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延边> 黄山温泉区:曾经的桃源仙境(1)

黄山温泉区:曾经的桃源仙境(1)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黄山温泉区:曾经的桃源仙境(1)

2023-05-23 12:21:46 685

登黄山次日,又是一个好天气。

得知黄山入山门票可使用两次,于是,选择从温泉区、过慈光阁山门至冰川擦痕一段徒步登山路,体验一下。

早饭后,与特意前来黄山陪我登山的好友“陌上开花”告别,就出发了。据资料,黄山温泉区因黄山五绝之一的温泉位于此而得名。景区左侧的桃花峰,昔日有遍山桃花,三月盛开,落红满溪,山清水秀,因此温泉区古称“桃源仙境”。现今不知还有花开遍山的盛景。

温泉区位于海拔600-700米的群峰峡谷之间,过去是游人徒步从南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个景区。据说,人们上山前,总是先在这里游览一番,养精蓄锐;下山后,在这里洗泡温泉。但近年来,随着多条上山索道相继开通运营,几乎无人在温泉区逗留,使景区内的建筑、道路、古迹景观等出现颓废景象,对初来乍到的我们来说,感觉很遗憾!(2023-4-2)

☆眉毛峰(客栈五楼眺望)——眉毛峰位于黄山东南部,北连钵盂峰,西接清潭峰,南衔香炉峰,海拔1430米,为36小峰之一。从黄山南大门一带或云谷山庄眺望,峰骨状如眼眶,其松树林立,长成弯弯一排,酷似眉毛,峰由此而得名。

☆逍遥溪——源头为桃花溪,发源于黄山桃花峰北侧,集桃花峰诸水,经桃花潭至白龙桥上方“龙头石”处,称“桃花溪”;与莲花、云际、朱砂诸水汇流的白云溪,在“龙头石”汇合后,流入白龙桥,此段称“白云溪”;又与人字瀑汇合,经温泉而下,称“汤泉溪”;溪水从紫云桥以下,又称“逍遥溪”。溪水中段的汤泉溪与下段的逍遥溪共长约10千米。

整条溪水因石而歌,犹如松涛,宛如古筝,铮铮徐徐如天籁之音,响彻山林间。溪床布满花岗岩,有的巨大无比,有的小如鹅卵,高低落差悬殊,溪中晶莹剔透,瀑、潭、穴等甚多。

☆逍遥溪上的步行桥

☆汤泉溪

☆揽胜桥——在桃花、紫石两峰间,横跨逍遥溪的一道“飞虹”,号称“黄山之天桥”。桥高35米、长135.4米、宽11.5米,建于改革开放时期。驱车过桥可直达云谷寺缆车站,步行或乘索道上山。若漫步桥上,宛若置身于揽胜平台,看峰听泉别有奇妙。

☆黄山宾馆御泉楼(空无一人)

☆名泉桥——单拱石桥,原名锁泉桥,建于1960年,是从温泉徒步到慈光阁的必经之地。1979年,邓**游黄山为黄山温泉题名“天下名泉”之后,该桥也相应改名为名泉桥。名泉桥北即闻名中外的黄山温泉朱砂泉出水口,潺潺流水不断。不过,我没有见到。

☆翼然亭——原名揽胜亭,位于黄山风景区温泉小补桥上。1963年,董必武借《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之句,取名翼然亭,并手书亭额。翼然亭由亭和桥组成一体,上部亭为翼然亭,下部桥名小补桥。

☆小补桥——昔日连接祥符寺和汤池的古桥,原名卧龙桥,又名胜泉桥、汤泉桥。横跨汤泉溪,游人登山过此桥,可小补揽胜之兴,故名小补桥。桥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被山洪冲没,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复建。1939年,时任新四军军长叶挺陪同周**来到黄山,在此桥留下了珍贵的照片。1956年6月山洪爆发,冲塌小补桥南段。后改用木材修补,成为南段木桥、北段石桥。1960年,名泉桥建成后,拆除南段木桥,成为断桥。

☆摩崖石刻大部分疏于管理,残损破败,字迹不清

☆“天下名泉”,落款:“皇明万历癸未(注:公元1583年)春正月望,郡人程师周、戴国辅、戴国良、戴麟绂仝题”

(网上下载的图片)

汪鋐等题名:“明嘉靖丙申(注:公元1536)五月朔,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汪鋐,同徽州府知府冯世雍、弟太仆卿汪玄锡、乡友参政郑佐、参议方纪达,主事黄训来游,随处赋诗爰刻石以纪岁月云”

冯世雍,字三石,江夏人,进士,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任徽州府知府。

郑玉题名:从题款看是黄山存世最早的摩崖石刻。“邑人郑玉子美,旧尝读书山下寺中,后迁紫阳南埠,遂耕于狮山之阴,钓于岑山之阳,久而天子知名,出内府酒帛,遣使者持以车,诏玉为翰林待制。玉以德凉辞辟不获,乃从使者至海上,以疾而返。复游山中,访寻旧馆。时丧乱之余,半已煨浕,独川流山峙,不改依旧。乃浴汤泉,题名石上而去。时侍行者吴明焱、鲍观、鲍葆、谢真保、吴阳复。有元至正十七年(注:公元1357年)春二月辛亥郑玉题”

郑玉,元末著名学者、经学家

(网上下载的图片)

☆“大好河山”,为现存黄山最大的摩崖石刻之一。落款为:“中华民国念八年(注:公元1939年)春唐式遵题,石工朱为玉、王文德、朱立宗等刻”

唐式遵时任国民党第三战区副**,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当年他来到黄山,感山河破碎,乃题写“大好河山”四字。

(网上下载的图片)

☆“石作狮吼”,落款:“民廿八年冬,释德源识”

☆“澄观”,落款:“嘉庆乙丑(注:公元1805)立秋日仲卿江士栻题”

☆人字瀑——古称“双龙瀑布”,海拔660米,背后是摩天接日的天都峰,故又称它为“天都瀑布”。危岩百丈,石挺岩腹,温泉旁紫石、朱砂峰间,一源二流,形如”人”字,瀑长50米,每当大雨季节,瀑布水量骤增;而当久旱水少,瀑雨细小飘渺,瘦削苍轻。

“瀑花怒放”刻于人字瀑石壁,字径约1米,署款:一九六五年夏

22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太极(金成吉)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太极(金成吉)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