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拉萨> 总想多去几次藏地秘境,不管能不能净化到灵魂; 总想能攀登上一座雪山,不管能不能触摸到蓝天!

总想多去几次藏地秘境,不管能不能净化到灵魂; 总想能攀登上一座雪山,不管能不能触摸到蓝天!


青春没有售价,火车直达拉萨!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空闲时间用来旅行,选择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去别人待腻的地方去看看,越来越多的景区也便因此应运而生,很多以前不是景点的地方,被人为地圈起来渐渐地成为了景点,数量如雨后春笋般疯长,遍布华夏大地,却依然满足不了从全世界蜂拥而至的游客,稍微有点名气的景点,不仅人满为患,甚至一票难求……
我却变得越来越宅,我从前那颗爱流浪的心和景区一起画地为牢,我是一个孤僻的人,一个社交白chi,不喜欢去人海里感受窒息,不喜欢拍张风景都找不到空隙的景区!假期来临时,打开地图翻来翻去,都不知道还能去哪里,只想离开繁华的城市,去一个人少的地方,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根据胡焕庸线的划分,目标范围缩减了一半!此时正值炎炎夏日,我在广东的空调房里汗流浃背,想找一个可以在羽绒服里瑟瑟发抖的地方,它一定不是网上宣传的避暑胜地六盘水,也不是四季如春的昆明,最后定在了西藏,我查了一下拉萨的温度(约12-25℃),如果去海拔更高的地方转山转水,温度会更低……
在我的认知里:西藏有美景,新疆有美食!我在小群里忽悠了两句,正好有一个妈妈想带女儿去看布达拉宫,便组成了三人小分队……


她们母女没有去过西藏,心里有点没底,对这次旅行可能会有点担心,我曾经走过川藏南线和青藏线,对藏区还算有所了解,让她们带点厚衣服,一些食物和洗漱用品就好了,至于高反嘛,因为年纪都不大,只要没用心脏病和高血压,基本上问题不大……
深圳没有直达拉萨的火车,广州直达拉萨的票也早就售空了,最后买到深圳到西宁的卧铺(34小时),西宁到拉萨只买到座位票(22小时),这已经是最佳方案了,尽可能减少硬座的时长!我每次坐火车都没有什么胃口,吃不惯火车上的饭菜,也不想吃超市里饱含添加剂的干粮,想要在56小时的火车车程上活下来,只能自己做点干粮,我在出发前两天泡了柠檬鸡爪和猪蹄,提前一天做了牛肉干……


我之前抽到一张乘坐湾区之光摩天轮的免费票,还有两天就过期了,所以必须在出发前去体验一下,也是这辈子第一次尝试,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听说夜景会比白天好看一点,出发前一天的傍晚,专门搭乘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奔赴过去,我登上了这个一厢可以容纳二十多人的巨大摩天轮,慢悠悠地转一圈,正好半个小时!下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回来的路上,喉咙莫名其妙痛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炎肿痛,不知道是不是感冒了,我知道在高海拔地区感冒会很糟糕,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是一个不喜欢爽约的人,自己也是真的很想去西藏……





车上没有胃口,吃了一罐八宝粥,一点面包,一桶方便面,就熬到了西宁,牛肉干吃了一点点,还剩下很多,请下铺的三个大学生小姑娘帮忙解决了!到了西宁有两个小时的换乘间隙时间,于是便拖着大包小包出站找吃的,天下着雨,只穿一件短袖已经扛不住了,甚至可以看见有人穿着薄款的羽绒服!最后在回族小店吃了一碗很难吃的面,点的五串羊肉串也比新疆吃的逊色很多,所以有条件的话:一定要避开车站和景区找吃的……






候车的时候肚子突然痛了起来,临近检票时间,来不及去洗手间,从西宁站上了直达拉萨的火车,车上挤满了人,把过道堵得满满当当,车厢结构和普通火车有很大区别,车上的人也和平时见到的不一样,他们有着黝黑的皮肤,穿着各式各样的藏袍!听列车员说7号车厢有机会补卧铺票,我好不容易穿过人流,放下行李便去碰碰运气,原本以为车开动了就能办理,谁知道列车员来来回回跑了很多次,反反复复开门关门,总说马上就来办理,过了快两个小时,我忍着肚子痛了两个小时,列车长室外排队的人越来越多,熬到补上票,才去解决,最后发现补票还是按起始站算的费用,白白在列车长室罚站近两小时……
列车员说西宁到拉萨的火车上有供氧,但是头却还是一直疼到拉萨,一路上坐立难安,一点望向窗外看野生动物的兴致都提不起来!火车上的厕所是延时冲水,很多人跟我一样,以为没有水,或者以为抽水装置是坏的,因为按下按钮,要等很久才会有反应,上面的神器显得格外好使……


从可可西里经沱沱河、唐古拉山口、安多到那曲,整个线路全在青藏高原上穿行,我们在火车都被高反折磨得坐立难安,可以想象当初修建这条天路有多么艰难,那时候的技术和器械都很落后,几乎都得靠人力操作,有很长一段路线都在人类禁区修建而成,环境恶劣,水资源匮乏,植被稀少,温差极大,但确是动物的乐园,相对较少的人为干预,它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那曲到拉萨的路上,断断续续地下着雨,这是我三次进藏第一次遇到藏区下雨,与以往随便一拍就是壁纸效果的西藏不同,这次多了几分氤氲,整个世界下调亮度,但是远处的雪山依旧清晰可见,四季更迭,交替轮转,它却始终如一,洁白无瑕,神圣巍峨……

经过漫长的火车之旅,我想到拉萨的第一晚能好好休息,在大昭寺附近订了一个酒店,没想到房间没空调,只有一个小小的内窗,打开门一股浓郁的霉味,由于旺季住宿都很紧张,再加上自己也没有余力重新找住处,便只好将就一晚,由于房间不通风,低温加高反,头痛得一晚上没睡着!放下行李,突然下起了暴雨,一边在手机上找餐馆,一边等雨停,发现拉萨很多店都在晚上八九点就打烊了,只能等雨停了,再出去找找看……




第二天去了大昭寺,现在需要安检,安检处排着长龙,以前不安检的时候,似乎没有这么多的人!拉萨的变化好像还挺大的,以前只有德克士,现在有肯德基和麦当劳了,拉萨街头开满了招牌带有“阿刁”字样的店铺,赵雷的那个姐姐却不知道去了哪里,玛吉阿米里人来人往,却再也没有仓央嘉措的身影,布达拉宫屹立在玛布日山,留下了一个男人为了娶一个女人
而修一座宫殿的佳话……
同行的母女被遇到的第一家摄影工作室忽悠去拍藏袍写真了,我一个人跑去大昭寺旁边的天台茶馆(岗嘎乃曲藏餐),找了一个离布达拉宫最近的座位,点了一壶茶,静静地望着远处的布达拉宫,沐浴着穿过蓝天白云洒下的阳光,听着周围人的闲聊,好像时间静止了一般,脑子一片空白,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任由光束从垂直慢慢变倾斜,这似乎就是岁月静好的具象化吧……




第二天的住宿也换了,找了一家离布达拉宫很近的客栈,价格实惠,房子是由藏族人房子改造而成,由一个福建姑娘和贵州小伙合伙经营,一楼和二楼住人,三层主要由猫狗占领,天台晾衣服非常棒!后面的几天,我们全程住这家客栈……
店主养的猫狗都很温顺,和人很亲近,任由客人们摸摸抱抱,小猫怀孕了,后面几天很少出来,狗狗长得很好看,我专门查了狗狗的品种,原来叫萨摩耶,属于雪橇犬,与哈士奇、阿拉斯加并称雪橇三傻,其实它们都很聪明,很通人性!同行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这狗狗,离开拉萨的前一天一直惦记着回去喂狗狗,作业可以后面再写,但是这次离开了,可能就再也见不到这只萨摩耶了……








我不喜欢花钱去景点,但是每次到拉萨,都一定会去看看布达拉宫,从布达拉宫广场望一望正面,从药王山上望一望侧面!以前可以进入白宫,只有看红宫里面的藏品才需要花钱买门票,现在从公路边的大门就开始验票了,而且门票火爆到需要提前半个月预约,总有人一辈子也到不了拉萨,所以到达的人一定都想要进去看看,哪怕对于里面的东西一窍不通,而我相信下次还会再来拉萨,可能会来很多次,但我不会进去,人生总要留点遗憾,留点念想,留点惦记的东西,残缺不全才是圆满,这辈子不会再来,但拉萨会!



拉萨的炸土豆和凉粉都挺好吃的,6元一份,土豆虽然切得大小不一,但是当地产的土豆品质不错,炸得外脆里糯,撒上当地特有的香料和辣椒,风味独特,特别推荐……




我不喜欢逛景点,但我喜欢每个地方的菜市场,那里能找到属于当地人的烟火气,我几乎快把拉萨市区的大型菜市场都逛遍了,最大的还是药王山旁边的药王山市场,几乎全部由四川人在经营,食材和调料也都是四川的,最让我震惊的是不仅有小龙虾,还有荔枝和榴莲等热带水果售卖……
拉萨除了藏餐,就是川菜,即使是进了藏餐馆,一看菜单还是写着川菜的菜名,外地游客可能吃不惯带血的牦牛肉和糌粑,喝不惯酥油茶,但是吃川菜一定问题不大,从而导致一个搞笑的现象发生了:川菜成了拉萨的当地美食……



以前去吃藏面的那家藏餐馆和遂宁的荤豆花店,都好像不在了,我沿着光明甜茶馆对面的小巷子转了好几遍,又想起了曾经在那家藏餐馆串珠子的情景,店里的藏族小姐姐长得特别好看;没钱的时候就去点一锅荤豆花拼餐,我们一群穷光蛋为了省钱,多吃米饭少吃菜,为了填饱肚子,吃得锅里只剩下汤……
消失的店铺,连同曾经那穷困潦倒但又无比快乐的青春,一起湮没在了一去不返的时光里……

到拉萨的前五天都有高反,原本打算去冈仁波齐转山,后面发现离拉萨还有一千二百多公里,根据行程安排,最后还是决定放弃,边防证也没有去办,只在网上办了无犯罪记录证明,当天就通过了,算是为下次去冈仁波齐转山积累经验吧……


我喜欢在拉萨街头随意转转,和当地人聊聊天,为了陪她俩一起,就去了纳木措这个唯一一个付费的景点!想着客栈老板熟悉,让他们帮忙联系报团,后来发现自己在网上报团是210元,还要便宜20元!早上五点多起床,冒雨打车去北郊客运站搭车,中巴车带我们到当雄的纳木措乡买门票,再换景区的观光车送我们到湖边……
我从四五千公里外的深圳,去看一个深圳那么大的湖,本来以为会全程淋雨,没想到到纳木措的时候,天空放晴了,虽然没有达到最佳的天气,但有蓝天白云也算不错了!最远处居然看不到边,有一种面对大海的错觉,这是西藏第二大的咸水湖,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色林错作为西藏第一大湖,却显得有点名不见经传……





天上是蓝天白云,下面是一汪湛蓝的湖水,身边的风呼呼地刮过,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水天相接处,没能天地一色,洁白如雪的云,成了天地相拥的阻隔,它是这个世界的第三者!水鸟在湖面上随波逐流,跟着水面的波纹起起落落,时不时又振翅纷飞接住游客投喂的食物,尼玛堆静静地矗立着,没有风平浪静,但却岁月静好!多想时光就定格在这一刻,短暂地忘却生活的压力与烦恼,只静静地欣赏眼前的风景,但这平静的时光很快就被打破了,藏族小哥开始卖货了,他开始为他的柴米油盐奋斗了……

尼玛堆总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错觉,藏区的风很大,感觉它们随时会坍塌,可它们历经风吹雨淋,屹立不倒,始终如故,就像藏族人民一样,我们认为他们生活在这样恶劣的地方会很苦,却能感受到到他们身上那溢于言表的幸福!总能看见很多老年人一手摇着转经筒,一手拨着念珠,口中念念有词,或徜徉在街头巷尾,或坐卧于茶馆,大概无欲无求才能更好地进入生活与修行的状态,贪欲小了,更容易获得长寿与感知幸福吧……




西藏的自然条件可以用“恶劣”来形容,很大一部分地域都处于青藏高原之上,平均海拔在五千米左右,高寒,干燥,紫外线很强,除了放牧牦牛、绵羊和马,养殖藏獒和藏香猪,能种植的作物几乎只有青稞和土豆,有些藏民一年中只能靠挖虫草、采松茸补贴家用!藏区多山,很多山连草都不怎么长,更别提大树了,山体从上到下呈渐变色,山顶遍布奶油一般的白色冰雪,早晚被阳光照射又有可能变成金色,再往下,随着气温的回升,逐渐由白向灰、褐、黄、蓝、绿、黑渐变!既有湖泊,又有河流,但总感觉被丢在藏区,很容易被饿死,被渴死!就是如此难以生存的地方,我却发现拉萨有很多老年人,他们黝黑的脸庞密布着千沟万壑的皱纹,经受了紫外线的灼伤,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很多老年人都不会普通话,可与之眼神相交时,总是能见到他们满脸笑意的脸庞,如果是初次见面,可能会被吓一跳,没有看习惯的话,可能会觉得有点惊悚,在我的接触中,藏民都挺善良的,对宗教信仰不了解的话,或许会觉得他们有点怪异吧!
我曾经在浙江接触过一个藏族同事,他说:“藏族人是最善良的民族,藏语没有骂人的脏话”!我不会藏语,便不得而知,这句话在我心里埋藏了很久,理性的一面告诉我绝对是句谎言,感性的一面又劝我无条件的相信它!我知道人性本恶,但我们却必须站在阴影里寻找光明……



离开拉萨的前一天,我们打车去了距离市区二十多公里的扎叶巴寺,一座修在半山腰的寺庙,就地取材,顺着山岩的形态走势改造成一间间不规则的房间,摸着黝黑铮亮的石壁,有一股冰凉的感觉!每间房里都供奉着各类佛像,游客不多,但香火鼎盛,山脚有售卖灯油和煨桑材料的当地人,价格不一,各自斟酌……




同行的小孩,换了零钱来供奉佛像,顺便给了庙里的僧人,他只会藏语,不会普通话,开心得和小妹妹贴贴 ,有那么一瞬间看到了布施最初的样子……
风马旗随风飘扬了无数遍,经文诵读了无数遍,朝圣跪拜了无数遍,世界不会改变一丝一毫,因果报应不增不减,可内心在某个瞬间或许会涌现一丝善念吧……
还有很多去大昭寺朝圣、去冈仁波齐转山的人,从自己的家乡千里迢迢奔赴,花费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不停地起身,又不停地跪拜,有人或许会认为他们很傻很笨,如此费尽千辛万苦,到头来好像什么也没有改变,但总有人却乐此不疲,并前赴后继,或许修行便是如此,就像人有生死,百年之后,不过一捧黄土,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人生一世,不过与鬼神对话,与自己合解,何必纠结于它有什么意义呢……
立正姿势:朝圣者首先采取立正姿势,这是朝圣的开始。
念诵六字真言:口中念诵“唵嘛呢叭咪吽”的六字真言,这是佛教密宗的祈祷语。
双手合十:双手合十,先高举过头,然后移至面前,再移至胸前,这是朝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动作。
行走或匍匐:在念诵和双手合十的同时,朝圣者会行走或匍匐前进。行走时,双手合十移动,每走一步,双手的位置逐渐下降,直到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然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
叩头:在行走或匍匐的过程中,朝圣者会进行叩头,表示对神灵的尊敬和崇拜。
重复动作: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直到达到朝圣的目的地。




一群外国游客在一间屋子里停下来打坐,口中念着经,看起来有模有样的,让我这个中国人有点自惭形秽,我藏语都不会,他们居然学会念经了……





到扎叶巴寺的游客都得买往返票,每天早上七点左右从大昭寺旁边的宇拓路发车,下午一点集合返程,由于我们是打车过去,回去就没有座位了,还好大巴车司机好心,让我们挤进去,搭我们回市区,不然最坏的结果可能是自己徒步回来……




花了五天才完全适应高反,又得搭乘火车离开了,没有高反的压制,终于好好回望了一眼来时的路,欣赏了一下长江的源头,也看到了野驴……


离开美食稀缺的拉萨,回到成都休整,终于吃到了一顿像样的饭菜,喝到了四川特有的唯怡豆奶!在成都一点也不怕找不到吃的,目光所及之处都有餐饮店!黑白分明,又矮又胖的大熊猫,是每一个人都无法抗拒的存在,如果这样的身材附体在人身上,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


好不容易适应了高反,人生第一座雪山必须安排上,趁热打铁,我在西藏基本适应了五千海拔,此时不去更待何时!前两次都登顶失败了,一次夏天,一次冬天,全部因为高反而失败,这是第三次了,每次都难受得下撤的时候,总在想下次再也不来了,等回到舒适区,没了高反的压制,瞬间又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想再试一次,但事不过三,这次应该十拿九稳了吧……


攀登高海拔的山,决定成败主要就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平时的体能积累,
二是克服高反!
吃任何药品都是无法解决高反问题的,提前半个月每天吃红景天,吃高原安,涂抹红霉素软膏都只是有一点预防作用,要高反的还是有可能会高反,高反应该属于物理作用,用化学药品是无效的,因为体内气压高,体外气压低,仿佛身体在膨胀,血管就像要胀裂开一样,脑袋又晕又疼,严重一点还会呕吐,乏力……
解决高反的唯一办法就是适应,普通高反在高海拔地区待上5-10天就适应了,我要是第一次就用一周来适应,也不用多花两次的报名费了……

我为了适应高反,专门去爬山采蘑菇,不同的山,植被不同,产的蘑菇种类不同,我最开始想去采松茸,但是没有专门的衣服,松茸生长在浑身带刺的树下,这种树连树叶都长满了刺,只好去采别的蘑菇!我提了一个塑料袋,捡了满满一袋,只要是蘑菇都捡,因为不认识,不知道能不能吃,拿回来分拣被丢掉三分之二,其中还有三朵毒蘑菇,还好途中遇到的大姐送了我一朵超大的鹅蛋菌,不然没有蘑菇镇场子了……








2024年3月,四姑娘山开始封山,禁止攀登,直到6月份才重新开放!四姑娘山镇有60+家登山俱乐部,每家俱乐部的登顶奖牌不一样,有的做成熊猫样子,还能旋转!以前不限制报名人数,一路上浩浩荡荡全是人,如果去晚了,打尖包都抢不到开水泡面!现在根据俱乐部的大小限制的人数上限,一般一个俱乐部每天只允许十多二十人报名,现在明显感觉人少了……
现在没办法薄利多销 ,只好提高单价,有的俱乐部涨价一千多,我所报的俱乐部不忘初心,基本还是原来的价,加上我是久病成良医的老顾客了,吃住都安排得好好的,登山所需的装备,俱乐部都会提供:睡袋、登山杖,雪套、头灯、冰爪……

四姑娘山有三条沟:长坪沟、双桥沟、海子沟
大峰海拔:5025米
二峰海拔:5276米
三峰海拔:5355米
幺妹峰海拔:6250米
越高越难,一般人第一次都会选择大峰,大峰和二峰都从海子沟上山!
前一天签好“生死状”,第二天我轻车熟路,从3100海拔的镇上出发,现在必须1:1配备向导,向导开车带我到游客中心,办理手续,领取户外门票,自己背一点午餐所需的干粮,其它东西都交给向导带去大本营!从海子沟沿着一半木质栈道一半马道的路向上走,经过海子沟检票口,路过拜姑脚,到斋戒坪(海拔3400)才算真正的开始,一路上都是宽敞的土路,锅庄坪(3554)-朝山坪(3633)-石板热(3668)这一段路基本算是平路,之后慢慢上升到打尖包(3750),打尖包有开水提供,有房子休息,有洗手间,一般都会在这里吃午餐!从这里开始,普通游客和登山的人会分道扬镳,普通游客继续在低海拔往花海子(3846)走,登山的人就要开始上一个长坡,到达鸡卡坪(4080),之后继续走一段很长的平路,到达大峰和二峰的分叉口(4208),都要上一个很陡的坡去到各自的大本营,大峰大本营(4379)、二峰大本营(4307),休整一下,向导会煮晚餐,凌晨2点冲顶……
游客中心-14km-大峰大本营-3km-二峰大本营-7km-二峰顶,全长24km……
我和向导早上九点半出发,下午14点到了大峰大本营,最后一公里是上坡,花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
我们俱乐部只有大峰大本营有营地,所以我凌晨2点从大峰大本营开始冲顶二峰的……




















这次全程没有高反,第一天的14km走得很轻松,第二天的10km却走得很慢,虽然不高反,但是缺氧,我才明白,缺氧和高反是两回事,它们可以独立运作,可以缺氧不高反,可以既缺氧又高反,可以不缺氧但高反……
高海拔的凌晨,即使是夏天依然很冷,我穿上了所有的衣服,保暖内衣、羽绒马甲、抓绒冲锋衣、抓绒冲锋裤、厚羊毛袜、徒步鞋、厚手套、帽子才勉强顶住,中途手还是冻僵了几次……
全部几乎都在爬陡坡,海拔成阶梯式上升,爬完一段陡坡,走几米平路,又继续爬下一个陡坡,靠着微弱的头灯,脚踩碎石,刚好遇见下雨,举步维艰,跟着向导后面一点一点挪动,像一个年迈的老者,颤颤巍巍地跟着向导走走停停,平衡全靠登山杖,防滑全靠徒步鞋,识路全靠向导……
虽然不高反,但是缺氧,全程在喘气,大脑已经不会思考,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感受呼吸和心跳,所有的力气都用来驱动身体前移,嘴巴几乎没空闭合,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冷空气不停地摩擦着发炎的咽喉,走几步又得停下来喘一会儿了,虽然走得很慢,但是只要不高反 ,我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登顶……
到了一线天(难度才刚刚开始),全是尖尖的、分层的乱石,坡度很大,基本都得手脚并用爬才行,过了一线天,天色蒙蒙亮,依稀可见周围的巨大乱石,以及山间的云海,又走了很久,遇到了很多登顶成功,正在下山的人,特别羡慕,听说还有很远的路,到了垭口我才发现,最险的一段是这最后一段,垭口到山顶这段装了钢丝绳,一不小心掉下去必定尸骨无存,坡度继续加大,有些地方要停下来找落脚的位置……
接近山顶的最后一段,下起了雪,淋雨已经是我能想到的最悲催的情况了,没想到八月还能遇到下雪,登上最高点的时候,手都冻木了,没能遇见日出和日照金山,手机没电也没有拍下云海,急急忙忙就下撤了!在拍照记录与欣赏风景之间,选择了保命……
登顶的那一刻,出奇的平静,像一汪泛不起微澜的死水,没有一丝的激动,冻得大脑一片空白,一心只想下撤……

爬了一次山,仿佛重生了一次,山顶缺氧的时候,似乎体验到了临死前无法自主呼吸的滋味,庆幸的是被拔掉的呼吸机又被上天安装了回来……
下山当天晚上,我就撤到了海拔512米的成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活着……








去一家开在居民楼里的小吃店吃甜水面的时候,遇到一位到店里买钟水饺的热心嬢嬢,嬢嬢给她的老闺蜜推荐这家小吃店,因为已经光顾过很多次了,知道很好吃!回去的路上又遇到了她俩,嬢嬢叫我好好赚钱,为以后成家做准备,随后又立马修正,“不成家也没有关系,只要身体健康就够了,其它的都不重要!”嬢嬢活得很通透,也很前卫,紧跟时代的脚步,知道现在的人不重情感,只看中钱财积累!我说:“你们那个年代,两个人都没钱,不也一起生活了一辈子嘛!现在有的省份,结婚彩礼就需要三四十万,还要另外花钱买好房,买好车……”嬢嬢瞬间惊掉下巴,她说:“我们结婚那会儿,只有35元”,也不知道那时的35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总觉得来日方长,还有大把的时光,谁知哪次不经意的相逢,就成了最后一面呢?趁现在脑子还没坏,眼睛还能看得见,便替自己多看一眼这个终将逝去的世界,什么都不重要啦,只有活在当下呀……




四川人一生都在追求“巴适”的生活,不是正在享受“巴适”的状态,就是在为以后的“巴适”生活努力奋斗着……
为了舒适,为了安逸,为了躺平,为了可以不干活,做了很多的工作,干了很多的脏活累活……
翻过了一座山,后面还有无数座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忙里偷闲,及时行乐,只要没有入土为安,活就永远都干不完……

下一站?
休息好!再出发……
某音账号:双峰游子OL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巴蜀流浪汉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