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渭城> 正阳祖庭-正阳宫(正阳洞)

正阳祖庭-正阳宫(正阳洞)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正阳祖庭-正阳宫(正阳洞)

2025-02-02 07:21:33 461
【古韵】半壶纱(钢琴演奏版)

        咸阳正阳宫(正阳洞),位于西咸新区正阳街道杨家湾村北塬坡之上,北依毕郢原,南临古兰池和渭水,远眺终南。是道教全真派“北五祖”神仙之一,正阳真人(正阳子)钟离权(汉钟离)的诞生地和修道之处,故称“正阳宫”。据说孙膑、庞涓也曾在此修行,为道教影响深远的传统宫观。
        正阳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历经明清两代的重修,直至民国时期,它依然在当地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传其洞府中供奉着108尊神像,古有“正阳百神洞”之美誉,成为咸阳“八景十胜”之一,名扬八百里秦川,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历史盛景。正阳宫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它见证了道教全真派的发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探索陕西历史和文化的绝佳之地。   
        正阳宫曾有众多精美建筑,包括洞府、殿宇、楼阁和仪门等,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宫内遗有明清以来的洞窟式道教建筑遗迹。因年代久远破坏甚剧,正阳宫(洞)已无昔曰繁盛,仅存土窑数孔,石碑几块,且残缺不全碑文不清。现存有元代至元二十三年(1363年)所立的《正阳宫记》一通,明代正统二年(1437年)所立残碑一通,明代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所立的《重修正阳洞记》石碑一通等古代碑文,是十分珍贵的道教文物。
        近年来,咸阳市道教协会主持对正阳宫进行了恢复性重建,保护了遗址,恢复了正阳殿、龙虎殿、山门、祖堂等建筑,洞内幽僻深邃,洞外景色宜人的风光得以重现。走近正阳宫,新修的山门高大气派,东西两侧的钟楼与鼓楼古朴庄重,山门三个门洞中间的最高,刻有“正阳宫”金色大字引人注目。走进山门,首先看见龙虎殿,有青龙白虎的雕像。在龙虎殿后的两侧,分别是吕祖殿与海蟾殿。最后是正阳殿,殿内供奉着钟离权,三面墙壁上描绘了他在东游记中描述的故事。正阳宫东、北、西三面有十几孔土窑洞,有黑虎洞、王禅洞、药王洞等黄土洞窟,因年代久远破坏严重,现已进行保护性修复改造,重阳宫也恢复了昔日的宏伟风貌。

正阳祖庭-正阳宫

山门

正阳宫简介

钟离故里-周曲湾
钟离权,道教“北五祖”之一,号“正阳帝君”。他出生于京兆咸阳,容貌雄伟,学通文武,身长八尺七寸,髯过于腹,目有神光。曾为将军,因兵败而遁于终南山。在那里,他遇见了乐华帝君,授以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及青龙剑法。之后,他隐居于晋州羊角山,不与世俗接。他束发为双髻,采槲叶为衣裳,自称“天下都散汉”。道成后,天真赐号“太极左宫真人”。他翱游人间,示现无常,世人往往遇之。他的诗作《生我之门死我户》流传甚广。今终南山凝洞传道观即是他遇东华帝君之处。咸阳周曲湾正阳宫为他的故里。他的传奇故事和深厚道行,使得他成为道教中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明代嘉靖时《陕西通志》记载“咸阳人,生而奇异,美髯清目,身长八尺余,弃世事于正阳洞修炼”。清初编撰的《全唐诗》记:“钟离权,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道号为正阳真人。《全唐诗》录入《赠吕洞宾》、《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仙味。《全唐诗外传》有录入《诗寄太原学士》、《草书诗》两首。

正阳宫周围胜迹简介

龙虎殿
殿内供奉龙虎二位神君,龙虎二位神君源于远古星辰崇拜,为道教早期的护法神将,负责镇守宫观山门。东侧为青龙孟章神君,专司惩恶;西侧为白虎监兵神君,专司扬善。二位神君与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并称"四象",为四方护卫神,旨在降妖除魔,护佑道俗,使众生诸事顺遂,懊恼清除,福禄呈祥。

鼓楼

善缘堂

钟楼

客堂

灵官殿
殿内供承道教第一护法神将王灵官,灵官本名王恶,后因萨祖师得度,赐名王善,为奏天庭,授三五火车雷公之职,摆为"豁落灵官"。道教奉为护法监坛之神。其形象为赤面聚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脚踏风火轮,左执金印,右举金鞭,额上金晴能能议真伪、察看善恶。因其嫉龜如仇,愛帽分明,除邪去是不遗余力,故民间有"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梦中人"之赞。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敕封"隆恩真君"。王灵官曾言:“汝有一分修持,吾有三分感应;没有三分修持,吾有十分感应;没有十分修持,吾有处处感应”。

全真道脉

吕祖殿
殿内供奉纯阳祖师吕嵒( yan ),字洞宾,号纯阳子。唐代河中府(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人。始为儒生,其父强命赴试,至长安酒肆中,遇钟离祖师,以黄粱梦点化之,授予长生之术。初居终南山,后祖师又传以上真秘诀。吕祖既得道,兼明天遁剑法,乃历游天下,自称回道人。行化渡人,或隐或显,世莫能测。集儒道释、医养武、诗书文诸家于一身,故被誉为"剑仙"、"酒仙"、"诗仙"。其著述《指玄篇》《百问篇》《肘后三成篇》等。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敕封"妙通真人",蒙古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赠"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时加封"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为道教北宗"五祖"第三祖。世称"纯阳祖师",为俗称"八仙"之一。

海蟾殿
殿内供奉刘海蟾祖师。祖师姓刘,初名操,后改玄英,字宗成,号海蟾子。五代后梁燕山人,在辽应举,中甲科进士,官至**。平素好性命之学,崇尚黄老之道。遇正阳祖师钟离权"累卵度化",授以丹决。师散尽家财,辞官修行于华山与终南之间,道成。常以弱冠之相,身背三足金蟾,周济穷人,广结善缘。民间将其视为财神,有"刘海戏金蟾,步步撒金钱,金钱落贵地,福贵万万年"之赞。同时,海蟾祖师还是中国道教"丹鼎派"南北两派的重要传承人,既是道教北宗"五祖"第四祖,又是南宗初祖张紫阳的师父。著有《至真诀》《太清篇火式》《还金篇》等。蒙古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敕封"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时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祖师左侧供奉财神赵公明,又称赵**、赵玄坛、黑虎玄坛等。为道教四大护法**之一。《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赵公明,姓赵,字玄朗,陕西终南山人(今陕西周至)人,秦朝时避乱于山中,修炼成道。"被玉帝封为"神霄副帅",因其代表着"金合水之象",主金、水财源。掌判赏罚诉讼,保病穰灾,宜利和合,至公至正,祈之无不灵验,故被视为天下第一正财神。祖师右侧供奉关圣帝君,三国名将关羽(约160-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仪表威武,武艺超群。东汉末年,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起兵争雄,集"忠、孝、仁、义"为一身,因其来性忠直,坚守信义,故经商之人将其奉为财富守护神;又因其为武将,民间俗称其为"武财神"。历代朝廷多有褒封,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正阳殿
殿内供奉正阳祖师钟离权。祖师复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京兆郡咸阳县周曲湾(今正阳街道杨家湾)人。生而奇异,容貌雄伟,目有神光,学通文武,尤喜草书,仕汉为将军。因上司嫉妒陷害,兵失利,遁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授以赤符玉篆,大丹秘诀等,后隐晋州羊角山、崆峒山修炼,道成。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民间破读为"汉钟离"。《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并著《破谜正道歌》《正阳真人还丹歌》《灵宝毕法》。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敕封"正阳真人",蒙古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赠"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时加封"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为道教北宗"五祖"第二祖。世称"正阳帝君",为俗称"八仙"之一。祖师左侧仙使谢映登,又名谢科,为东晋名臣谢安后裔。自幼聪明好学,文武兼备,于终南山修道,后遇正阳子习得医术,治病救人,广行施化,深受百姓爱戴,后人尊其为"谢仙祖"。祖师右侧仙使金可记,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人。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留学长安,为宾贡进士。后辞官隐居终南山,遇正阳子传内丹之术,道成。相传奉玉帝诏召,于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二月由仙人迎其升天。今韩国仙道文化称其为"新罗四仙"之一。

正阳殿前

东游记故事壁画
明代中期,一部小说《东游记》问世,钟离权与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兰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共为古代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民间传说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以“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故事中的八仙各有特长法技,云游四海,留下了除恶行善的壮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成语,流传至今。钟离权,字云房,号正阳子,被描写初为汉将,因战争失利,无心仕官,遁山修道,道成,赐号太极左宫真人,明代的正阳洞碑文记载为秦末汉初的钟离味,《列仙全传》引伸到东汉时的西征将军。

吕仙翁百字碑

蓬莱亭
"蓬莱"相传为海中仙山名。此亭专为安置《重修正阳洞记碑》而建,原来在现存遗址的最南方,据说石碑处及其前部至建国初期尚有七真殿、南天门等建筑,今天已不存在了。《重修正阳洞记碑》立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八月,为明皇室第二代济阳王未朱楼撰文。渭阳儒学康膳生员魏维书,富平县石匠马普刻,正阳宫住持道士武崇会及徒刘教弘、马教清立石。砂岩,螭首趺座。碑首浮雕双镐下垂,圭额正书"重修正阳洞记"6字,字泾3.5厘米。碑文行书15行,满行34字,字泾4厘米。身首通高334厘米,宽117厘米,厚29厘米。碑身两旁线刻7厘米宽的蔓枝花饰边框。碑体完整,碑阳文字清晰,碑阴字迹磨损。碑文叙述正阳洞的方位、周围环境、明正德十年重修后的面貌。明皇室沂阳王朱秉楼见道士蒋明阳数年,奔走十方,募化善缘,辛苦百千,重修"正阳祖庭"钟离权故居,对他住持和重修后的正阳宫十分赞赏,特赐此碑。是明代中期关中道教史的珍贵文献,也是研究明代藩王政治思想与信仰的重要资料。书法端正清秀,柔中见刚,颇见功力。亭以"蓬菜"为名,暗喻正阳洞犹如仙境之意。

重修正阳洞记

正阳古洞

正阳仙洞
门楣上书“清虚洞天”四字,进入后另有一番天地,别有洞天,院内由8孔幽深的窑洞环抱,从西往东顺序排列有三法洞、玉皇洞、三清洞、三官洞等八处洞窟。原各窟上部均有砖雕,现均残留有壁画遗迹。分别供奉有玉皇、三清等塑像,是改革开放后该处道教居士陆续恢复重建的;只有三官洞内一石雕造像应为旧存。天井中部北侧玉皇洞前排列有4方石刻,一为北宋残佛教经穜;其余3方为道教碑刻,最早一方为元代至元二十三年(1363年)《正阳宫记》一方,文字清晰。其余为明代正统二年(1437年)失题残碑一方,宣统二年失题碑记一方---碑文内容已几乎漫灭,但隆庆□年(1570年左右)字样尚可辨识;天井内尚存石香炉一座。

清虚洞天

清虚洞天

石碑

正阳洞内

清虚洞天

应龙洞

紫玄洞

钟离八段锦坐式(文八段)

云集洞

元辰洞

八仙洞
当前海拔427m

当前海拔427m

黄老遗风

正阳殿后

全真洞

茅仙洞

慈航洞

钟离八段锦立式(武八段)

瀛洲亭
"瀛洲"相传为海上仙山名。此亭专为安置钟离祖师所书"云房"二字题刻而建。"云房"为正阳祖师之字。明万历《岐山县志》载:"云房"字在周公庙内北庵,点画奇异,旁注'钟离笔'三宇,乃仙人钟离权书也"。正阳宫原有《云房·钟离笔》石碣,因特殊时期被毁,今复刻勒石,供后世学习。亭以"瀛洲"为名,有暗喻祖师为仙人之意。

云房

钟吕丹道

海蟾公入道歌

石涧

云房阁
云房阁即云房楼,以钟离祖师字云房得名。阁为依塬而建的重檐歇山式古典建筑。阁分三层:底层展示正阳宫医药园林内中草药标本、中医药器具、石刻药方及各种医药学著作;中层为古庙会时娱神育人、高台教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之处,上层为珍藏各种道教经籍和儒藏、地方史志、医典、诸子学派著作、古籍善本图书之处。

道医文化馆

庭院

山门

杏林

杏林药王殿

妙应

忘机

抱朴

葆和堂

山门

5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终南三石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终南三石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