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装穿越戴云山

中秋放假三天我想安排一次户外驴行的念头没有得到太多人的响应,扣除掉中秋当天陪老人家吃顿团圆饭,那就剩下两天时间了一日线不过瘾,长线又折腾不了,那么就近露营一天是最适合的了。想来想去,戴云山早有耳闻向往已久,那就落实他宜早不宜迟。
搜索网上的一些游记和攻略,我大致对这座福建第二高峰有了些了解,之前有从乾隆的《德化县志》看到如此介绍戴云山:“高逼霄汉,雄跨三十里,上常有云气覆之。……旧传‘天下无山高戴云’之语。”随后还附录了几首前人的诗,也都是“竞说无山高戴云”、“戴云高出万山巅”的句子。我想大概就是这个缘故使得其闽中屋脊大名鼎鼎。群里出贴邀集重装爱好的朋友,征集到了10位同行者。其实不能说邀集,大部分是被我煽动性游说成功而报名的,比如“福泰芳芳”,连最起码的帐篷睡袋睡垫都临时买的,“堂哥”“堂嫂”也缺少睡袋睡垫纯粹依靠冲动就出发,“菠萝蜜”连搭帐篷都还不会,“鸿运高照”对于户外露营的经验也仅限于棉花滩河边大块吃肉大喝啤酒的那种,配合龙岩阿米户外带着5位强驴,就这样包了一辆19座的中巴车出发了。

从永定门早上7点出发,沿途湖雷和龙岩北接了其他队友,中午约么11点到了海拔1000m的戴云寺,在寺庙旁边的小卖部里面的瓜棚里热乎了一下看守老头,在阙总和他购买了5元一斤的南瓜后,挺愉快地同意了我们免费在他那里架锅炊煮午餐。同时,有个一家三口的闽南游客借用这个老头的柴灶煮海鲜卤面居然需要50元。

午后饭毕,分配好食材任务,我们想不管大包小包,每个人的负重都应该差不多上下,在森林人家度假村入口处停车,起步处合影了一张照片,沿着古道台阶就算是重装拔步了。玩了几年户外,按理说越爬越勇才对,可今年自己爬山似乎体能随着眼睛老花却退步很大,数次一日短线的攀爬徒步都被“鸿运高照”数落,我也在查找原因啊,为此近半个月来我都天天早起晨跑十分钟了呢。屡次主动要求收尾都是因为其实自己走不快,这次又是这样,单调枯燥的石头台阶被登山杖敲击着难受的很,每一步都被设计了节奏无法改变,不像爬泥土山坡,可以随意左一下右一下自己好调整。加上暑假碧水潭脱臼的左肩隐隐约约有些嫌疑迹象,受重挪到右肩增加了不平衡,摇摇晃晃地我开始了急促的喘粗气,抬腿也明显地吃力,前面的队友们歇一次,我得用两次来补偿。没办法,用停下来撒尿的借口也说出来了,其实无非就是想多一点喘气的缓神时间。


一路有4、5个大学生停停走走空手同行,快到七里洋的时候,我和“菠萝蜜”汗如雨下着吭哧吭哧互对着喘气澎湃有致,有位小哥哥实在看不下去了,抢过我们的背包说:“体验一下”,转身就拾阶而上。那一刻,脸面全无啊!直接导致我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一条:除了收尾的那个人。
越过水源地,再冲顶100来米,下午3点半,就到了七里洋这个山坳口,这时“二逼”已经抢好了优质地盘搭帐安睡,阿米也已经摆排好了锅碗瓢盆,哦,这就是今晚的露营地了,从山脚的登山口上来,才4公里呀就这么累了,那么我明年的太白山南北穿越该怎么办呢?鳌山到太白的大穿估计就更不敢去想了。

休息了下,留下阿米一人看守物资,叮嘱大家卸下重包,带上相机和一瓶水,轻装登顶大戴云。在大家平等的空手状态下,一路往上走,我才略略找到了平衡点,轻盈的脚步踢踢踏踏处也才开始有了彼此的开刷玩笑声浪起。阅读的攻略啦游记里啦提到戴云山是闽中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植物与动物多样性程度高是其特色,虽然我们在戴云山上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野生动物,从山底到山顶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苔藓矮曲林,还有连绵数万亩原生性的黄山松群落,一棵棵古雅苍劲的罗浮栲、甜槠、木荷等小树,黄瑞木、马银花、映山红等灌木,芒萁、狗脊等杂草,层次分明,郁闭森严,遍地是厚厚的落叶。我们走在大戴云山的山脊上,看着两边的烟云四起,它们紧紧贴着山坡,不停的翻滚着,迅疾涌上山顶,突然之间天地就被湿冷的浓雾抹去,孑然一身。
很遗憾,七里洋到大戴云山顶的路途中,垃圾也很多,驴友“梁野山”说道:“路上有见游人提塑料袋装食品上山,然后空手下山的,你要注意,这些人就是把垃圾扔在了路边的的人。”说归说,做归做,“梁野山”和“堂哥”在下撤回营地的时候再次表率做了环保主义者用了自带的大袋子收拾了一路垃圾下来,直到装不下而无能为力,只好忍痛莫见。


回到营地也还早,5点半左右,趁不用开灯,我们抓紧埋锅造饭,一刹间整个七里洋就是我们的世界开始沸腾了起来,“屯子”把JBL冲击波音量调到最大,“阿米”总指挥调度晚餐菜谱,“堂嫂”手握长勺瞄准油盐酱醋、“C.颿”拉了“堂哥”“阳光”“连奎”等人去挑水,“星期”和“鸿运高照”鼓捣着我的柴火路虽然点着了火终于煮熟了一锅米饭却也毁坏了我的鼓风机,此时“二逼”还在摆弄着他的帐篷挪来挪去并把“二赖”姐和“福泰芳芳”姐的窝也热心地挪到了他的旁边不知有何用意。等到夜幕降临,“屯子”和“堂哥”取出了3斤二锅头,“连奎”却从他的75L小鹰包里拎出来一件乌苏啤酒,天啦,整整一件啊!就着牛肉炒洋葱、包菜爆炒五花肉、酱卤猪头皮、辣鸡爪、生煎巴浪鱼、紫菜香菇瘦肉汤,还有油炸花生米,这样的气场,把所有的所谓露营记忆都震撼没了。


露营,作为一种前卫的户外旅游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尝试。露营对欧美人来说,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就可以去,不需费思量,从小就习惯的。全欧洲有近五万个露营地,一到露营的旺季,每个露营场都是额满。露营的乐趣来自逃脱繁嚣,与自然接触。不管是想寻求真正的磨练,还是想暂时摆脱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户外运动爱好者们都能通过露营来享受简单的生活。如今,露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它确实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户外体验。而今晚的七里洋这里很宁静,蕴含在天地间最原始最质朴的美,隐藏在人性深处未经尘世沾污的天真与善良,更是人们所追求的。可以说,这里不仅是空气清新,在饭后“梁野山”升起的旺旺火堆里还可以感受到吹来的阵阵山风还给我们带来丝丝凉意。在这里,要穿二件以上的衣服,晚上要睡袋睡觉。到了这里,我们的心情自然而然变得愉悦舒畅。身处大自然,就是远离喧嚣是缓解压力和让你放松的最佳方式。说真的,这里的空气是特别的清新,露营最大的诱惑力便在于不管“菠萝蜜”和“阙总”旁边如何鼾声四起搅得水沟里的石蛙都不得安宁但是我还是可以跟大自然一起静谧入睡,那种感觉是在都市完全感受不到的,非常自由。好多友友平时在家里开着空调睡到天亮不愿起床,仍是感到好困好累,但在户外露营,六点多大多人已睡够自动都能起来。因为,这里有大量的负离子,充足的氧气。这美丽的大自然,因为它,放飞了我们许多思绪,平添了我们许多浪漫,增加了我们许多活力,因为它,陶冶了我们性情,抚慰了我们心灵,激发了我们潜能,因为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这一夜,我睡的很好,除了凌晨1点山风呼呼作响吹动我的帐篷醒来以及4点多爬出去尿尿了一次,剩下旁边他们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声音,别的啥也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舒爽啊,我的领导想用金钱跟我购买开个价,鬼才愿意卖给他。
第二天很早醒来想要去看日出那得重新回登大戴云这会很费力,“二逼”有体力,听说5点就起来攀爬锻炼了,但是他没有下山去帮忙拿花生油回来煎蛋也没有在群里发日出的照片,我们都不知道他干嘛去了,反正每到饭点他会及时出现就是。
早餐差不多折腾到8点,收拾好公共装备以及中午的食材,龙岩的强驴“连奎”自告奋勇加了5斤的水放在他的背包里让我肃然起敬,要知道,预计午餐的地点“大格”是没有水源的。我顾虑自己的左肩不说话,反正没人打理的锅碗瓢盆就往自己65L的格里高利塞就是,到最后,“屯子”看见了我的一包淮山面实在无法插入,终于有人接手了过去那种感觉满满的是感动。一句题外话,“二逼”的背包也很“满”。

迎着朝阳我们走着走着,烈日当头晒的山风吹得脸都疼,我把户外毛巾当脸帘套在头上,头发仍然缭乱,让山峦间云雾伏地而逃,然后眼前一亮,登至莲花池之时,眼前的戴云诸峰历历在目,这就是老话说的先给你一巴掌,再给你一颗糖,有点相似,却又不是,在这里连远处的石牛山、九仙山也能显露他们的真容,耸立天际。我们向远处望去,环绕戴云山的还有村镇、梯田,都在山腰下舒展开来,犹如戴云山的左膀右臂,他们是那么鲜活的存在,花色斑驳,郁郁葱葱,青绿山水。“闽中屋脊”的戴云山,以她雄伟的体魄巍然屹立于福建,高标万丈,昂首天外。
莲花池的湿地已无水,接近秋天,海拔1600多米的地方过早衰竭了滋养生灵的气息,只看到萋萋芳草之尾,了无生机。我们扒开这个保护区的铁丝网犹如进入51区般小心翼翼,阙总站在草丛里写个背影,也略显苍伤。


手台里的声音似乎传来“星期”已到达大格的消息,那时应该是时间11点半,我们和阿米在路上一直争执着某种野果能不能吃的问题,“菠萝蜜”已经采摘并吞下了好多好多,“C.颿”和阙总以及堂哥堂嫂还在骚拍照片的时候,我转个弯,就到了草浪掀翻天的著名大格,大格其实是一个山口。风大,灌木无法生长,只好任凭草儿喧嚣。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户外的模特,怎么个摆拍都是一个电脑桌面,前面的队友不懂装逼了多少我不知道,反正我在后面的这行人当中咔嚓了不少快门过后就是在这里相机电池开始没有了电。还好不可惜,因为抓紧电流回冲机会留了不少精彩画面,像斜坡里的“风尘四侠”就是经典。

因为戴云山脉的最高峰其实就是大格往上冲顶的小戴云,那怎么可以放弃这种追求呢,“梁野山”、“C.颿”、“连奎”还有我们的“堂哥”都不愿意错过这美好的拉练机会,信誓旦旦必须留住重装的尊严,二话不说,越过草丛往最陡的山坡捷足先登而去,我和“菠萝蜜”也不甘示弱紧跟其后、。好累啊,原来不是翻到顶就是戴云山的最高峰了,而是必须再上、再翻越、再冲顶才是那所谓的1856m,爬上了附峰山脊,“屯子”冲锋在前戴着渔夫帽的身影,一直忽隐忽现的,直到不再晃动了,才听到他手台里大喊一声快到了。我知道这是在为我加油,虽说不上心如止水,但是成功登顶的功利还是冥顽不化的。我也知道,越是到了最后时刻,越要摆出一副即使心底已经是波澜壮阔了,依然要保持“泰山崩于前”的脸不改色。这既是功利俗世的自然法则,也是“笑到最后”的基础保证。为了不至于功亏一篑,强制抑下奔涌的心情,缓一缓已经从酸软发展到不时可能抽筋的腿脚,紧握双杖,调匀了急促的气息,走向闽中屋脊。

结果,纪念的玛尼堆面前这里欢呼一片,就这里,造就了kang哥户外有史以来的最佳集体照:各有所思。那形态各异的镜头里面,饱含了“鸿运高照”阙总的诡异、“阳光”的抚摸、“阿米”的执着、“屯子”的搞怪、“二逼”的愤怒射日、“二赖”的老练、“堂哥”的腼腆、“堂嫂”的不好意思、“星期”的若有所思、“菠萝蜜”的沉着、“洪昌”的冷静、“C.颿”的无所畏惧、“梁野山”的追赶心情、“福泰芳芳”的得意,还有“连奎”的低头不语含情脉脉,这对山的迷恋,不正是我们kang哥户外驴友们真实的写照么?
这一次戴云山之行,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多受益的是阙总跟我说的,做人就要跟戴云山一样,腰挺得直直的,而且要坚韧不拔,像戴云山一样精精神神,永远那么坚强勇敢,哪怕风吹雨打,哪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拥有是自己,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做一个独特的自己,努力而不骄傲,自信而不自卑。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路口风声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