的观音,没慧根的人看不出哦。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是拉萨地区和林芝地区的分界线,去林芝的时候路过没下车,回来到这里的时候,正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碎雪横飞,不止横飞呢,我看到有的雪粒被吹得往上飞,温度倒不算太冷。没想到的是,五分钟之内天气便从风雪交加变成蓝天白云,实在让人诧异。
        藏族风俗文化村是政府扶贫工程,听起来西藏有不少处,村里每家的房子都是一样的,两层楼还带院子,挺不错的。在这里购物导游是没有提成的,不带游客来的话导游会被扣至少三千块钱。我们去的这家是一个又高又漂亮的藏族卓玛接待的,她是西藏民族大学毕业的,“娶”了一个汉族武警,对,就是“娶”而不是“嫁”,她们喜欢汉族小伙子,说藏族小伙子人懒e习多。她把藏族风俗介绍得挺清楚,然后带我们去银饰店,这些手工制作的纯银餐具和饰品真挺漂亮的,价格略贵,执行政府定价每克19.9元。
        藏族人对物质生活欲望不高,基本生活以外的钱财都捐给了寺庙,基本不留给后代。卓玛说藏族人不吃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因为他们有天葬和水葬的风俗。我请卓玛介绍了一下藏族的殡葬习俗:藏族的殡葬分为塔葬、天葬、水葬、树葬、火葬。活佛圆寂后进行塔葬,取出内脏后放入藏药等防腐物质,尸体封存于灵塔;天葬最普遍,没有做过恶行、身上没有伤口的人去世后进行天葬,小孩也从小参加这些仪式,天葬师将尸体切成108块,抹上酥油,燃上松柏枝,吸引老鹰(秃鹫)来吃,吃得越干净越好,将尸体反馈给大自然,重新进入物质循环;没有子女的人去世进行水葬;不满一岁去世的孩子进行树葬;有恶行的人进行火葬,这样的人一家子都颜面扫地。
        回到拉萨终于可以洗澡了,“日光城“还是比较温暖的。其实拉萨气候不差,夏季不热冬季不冷,缺点是太晒、太干,我去罗布林卡时,遇到辽宁人大学毕业后落户拉萨的,她说拉萨冬天不冷工资还高,比沈阳强。


第八天(2018.10.7)

        昨天晚上10点,纳木错导游给同房间大姐打电话找我(不知道为什么转这么大一圈,我昨天和前天都没有未接电话呀),让我明早跟她去纳木错,我说不是应该跟昨天的导游去羊卓雍措吗?他的名单上写着我8号走珠峰大本营线路,我不是应该跟他到7号吗?然后这个女导游也晕了,经过和北京紧急联系人、昨天的阿慎导游确认,我应该和纳木错导游走。
        今天早上6点多就出发了,先去租氧气瓶和羽绒服,经过4300米的杨八井以后,导游开始指导一部分人使用氧气瓶,建议先吸氧半小时。今天天气很好,路上拍到了念青唐古拉山7130米的最高峰,在4640米观测点时反而看不到了。
        上午十点半到达海拔4300米处的纳木错景区门口,因为前两天下雪,要经过的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路况非常差,景区只允许四轮驱动的越野车进入,大巴车是否允许进入要等交警通知。据说前两天所有车辆都不让进入,因为今天天气非常好,四驱车已经让进了,我们一开始认为等一会儿大巴车也能进,后来发现没戏,交警和景区不是一个部门,交警才不承担大车出事故的责任呢。我就想了个办法,到售票处给一辆自驾游车辆一百块钱,搭上了他们的车,回团写了脱团声明,导游退了我票款,我就自己购买门票随自驾车进入了景区。
        下过雪的土路确实很难走,有的地方越野车都刮底盘,大巴车不但今天进不来,估计十月中旬封山前都进不来了,我为自己的机智点赞。纳木错景区的山景和雪景很漂亮,我们玩得撒欢儿了。车上的5个人包括一个司机,两个搭车的,另外两个是包车的主人:两个从四川拼车的一男一女小网红,女子四五千米的海拔只穿漏洞牛仔裤和毛衣。他们边玩边发视频,我还帮网红帅哥拍照、拍视频呢,我居然能落实他的各种创意,配合得还不错。我要是晚生20年,是不是也像他们这样啊。
       过了一开始泥泞难走的路段,越野车意气风发地向前开着,我的薯片在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bao袋了,吓了我们一跳,珠峰大本营前完成了实验。
        好景不长,有超车的司机告诉我们的车胎瘪了,司机下车一看,果然瘪了,需要换胎,后备箱里居然没有千斤顶,向后面的车借,型号却不合适。等借到合适的千斤顶,换上的备胎却缺气。有自驾高手用电动充气机帮忙补了气,却发现换上的车胎也是坏的,开不了多远,需要返回几公里换胎。据说包的车因故临时用了一辆车,司机开车水平虽然非常好,但车辆并不是司机的。六七辆自驾游车辆停下来帮着解决问题,问题没解决之前都不离开,好人咋那么多呢。我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一点没影响心情,遇到的事情越多越好玩儿。
        车开去换胎,搭车男士陪同,我和男女小网红边照相边往前走。有一个卖藏族饰品的人往前捎了我们一段。一会儿,我们那辆车换完胎回来了,这个藏族人要把一串项链80元卖给搭车男士,搭车男士说我要买的时候你不卖,现在不想买了,双方起了争执。哎,咱们搭个车,不要给人家惹事呀。车继续往前开,我觉得司机是担心回去时被藏族人聚众拦截,就一直开,一直开,开了近半个小时,居然到了景区的二道门,验过门票进入景区的另一部分,原来这里才是纳木错。我们都以为下面那个更漂亮些的大湖是纳木错呢,车上另外4个人都去过羊卓雍措了,觉得纳木错逊千百倍,不知道纳木错为什么名声在外,这里的云、山和雪都比水好看。
        回来途中搭车男士请大家吃了非常丰盛的晚餐,到酒店九点多了。明天的导游又把电话打到同房间大姐的女儿那里(备用联系人),她女儿告诉了大姐的电话,大姐告诉了我的电话,没有人知道怎么回事,难道系统变异了,只能联系上备用联系人,主联系人都被系统删除了吗?西藏有一千多个地接社,导游不允许打旗子,我们都不知道应该哪个地接社到火车站接或到宾馆接。我的行程涉及四个地接导游,安排得有点乱,跟团游变得不是很省心,似乎不如自己买往返车票/机票、报拉萨一日+纳木错一日+林芝三日+大本营四日游呢,价格还能便宜些(不过再便宜也便宜不过天津的团费)。不一样价格和行程的团掺在一起,前天取消了我的雅江快艇,雅鲁藏布大峡谷也只走了半程,很多人反映西藏景色虽好,但旅游体验并不好。


第九天(2018.10.8)

        今天开始进入珠峰大本营行程,第一天先从拉萨到日喀则。
        早上9点在拉萨边防大厦门口集合,办理边防证后出发。我不到8点半就到了,因为怕珠峰路上盘山路太多会晕车,想坐在前面位置,我又困又冷等了半个小时,团员差不多都到齐了,司机兼向导才到。幸运的是,我居然坐在了副驾驶位置上,视线开阔,自由开窗,随时提问,完美。
        经过嘎拉山隧道就出了拉萨,然后经过特别长的拉萨河大桥,下面有四、五条拉萨河,都不算窄,每条江之间的岛上长着树木,丰水季节树木会有一半浸在水里,很美的江景。
        去羊卓雍措的路上,司机师傅让我们触摸到了雅鲁藏布江水,江面挺宽的,河水打着漩涡在眼前流过,我撩了撩江水,部分弥补了没走到大峡谷谷底的遗憾。
        路过雅江河谷观景台时,停留了20分钟,那里有十多只藏獒、几只山羊等待照相。我和两只藏獒合影了。看得出来吧,藏獒是很温顺的动物😁。
        路上经过羊卓雍措,她不愧为最美圣湖的称号,高处欣赏和亲密接触都令人难忘。我们先在4998米的高处观赏,湖水呈现出梦幻般的蓝色,与蓝天、白云、山峰形成人间仙境。然后来到4441米海拔的湖边,湖色依旧蓝汪汪的,水质澄澈,湖边有大约10头牦牛,其实都很好看,我和新的拼房美女排队与最漂亮的一只牦牛照了相,其它牦牛有点失宠呢。羊卓雍措狭长蜿蜒,有六百多平方公里,我们沿羊卓雍措行驶了大半个小时,一路美景,一直开往日喀则方向。
        路上经过5190米的卡若拉冰川,这里是电影《红河谷》的拍摄地,司机师傅给我们40分钟去爬观景平台。前5分钟我爬得特别气喘,哎哟,高原反应很明显呀!随后呼吸就平稳多了,5个中型车的游客好几十人往返相遇,一时间还有点热闹。我和一个男的爬到游人能去到的最高点,又跨出栏杆,往上爬了一点。运动着身上并不太冷,却很冻手,往回走到半路下起了小雪,风很大,大家冻得够呛,都没能40分钟以内回来。
        明天要上到珠峰大本营,5200米我应该是没大问题的,司机说普通游客只能到这里,上面的营地都是收费几十万的训练营地。快到日喀则时,司机停车讲了大本营的情况和租氧气瓶、棉衣、睡袋的事情。棉衣、睡袋100元,氧气瓶600元,像我这么要钱不要命的人,只租了一个睡袋。如果有人在大本营觉得不行非要下来,没有三千元是请不到人的,听到这个价格我们都吓了一跳,这就叫花钱买罪受啊。


第十天(2018.10.9)

        今天早上8:30从日喀则出发,沿蜿蜒曲折的318国道行进,下午2:30左右到达珠穆朗玛景区,又经过珠峰路108道弯(司机说实际有120个弯),爬上爬下多座山,经过的最高点是珠穆朗玛景区牌楼,司机说海拔为5248米,珠峰道路状况很好,天气也很晴朗,大家都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我在5200米的加乌拉山口观景台还使劲儿蹦了几下,傍晚5:30入住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帐篷。中间路过海拔4900米的绒布寺,据说这是世界最高的寺庙,旁边就是边防shao所,在这里看到10个骑行的外国人,厉害,不过是有汽车跟着的,用来装东西。我一路上居然没晕车,这是此行很意外的一点。
        一路上景色都不错,一进珠峰大本营反而有些失望,一点儿雪都看不到啊,周围山上也基本没雪。到这里的时候挺暖和的,只穿冲锋衣内胆就可以,过了不到20分钟出去转,大本营在山的阴影里了,温度一下子低了很多,都冻手了呢。珠峰大本营有两个5200米石碑和两个8844.43米石碑,离大本营不到一公里立了游人止步的牌子,司机告诉我们越过了要被罚款三至五千元,他也会被骂死的。
        日落时看到了日照金山景象,珠穆朗玛峰真的像一座巨大的金山,金碧辉煌的。从珠峰大本营的角度看过去,我觉得珠峰三角形的背景下有大佛像的形象,大本营边上的山上好像有很多站立的小佛像,在宗教氛围这么浓的西藏,真会认为这是一座圣山。
       大家的高原反应并没有太严重,同行共12人,有6个人租了3个氧气罐,我看也都没啥大问题,但有一个女的前两天感冒了,今天开始严重,不时咳嗽,却只有雷达蟑螂喷雾剂那么大的小氧气罐,根本没多大用,今天晚上肯定不好过。
       帐篷里火烧得很暖和,一个13岁的藏族男孩为大家忙前忙后地服务,引火烧开水,提着特别大的水壶给大家冲方便面,动作可麻利呢,他也在上学,但上学的时间好像和内地不一样。火烧时间长了也不行,12个人住一个帐篷本来空气就差,有几个人包括我都觉得头有些疼了。晚上9点左右不再加冒着青草气息的牦牛粪以后,帐篷里逐渐冷起来,但空气好多了。现在天气冷了,帐篷入住率不高,据说根据今天的入住人数一个帐篷超过6个人要罚款,但我们已经入住了谁都不想动,凑不出一半人愿意换帐篷,于是愿意夜里看星星的人会趁有人来检查的时候出去看星星,据说夜里两点多时效果最好,繁星满天,大似乒乓球,我觉得这有点夸张了,不过拉萨就已经能看到银河和满天星星,我夜里要出去看一下。


第十一天(2018.10.10)

        大本营的帐篷居然是关不上门的,只有一个棉布帘子挡风,夜里最低零下二度,晚上9点炉火熄了以后帐篷里温度下降很快。晚上11点左右大家都躺下了,我不觉得很冷,我穿盖着保暖内衣+毛衣+冲锋衣+羽绒服+睡袋+棉被,戴着帽子,只是吸入的空气比较凉。
        夜里十二点多被帐篷主人叫起来看星星,满天星星果然壮观,我们试着用手机照相,照不出好效果,却吸引来了2个管理人员,问我们住哪个帐篷,让我们回去,我们都不说,僵持了一会儿,过来一个人和这2个管理人员说话,我们就都去上厕所,然后在厕所附近等了一会儿,打算等50个帐篷都查完再回去。大约过了十多分钟,4个管理人员找到了我们,吆喝我们回帐篷,前面的男团员故意走错帐篷,被发现了,事态要严重啊,我们只好走回自己的帐篷,帐篷主人和管理人员走了,我们都睡下。早上帐篷主人和主张我们住一个帐篷的司机都看似正常,大家都没提这事儿,没人想知道住6个人还是12个人有道理。
        早上6:55我出去上厕所,居然还是繁星满天,跟夜里十二点多的效果差不多,猎户座依旧是最醒目的星座,夜里十二点多没看到的北斗星也出现了,其它星座或星星我也不认识了,看了十多分钟就回去了,冻脚。
        大本营早上8点以后才日出,阳光照在珠峰上效果还行,但比昨天晚上的日照金山差远了。这时大本营的空气很糟糕,很多车打着了火,汽油柴油味儿熏人,部分帐篷也冒起了烟。我又走到游人止步那里,把藏族家访时送的哈达系在了经幡堆儿上,回来路上才想起来,忘说祝福的话了🤭。
        早上8:40从大本营出发,下午4:30回到日喀则,路上把昨晚缺的觉和这些天缺的觉都补上了。下午4:35到5:30游览扎什伦布寺,历代班禅的灵塔都在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风格和哲蚌寺很像,也像一个城堡,有一些寺庙和很多住宅。但管理情况一般,香火也不胜,来参观的人不是很多,外国人都快赶上中国人多了。
        晚上团餐和明天中午合并了,我和其他团员出去吃了羊肉和蒸汽牛肉面,这两天的团餐真减肥啊,都馋肉了呢。


第十二天(2018.10.11)

       今天的主要行程是从日喀则回到拉萨,路上主要去藏族家访,行程比较简单。
        藏族家访的村子叫塔玛村,是今年3月份才对外接待的,村里有130多户人家,1千多村民,是后藏比较大的村子。
        23岁的藏族文化讲解员格桑德吉汉语说得比较好。文化讲解员都要考普通话的,包括心理素质也要比较好才行。后藏的讲解员工资比前藏高,但她羡慕极了前藏讲解员一年可以有一次政府提供的免费旅游,她们藏族人很难离开居住地,要经过审批的。前藏后藏的讲解员都说她们最希望看到大海。
        今天和讲解员聊得很充分,她们家里以务农为主,主要种植青稞(亩产二三百斤),养的牛是奶牛不是牦牛。只在过年才杀牛羊,能吃很久,剩余的晒成干,想吃就掰一块儿。藏族人不喜欢分家,通常十多个人住在一个大房间里。她只有三个弟妹(这还少),但一个姑姑家有7个孩子,后来人太多就分出去一家。我们问她为什么姑姑和她们在一个家里住呢?她说能拐回来就拐回来嘛,她父母也希望她能拐回来一个。她们藏族人不存钱,年底时到银行把剩余的钱换成黄金、白银捐给寺庙,以积功德。格桑德吉穿的羽绒服是游客捐的,村子今年3月开放以后,讲解员向游客号召给她们寄厚衣服,羽绒服比羊毛暖和,她们爱穿,这一号召,捐的衣服邮局里都放不下了,她们自己村分不完,还给邻村分了一些。
        格桑德吉家用的新电视也是政府资助的(LED电视,目测屏幕不小于42cm),但电费要3.6元一度,她们不舍得看,弟弟妹妹有时用原来的小电视看动画片,我们告诉她,LED电视才更省电。为什么她们用的电那么贵,还要从内地运过来呢?这么强烈的太阳光不好好利用,光伏发电的脚步太慢呀。
        讲解员说后藏没有树葬,但塔葬、天葬、水葬、火葬、土葬都是有的。对一般藏民来说,天葬是他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天葬有3个条件:1)朝拜,一生必须从家磕等身长头(三步一磕头)到大昭寺,在大昭寺前再拜10万次,然后才能去拜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2)一生不能说谎,不能做坏事;3)没有开刀做过手术、没生过大病,如果有,如剖腹产,则只能进行火葬,所以很多人家里会收集废弃的木材备用。水葬只适用于孤儿和没孩子的老人,也会有水葬师把尸体进行分割。做尽坏事的人才会被土葬,头朝地脚朝天随便找地方埋起来,用脚使劲在上面踩,踩入18层地狱。人去世以后由喇嘛念一晚上经,然后告诉可以使用哪种葬法。
        我们说天葬太难了!格桑德吉说不难呀,她5岁就随妈妈去朝拜了,那时年纪小,用了一年多时间,因为父母不想耽误她上学,一般人几个月就完成了。她朝拜完直接就被妈妈留在了拉萨自己上学,一直到高一,只有假期才能回来。上学时要学习藏语、汉语和英语,她小心翼翼地问我们中间有没有老师,知道没有才放心地说汉语太难学了,经常被老师骂,分不清通假字和同义字这些。嗯,可以理解,我都觉得汉语不可理喻,有几个人能真正学明白“的”、“地”、“得”、“打”、“差”、“和”这些常用字呢?
        说了这么多关于天葬的内容,如果你没觉得不适,欢迎长按我名字后的二维码,做一个遗体捐献自愿者。积极地活,从容地死,不要浪费有价值又能造福他人的东西。
        回拉萨走的路和来时不同,路上经过一处天葬台,没有天葬正在进行,有也不让参观的,据说现在只有四川色达让参观,我前几天看到了自驾游那个男网红拍的视频,好几百只秃鹫飞来飞去,还挺壮观的。路上经过尼木河谷,观景台不远处有一处吊桥,看着很有感觉,司机不让我们去走。
       中午吃得极好,是两顿餐标的合并,我看不止两顿餐标,四顿都有了。吃美了司机说,今天到拉萨市区有点早,要不要去西藏最大的牦牛肉加工厂看看,买不买都可以,他可以得到每人15块钱人头费,虽不是行程之内的安排,也希望支持一下。这个司机还是挺不错的,车开得很好,每个观景台都让我们看看、拍拍照,问他问题也是有问必答,何况最重要的,我们爱买东西呀!于是去了牦牛肉加工厂,这里确实很有规模,有牦牛肉加工的车间,有比较大的超市卖各种口味的牦牛肉和青稞酒、酥油茶、工艺品等。我们品尝了不少牦牛肉,随便吃。明知道导游有人头费,有回扣,这里的价格肯定高,还是禁不住买了几百块钱东西,总要带点东西的,明天就走了,晚上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地方买。
        晚上和拼房的女孩同住,我原来住的条件很一般的房间居然一晚能退230块钱,没想到旅行社订的房间也这么贵,西藏消费当真不便宜。晚上去女孩住的酒店楼下的超市转了转,内地来的酸奶基本都在一盒10块以上,当地的也不便宜。青稞酒和雪菊肯定是买贵了(楼下就有大超市怎么不通个气啊)。


第十三天(2018.10.12)(终)

        西藏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值得一去。担心高原反应的人最好坐火车去,有个逐渐平衡身体内外气压的过程。最好坐白天经过昆仑山口的车次,能看到更充分的风景。北京没有这样的车次,可以从西安、兰州或西宁转车。返回低海拔的地方也要留出时间调整身体,醉氧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睡不醒啊。
        去西藏旅游的最好季节是五六月份,因为七八月份为雨季,道路损坏、落石的可能性很大,影响行程和安全,9月份去也还可以,不建议10月份去,很可能纳木错已经下雪就去不成了。
        宽檐帽、墨镜和防晒霜是必带的,西藏紫外线非常强,最好准备个口罩,当地很多人也戴口罩的。
        西藏物价偏高,团餐质量差,空气干燥,可多带些零食和水果。
        西藏游的行程会被拆分成多段,可能晚上八九点次日的地接导游还没有时间联系你,这一点让人有些烦恼。我一共跟了4个地接导游,我的感受是,虽然地接导游的水平有差别,工作上都是尽心尽力的,一定会联系你,也不会丢景点(我的雅江游艇在雨季来临以后换成卡丁沟了,行程说明里是有说明的,不算丢景点),需要时有紧急联系人可以联系。
        藏族人普遍平和友好,他们全民信教,做坏事的人相对较少是毋庸置疑的。我多次看到牦牛在公路上泰然自若地行走,在很陡峭的地方吃草,一看就是没人管的,价格不菲也不会丢(牦牛一万多一头)。寺院门口有一些藏民坐在门口要钱,寺庙并不赶他们走。有两次我看到藏族人从一个桌子上拿钱,转身放到佛像前,桌子上的零钱好像是为没有备够零钱的人准备的。有两个晚上打车,距离差不多,第二天比第一天车费少40%,第二天的司机问:那个司机是汉人吧?指了指头顶的十世班禅头像,说我们是信这个的。当然景点也有藏族人并非善类,面相上就看得出来,适当注意一下就好。旅游环境整体是安全的,会经过多个检查站,要刷身份证的。
        西藏之行结束了,串一下景点,以做纪念。
                             念奴娇·西藏游记
        布达拉宫、大昭寺,八方藏民叩达。罗布林卡、哲蚌寺、扎什伦布宏大。珠穆朗玛、南迦巴瓦、念青唐古拉、苯日神山,入云天似灯塔。
        雅鲁藏布峡谷、雅鲁藏布江,俊险相搭。羊卓雍措、纳木错、雅尼湿地如画。鲁朗林海、卡若拉冰川、南伊卡定,秀林深峡。牧牛羊雪山下。

9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爱山琳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爱山琳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