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运河> 2024-07-07 04:58沧州运河区

2024-07-07 04:58沧州运河区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2024-07-07 04:58沧州运河区

2024-07-09 16:28:19 482
【舒缓】天空之城(陶笛独奏)

百度了解一下故乡沧州

沧州市
河北省辖地级市
地处河北省东南部、河北平原东部的黑龙港流域,位于冀中平原东部,地势低平,起伏不大,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截至2022年3月,全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总面积14304.26平方千米。沧州市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回族居住地,截止到2023年9月,全市现有少数民族成份47个,少数民族人口28.75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4.8万人。截至2023年末,沧州常住人口为726.46万人。
沧州在历史上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北方起点。源起或流传沧州的武术门类、拳械达52种之多,占全国129种门类 、拳械的40%。沧州是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是第一个被国家命名的地级市“武术之乡”,也是中国武术界较为公认的第一武术之乡。沧州吴桥是中国杂技技艺的发祥地,被国内外誉为“天下杂技第一乡”和“世界杂技艺术的摇篮”。沧州市中心北距天津120千米、北京240千米,西南距省会石家庄220千米,是首都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南大门,京杭大运河纵穿全境,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其中216公里流经沧州,使其成为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占京杭大运河的八分之一。黄骅港是全国20强的国际著名港口,也是中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
2023年,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4440.1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一产业增加值372.4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686.9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2380.8亿元,增长6.2%。

人民公园南门外牌楼

牌楼背面

人民公园南门 距离起点0.43km 当前海拔4m
沿公园外围徒步道行进。

一缕红晕出东方,天地之间荷花荡。

荷花荡
距离起点0.82km 当前海拔5m

人民公园连接湖心岛的桥

人民公园连接湖心岛的桥

日出湖心岛

人民公园西门 距离起点2.35km 当前海拔2m

日出湖心岛

人民公园南门西侧的健身广场
距离起点2.78km 当前海拔4m
沿外围步道绕人民公园一圈2.35km。

漫步人民公园轨迹记录。

马本斋塑像 距离起点3.53km 当前海拔4m
位于大运河新华路桥西北侧。
马本斋(1903——1944)
马本斋,回族, 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人。少家贫,闯关东。早年投身奉军逐级升至团长,因不满黑暗统治,愤而还乡。 卢沟桥事变爆发,振臂唤起回汉健儿,揭竿高举抗日义旗。1938年10月加入**。历任八路军冀中**回民教导队总队长、回民支队**,冀鲁豫**策三军分区**。转战于冀中平原渤海之滨,驰骋于鲁北豫东大清河畔。历经800余战,指挥若定,威震敌胆。1944年病逝于冀鲁豫**后方医院。 马母白文冠,遭遇敌手,宁死不屈,绝食七日殉国。母子两代,大义凛然,忠贞气节,光耀史篇。值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塑像勒铭,世代永缅。
**河北省委宣传部
**沧州市委
沧州市人民政府
2005年8月
马本斋逝世后,延安各界三百多人举行了追悼大会。**题写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题写了“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的挽联,周**题写的挽联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林伯渠、李鼎铭共挽“率大军抗日寇,远近播英名,冀鲁豫山河增色;奉教义承母志,生死矢忠贞,伊斯兰健儿典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马本斋烈士的功勋,中央决定将河北省献县东辛庄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乡”,将烈士的遗骨迁葬于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供后人凭吊瞻仰。

抗日英雄马本斋。

流经沧州的大运河

胜利公园的解放碑
距离起点4.06km 当前海拔6m

新华路桥
距离起点4.46km 当前海拔7m

清真北大寺
距离起点6.23km 当前海拔1m
清真礼拜北大寺,位于沧州市城区东南回民聚居的新华区兴华街,在全国回族中享有盛名。该寺总占地面积74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08平方米。
人文历史
这座清真寺历史悠久。沧州一带是回民的聚居区,据资料记载,明代初期,为了解决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群众进行礼拜的场所,有一当地的吴姓回族官员变卖土地多亩,带头捐资建寺。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沧州市及其附近的其他回族居民也纷纷慷慨资助。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在吴氏主持下,清真寺的建造工程于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正式开始,历经18年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大寺落成。这座由当地回族百姓齐心自力建造的清真寺,迄今已有将近600年的历史。
建筑特色
清真北大寺建筑面积广大,气势宏伟壮观,建筑风格独特,其建筑面积和规模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寺院呈东西向,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前院有阿訇室、沐浴室及女寺十余处,西侧是脊出廊的讲堂左右各五间,后院便是礼拜大殿。进入后院,高达25米的三层礼拜大殿依次排列在东西中轴线上。大殿呈“主”字型,殿内有粗40厘米、高4至8米的朱红漆柱90根,气势宏伟,古朴庄重。大殿有九九八十一间,殿内面积1250平方米,可供数百人礼拜。殿宇深邃,环围沉静肃穆,富含虔诚气氛。该寺礼拜大殿由前、中、后三殿和卷棚组成,三殿连绵起伏,纵观横览,均如笔架,肩挑平而不卷,四首龙口含珠。殿内梁柱檩椽,相互咬合。建筑结构为木柱、密梁、尖顶、青砖组装而成,属于文式建筑。
清真北大寺还是培养伊斯兰教**的一座享有盛誉的学府。该寺历任阿訇多是有“阿林”(有学识、懂教规、好操守)的人。大寺招收的“海里凡”(即学习宗教知识的学生、**),不分省界,不分教派,教学规矩严格,声誉在外。不少年轻的穆斯林不远千里来此求学,除河北本地外,华北其他地区,甚至远在陕西、甘肃、内蒙古一带的阿訇,不少是在这里学成挂幛。
历史沿革
十年浩劫,北大寺也受到了损坏。1980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经过修复的北大寺,不仅恢复了原貌,而且胜过当初,显得更加整洁、美观、恢宏、雄伟。1982年,修复后的清真北大寺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清真北大寺,每天前来沐浴的人络绎不绝。阿訇和乡老们,进行着正常的宗教活动,每日从“邦搭”(晨)到“虎夫滩”(宵)五时不落,寺内不时传来恭诵经文之声。

清真北大寺礼拜殿

礼拜殿内

沧州清真北大寺礼拜殿修缮工程碑志

北大寺的古槐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州清真北大寺。

礼拜殿屋脊下的石刻经文

礼拜殿的屋脊

北大寺

清真女寺
距离起点6.74km 当前海拔2m
位于北大寺对面的清真女寺,之间的马路原来是城墙,据说清真女寺是原来沧州古城城内唯一的一座清真寺。

历史建筑
清真女寺,又称“小高庄清真寺”,始建年代无记
载,清宣统二年(1910年)落地重建,为中国古典式建筑,主体为木质结构。

礼拜殿的屋脊

清晨的民族路

位于民族路东侧马路对面的沧州清真东寺

清真东寺

沧州清真东寺的历史由来涉及多个时期和事件,具体如下:

明朝初年:有记载显示,沧州清真东寺可能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这一时期泊头镇清真寺的建造被提及。此外,还有民间传说指出,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率军北上时,看到有一批上好木料,就下令用其建造了清真寺。另一种民间传说则是,元朝时的丞相脱脱因信仰伊斯兰教,遂将木料修建了清真寺。

明嘉靖年间:泊头清真东寺,又名清真小寺,是河北省泊头市境内的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这座寺的礼拜大殿为砖木结构,全寺占地面积近2亩,大殿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全寺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清道光六年:孟州市清真东寺位于桑坡东寨外,创建于清道光六年(1827年)。这座清真寺由老辈杨百海、丁进魁、杨百令、丁奉全等捐耕地12亩而建。在历经多次扩建和修缮后,成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清真寺。
沧州一带是回民的聚居区。据资料记载,明代初期,为了解决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群众进行礼拜的场所,有一当地的吴姓回族官员变卖土地多亩,带头捐资建寺。在吴氏的带动和影响下,沧州市及其附近的其他回族居民也纷纷慷慨资助。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清真寺的建造工程于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正式开始,历经18年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大寺落成。这座由当地回族百姓齐心自力建造的清真寺,迄今已有将近600年的历史。

综上所述,沧州清真东寺的历史由来涉及多个时期和事件,包括明朝初年的建造活动、民间传说的不同版本以及清代和近现代的修缮和扩建工作。这些历史记录和传说共同构成了沧州清真东寺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

位于民族路的清真南大寺
距离起点7.49km 当前海拔3m

沧州清真南大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永乐二年(1404年),这一时期该寺始建于运河西岸,沧州市区南部。沧州清真南大寺是一座明清建筑群,历经多次修葺和扩建,成为了河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清真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自1978年以来,通过国家拨款进行了全面的维修。

此外,有资料提到沧州清真南大寺的始建年代可能更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并在建文、永乐、万历年间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还有一种说法是,泊头清真寺(可能与沧州清真南大寺有关联)始建于明永乐二年,经过后来的多次修缮,成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特别壮观。

综上所述,沧州清真南大寺的始建时间可以确定为明永乐二年(1404年),并且该寺历经了多次的修建和扩建,成为了沧州市乃至更广泛地区内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

礼拜殿

礼拜殿内

南大寺

民族路附近大约有七座清真寺。

民族路清晨的烟火气。

民族路

南湖公园
距离起点8.37km 当前海拔4m

抵达南川老街

南川老街

岳阳阁

朗吟楼
距离起点9.20km
朗吟楼始建于明嘉靖末期,比南川楼略晚,也是长芦盐运司的官产,清乾隆《沧州志》说夏月郡人多游息于此”,是沧州民众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新建的朗吟楼为仿明代制式楼阁式独立建筑物风格,占地约21.2亩,建筑面积约3400m,楼体高约31.7米,是一处揽景胜地。

摔碗酒

朗吟楼东南侧的牌楼

位于南川老街的杨老帽珍食坊

南川老街的幌子

游南川老街,品人间繁华。
南川老街,位于主城区的核心,东接南湖,西依运河,背靠南川古渡,是运河文化带的中心节点,是城市历史文脉缩影,代表着沧州河城共生的城市特色。

南川楼
距离起点9.49km 当前海拔8m

南川楼

南川楼

南川楼
沧州大运河畔的明代古楼
南川楼,坐落于沧州市运河区解放桥以南,东衔南湖公园,大运河畔标志性建筑。
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一年冬(公元1532年),建成于嘉靖十二年七月(1533年)。面阔三间,左右两厢,共六间,楼高十丈,隶属于长芦盐运使司,用于运司官员及盐商闲暇登高远眺之用。楼上匾额写着“南川胜览”四个字。
明清时,南川楼是沧州名胜之一,是明大兴道教的建筑之一,是“过客登临即胜游”沧州运河畔的又一名楼,今运河区南川楼社区就是以此楼而得名。明朝中期,在古元龙楼的废墟上建新楼,始称南川楼,至乾隆初成为废墟后未闻重建和修复,衰废已达二百余年。
2021年5月,南川楼得以重建,南川楼为明代建筑风格,共四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首层四出抱厦,折转八角,二层探歇山平座,三层环廊用重檐四角攒尖,升贡鎏金宝顶。

南川楼
距离起点9.63km 当前海拔5m

大运河百狮园码头
距离起点9.68km 当前海拔5m

抖空竹

撞拐

茶馆

冰糖葫芦

卖货郎

朗吟楼遗址
距离起点10.34km 当前海拔6m

朗吟楼
距离起点10.47km 当前海拔7m
新建的朗吟楼与朗吟楼遗址相距很近。

解放路桥
距离起点10.71km 当前海拔6m
位于桥头西北侧的是清风楼

新华桥上看大运河。
距离起点11.79km 当前海拔8m

漫步沧州轨迹记录。
轨迹记录源自两步路户外助手,文字说明源自百度。

34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Halunai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Halunai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