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阿坝> 【四姑娘山】——属于普通人的第一座雪山!或许见不到雪,或许也见不到姑娘,但是可以~有缘千里来吸氧!

【四姑娘山】——属于普通人的第一座雪山!或许见不到雪,或许也见不到姑娘,但是可以~有缘千里来吸氧!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四姑娘山】——属于普通人的第一座雪山!或许见不到雪,或许也见不到姑娘,但是可以~有缘千里来吸氧!

2023-08-24 01:23:38 10720

     

出发前的准备(内心与外物)

       最近在网上看见一个帖子,里面列举了十来座适合普通人攀登的入门级雪山,刚好看见朋友圈也有一个人发了四姑娘山大峰登顶的照片,自己正好也有时间,于是心中萌发了一个冲动的决定:我也要去爬一座雪山才行!
      为什么会选择四姑娘山呢?大概是江湖传言它的难度和高度都比较适合新生入门吧,而且正好朋友圈有人去过,可以咨询一下,求教经验,再加上自己的产自四川,四姑娘山也算我的老乡,或许会有一些亲切感……
       趁热打铁,我把出发的时间定在了几天之后,预留了几天来准备,我虽然是四川人,但是十多年来都没有长时间待四川,基本都是把四川作为中转站,停留一两天就匆匆赶往下一站了。小的时候不记事,也没有听长辈聊起过多少四川其它地方,毕竟他们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村子,去到最远的地方大概就是县城,基本都是很多年才去一次,不是卖农产品就是去买镇上买不到的东西……
       所以我对四川的情况知之甚少,对四姑娘山的认知当然也是零,只听过它的名号,也只知道“四姑娘山”这四个字罢了!只大概它位于川西的某一处,是属于阿坝还是甘孜都拿不准,因此,脑子一片空白,所有的信息都得从零开始查找,各种搜索,各种恶补,看别人的攻略,别人的游记,别人的照片和视频,慢慢对四姑娘山有了一丝模糊的了解,粗略估算了一下时间,便立马买好了往返车票,早做决断,以免夜长梦多,如果往后拖延,等到近期的票卖没了 ,浪费的还是自己的时间……
      最纠结的时刻就是筹备装备,想着海拔五千多米呢,还是入门级雪山呢,应该抓紧时间买个更保暖的睡袋,冰爪肯定也得买一双,后来一了解,听说没有冰雪,也没有那么冷,甚至帐篷都不用自己带去,我精挑细选,掂量了好几天的挑选,刚刚在网上下单,后面又给退货了,白白焦虑了好几天……
       最后网上的订单只保留了一个头灯,其实那边也有准备,只是想着以后回来也用得上!现在的旅游业已经很发达,很完善了,当地的户外俱乐部有提供所有的登山装备(帐篷、睡袋、防潮垫、灶具、登山杖、冰爪、头灯等),只要你不介意是别人用过的就行,如果有洁癖也可以带自己的装备过去,用着顺手,反正都是用马匹驮上大本营……
       自己只用带衣服、日用品和两顿干粮,山脚穿短袖,但是凌晨的山顶真的很冷羽绒服、抓绒冲锋衣裤、保暖的帽子、排汗内衣裤最好两套,厚袜子、保暖的鞋子、保温瓶(多喝热水很重要)、个人证件、一大一小两个背包(大背包给马驮东西到大本营,小背包用于凌晨冲顶)必不可少!
       至于葡萄糖、雨衣、化妆品、防晒、水果、饼干、零食、药品、眼镜、围巾、个人洗护用品、充电宝、耳机、护膝、相机、雪套、伞之类的东西自己酌情考虑……
      


四姑娘山:【大峰海拔5025米】
              【二峰海拔5276米】
              【三峰海拔5355米】
              【幺妹峰海拔6250米】
        四姑娘山的四座峰,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难,大峰和二峰是普通人有机会登顶的,只要不高反;三峰需要一定的专业性,需要用到绳索;幺妹峰就基本不用考虑了,从1981年至今,全球只有41个人成功登顶!我从今年二月份开始,都有跟着义工队在深圳十峰清野捡垃圾,自己的体能有了一定的提升,虽然没有很强健,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是有一定的自知之明,从广东深圳专程跨越两千多公里赶到四川阿坝,只是爬一座最矮最简单的大峰就撤,多少有点意犹未尽、心有不甘,于是把目标定在了二峰,初生牛犊不怕虎,非它不可了!

       

深圳—成都—(都江堰)——四姑娘山镇


     早上从深圳出发,搭地铁,转高铁,由广州到成都,在路上度过了一整个白天,晚上到了成都,手机导航找到了提前预定的住处,我放下背包,去吃了一碗铺盖面,它其实严格来讲,不是面条,比西安的裤带面还大,面团被扯成了小本子一样的正方形,型是一床被子,三四片左右就有满满一碗,并不是有多好吃,但似乎我每次回四川都一定要吃上一碗,多年以来养成了习惯……
       我买了两盒葡萄糖和干粮,每次去高海拔的地方,葡萄糖都是必备之物,可以快速补充能量,以前五支玻璃瓶装只要2.5元,现在五支塑料管装要10元了,店员说塑料比玻璃安全,但我心里还是怀念从前,就像现在的塑料装十滴水,再也没有玻璃瓶的味道了……
       回到住处,我看着地板、墙壁和窗帘都有蟑螂在爬,我没有告诉前台,内心没有泛起太大的波澜,不想再疲于奔波,去寻找新的旅店,安之若素,宿住一晚……
      

        

四姑娘山——登山预定

       四姑娘山登顶,可以在手机旅行软件上订购,也可以找当地旅店老板推荐,价格相差不大,但是也有几百,能省则省,有名气的户外俱乐部,擅于推广,服务质量并不一定好,价格也并不一定便宜!
        我找了刚刚去过的人,要了一个当地人的联系方式,所有花销一口价,包括门票、登山装备、向导、马匹、往返成都的车费等,可谓是一条龙服务,晚上我联系了对方,他叫我先转500订金过去,我犹豫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毕竟彼此还不认识,从来都没有见过,多少有点不放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今方显难能可贵!我拒绝了第二天早上安排的接车,打算自己去客运站乘大巴车,到了当地再做打算……
     

       

成都自行往返四姑娘山(公共交通)方式

        成都去川西,首选成都地铁2号线边的茶店子客运站,因为它处于成都市区的西部,离川西最近,也是成都比较大的客运站,既是公交客运站,也是长途汽车客运站,如今都是机器售票和网上售票,只看见一个退票窗口还有工作人员在服务!成都到四姑娘山,票价90元,车程5小时左右,如果想缩短大巴车的车程,可以从成都犀浦搭动车到都江堰,在都江堰乘坐汽车去四姑娘山,路上的时间可以缩短近一半,不过换乘会麻烦一丢丢,价格会贵一丢丢……
      如果选择自行往返成都与四姑娘山,套餐的费用可以少付两百元,不过一条龙服务更省心,而且商务车更舒服……

         我当天早上才去车站买票,还算比较幸运,拉客的嬢嬢帮我在机器上抢到了最后一张票,我正在核对信息,她眼疾手快帮我点了确定,告诉我:不快点,等下票就没得了!其实可以在手机上订票,而且可以提前几天预订,我不知怎么回事,有种脑子突然痴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就像曾经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机一样,自己认为如此简单,他们却怎么也操作不明白……
         我拿着票,时间还早,去了一家离车站比较远的面店,只希望面的味道好一点,价格便宜一点……

       我早早地上了汽车,司机说按座位号入座,我根据自己号码,走到了车尾,车上最大的标号为30,加上最后一排那五个没有标号的座位,我看着手里的37惊呆了,以为自己上错了车(随后,我左边的小伙子就上错了车),又匆匆忙忙跑去找司机,他说:他们标错了,坐后面就行了!我选了最后一排最中间的位置,希望漫长的车程,腿可以不那么憋屈……

       经过4小时车程,途径都江堰和卧龙保护区,到达了海拔5040米的巴朗山脚下,这是途中唯一的停泊点,海拔2000米左右,可以下去上个厕所,透一口气,之后会跟着盘山公路攀升到海拔4000+米,穿过巴朗山隧道,再下降到3200+米的四姑娘山镇!在车上,人多又闷热,二氧化碳严重超标,虽然不晕车,但是极其难受,一下车瞬间凉爽了,看着蓝天白云,感觉再穿一件薄外套也不过分,畅快无比,只是空气过于干燥,每一寸皮肤都知道了氧气的稀薄和空气的干燥……

        

高反只能依靠自身慢慢适应

        停车休息的间隙,一个自称是当地的工作人员,把我们召集回了车内,像我们讲解着关于高原反应的产生和注意事项,他滔滔不绝的讲述,我们也都聚精会神的聆听,就像在上一堂很感兴趣的课,讲解了很长的时间,我正在心里默默地感激,他突然弯腰提起一筐产品开始售卖,把我一瞬间拉回现实,原来他是一个带货的……

          所有乘坐大巴车到四姑娘山的人,都会在游客中心附近的地方下车,告别了大巴车,四姑娘山的紫外线和花海迎接了我……

       

四姑娘山景区

         四姑娘山镇被一条分叉的公路穿行而过,整个镇子被大山拥护着,所有的房屋都修在一侧的山腰,另一边的山只有一条悬在半空中的公路,真正的依山傍水好地方,沿着公路走大概两公里就把整个镇子逛完了……
        四姑娘山景区,由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三条沟组成,分开售票,分口进入,沟与沟之间都被海拔四千多的山分隔开来,大部分的游客都会选择去双桥沟,因为人工改造力度最大,拍照更好看,门票基本都是售罄状态;长坪沟比较原生态,去三峰和幺妹峰由此进入;海子沟是普通人登山最多的,去往大峰和二峰……

         我联系昨晚联系过的当地人,找到了他的民宿,头还有点疼,算是轻微高反,放下背包,我便去找了一家小店填肚子,一份豆腐在这里要25元,加上米饭和餐具费就到了29元,感觉比成都贵了一点……

       

街上瞎转悠

        我看着一个在公路边晾晒菌子的阿姨,便过去搭讪,四姑娘山镇没有菜市场,当地人就成了了解当地的最佳途径,从她口中知道了很多,四姑娘山开发于十多年前,她是很感谢开发旅游的,不用再去山上种为数不多的单一农作物,生活质量也得益于旅游业而提高,现在都是住宿与餐饮结合,曾经的耕地已经回归于大山了,荒地与大山又融为了一体,旁边就是她家的餐饮店,她问我有没有伙伴一起,我说:“没有,就我一个人”,她表示很遗憾,如果人多可以叫来品尝她做的菌汤火锅,由于分量比较足,我一个人显然是吃不了……
         她一边给我讲解四姑娘山的变化,一边教我辨别菌子种类,聊了一会儿,她回到厨房忙着给卫生院的医生做晚餐,我也准备去其它地方转转,简单的道别,我觉得改天我还会再去拜访,事与愿违总是多于万事如意,不愿意长大,舍不得告别,人生这本书总觉得来日方长,其实每一张都是最后一页……

        在游客中心,我望见了一个博物馆,一楼是围桌而坐的游客,里面一间是特产售卖区,博物馆的门都紧闭着,我以为错过了开放时间,本来已经打算离去,停车场的保安告诉我现在就可以进去,后来售卖区的小姐姐告诉我,只要我付20元就可以观展,20元一场讲解,不论人数,只算场次,我紧紧地捂着身上一样重量的荷包,小心翼翼地溜了……
       青春没有售价,火车也能够直达拉萨,但是盘缠不够花,门票有点贵,疲于奔波的身体也很遭罪……

         游客中心种植的花海真的很亮眼,尝了一罐当地的特色饮料,仔细阅读了一番配料表,原来也是元素周期表……
          路边的一家旅店,挂着经幡特别耀眼,晚上还有歌舞表演,忍不住凑近看一眼……

        

山氧民宿

        我住的民宿,很多吃货都是慕名而来,只为品尝老板娘的手艺,如果不熟悉这家民宿,从外面观望,怎么也不可能看出里面有餐食,我想她的厨房原本只是为了住客的方便,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味道成了游客再来四姑娘山的理由,自制辣酱成了食客惦记的珍宝,并争相购买……
          汤锅有种乱炖的感觉,就像父母对自己小孩的关怀一样,不知道哪个好,那就全部都给到,所以里面什么都有:
魔芋、
豌豆尖、
白萝卜、
牛肉、
牛肝菌、
火腿、
青菜、
木耳、
番茄、
土豆……
反正我是第一次吃,也不管什么营养,什么搭配,什么食物相克,我相信应该死不了,只不过菌菇那鲜美的滋味,现在依然值得回味……

           菜是自己种的,花是自己种的,馍是自己做的,酒是自己泡的,一切都是天然的,我第一次知道野生樱桃🍒长这样,泡酒这么好喝……

            

双碉村采蘑菇

        晚上民宿来了一对自驾的哥哥姐姐,性格开朗,落落大方,饮酒甚欢,我本就打算先在镇上适应一天,再去登山,第二天便跟着他俩去采蘑菇了,清晨上了他们的车才发现,居然是女司机,重点是车技还那么好,他俩整个旅游时间都是姐姐全程驾驶,太佩服了……
        我们按照民宿老板的指路,在双桥沟旁边的山上,采到了一堆蘑菇,由于当地的那种树,树叶都是带刺的,没敢深入树林,只在外围转悠,所以无缘松茸……
         不过体验感却非常棒,山脚下是双桥沟,游客需要花150元才能进入,我们在山上采蘑菇,一个游客也没有,也看了他们看不到的风景,旅行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去别人待腻的地方看看,但是只想看见风景,不想看见游客……
        

       用自己捡的蘑菇,填饱了饥肠辘辘的肚子,好像有点意犹未尽……

       前一天签了生死状,买了一点干粮,听说在峰顶喝可乐是最幸福的一件事,于是我也买了一瓶……

       

向二峰出发(第一天14Km)

      早上,向导把我带到了入口,大峰和二峰都是从海子沟进入,户外门票是专门登四姑娘山的,和普通游客的门票不一样,刷身份证的时候,工作人员都能查看到!
       大峰可以一名向导带几名登山游客,二峰出过一些安全问题,所以景区规定只能一名向导带一名登山游客!大峰骑马到大本营需要380元,二峰骑马到大本营需要480元,我原本就只想靠自己爬上山顶,骑马就失去了登山的意义,所以我沿着大路一直往前走,一边是栈道一边是马道,最终所有人都会在斋戒坪集合……

         从海子沟到大本营,一路都是宽敞的土路,没隔多远就可以找到厕所,质朴又复古!一路上的风景差不太多,蓝天白云看多了,也会腻,唯一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偶尔冒出来的牦牛群……

          打尖包,是整条路上优越的休憩点,一般都会选择在这里吃午餐,这里有免费的热水,有10元一桶的泡面,10元一瓶的汽水,6元一瓶的怡宝!过了打尖包,标志着坦途走到头了,自此之后基本都是上坡路了……

        见到二峰保护站这个牌子,去往大峰和二峰的小伙伴便要分道扬镳了,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休息位置,有草坪可以躺一躺,这片草坪也因此见证了无数聚散离合……

         保护站就是海拔4200+米的大本营,到达这块牌子之前,这一段短短的上坡路,花了我一个半小时,从海子沟到大本营14公里,这一段却是我走得最艰难的路,从这里开始,明显感觉高反加重了,走几步就要休息一阵……
       向导早就到了营地的帐篷,抽空回头从上面望了我好几回,我也无可奈何,当时是生不由己最具象化的时候……

          在帐篷里面坐了一会儿,向导们掐着时间,炒了几盘菜,简简单单,甚至有点粗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所有人都感觉它就是人间美味,特别是那道软糯的土豆丝……
        向导叫我们不要吃太饱,不然肠胃受不了,我开玩笑说,吃饱喝足,我们就下撤,向导应该也挺乐意,可以提前收工!我因为高反严重,一直担心凌晨冲顶的时候,向导会劝退我,那样就太不甘心了……

      

向二峰出发(第二天3Km)共7Km

        晚上,我们休息得很早,向导给的睡袋很暖和,甚至有点热,但是高反加重了,一晚上没有睡着,一直忍耐着头上血管膨胀的阵痛,一会儿感受着皮肤在发烧,一会儿又热得把腿抽出睡袋,又怕睡袋外会冻感冒,又得控制时间塞回睡袋,我中途拉肚子又跑去远处的石头厕所……
         向导凌晨一点起来煮了粥,凌晨两点叫醒了我们,粥也很好喝,但是头依然很痛!喝过粥,立马就收拾东西,背着冲顶背包出发了,我知道自己高反严重,但如果不试试,多少有点不甘心,离峰顶只差最后的七公里了,刚开始穿着抓绒冲锋衣还有点热,我没有穿羽绒服,后来越走越冷,越走越痛,越走越累,走两步就要休息一会儿,向导就在前面走几步停一下,又不能蹲下、坐下、躺下,怕再也起不来,只能站着,向导穿着一条牛仔裤,解放胶鞋是标配,他们一点事都没有!中途,我的头灯不亮了,向导把他的头灯给了我,他自己摸黑前行,我明明充满电出发的,不可能没电,向导说我的头灯没电了,我却无力反驳,回到低海拔,头灯又好了,大概它也和我一样高反了吧!
         我心生歉意,拖了后腿,但是无能为力,平时健步如飞,现在却动弹不得,双脚轻轻落下与地面接触带来的震动,都震荡得头部血管胀痛发麻!就这样一点一点挪了大概三公里,我感觉全身都快凉透了,涕泗横流,根本止不住,我想大概快要到身体的极限了,马上就要体验到传说中的失温了,就是不知道最后一根稻草在什么地方附加!
       一路上,我也见到了好几个下撤的攀登者,向导一直在前面带路,没有开口劝退我,知道我跨越两千多公里,只为去山顶见识一眼,我在心里思考了很久,虽然没能登顶很丢人,但是如果自己失去行动能力,被向导扛下去会更丢人,也更加给人添麻烦,最后我自己说服了自己,向前面的向导艰难地道了一句“我们下撤吧”……

       

无奈下撤

       我下撤到4200+米的大本营,高反仿佛瞬间烟消云散了,只是有一点乏力!收拾好东西,很快又满血复活了,没多久就回到了镇上……
       我下撤的时候,远远地望了一眼幺妹峰,整个山峰都被云雾缭绕,我的遗憾便减轻了一分,猜想就算到了峰顶,大概也窥不见完整又清晰的全貌吧……
     
      藏族人喜欢转山转水转佛塔,哪怕什么也改变不了,但心中依然坚信信仰,向导说,敬畏山,就别登山,我没想那么多,只想在平时没机会涉足的位置,以别样的角度好好看一眼这个世界……
     我的向导大概带了我之后,近期不会再带人登山了吧,他说,捡一天松茸可以收获一千多,远比做向导赚得多,最近多捡一点松茸,好换一匹骡子……
      我也是他向导生涯中为数不多的污点,他带的人几乎都能登顶……

         我路过尼玛堆的时候,心中暗暗期许,下次一定还会再来……

          四姑娘山镇,有银行,有学校,有医院,有超市,很偏远,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觉得我还会再去,四季都适合,四季都美丽,但是如果想要遇见四姑娘山穿冬装,就一定要选择4~5月份去,她那银装素裹的雪山模样,大概不属于冬季!她美得像新疆西藏,可味道还是属于我的故乡……
       人生处处充满遗憾,这次没能拿到的登顶奖牌就是其中之一……

      每次从这家店外面走过,都看着老板手里抓着一只活蹦乱跳的鸡,然后干净利落地在鸡脖子上划过一刀,殷红的鸡血感受着地心引力的号召,从鸡毛缝隙间,顺流而下,被放置在地面的容器稳稳地接纳,一滴也没有浪费!我想:吃他家的鸡,一定很美味吧!

       

灰溜溜地返程

        灰溜溜地撤回了海拔512米的成都,再次惦记经幡飘扬的天空,川菜的味道似乎没有了从前的感觉,春熙路的熊猫依旧在房顶攀爬,地铁已经走向了国际化,品了一杯古大圣慈寺的茶,双手合十把一切都放下……
        高反:吃什么都没有用,只能慢慢适应,深呼吸,减少运动,降低海拔,保证睡眠,保存体力,不要太饱,不能太饿!
        是否高反,无关身体强壮,在于体质不一!高不高反,决定能不能向上攀登,强不强壮,决定可以向上攀登多远,在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高反之前,还是要多多锻炼身体!
      

         

结语:痴傻又无知、年迈的孩子,颠沛流离,不问归期

         从小朋友到小伙子,最后适应并习惯了叔叔这个称呼!只长了年岁,心智却依旧,没有小孩子的天真与伶俐,没有成年人的成熟与稳重,没有老年人的睿智与淡然,一无所有,只想多看一眼这世界的绚烂多彩,颠沛流离,不问归期……

时光就像一本日历,一天扯掉一张,一天一天变薄变少;
人生就像一本书籍,字数越写越多,一天一天变厚变重……

105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4人已赞赏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巴蜀流浪汉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巴蜀流浪汉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