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长沙> 《卡瓦博格脚下的天堂之路|雨崩徒步全记实,后劲比失恋还大》

《卡瓦博格脚下的天堂之路|雨崩徒步全记实,后劲比失恋还大》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卡瓦博格脚下的天堂之路|雨崩徒步全记实,后劲比失恋还大》

2025-08-23 21:02:56 5361
【温馨】和你在一起

雨崩:天堂在左,雨崩在右边,上有天堂下有雨崩。

位于梅里雪山脚下,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藏区八大神山之首,清晨的“日照金山”景观,阳光洒在金字塔状的主峰上,由上而下逐渐染红,壮美至极,其南侧的缅茨姆峰形似主峰,俊俏婀娜。 冰湖,是雨崩的一大美景,它是由冰川融化汇聚而成,湖水湛蓝,在雪山的映衬下宛如仙境。千年转山密码,藏民世代相信,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是八大神山之首。雨崩作为内转经核心,信徒需徒步5天磕长头朝拜,以血肉之躯丈量神山尊严,从雨崩村前往冰湖,需穿越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一路风景如画。秘境觉醒时刻,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17人殒命卡瓦格博(人类登山史第二惨剧),次年政府,永久禁止攀登梅里。自此雨崩成为“凡人止步之地”,直至2000年驴友开辟徒步线。 



雨崩,藏语意为“经书堆叠之地”——传说莲花生大师在此埋下伏藏经卷,等待有缘人开启。



行程安排:


D1(8月12日):飞来寺→尼农-雨崩村


• 清晨:6:00起床,在酒店观景台或附近观景点守候梅里雪山“日照金山”


• 上午:7:30早餐后乘车1小时到尼农村,从尼农峡谷入口徒步进雨崩(顺流而下,路况较缓,沿途有溪流、瀑布)。尼龙-雨崩这一段目前不通车,往返都不通,在修路,只能徒步进出!


• 下午:预计17:00抵达雨崩村(海拔3050米),入住客栈后适应高海拔,避免剧烈运动。


• 徒步:约14公里,耗时6 - 7小时


• 住宿:雨崩村客栈


D2(8月13日):雨崩→神瀑→雨崩


• 全天:徒步神瀑,往返约13公里,4-6小时,按当地习俗接受神瀑洗礼,备好换洗衣物,避免着凉。


• 徒步:约14公里,耗时8小时。


• 住宿:雨崩村客栈


D3(8月14日):雨崩→冰湖→雨崩


• 全天:8:00出发,途经笑农大本营(海拔3600米),徒步3小时抵达冰湖(海拔3800米)。欣赏冰川、雪山全景后原路返回,全程高海拔路段需缓慢行进,预防高反。


• 住宿:雨崩村客栈


D4(8月15日):雨崩→尼龙→香格里拉


• 上午:从雨崩徒步14公里至尼龙,徒步结束。包车到香格里拉

• 徒步:约13.5公里,耗时4.-5小时。


• 住宿:香格里拉


明天包车前往丽江,车程约3小时。解散,结束行程。


…………


第一天:

穿越尼农大峡谷,抵达人间最后的秘境


06:30左右群里就有嚎着去看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传说,梅里雪山是**王麾下大将“卡瓦格博”的化身,是守护藏地的神山。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满雪山之巅,形成“日照金山”奇观时,被认为是卡瓦格博神显圣,寓意着驱散邪恶、守护一方安宁,也象征着神山对世人的祝福。

在藏传佛教和当地藏族文化中,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被视为有灵性的神山,承载着藏族同胞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信仰的虔诚,信徒会以转山、朝拜等方式表达敬意。遗憾的是,今天早晨阴雨大雾,什么都没看到。07:30左右,车在开往尼农徒步起点过程中,队员们们还在遗憾的讨论着没拍到的日照金山。我望着窗外掠过的玛尼堆,想起8年前和她在这里等待日出时,她曾把祈愿牌挂在经幡林说:"明年还来还愿"……


09:00左右来到 尼农大峡谷,徒步起点聚集着各路队伍。尼农在藏语中意为"隐秘的咽喉",这条由澜沧江支流亿万年切割出的峡谷,曾是茶马古道运送盐粮的秘径。沿着水泥铺就的古道向上攀爬,右侧是落差超千米的悬崖,江水流淌成牛奶色的绸带。某个转弯处突然出现的野梨树下,藏着上世纪马帮歇脚时凿出的石灶,焦黑的灶眼里还留着去年的松果。


在海拔3100米,约6公里处补给点(原为马帮哨站),藏族阿妈用柴火灶炒出金黄的鸡蛋饭。她指着墙泛黄的照片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我外婆就在这给马帮煮酥油茶,现在给我女儿带娃娃啰"。就着油辣椒酱扒完两大盘炒饭时,阳光突然劈开云层,峡谷对岸的岩壁上显现出彩虹——像一座桥跨过旧时光。


下午17:00左右,终于走进了村口,当经幡阵出现在山脊线时,呼吸忽然停滞。五色经幡在风中诵唱,雪山尖顶从云隙露出微光,雨崩村静静躺在莲花状的山谷里。那个瞬间突然理解为什么藏族同胞说这里是"经书掉落的地方"——翡翠般的草甸上散落着原木小屋,马匹在溪边低头饮水,转经筒的反射着夕阳,池塘倒映着卡瓦格博的雪冠。



我坐在一座枯树桩,等后面得队员。时光忽然慢了下来。草地上穿着五颜六色冲锋衣的驴友们在拍照,还有一组旅拍的新娘笑着捧起飞扬的裙摆,溪边有两只OO叫的大白鹅。那块曾经合过影的佛塔下凸起的石头,已背铲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块交叉口水泥路。经幡的投影在池塘上流动成彩虹河——原来释怀不是删除记忆,而是学会在旧风景里看见新的光。


有些路不知道和谁走到最后,就像雨崩永远在这里,如同天地间的慈悲,包容所有到来与离开。明天将前往神瀑,传说接受神瀑得洗礼能洗净业障。


第二天:

神瀑洗礼,在经幡雨中重获新生

雨滴在「仓木」餐厅的太阳伞上划出禅意的轨迹,握着热美式推开木门时,转经筒正被早被出发早的驴友推得嗡鸣作响。因连夜雨水临时改道神瀑,反而暗合了藏传佛教"随缘而行"的智慧——就像餐厅墙上那句:"不是每一朵云都要变成雨,但每一滴雨都找得到归处"。


从村口白色佛塔下开始,穿过挂满露珠的草甸后,森林突然将我们拥入怀抱。这里植被茂密,高大的红杉树遮天蔽日,充满原始森林的神秘氛围。海拔3238米的红杉林里,千年树木披着蕨类织成的斗篷,某棵倒木上竟生长着三四种不同颜色的苔藓。当小松鼠从树洞探出头时,小葡萄和廷哥掏出的干果饼干成了自然馈赠的学费。这棵标记为"083号"的红杉,树身缠着褪色的哈达——听其他驴友说去年有只受伤的岩羊在此疗愈后,当地人便视之为神树。



往前约500米的河滩处,有成百上千玛尼堆群,玛尼堆是藏族人民精神寄托的象征,他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对神灵的敬畏之情都凝聚在每一块石头上,通过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绕堆转经等行为,表达内心的祈愿。经石堆叠出六字真言的曲线,某块清代马帮留下的石灰岩上,"茶"字刻痕仍清晰可辨。藏族信徒相信,持之以恒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能为他们消除罪孽,带来吉祥如意,如除病减苦、消业赎罪、增加寿命。


继续往上,再经过一段爬升之后,视眼慢慢开阔起来,马上就走出森林了……


冲出森林那刻,整个队伍同时惊呼。两条银练从千米绝壁垂落,云雾恰在此时撕开裂缝,冷风将瀑水吹成流动的铂金。补给站的老阿妈笑着指我背包:"去年你也来过嘛?松茸包子要来一份不?这边还有泡面和炒饭哒"——原来时光在这里打成了温柔的结。


在补给站吃炒饭时,和围坐在木材炉火旁天南地北的驴友们闲聊了起来,饭吃完了。刚才被雨水打湿的外套和徒步鞋也快烤干了。背上背包继续出发……穿越最后一段经幡隧道时,瀑声已震得胸口发麻。这里就是神瀑了。是卡瓦格博峰冰川融水形成的瀑布,高约百米。藏族人视其为圣地,认为绕瀑顺时针转奇数圈可洗净罪孽,被圣水淋到能获得神明庇佑,若逢阳光返照,还可能看到彩虹。水雾像亿万颗钻石扑面而来,队员们却在寒风中脱掉雨衣,在给队员米粒拍完各种花式照片后,队员里的“慢慢”和“冯园”直接让我给她拍冲进神瀑下方舞动的视频,加上当时气温和风雨,简直太疯狂了……。背后有位不认识的女孩在哪看着我们激情的表演了一会了,她大约二十一二来岁,身形瘦小,戴着眼镜,头发已经湿润,裹着雨衣,抱着背包,斯斯文文的一位小姑娘,怎么看都不像会来这鬼地方的人?!她含蓄的细声细语的问我能不能帮她拍一段。“没问题!”在我鼓励或是说怂恿之下,脱掉雨衣,把手机交给我,拍了几段和刚才一样的。事后聊了两句,她是独自一个人来之北京,刚毕业,分手……我无从话起,随之挥手告别。


希望你有走进冰冷神瀑下的勇气,也有接受洗礼后的释然,最后转身离开时带着这份清澈继续前行的洒脱。那些被瀑水打湿的过往,终会顺着融雪溪流抵达更远的天地。



走出神瀑后,在经幡堆里回望着瀑水冲击的岩石上,看水流在石面刻出轮回般的纹路——8年前她曾在此堆了个雪人,说:"神瀑要是能冻住时光就好了"。



第三天:


冰湖之路,在泥泞与巅峰间见证永恒

「仓木」餐厅的玻璃窗凝着昨夜雨的印记,我和栾栾在屋里等候着迟到的队员,这时也到了。手握美式推门时。第一缕阳光洒了下来。老板娘特意多给了张杯套:"今天冰湖路滑,需要双倍热量哦"。穿过下雨崩村口的峡谷时,骡队铃铛声与溪流声合成奇妙的序曲——这是雨崩独有的晨间交响乐。



开始爬升,前往上雨崩,这里是前往冰湖的必经之路,村庄坐落在雪山脚下,风景优美,能看到传统的藏式民居,感受宁静的藏家生活。从上雨崩白色佛塔开始,穿过沙棘林后便进入原始森林,这里有挺拔古老的云杉树,树上垂落着如轻纱幔帐的松萝,溪流欢快奔腾,还能看到小松鼠等小动物,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森林突然变得幽深。海拔3600米的云杉林中,树干披着丝绒般的苔藓,倒木像巨龙的脊背横亘在蕨类地毯上。某个转弯处出现挂满经幡的"树佛",枝桠间系着数十年来朝圣者留下的牦牛铃。当马帮驼队走过,整片森林响起空灵的和鸣——像是山神在回应凡人的祈愿。


雨后陡坡化成巧克力状的泥浆瀑布,每步都在与大地博弈。队员们拄着登山杖喘成风箱,某个瞬间突然领悟:这哪里是爬山,分明是在攀登天地连接的螺旋阶梯。途中遇见带队穿越的藏族“村长”也是梅朵民宿的老板,他笑着指我们沾满泥点的裤腿:"梅里雪山就喜欢给勇敢的人盖印章哩!"



爬过垭口那刻,整个山谷在眼前豁然开朗。始建于1991年的笑农大本营静静躺在雪山环抱中,这里原是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卡瓦格博峰的营地,前方是茫茫的雪山和大片的冰川,旁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色壮美,可在此休息、拍照,感受当年登山队的气息。原木屋飘着炊烟,像童话里的猎人小屋。如今铸铁炉上还温着酥油茶。吃着热乎乎的牦牛肉炒饭,看墙泛黄的登山照片,忽然读懂什么叫"敬畏自然"。


最后一段攀爬近乎垂直,岩石上的凿痕还留着冰镐的印记。当蓝绿色的冰湖突然撞入视线时,所有艰辛瞬间蒸发——冰川镶嵌在雪山怀抱中,浮冰在水面划出银河般的轨迹。队员们疯狂拍照:跳起来触摸云朵的,把队旗抛成彩虹的,用头巾水擦拭额头的。长沙姑娘突然哽咽:"原来真的存在值得用全部力气奔赴的风景。"



在雨崩徒步这几天领悟的很多,泥泞中抬脚的坚持,缺氧时深呼吸的坚持,以及看见美景后舍得转身的坚持……那些沾满泥浆的鞋印,终将成为雪山记忆里的诗行。



明天将从尼农峡谷出山,听说途中有绝壁上的野葡萄熟了。准备把冰湖捡的云母片,系在峡谷的经幡架上——让山风继续诵读我们的故事。


雨崩就像天地间的冥想室,让每个到来的人都能找回自己的节奏。或许正如去神瀑路上的玛尼堆所示——堆叠的不是石头,而是时光与感悟的重量。

11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阿 洛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阿 洛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