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驴友大厅> 登山外骨骼在泰山试用,以后真能“躺着上山”?

登山外骨骼在泰山试用,以后真能“躺着上山”?
近日,一则"登山外骨骼在泰山试用"的消息在户外圈炸开了锅。
一款听起来像是从科幻电影里走出来的装备,竟然真的出现在了五岳之首的泰山之巅!大年初二(1月30日),泰山的台阶上突然窜出几个“钢铁侠”——他们腰间绑着银灰色机械骨架,双腿像装了隐形弹簧,健步如飞,引来周围游客纷纷侧目。

“真·物理外挂”。图片来源网络
据泰山文旅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由泰山文旅集团与深圳肯綮科技联手放出的大招,是一款帮助游客攀登的外骨骼机器人!
1、“感觉像是有人在拉着我上山”
简单来说,登山外骨骼就是一种穿戴式机械装置,通过电机、液压或弹簧等助力系统,为使用者提供额外的力量支持。它最早应用于**和医疗领域,如今开始向户外运动领域渗透。
这款外骨骼机器人自重仅1.8公斤,运用先进的人体工学设计以及动力、电子和AI算法等核心技术,能够感知下肢运动趋势,实时捕捉肌肉发力,并提供恰到好处的助力,有效减轻游客的双腿负担,官方说法是“让你每个踏步都像被温柔托举”。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爬山了!”图片来源网络
续航也颇为给力,一次充电,狂走约14公里,直接从红门冲到玉皇顶不带喘。据悉,这款产品正在试运营阶段,预计3月初批量投放市场。
泰山之上,游人匆匆,新奇事物的出现自带光芒,质疑也是如影随形。
这波科技和体力的Battle究竟哪个更胜一筹?机械腿真能让你毫不费力地“躺着上山”还是更多是噱头?我还没有体验过。不过现场一位激动的现场大爷已经对着镜头喊话:
“这玩意比走平路还轻快!”

泰山。图/松鼠
不用坐索道错过风景,穿机械腿硬核登顶,银发族自是狂喜,年轻菜鸟自然也因此重拾斗志。试用后的游客凡尔赛地在一众气喘吁吁的登山客中表示:
“腿完全没使劲,比逛菜市场还轻松”。 “戴上之后,感觉像是有人在拉着我上山,科技感满满!" "膝盖压力明显减轻" "下坡时稳定性增强" “感觉我又行了!”
批量投放市场还没开始,全网已经激情玩梗跃跃欲试,网友甚至举一反三激情发言:
“建议推广到所有景区!本废柴立刻报名征服珠峰!” “建议民政局标配,背媳妇上楼不费劲!”

截图来源网络
2、户外"钢铁战衣"or鸡肋装备?
玩梗归玩梗,跟户外相关的装备,终究还是让人有些好奇——这玩意儿是如何工作的?到底是登山界的"钢铁侠战衣",还是又一个华而不实的"智商税产品"?
👉外部框架:提供垂直支撑,帮助用户保持平衡和稳定。 👉传感器和驱动器:包括关节角度传感器、力矩传感器和电机等,用于监测和控制外骨骼的运动。 👉动力源:通常使用电池供电,为外骨骼提供必要的能量。 👉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和算法处理传感器数据,实时调整外骨骼的运动,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和用户需求。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图源/arcteryxacademy
去年下半年,始祖鸟就曾和Skip(一家可穿戴机器人初创公司)联手推出了条售价近4万元人民币的电子登山裤,并开启早鸟预售,在户外圈引发热议。
两家公司宣称这是“世界第一条全功能电子动力登山裤”,历经4年的调查、研发、测试,由可拆卸的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始祖鸟那柔软又舒适的Gamma软壳裤,另一部分则是Skip的外骨骼可穿戴设备
始祖鸟当时预售的产品最早次年10月,即2025年10月交付。

早鸟还享受500美元的预购优惠,图源/截图自skip官网
如今,预定了鸟裤的高科技追随者还没拿到产品,泰山的游客倒是先体验了一波助力登山。
这款登山外骨骼目前售价据称约2-3万元,景区租借费尚未公布,但参考迪士尼童车日租120元,这波泰山恐成最大赢家。
根据相关产品介绍,外骨骼可帮助减轻体力负担,提高行进速度,增强稳定性,提升耐力……简单来说,用在爬山徒步上的话,背包不觉得重了,能背负更多东西了,走路不觉得累了,能走得更远了,也不容易崴脚伤膝盖了等等,听起来分分钟能“暴走大横断、登上珠峰之巅”。
不过,理想虽丰满,现实却还在步履蹒跚。
目前外骨骼设备的成本较高,远超普通登山装备预算;安全性和舒适性、适用范围的局限以及个性化需求等应用中也面临不少挑战,普及性有限。
不同个体对减负效果的感知差异也很大,至于游客体验中反馈的"转弯时略显笨重"等亦是一项硬伤,虽然采用轻量化材料,但仍增加了额外负重体验,灵活性也比较受限。
此外,续航限制、长时间穿戴是否舒适、故障率、维护等问题也比较现实,比如曾有网友提出陡峭台阶遇上死机bug怎么办?官方回应“紧急脱扣装置3秒解锁”,但键盘侠们依然脑补出《泰山惊魂夜》剧本。
3、未来已来,但方向对吗?
外骨骼在医疗和**等领域的应用少有争议,但是在户外领域,登山外骨骼在泰山的试用,或许是户外装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识,也势必会带来一些挑战和争议。
它展现了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前景广阔,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登山工具,更昭示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也引发圈内人士对户外运动本质的深刻思考
——登山外骨骼是否违背户外精神?我们需要怎样的登山?

图/行摄匆匆
科技平权者高呼“科技就该服务人类!”,让更多人享受登山乐趣,提高登山安全性, 是科技进步的必然。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登山外骨骼很可能会像当年的登山杖、冲锋衣一样,从新奇装备变成常规选择,甚至会进一步降低登山门槛、改变登山方式,催生新的户外文化。
体力霸权被装备加持消融,登山不再是年轻力壮者的特权,老人、体弱者也有权感受山顶的变幻风云。那些曾因体力绝望的游客,也可以因为顶峰风光的触动热泪盈眶——对他们而言,这不是作弊,而是迟到的公平。

图/梁爽
但当科技模糊了“人力”的边界,争吵也从未停止。
在靠机械腿上山还算“征服”泰山的灵魂拷问之后,网友追着毒舌:“下一步是不是直接无人机吊上去?”
或许以后外骨骼类装备逐渐成为打卡标配,登顶成功的背后则是“实际肉体步数为0,能耗相当于躺着上山”。
运动锻炼的效果被稀释的进阶版,则是腿部肌肉退化成史前水平;一套给力的外骨骼加一只运动手环,不用怎么费力就能赛博健身,朋友圈躺赢,妥妥的魔幻现实主义。

图/哈里森
对于推崇户外原教旨主义的人来说,外骨骼或许是这个时代的登山杖,它让更多人与山川对话,却也稀释了苦行僧式的浪漫。
有驴友坚持“痛苦是登山的勋章”,甚至搬出老祖宗理论:“连气都不喘,怎么感悟‘会当凌绝顶’的意境?”, 忧心登山纯粹性可能因此消失殆尽……
当然,登山外骨骼作为一种新兴装备被广泛日常化应用的前提,则是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需要更轻量化材料应用、更智能的助力系统、更持久的续航能力以及更人性化的设计等等。

图/清姐
未来已来,看似遥远,或许也只是转眼之间。登山外骨骼的未来之路,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总是确定的:真正决定登山体验的,永远是人,而不是装备。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给叫我乌木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