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北京> 徒步经典“香巴拉”,找寻足下隐秘之诗情画意

徒步经典“香巴拉”,找寻足下隐秘之诗情画意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徒步经典“香巴拉”,找寻足下隐秘之诗情画意

2020-07-12 22:32:08 6448
【古韵】半壶纱(钢琴演奏版)

蛰伏于七月陆续三天的中到大雨,第四天一早出发,徒步经典“香巴拉”。即从香山地铁站-马连良墓-静福寺-好汉坡顶-挂甲塔-南马场水库-翠微山顶-八大处正门。

香山一般指香山公园。始建于金大定26年,距今已834年。早在元、明、清,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香山寺曾为京西寺庙之冠,清乾隆10年(1745年)曾大兴土木建成名噪京城的二十八景,乾隆皇帝赐名静宜园。京西著名的“三山五园”中,香山公园占据一山(香山)一园(静宜园)。而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虽泛指西山雪景,然西山晴雪碑立于香山山腰的半山亭北、朝阳洞山道右侧。《西山晴雪》来自于清代文学家巴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晓向初阳已半融,尚余不尽乱云中。偶然幻相知难久,露出青山气象雄。”

马连良墓坐北朝南,1972年建墓,该墓为大理石砌筑,建筑面积72米,葬马连良及原配、继配两位夫人。马连良(1901-1966)字温如,回族,北京人,京剧艺术家,“四大须生”之冠,马派创始人。

马连良墓北边是梅兰芳墓。梅兰芳(1894-1961)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北京,著名京剧大师,“四大名旦”之首,梅派创始人。梅兰芳墓坐东朝西,建于1961年,该墓为汉白玉砌成。“梅”花型装饰分布于墓道、墓台及墓盖各处,其居高临下,气势开阔。墓分两层,一层为梅先生之墓,二层为梅先生家人的七座墓。

马连良墓南边是言少朋墓,言少朋是言派创始人言菊朋的长子;周和桐墓,其成功饰演过胡传魁;徐兰沅墓,徐兰沅是梅兰芳先生的琴师;王少楼墓,王少楼是梅兰芳夫人王明华的侄子,也是徐兰沅的女婿,王少楼是京剧老生,师从余派大师余叔岩。

静福寺位于香山碧云寺北1公里左右,原名玉皇庙,俗称玉皇顶。明天启元年(1621)建玉皇阁,清道光30年(1850)建吕祖殿,光绪29年(1903)重修,改称静福寺。据查,该寺坐落于山腰约海拔200米处,由并排三座院落组成,有玉皇阁、吕祖殿、关帝殿等。存山门一座,无梁结构,歇山顶,石券门,门额书“静福寺”3字。有门楹联一副,左:“乾地耸高峰,皇图巩固”;右:“天门增王气,圣寿无疆”。石券门由卷草纹、如意纹、花卉纹石刻装饰。据说,中院有明万历48年(1620)《修殿后日岸记》摩崖刻碑。寺内有明天启元年《新建玉皇阁碑记》碑、清雍正13年(1735)《玉皇顶祭星圣会碑记》碑、道光30年《建立吕祖殿碑记》碑及清代扩建关帝殿碑。

徒步静福寺,见到寺内摩崖石刻如下:
1.“何如此地学长生”。上署“民国癸亥秋”,下落款“武城王湘汀题”。“何如此地学长生”取自唐朝诗人崔颢的《行经华阴》。《行经华阴》描写诗人途经华阴时所见的华山三峰雄奇险峻的景色。“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王湘汀又名王金钰(1884-1951),曾为民国时期军事将领,后离任潜行学佛成居士。据说,曾资助嘉禧寺。嘉禧寺位于杏石口隘口以西,姚家寺以东,东下庄以北,位居香山到八大处的必经之路中。《帝京景物略》卷六西山上记载:嘉禧寺“土沃水肥,址高林深,到寺如到一城”。该寺“贴梗海棠高于槐,牡丹多于薤,芍药蕃于草”。明少傅兼太子太傅朱国祚(1559-1624)七言绝句之《嘉禧寺》中“山墙围作化人城,榆柳阴浓信客行。始信精庐风日好,秋深犹绿牡丹坪。”可窥见嘉禧寺风光旖旎,令人神往。

王湘汀曾任青岛市佛教协会会长,1934年组织并资助了“最年轻的古刹”湛山寺及湛山精舍的兴建。“青岛十景”之一“湛山清梵”即指湛山寺。湛山寺首任住持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中对王湘汀的开示“看破、放下、自在”六字箴言,对其晚年有着重要影响。

2.“静观”。其上署“民国癸亥秋”,下落款“渔阳张乐清题”。本人推测张乐清实为张冲(1904—1941),字淮南,浙江乐清人。曾为民国时期军旅高官。1923年(民国癸亥)20岁的张冲以第3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抗战期间,张冲坚决赞成国共合作,共御外侮,同周恩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941年张冲病逝,周恩来挽祭张冲“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而“渔阳”二字意味深长,被后世诗人常用为意象,意为征戍之地。有唐朝诗人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的垂柳,青青路旁的柔桑。提篮忘了把桑采,凝思昨夜梦渔阳”佐证,“渔阳”当是妇人所怀之人所处的地方。1923年是国际国内风云变幻之年,张冲借“渔阳”拟籍贯,颇有年少气盛、决胜江湖寓意。

3.“泉声”。 其上署“民国癸亥冬月”,下落款“堂阳程吟冰题”。“堂阳”现为河北邢台巨鹿县。程吟冰不知是谁?然“吟冰”多见于古诗词,著名的有苏轼《春宵》:“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南宋词人李曾伯《水龙吟》:“玉龙飞下残鳞,千岩万壑皆填委。乾坤一色,不知身隔,蓬莱几里。且摩挲霜鬓,嘲吟冰著,共荆人喜。”应比较贴合程吟冰之静福寺的景致。

4.静福寺周边有两眼泉水,其一“锣大天泉”书“金泉洞”石刻,其二由山石垒砌的泉井。另有一处摩崖石刻“佛造像”。

5.静福寺的五块石碑,只见到两块,卧躺地上。其中一块残缺不全,已无法确认;另一块借助“颐和吴老”、“都护在燕然”及“双塔邨人”网上资料,大致认出一些。其为清同治11年四月之吉日立“扩建关帝殿碑”,内有“因年久风雨催残庄严渐有脱落,圣像从新庄严以昭虔敬”等字迹。

徒步“香巴拉”至翠微山顶观景,脚下有石刻“翠微绝顶”;在八大处七处从乾隆游宝珠洞“御制诗”大石前过。其上诗文共三首,为清乾隆13年(1748)所留下的七言绝句。一、“极顶何来洞穴深,仙风吹送八琅音。个中疑有天龙护,时做人间六月霖”。二、“是处真称迥出凡,天花馡馥落云岩。恰如观象谈周易,六位成章索得咸”。三、“天半轩斋一倚楹,初冬风物值晴明。即今一晌拈吟处,何似去年望里情”。

六处香界寺附近山坡上,立有乾隆45年5月15日正面题额“昭示来今”,背面题额“万古流芳”为香界寺所置碑。

五处龙泉庵有“龙泉”石刻,旁有3座覆钵式僧人墓塔(清)。清康熙时期诗人汪文柏曾赋七律诗以咏龙泉庵之胜:“松底涤池汇伏泉,苍髯偃盖镜中悬。一泓湛碧浮金鬛,几树微黄蜕暮蝉。云锁磐声僧闭户,日移刹影客笼鞭,茗芽细泼真甘冽,归带余香在舌边”。乾隆帝也曾御临龙泉庵作《御制龙王堂》诗:“古庙山坳里,披榛磴道赊。树生刹竿石,鸟啄净橱沙。水府石林秘,香台花雨斜。所希惠时若,霈泽始京华”。

八大处公园位于西山风景区南麓,为4A级景区,因“三山、八刹、十二景”闻名遐尔,古人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又有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美超西山诸胜”。二处灵光寺,供奉世间罕存释迦牟尼灵牙舍利而驰名海内外。

以上,经典“香巴拉”之旅,因时间匆匆而记录如此,内中如有不当请阅者海涵,在此诚谢。“香巴拉”路程约16公里,最高海拔656米,累计爬升846米,时速2KM,难度不大,适合与家人、朋友闲游赏玩。所遇景点,可视个人情况及关注点,增添或删减,值得京城闲暇打卡。

199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小明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小明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