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通城> 凌晨四点夜爬湖北黄龙山,邂逅云海翻腾美景,瞻仰抗日英雄墓园

凌晨四点夜爬湖北黄龙山,邂逅云海翻腾美景,瞻仰抗日英雄墓园
相关轨迹:3
2025年八月底的最后两天,我们一行二十四人从武汉出发,前往通城黄龙山。人们都说黄龙山是鄂南的香格里拉,华中户外天堂。景区总面积55平方公里,涵盖湖北省通城县麦市镇、湖南省平江县石牛寨镇及江西省修水县白岭镇交界处,是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黄龙山横跨湘鄂赣三省, 为修江、汩罗江、陆水三河之源,素有“一山观两湖,一山藏二教,一脚踏三省,一水发三江”的美谈。我们亦想沾些2025年度黄龙山嘉年华帐篷节的喜气,遂从620青龙山徒步群中相约同行。

天气预报从一个星期前就预报有雨,露营爬山最怕的就是遇雨。出发前,已经有人打起了退堂鼓,进进出出,坚持到最后的只有24人。这24人,是明知山中有大雨,还偏向雨中行的“犟驴”。其实,我们只是在跟天赌我们的运气。感谢你们的坚守,感谢群主和领队的付出!才有了这一场相遇云海的视角盛宴!

当天车到通城县花谷广场,已是下午三点。刚下过暴雨,山中空气被洗得极清新,峰峦间缠绕着云雾,颇有仙气。我们在广场附近转了转,青翠逼人,动物出动,野果丰收,溪水淙淙。




五点返回到广场,雨又淅淅沥沥落下来,已有群友扎好帐篷,点起炉子,在煮好吃的。我观望四周,看到一处庄园有一个屋檐,非常适合避风避雨。我们六人赶紧过去,点火煮水。面条下锅,青菜蕃茄鸡蛋打底,卤菜拌盘,倒也丰盛,一瓶乌苏啤酒下肚,一会儿天色就暗了。

晚餐食毕,取黄龙山的山泉水煮茶,众人闲话人生,直至九点,雨也停了,方陆续钻进帐篷。



白天这里还是很热的,晚上却冻醒了。

夜半一时许,便有人窸窸窣窣醒来,说话声飘扬在寂静的山谷之间,想必都是兴奋难眠之人。我迷糊到两点半,也被吵醒了,睡不着了,索性起身收拾。通知四点钟出发,头灯点亮,一行人准时出发。那头灯照亮了暮色沧茫的大山夜空,我们一群人如长蛇般蜿蜒上山。

山路陡峭,却曲折有致。灯光微弱,只照见眼前的路,林间多松、杉、竹,老树枝干虬曲,颇有年数。偶有虫声唧唧,石蛙跳跃,想起昨日见到的两条死蛇,吓🉐忙将袜子扎紧裤脚,拿着登山仗,防那长蛇偷袭。

昨天马路偶遇的两条蛇,被车子压死了。



黄龙山主峰只角楼位于湖北通城县境内,山北为通城县麦市镇,山南为湖南平江县石牛寨镇,山脚延伸至江西修水县白岭镇。行至半山,夜色尚浓,幸而路径明显,雨水未使山路过滑。山中是一点风也没有,闷热难奈,爬得大汗淋漓,队伍也慢慢拉开了距离。抬头,繁星满空,今日大概率有云海。云海总是在雨后放晴的早上出现,想想有云海可看,赶紧加快了脚步。大约一个半小时,终抵主峰只角楼。此处海拔1528米,只见云海翻腾,峰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路灯如繁星在山下闪烁着光茫,果然仙境一般。我兴奋到手舞足蹈,音乐,笑声,欢呼声,惊叹声,交汇在一起,打破了大山的宁静。人说看山须看云海,否则山便失了魂灵,此话真不假。

天空的云层由青色慢慢转亮,太阳的霞光慢慢透出了云层。拍了些片片,加紧赶路了!






这世间有很多东西可遇不可求,就像这云海,云散了就是人间,不经历昨天的瓢泼大雨,怎能守得云开见月明。秋季也是黄龙山云海的高发季节!


只角楼没有楼,只是形象比喻得名。只角楼的山体保留试剑崖等花岗岩绝壁地貌,并存在葛稚川修炼遗迹。作为黄龙山风景区核心景观,该地被纳入通城县"天岳黄龙"旅游规划体系,2011年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自只角楼再向上,山势渐陡。同行者已拉开距离,我虽气喘脚已开始有些疼痛,却不敢停歇。山行之道,贵在一气呵成,若中途停顿,便易生倦怠,再起步时勇气已泄了大半。

太阳出来后,温度直线上升。烈日当空,没有什么树阴,不断爬升,已经汗流浃背,好在四周风景绝佳。群山起伏于云海之中,绿意苍茫间点缀着野花和红果,煞是可爱。立于三省交界处,湖北的雄浑、湖南的灵秀、江西的清幽,似乎都融在这苍茫山色中。我脚踏三省之地,却不知吹的是哪一省的风。只可惜山中并无明确标志界碑,若有一石,刻“一脚踏三省”字样,必是游人争相打卡的网红之地。听说,是三省对黄龙山的地界存在争议,哪一个省立“一脚踏三省”的石碑,都不服,索性到如今,都不能立界碑于山顶。


山顶还有好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自然的雕像仿佛将时间凝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心生敬畏,临空打卡拍照。



山顶之风偶尔拂过,清凉如饮甘泉。云雾缭绕,山下村庄、田地、河流尽收眼底,如一幅山水长卷。想千百年来,山依旧如此,变的只是来往游人。人在山前,不过沧海一粟,蜉蝣于天地;置身云间,尘世琐事又何足道哉。



黄龙山有武功山的草甸,有黄山的怪石,有三清山的清秀,兼具雄奇秀之美景。在1500米的高海拔山脊中行走,也没什么很多树阴,一个山连着一个山,感觉有点像武功山的绝望坡,下了山又得上山。不知道翻过了几个山头,终于可以下山了。





山顶的风车呼拉拉转着,经过24号和25号风车口就是此次行程的下山口了。下山时未取公路,择一路边小径,虽崎岖却富野趣。

今天的终点出口天岳关。传说黄帝在龙神爷的帮助下在黄龙山击败蚩尤,并封此山为“华夏之‘天岳’”,封龙神爷为“天岳神龙”。后人为了纪念黄帝,将此山简称为“黄龙山”,而黄帝祭拜过的关口则称为“天岳关”。


这天岳关位于湖北通城与湖南平江交界处,是湘鄂赣交通要冲。关隘巍然,夹于黄龙山和幕阜山之间,自古便是南北文化交汇之地。黄庭坚、李元度等皆曾至此题咏。而如今最触动心弦的,却是抗战时期的英雄遗迹。1939年夏,国民革命军92师一部在此与日军血战两昼夜,几百名壮士几乎全部殉国,仅余七名伤者。如今关前碑林凄凄,多为无名墓碑,唯孙鸿基一人留名。

天岳关永久亭,是为纪念抗日阵亡英雄。感恩现在的生活,不忘国耻,铭记历史!




据说当年蒋介石闻此抗战事迹,曾手书“气壮山河”四字,以彰英烈。立于碑前,遥想当年硝烟,更觉抗日英雄们用鲜血换来的青山来之不易。








黄龙山之游,不仅得览自然之奇,更深感历史之重。云海仙峰固然令人心旷神怡,而英雄热血尤教人肃然起敬。山水之美,人文之盛,于此交融,不愧“一脚踏三省”之誉。




春天,黄龙山有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又是另一番美景了。大美通城,欢迎你!感谢一路同行的你们!
给武汉爱琴海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