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碉楼,不得不说的国家地理世界遗产
说到世界遗产,开平碉楼绝对能独占一席位。今天老王就带儿子来到开平,也来聊聊开平碉楼的前世今生。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境内,是广府建筑之一,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先来解释开平当年的历史。开平在历史上一直属于交州和广州,曾在多个朝代属于新会县管辖,直至到南明期间,南明永历帝为了更好管辖岭南,对地域进行细分,从开始立县,隶属于肇庆府管辖,也是这个原因,开平在五邑里也带有部分肇庆的风俗习惯。南明期间刚建立县城,整个开平只有1.5万人,人少也没有特产,基本温饱也难于支持,这个就是开平人不断外拓下南洋的原因。下南洋其实也是逼得无奈的原因,在家待得到估计就是饿死,出去外面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当时下南洋是以近亲为单位闯出去,觉得有运行就回来招兵买马。

然而每个游子也有一份故乡的心,一封封家书就是他们炽热的爱国爱家的心意。

在这里铺垫了开平碉楼的前世今生,现在在江门地区,开平碉楼的集中点远远超过我们作为旅客的想象力,开平碉楼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大量华侨回乡置业,开平碉楼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碉楼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我们走在恩平、开平、台山和新会的路上,会发觉到碉楼的存在或是两三为伴倚在村庄旁边,或四五成群散落在田野上。

乘着汽车沿广湛公路穿越侨乡开平市时,会发现这些千姿百态、富欧陆风情的碉楼。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当时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状况及开平是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明朝后期就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我们的旅途是祖宅村—先锋天下网红粮仓书店—仓东村——联登楼碉楼群——煲仔饭剧场——蚬岗旧墟——中坚楼
1、旅途开始:开平祖宅村
很多人想到碉楼第一时间就是想到自力村,自力村的碉楼群是比较密集,也是申报世界遗产的主要证据。但对于我们驴友来说,秉着不花钱就是第一的原则,要钱才能进去的景区被迫离开我们的视野,离自力村不远祖宅村,就是首选!
碉庄



(上图为我们同行美女·鱼鱼拍摄)
沿观光道来到祖宅村的前面,终于看到了“碉庄”的大门,原来是由碉楼和庄园组合而成。联排的碉楼集合在一起,起到不单单是防御的作用,更是对村里文化的守护,村里老人说是当年村长要求集资建设的,这个也跟其他碉楼有不同之处。
说到祖宅村,也要说说他的老大强亚村。强亚村位于开平市塘口镇中部,下辖自力、庙边、岐岭、祖宅、广陵、水龙、上塘7条自然村。作为“开平碉楼与村落”这张世遗名片的主要载体,强亚村现存57座碉楼,拥有自力村碉楼群、方氏灯楼、圣母庙、驸马方公祠、油菜花景观和广陵水乡等丰富的碉楼文化和自然资源。而祖宅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这里的碉楼群了。这些碉楼既具有传统的中式建筑特点,又融入了西方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融合之美。
网红AAA厕所

祖宅村还有另外特色的景点,虽然不是上百年的历史,但有着更厉害的名字——AAA级网红洗手间。旧貌换新颜,乡村翻新篇。没有景点就造一个景点出来,这估计是开平人的特色。这不单单是个厕所,更是文化的传承。~~~~~~




很难想象,如今这样一个人气十足的强亚村,以前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以前村里到处是杂草、泥泞的田埂路。没有特色经济、村集体经济和产业项目,强亚村人口难免外流,当时,仅有一些老幼留在村里,四处冷冷清清。现在的祖宅村,人口回归,小资经济更是蓬勃发展。


当儿子问我什么叫做庐,我也经过深思熟悉才认真回答,庐,我们五邑地区的居民对当地一种造型和建筑用材均较好的楼房住宅的雅称。这种楼房为单幢二至三层,里面正厅、三房和厨房,规范整洁。每个居民都有把自己的屋命名的雅致,所以每个庐不同名字。

碉庄之所以叫做碉庄,是因为它是把庄园和碉楼和居住都集合在一起,形成庄园的美景,你们想想,这是怎样的一个建筑,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个教堂,实质上是祖宅村的观音庙。真的把中西结合得天衣无缝,令人叫绝!
2、先锋天下网红粮仓书店
从天下粮仓到精神粮仓要走多远,不远!这个在粮仓里面改造的书店,占地5个粮仓,曾被美国CNN称为“中国最美书店”,被英国广播公司BBC评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被英国卫报评为“全球十二家最美书店”。


让我们一探究竟!我们导航到先锋天下网红粮仓,在庞大的停车场对面就是一个小公园,可供露营和露天书吧使用。

车场的左边是镇的自助图书馆。

沿着这个非常有特色的棚前往,就是我们的先锋天下粮仓。


天下粮仓先锋书店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是大气磅礴的艺术建筑。该书店由始建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塘口粮管所粮仓改造而来,占地面积约 1553 平方米。五个粮仓由一条封闭的外部的长廊连缀成一体,保证筒仓完整且空间不受干扰。

粮仓入口是一个新建的咖啡馆,南侧有一座文学钟楼,高低错落,浑然一体。


步入书店,感觉到是艺术和文化的熏陶,处处是景色,处处是人文。







最有特色是粮仓第五仓的网红楼梯和人文窗户。


3、仓东村
导航到立园,就在这些景点附近,还隐藏着一个美丽且完全免费的古村落——仓东村。仓东村位于立园的隔壁,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的碉楼群不仅仅是祠堂,更是一个活化的文化教室。


碉楼的顶上大大写着“寿贞学校”。

每个祠堂都是可以进去参观的。




根据本地人所说,仓东村建村于元末明初,是开平塘口镇谢姓的始居地,至今已有600-700年历史,村中完整地保留了岭南传统村落的风水格局,以及不同年代富有特色的建筑,是一座记载了侨乡历史的天然博物馆。村里每逢假日都会举办文化传承的青少年活动和研学活动,文化气息十分浓厚。



4、联登楼
来到蚬岗,跟大家再说说华侨的做法,一般华侨有钱后就会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由于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每一群碉楼也是当年的历史纪念痕迹,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奢华与品味。





联登楼后,是一群小型的碉楼群,大小有8个。在碉楼群后,还有联登里的人家居住,他们在这里守候着碉楼,也守候着祖宗的家业传承。

它们被疯狂生长的杂草所覆盖,形成了一种颓废而美丽的景象。这种美感与周边的活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联登村的这种独特魅力,让人不禁驻足,感受这片土地的美丽与历史的厚重。


5、蚬冈旧墟,美食的活化——煲仔饭剧场
煲仔饭在蚬冈镇有数十年历史,是当地特色美食之一。蚬冈煲仔饭剧场用“煲仔饭”命名,抓住了海内外蚬冈乡亲的情感内核,引发了情感共鸣。这条老街,是当年蚬冈人的精神所在,也是现代人活化历史的展现。
煲仔饭剧场






事不宜迟,先吃为敬!这里煲仔饭价格不高,39元套餐简直让人眼前一亮。一煲香喷喷的米饭,配上新鲜的青菜和一碗炖汤,再加上一小份牛耳饼,简直是物超所值。里面最值得推荐就是蚬冈特色煲仔饭,里面有腊肠、腊肉、瑶柱、咸蛋、腊鸭、排骨等,料非常足够。对于我们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朋友来说,这样的价格简直是捡到宝了。


剧场旁边就是气派的黄氏宗祠,可以免费参观。这里还是《狂飙》的取景地之一,剧中强哥吃饭喝茶的大圆桌就是在这里拍的。

蚬冈旧墟




一条老街,一段故事。如今,这些百年老建筑虽然已显破败,但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漫步在空荡荡的路上,在静静的潭江边,仿佛看到过往热闹的场景。


7、中坚楼
中坚楼,在开平有着独特的地位,也叫机器人碉楼。它外形奇特古怪,甚至有些滑稽,远观酷似一个机器人,有眼睛,有嘴,特别有意思。墙厚30厘米,铁窗由2厘米厚的铁板制成。每层楼四面设有八个枪眼,六楼顶层还装有一台铁炮,用铁链、铁砂等做**,射程可达200多米,主要用于防御。墙身设有“○”和“|”形射击孔,五层四角悬挂圆形“燕子窝”,楼身每层均有腰线,顶部带有巴洛克式和哥特式风格。楼额上写着“中坚楼”,整体造型坚固而结实。







“沿着潭江走,岸边是碉楼,一座座屹立传奇和不朽。儿女闯四海,思念揣衣兜……明月照天涯,牵挂是碉楼,一遍遍重温离别与聚首。登高迎五洲,门前山水秀……”这里流淌着不单单是开平的乡愁,更有这开平的底气。老街、老店和骑楼,开平再见!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智文兄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