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 “霞客行”@南岳衡山

“霞客行”@南岳衡山
相关轨迹:2025-02-22 13:16:45
缘起
性本爱山野。涉足户外近十年,爬过的山不下百座,但不喜景区的热闹,很少去名山。三十年来,往返湘粤上百次,都要过衡山或九嶷山,却过而不登。这两三年,体力大不如前,也想多带小孩走走、长些见识,于是开始关注名山。细读《徐霞客游记》,发现沿徐霞客线路走山,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将户外探险、风景名胜和人文知识结合一起,可越野、可休闲,可独行、可陪伴,很适合自己目前的需求。于是,就有了“霞客行@名山”计划,周边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的山接近性都很好,两到三天基本可以完成一条线路。决定先从家乡的山开始,分别于今年正月、三月完成了“霞客行@南岳衡山”“霞客行@九嶷山”。
徐霞客湖南行(“楚行”)是他最后一次出游“万里遐征”的重要部分。时他已年半百,克服遇盗失资、同伴重病等重重困难,从株洲入湘,沿江登山访古游衡阳、永州、郴州,复返衡阳,从永州入桂林(“粤西”),历时四个多月,留下了五万六千字的《楚游日记》(共十六章)。而衡山、九嶷山是其重中之重,记载非常详细,完全可用作户外旅行攻略。
巧合的是,虽没刻意,两次“霞客行”,两个年过半百的老男人在正月、三月出游,却也跟当年霞客相似,经历了风雨、冰霜,受困过迷路、阻路等。当然,我们走的路,跟当年徐霞客走的完全不可比,虽是同样的线路,可却是完全不同的路,这是循先人足迹的敬仰之路!
前言|一顾再顾,循迹规划
衡山,这两年多次前往,去年带岳父、大儿去了,今年年后从老家回来时又携家人再登。这两次都从景区正门(前山),徒步上山、乘车下山,两次走的线路不同,囊括了前山的主要景点。年后那次,本来计划安排家人先回去,我再留下来走两天“霞客行@”线,可惜天气不好未成行。月末再回老家祭母,留出一天半时间,终于完成此行。




徐霞客于明**十年(1637年)正月十一日入湘,二十一日抵南岳,当日先拜谒大庙,再探访水帘洞。二十二日自大庙登山,抵达上封寺(与现今景区主要游览线路大致重合)。其后,徐霞客在后山、前山几上几下,详细考察山脉河流走向,从祝融峰下中山沟、龙池,经藏经殿、福严寺,转方广寺下马迹桥,于二十八日离开衡山入衡阳,共八天,留下近五千字的游记。

前两次带家人走前山,跟霞客路线基本一致。设计“霞客行@南岳衡山”线路主要围绕后山及北边水帘洞、南面方广寺,尽量走古道、户外线,多过名胜古迹。查功略、找轨迹,发现衡山户外非常热门,线路很成熟。
初步规划:从水帘洞上山,沿峡谷上山脊到广济寺,登禹城古道上祝融峰,在上封寺(当年徐霞客住此三日无文)“挂单”看日出;从会仙桥沿曾国藩古道下到红旗村,经茅坪至中山沟,再走龙池古道上藏经殿,从西岭出口出。方广寺、马迹桥路途较远,时间紧,开车前往。

一、水帘洞受阻,方广寺寻古
原来没计划约人,周五晚快入睡了,友人来电约周末爬山,我说没空要回湖南,后又补了一句“顺道去衡山,走徐霞客路线”,他当即来了兴致,说要跟我一起去。周六(2月22日,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清晨自驾出发,11时许抵达水帘洞景区。不想景区因下雨有滑坡关闭,试找人带路绕行未果,决定反穿,开车先去参观方广寺,再从西岭入口登山。
到方广寺二十多公里,山路盘旋、雨雾迷漫,开了近一小时,快下方广寺那段,坡陡弯急,很危险。寺深处山坞,多条山岭汇聚,前有小溪,人迹少见,实不负南岳四绝(“方广寺之深”)之名。冒雨参观,很失望,都是现代重建的,没找到半点古迹,很少游客,旁边的二贤祠也大门紧闭。
在此,曾经朱熹、张栻留诗百首,传下“朱张霁雪”佳话;徐霞客日行百里,详细考察周边山川地理;王船山组织义军抗清,在此隐居著学十数载.......



原路返回,到十里茶乡,同伴发现公路上方有大片金黄色的花,停车观赏。同伴介绍此为金缕梅,此前未曾听闻(形似金银花,为灌木非藤躉),此时花开正盛,漫山遍野皆是。公路下方山高谷深,沿片都是茶林。短暂开天,云雾缭绕,非常壮观。若天气晴好,此处定成网红打卡胜地,而此刻,唯我二人独享此景。



二、冒雨藏经殿,徘徊老龙池
至西岭,于附近午餐后,放好车辆,自景区入口启程登山,此时已过13时。沿景区公路走了段,看右边有上山路痕,果断跟上,越往上路迹越清晰,不时查看地图,尽量不远离公路。经一段水渠,走上一条横切路,很象是古道(也似废弃的渠道),走嗨了,快下到公路时,才发现绕到刚才上山下方的公路去了。返回,沿水渠找回正路,也是古道,两边都是很有年份的 树、松林,很好走。
接上公路,细看地图,左转有路去藏经殿,没多久,就踏上了景区石板路。全长三四公里,都是用青石块砌成,两边多是原生杂木,横向缓缓上到山脊。不喜欢走硬化路,对在山上修的公路和水泥台阶是能避则避,可却对用原石砌成的尚可接受,特别是对古道情有独钟。

上到山脊,往下一会就到了藏经殿。殿处脊下山坞,视野开阔,古木众多,林深幽静,是修行避暑的好地方。藏经殿,因收藏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的《大藏经》得名,名列南岳四绝(“藏经殿之秀”)。周边还有好几处小景点,赶路,只参观下大殿,没看到有人不知经藏何处,勿勿离去。

藏经殿下龙池,看攻略原是机耕路、古道,现已是硬化公路了。走了一段,同伴不耐,见右转有土路(是上南天门的古道)甚喜,想改道而行。快下午4时,小雨一直没停,后面的路况未知,下中山沟再上山肯定要走夜路,途中也不知有没有住宿。我也很纠结,但还是很想完成计划,看轨迹下去没多远就是龙池,想到自己带的物资充足,我俩状态也还好,即使万一没找到住处,连夜走完出山应该也没问题,于是商量还是按原计划走。
此段公路刚修好不久,直至龙池附近的林防站。沿路都是青松林,公路应该是占用了原来的古道。实话说,南岳风景名胜区相比还算好,除前山高度开发外,后山除此段新建公路,我们经过的沿线基本没怎么开发,大多还保持原生状态,古道资源丰富、保存尚好。南岳衡山这种“前山闹后山静”的格局,在全国风景名胜区中很有特色。但很担心此段公路会沿龙池往下方村镇延伸,破坏此地格局,真希望当地能克制,不要再过度开发。


龙池,跟《游记》描述一致,应还保持当初原样。为直径约十几米的圆形泉水池,半山岭坳边缘,东南侧有陡坡,周边林木茂盛,四方古道汇集于此,形似八爪鱼。此处,又见有零散的金缕梅。急于赶路,这里多条山岭汇集,道路交会,极易走错(当年徐霞客亦曾在此迷途)。
三、纵情古道,夜宿山寺
不时查看轨迹,从西南沿一小岭下山,应是龙池古道,有点陡但路状很好。下岭右转过溪横切,全都是土路,真想跑起来,不时催促同伴。约五里,下到中山沟,开始看到有三两泥砖房,没见到有人,但养有鸡鸭,周边田地已荒,仅屋旁种了点菜。再往下,道路有硬化了,遇到一摩托大哥下山,向其咨询住处,说再往前他哥那里有食宿。



再往下,房子多了些,很快就到了那大哥处(此段唯一可安排食宿的,联系电话:**)。这里多条道路交汇,东来龙池、西去曾国藩古道、南下红旗村、北上南天门。才过五点,决定继续往前走,大哥带了一段,指引我们过石桥翻木栏往西。走了会发现偏离了轨迹,但见路状很好,是条古道,就放心改道。后来发现,如按原来轨迹,是接上曾国藩古道半山亭,沿途没住宿,那真是要连夜走了。
一路横切,沿途没见到人也无村落。行约半小时,见一处废墟,残垣断壁,查看地图就是茅坪(当年徐霞客途经此地)。这里应该荒废很久了,但从石块上的雕纹仍可想见当日的荣光,何至如此?是匪乱,还是火灾……。旁边林木参天,有大片坟茔,都是老坟,天色已暗,有点发慌,默念告罪急过。




又小半小时,下到法雨寺,遇到有户外队伍出山。向他们打听,说上山还要两三个小时,下红旗村还有几公里,全都是水泥路,决定在法雨寺挂单。法雨寺又称老五岳庙,据僧人介绍,当初曾国藩陪母上山进香,都会在此住上几天,不知真假,反正现在的寺庙全是新建的,不大,也就两僧人轮守。挂单条件不错,一楼单间双床四位,二楼通辅有十几个床位(一般需提前预定,电话:**),有热水洗澡,还有烤炉。衣服鞋子都湿了,开着电炉烤,又累又困,饭后早早上床,预报明日降温有雪,决定早点出发。还是睡不好,但早上还是拖到快八点才出发。
四、冰雪祝融峰,辗转马迹桥
曾国藩古道(摘录《南岳志》):原名“北山朝圣古道”,始建于唐末宋初,衡山西北等地香客朝拜南岳祝融峰的进香路线,后曾国藩家族出资修缮扩建,故名“曾国藩古道”。该古道为南岳现存最完好的古道,其修建体现了清代高超的勘测技术与环保意识,石板都从山下人工搬运铺设,险峻处设石栏防护,且未破坏山体原貌。古道起点红旗村,终点至祝融峰顶,全长约7-8公里,海拔落差700余米。途经报信岭、老五岳殿、甘露亭、会仙桥、岳北第一泉等。
古道沿山脊蜿蜒,视野开阔,据说天气好全程可仰望南岳山脊,宛若飞龙在天。古道两边下段是高大的松林、中上段多为低矮竹林杂木,间有巨石,险峻处如刀背,两侧为百米深壑。可惜,我们那天雨雾迷漫,难见此景,唯两侧厚实的石栏和不时刮来的狂风提醒此处的险峻。



过半山亭,始见有雪。越往上,冰雪越厚,雾凇覆盖整个山脊,竹林树技都裹上了冰衣,石壁上也布满冰花。过检票口,到会仙桥,景象更为壮观。这里是风口,树枝和石壁上都是厚冰,给狂风任意雕刻成各种形状。这里很险峻,冰又厚,只敢匐匐前住。尤其在会仙桥(又称“试心桥”)处,石桥狭窄覆厚冰,两侧悬崖陡峭,令人心颤,绝不敢试着过桥。心想景区也是心大,这会还不关闭此处,万一碰上蛮夫岂不出事。右转经“不语崖”上大路登顶祝融峰。这里游客多了,路上有结冰,但走的人多,不穿冰爪也没问题。







原计划走禹城古道下水帘洞,这条路少有人走,看这天气还是不冒险,改走南天门大道下山。雨雾持续,此后都是前两次走过的,加上归家心切,也就再无心观景。过南天门站,同伴晚上高铁返回,想去前山看看。我沿公路急行近10公里,回到西岭取车,开车从后山公路下山,辗转一个多小时找到马迹古桥,在镇上吃饭给车充电,于下午15时离开衡山,结束此行。



后记|致敬霞客,他日重逢
此次虽未完全按规划走完,但主要的点也都到了,回来再读《游记》,复盘此行,感慨:徐霞客直的是太能走了!我们两天(实为两个半天)走了26公里(其中公路12公里),还是借助现代路网工具。徐霞客在二十七、二十八两日冒雨急行上百里,辗转前山后山,翻山越岭。此段我开车经过,路途之远、之险,很难想象在当时能一两天走完,还是个半百老人(古代五十算老了),实非坚韧不拔之人不可为也。
再想到,他在湘江遇盗,盘资尽失、同伴重病,几陷绝境,却仍不愿返家,执意前行(“余念遇难辄返,觅资重来,妻孥必无放行之理,不欲变余去志”),直至完成“万里霞径”,双足尽废。真的是用命在行走,兴之所致,终其一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真乃奇人也。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以徐霞客静坐黄山观雪结尾,评“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回来查找发现,衡山曾举办过100公里越野赛,跟徐霞客路线基本一致,不知何故停办,如有机会真想参加。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舟子zz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