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深圳> 黄山行

黄山行

2025-04-13 15:27:10 7629
【舒缓】KissMe

是谁说的?黄山归来不看山!打小听见这句话,我就立下了此生非要去黄山不可。可是又怕过早去了黄山,那么多大好河山都不愿意去看了。所以我把祖国大部分大好河山都看了,把黄山放到比较靠后的时间来游览。

时机成熟,米娅又出帖子去夜爬黄山,本来今年任务特别多,时间也比较紧张,不应该参加户外撒野。好在每一样工作、生活、学习等等都做了紧密细致安排,挤出合适的时间参加黄山之旅。清明节国家放假,凑足三天,春天是旅游的大好时光,种种玩乐的因素太多,人们都在为了利用这个难得的空闲时间忙忙碌碌的找乐子。

节假日没有不拥挤的城市,深圳就更加特别了,4月3号晚上地面马路上车连着车,如蚂蚁一样前行,只能挤地铁,北站人满为患,拐着大弯排队转车,挤出满身臭汗才能提前十分钟赶到集合点白石龙。

八点半大巴满载53人出发,我们的队伍向北方,我们的队伍够雄壮。司机师傅也特别给力,发挥娴熟的驾驶技术和脑子里的路线图,一会高速,一会国道,又一会省道、县道、乡道,左冲右突五小时多才走出广东的汽车包围圈。

进入江西的高速路,就没有那么拥堵了,一路顺畅,一路飞驰。凌晨两点进入大余服务区休息三小时,大家呼呼大睡,也有几个激动睡不着,眯眼念经还是相思成灾。总之,地域靠北,气候近冷,都不敢下车多走动。快五点下车吃个南昌米粉,久违又熟悉的味道,感觉靠近老地方情更切。

又重新向目的地飞驰起来,迷迷瞪瞪的昏睡一阵,突然右前方的远山出现了米黄色亮光,再看看时间早晨六点半,东方日升啦!期待!满满的期待!举手机以相属,望天边恋晨光。出来了,出来了,嫣然一红盘,耀眼不妖娆。车在飞驰,人在车中,不是学习了夸父逐日么?此时此刻吟诗一首:

《逐日行至安徽有怀》 

昔闻夸父逐金乌,
今我乘车向皖途。 
千里云山争过眼,
一轮红日不须呼。 
长衢似带连天远,
寒结风浪拍窗粗。 
莫笑此身非古意,
人间犹有未穷图。


跨省穿州,走了江西省南北完整长轴,风驰电掣的,于下午三点钟到了徽之黄山游客中心,身强体壮的驴去隐蔽的地方候机夜爬,放下我们十二个有自知之明的驴走旅游线。

才下车,十二个人也许群情激奋,如鸟兽散,各自单飞,好在提前建立一个微信小群,不然都不知道谁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

先找到隔壁老王和小高高,我们喜好一致,吃为先,就在下车点旁边餐馆吃上了,一会王君军也找过来,结成黄山四人帮。我和王君军都是马大哈,没有提前预约购票,只能让山顶宾馆开了住宿证明才能补票进山。我的乖乖,一个关卡又一个,好在咱是靠信心和耐心出来闯荡江湖之驴,不然都不知道怎么去过五关,怎么快速进入山。

坐上旅游中转车进入到云谷索道站,再被云谷索道吊篮运到山腰,心心念念几十年的黄山就在脚下,亲切感油然而生,小腿肚子弹力倍增,腰杆子挺得笔直笔直的,雄赳赳气昂昂迈大步向前走。

黄山标志的松树、石头就在身边,石壁窝还藏着没有融化的雪渣渣,望向远方,稀稀疏疏的松树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石头千奇百怪。一个回旋,探出去的山突,远方是山峰的大门口,光明一片,风呼啸而来,向下是万丈深渊,站在峡谷之巅,看见沟壑众横,尖峰林立,豪情万丈。

我来黄山攀登的第一座峰是始信峰,​黄山始信峰是黄山36小峰之一,海拔1683米,位于北海景区东侧,靠近云谷索道上站(白鹅岭)。它以“始信黄山天下奇”而闻名,相传古人游山至此方信黄山风景绝美,故名“始信峰”。清代文人曾感叹:“到此方知黄山奇,始信人间有仙境”。

始信峰入口有接引松,枝干如手臂般伸展,似在迎接游客,你看接引松正在迎接我啦。 峰顶站满了激情澎湃的男男女女,有老有少,以各种各样的姿势拍照拍视频打卡。

  峰顶平台可俯瞰北海群峰、西海大峡谷,如果是日出、云海时节应该尤为壮观。始信峰浓缩了黄山的“奇”与“秀”,适合作为黄山之行的第一站 ,感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境。奇松、怪石满眼皆是,一切美好如约而至,真的是:

黄山始信我来也,
奇松接引傲苍穹;
怪石嶙峋藏雪韵,
冰晶辉映玉芙蓉。


从​始信峰下降,沿右手边台阶上升,步行两百米,路边上见到一棵枝干粗壮如猛虎,树龄700年,此乃是黄山十大奇松之一的黑虎松。王君军摆出舍我其谁的架势,我却来一招猛虎扑食,与黑虎松,比一比 ,看一看,我们哪个足够威武。

再前进路上,见到同根共生的连理松,它象征爱情,常被情侣打卡。  还可以遇上竖琴松,枝叶如琴弦,随风摇曳似可闻乐声。

远眺对面山顶上怎么有一猴哥,再定睛一看,石头也,这个地方不是石猴观海么?原来孙悟空的儿子跟他一样调皮捣蛋,不知道被哪位大神点化成石定在黄山上,惟妙惟肖,定猴儆猴,所以后来黄山上猴子都比较听话,没有出来路边骚扰游人。

暮色渐浓,隔壁老王和小高高不愿意多走了,就坐在台阶上歇歇脚,顺便掏包里的食物吃起来,再看看轨迹,离我们今晚住地不远了。

701招待所,说是招待所,确实跟五六十年代的招待所分别不大,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摆了五张上下铺的架床,没有凳子和桌子,比不上现在最简陋的学生宿舍,可是价格一个床位差不多四百块,据说还是最便宜的。因为黄山山顶宾馆还有五位数一晚的房,所以黄山真的是金灿灿的山哦!当然不能用钱来衡量,但是钱能衡量的是真实价值,其他衡量的是文字价值,显而易见的那个好了,你评说一下呗。

住下了,也就是有一个避风能睡觉的窝而已嘛!十个人一个小屋,男男女女一层楼,应该有近百人,两个卫生间,不能洗澡,所以男女的屋都应该是臭哄哄的。人人都在玩手机,王君军知道我是医生,就说想学习一下正骨,其实他就是想讨一个马杀鸡。遂他的愿,一顿操作猛如虎,他的喊叫声可以传达整层楼的每一个房间,好些人以为要出人命了都跑到门口看个究竟。

隔壁老王也被骗过来下手,他怕但是又跃跃欲试,所以得让他不留遗憾,才揪耳朵,他就哭爹喊娘,再几次强拉伸,他应该只剩下呼吸之气,不过完成操作后,都得到了最大的放松,血脉偾张,舒筋活络,一天的疲惫全无。到吃饭点,有人泡面,有人到隔壁宾馆点快餐,我们四人帮犹犹豫豫的,最后决定爬上山顶701点菜喝小酒,爬升几十米,长长的斜坡拱廊,比较有仪式感的地方,有好几个学生党守在长廊顶端,细问他们都说不住夜,凭着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躯体守夜看日出,青年人应有的模样哦!没有收入的年龄,体能来攒。餐厅在地下室,晚上八点半了,厨房正在准备下班的工作,不过老板看见生意来了,还是非常热情的招待咱们进入小包间,点了四个菜,要了一小瓶三两酒。

山顶条件有限,菜味道还算可以,就是分量足够的紧致。我们只求推杯换盏畅所欲言的快乐,不在乎于菜的味道与多少和酒的醇香与否。隔壁老王和王君军善于把酒,又要了一小瓶,我和小高高只是陪酒助兴,一人不到一两, 浊酒一杯家万里。酒不足饭不饱,但是能尽兴而归。

月黑风高,回到招待所房间大部分人都呼呼大睡了,也许他们都不洗漱就和衣而睡,我的职业不允许这样,还是要洗漱找个盆打热水泡泡脚再睡吧!

没有风月,没有清梦,有的是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一天的困乏加上一点小酒,睡得可香可甜。一觉醒来六点钟了,大部分同宿舍的伙伴已经不知去向,朦朦胧胧的想到应该是去看日出了吧?蹦跳着起床,快速收拾一下装备,一溜烟的跑到卫生间洗漱,跟着进进出出的人群来到招待所门口的平台。

黑压压的站着一大片人群,山顶积雪渣渣加上寒风刺骨都无暇顾及,只是个个都举着手机翘首以盼望向东方。站在高台边上,面临前面低矮的山峰,奇松林立,峰峦叠嶂,远处的天边灰白色的云带妆扮,原来黄山日出得浓妆艳抹的!

不时,东方既白,从灰色云带中一缕黄色特别显眼,若隐若现,时而探头,时而遮羞,犹是大家闺秀见了如意郎君以蒲扇挡脸。

上千人群,默不作声,静观其变。出来了,出来了,从鸡蛋黄变成了红圆盘,再从红圆盘变成了光芒四射的大金球。

美吧?美极了!奇松、怪石托起黄山的太阳,金色的阳光照耀下,黄山伟岸的身驱,让奇松和怪石妩媚多姿。吟诗一首:

黄山日出

(一)
松枝刺破蛋壳时,
山巅吐出第一粒火种。
守夜人的瞳孔里,
整片云海开始解冻。

(二)
快门声如蝉蜕剥落,
缆车仍在昨夜悬停。
某块岩石背面,
青苔正翻译光的摩斯密码。

(三)
光明顶的数学题:
无数条金线穿过羽绒服褶皱,
求证的温暖,
始终比预计的,
多出0.5个摄氏度。

(四)
松针抖落露珠的刹那,
整座山脉轻轻,
翻了个身。

如此特别的日出看了,此生无憾!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力在于晨。早餐必须吃好吃饱,隔壁宾馆有自助早餐,不过附近方圆十里也许就此一家。

好家伙,竟然排队到门口十米开外,山顶吃个早餐,也成了大老难的问题。站队快二十分钟,终于可以进入里屋支付四十八块大洋吃一份早餐,定量派发一个鸡蛋,其他食物随意任取。管他哥的,取个够,吃得多,填饱肚,不挨饿。

把简单化的自助早餐吃得饱饱的,有了力气,我仍然跟黄君军做旅游搭子,因为隔壁老王和小高高不知去向了。

冲上光明顶,远远看见两个小伙子,一人举着五星红旗,一人在比划指挥他摆姿势拍照片,好不威武霸气帅,我们俩个也上前蹭了举红旗的照片,祖国繁荣昌盛,红旗照耀我们浏览大好河山,前途一片光明。

打卡光明顶后,顺着西北向下坡,老远就看见一方巨石独立于山巅之上,王君军形容成**,虽然不太文雅,但是确实有点形像。

那是黄山"飞来石"啊!是黄山风景区著名的奇石景观之一,位于黄山光明顶西北方,接近排云亭和西海大峡谷的入口处。这块巨石高约12米,重达数百吨,矗立在一块平坦的岩石平台上,看似摇摇欲坠却又稳如泰山,因其仿佛"天外飞来"而得名,是黄山地质奇观的代表之一。 民间传说此石是女娲补天时遗落人间的灵石,与《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的"通灵宝玉"有关,故又名"飞来峰"。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曾在此取景,片头出现的巨石即为黄山飞来石。实际是花岗岩体经长期风化、冰川侵蚀后形成的"球状风化"景观,底部与基岩的连接部分被侵蚀剥离,形成视觉上的"悬浮"效果。


前去参观飞来石先经过观音手掌岩,步梯十级而下有一十多平方米的观景平台,有两个小姐姐正在摆无敌战神姿势拍照片,王君军下去了,让我给他也拍小姐姐一样的照片,可是我那么笨怎么能拍出他想要的姿势啊!王君军可有能耐了,跟小姐姐不停的交流,还让小姐姐给他拍摄到最满意的照片,后面几处景点多次跟两个小姐姐碰巧遇见,错以为是被他拐跑的,因为两个小姐姐是他的湖南老乡。

你看看,他有小姐姐指导,照片姿势耍宝十足,我没有小姐姐指导,就是装模作样的。

下降到飞来石身边,围绕飞来峰转了一圈,从悬崖顶上看整个西海大峡谷,感觉自己飞下去就会成仙一样,那风吹,那景象,分分钟可以腾云驾雾起。

继续步梯曲折下降,过问从下面上来的路人,一路直下,就是西海大峡谷,路程艰险跋涉长途,会遗憾黄山最有标志性景点迎客松的,跟王君军商量再三,决定原路返回去迎客松,观石亭一坐,那架势如某古人当年观飞来石,形与神俱。

回程百多米右手边攀爬近百米,上到群峰顶,近可观飞来石,远可看全深不见底的西海大峡谷,壮丽山河尽在眼底。

重回光明顶,路上遇见很多挑山工,突然感触颇深,一路都在关注这个黄山上特别的群体,所以写下这篇黄山挑山工:

黄山上挑山工
山脊上的哲学

黄山挑山工,每日背负着百十斤的重担,在陡峭的石阶上攀援。他们低着头,身子向前倾斜,像一张拉满的弓,又像一棵被山风吹弯的老松。汗水从他们黝黑的额头上滚落,在石阶上砸出一个个深色的圆点,旋即被烈日蒸发或者劲风吹散殆尽。


    游客们侧身让路,有的举起相机,有的发出啧啧称奇的声音。挑山工们并不理会,他们的眼睛只盯着脚下三寸之地,仿佛那里藏着宇宙的全部奥秘。我曾见过一个挑山工在半山腰歇脚,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干硬的馒头,掰碎了泡在随身带的搪瓷缸里,那缸里是山泉水,清冽得很。他吃得极慢,每一口都细细咀嚼,仿佛那不是粗粝的干粮,而是人间至味。


    他们的扁担是极好的竹木做的,被汗水浸透,显出深沉的褐色。两头的绳索系着货物,随着步伐有节奏地晃动。这扁担便是他们的命,比老婆孩子还亲——这话是一个老挑山工笑着对我说的,他缺了两颗门牙,笑起来像山间的裂缝。他说扁担要选纹路顺直的,不能有节疤,否则压上重物容易断裂。好的扁担用得久了,会记住主人的肩膀,别人借去使,反倒不顺手。


     挑山工们计算路程和体力分配的方式令人惊叹。他们知道每一段台阶的级数,每一处平台的方位,甚至每一块突出岩石的形状。有个挑山工告诉我,他能在黑暗中准确摸到第七百三十二级台阶右侧的那道裂缝,因为那里是他惯常歇脚的地方。他们不信任现代登山装备,认为那些花哨的东西只会让人分心。他们的智慧全在肌肉里,在呼吸的节奏中,在脚掌与石阶接触的微妙感觉间。


     山上的宾馆需要新鲜蔬菜,游客需要矿泉水,建筑材料需要运往峰顶的工地。挑山工们沉默地承担着这些需求,他们的报酬按斤两计算,却从不缺斤短两。


      最令我震撼的是他们的眼神。那里面没有我们所想象的艰辛与苦难,而是一种奇特的平静,像是山巅的云海,又像深潭的静水。他们与山达成了某种默契,山给他们以考验,他们报之以坚韧。这种关系纯粹而直接,不掺杂现代社会中那些复杂的算计与虚伪。


     也许黄昏时分,当最后一批游客乘缆车下山,挑山工们才结束一天的劳作。他们聚在简陋的工棚前,用山泉水冲洗身子,然后蹲在地上吃饭。饭菜简单,但热气腾腾。他们谈论山上的见闻,偶尔开些粗犷的玩笑,笑声在群山间回荡。此刻的他们,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而是回到了本真的自己。


   我想,或许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征服高山,而在于学会如何与山共存。挑山工们用最原始的方式诠释着这个道理——不是人战胜了山,而是山接纳了人。他们的背上驮着的不只是货物,还有一个关于生存、尊严与平衡的古老秘密。
 


游人越来越多,行进路上人挨着人,几乎不间断。重回光明顶边缘,遇见米娅反向而来,互相逗乐一下。太多人了,光明顶没有一点点空地,我们也不愿意多作停留。

另一个是还有六七公里才到迎客松啊!接近中午了,离我们集合时间下午五点钟也才六小时左右。从光明顶向西南前进,下一个台阶长坡。

开扩的山窝是黄山顶上的美食广场,这里更加是人山人海,感觉不出是在爬山,而是在城市某个集市逛街,因为众多商家在吆喝,拉客叫喊声此起彼伏。

不作停留,上了一个卫生间解决一急。沿引流线路,黄山节假日游览很多地方都是单向行进,而且还得堵人。恐怖好恐怖啊!天气热起来,人头攒动,火急火燎的赶路,想快也快不了。

步行至一个爬坡垭口,突然看见隔壁老王面红耳赤大汗淋漓的迎面走来,责问他小高高呢?他回头示意,在不远处的后面啊!还力劝我们不要去迎客松了,说他们是从迎客松回来的,那里水泄不通挤不进。还说有四公里左右山路要走,时间不够用哈!我说你管不着,再怎么样,来黄山不看迎客松等于白来。

我们有飞毛腿,志坚意满,使命必达,不用操心我们,别把你的尾巴小高高弄丢就得了。

路过一个峡口 ,右手边一座大山巍巍,顶上有几处怪兽造型的怪石,有导游在讲解,说那个是龟,那个是兔,龟在顶端,兔在低处,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黄山上了。

这边人流更加大,因为有退休老人、三岁小孩、拖手情侣夹杂在人流中,七八十公分宽的路中间安装分隔拦又一步一景,走走停停是常有的事。

被推着前进,爬升一小山头,回望刚才路边上的鳌鱼洞山头,我的乖乖,之字型的攀山路,人挨着人,完完全全站满,不停的慢慢往上移动,足够的壮观,应该是黄山最特别的景观吧!

路过玉屏索道山顶站,拐个弯,钻过一个人凿的丫型山洞,

再在山边步行百十米,来到玉屏宾馆广场,此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左手边巨石壁,有序往后层叠,每一个平面都刻字,某某文人雅士刻,又某某名人要员题,林林总总,几十处。

一处鼻子高举的象形石,石壁中间有一棵顽强的小松树,爬上两米左右的凸出来的石台,正好小松树就在头顶上,我突发奇想,让王君军给我拍照,头顶青松,表达一下,象征自己有旺盛的生命力。

玉屏广场西南角稍低处,一棵苍劲有力的大松树巍然屹立,一条粗长的树杆向对面的天都峰伸出七八米,顶端如华盖,涵胸收腹鞠身向前,坚定迎客之姿,揽人于怀之势,此乃黄山名扬四海的迎客松也。

迎客松是黄山最著名的标志性景观,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象征着黄山的灵魂和中国人的好客精神。树龄已逾1300年(一说800年以上),是黄山“五绝”之一(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树高:约10米,胸径64厘米,枝下高2.5米。

其形态如张开双臂迎接游客,成为中国人热情好客的文化符号。   人民大会堂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源自黄山迎客松。  曾出现在中国外交场合,寓意开放与友谊。 相传唐代僧人曾在此修行,松树因吸收天地灵气而长寿。  迎客松不仅是黄山的象征,更是中国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瑰宝。

多角度全方位参观打卡迎客松,然后原路返回,去时有去时的风景,回程有回程的风光,一样拥挤,时间催促,我们没有过多停歇。

路上遇见一个外国友人,白人美女,上面运动外套,下面紧身短裤,老外就是酷,健美抗冻。王君军走上前去,Hi!脱口而出,叽里呱啦的同白人美女不知道说了啥?想不到吧!知道他脸皮厚,因为前面在飞来石的地方他就主动跟两个老乡美女聊得火热,不过真的想不到这家伙还能用蹩脚英语跟美女聊天,突然他在我面前又高大许多。

走到鳌鱼洞岔路口,前面是单行线,必须爬山了,之字型的爬升,人挤人的景观现在有我们参与,气喘吁吁的,爬升崖壁可以升官发财啊!回望刚才走过的路,布成人龙,蔚为壮观。

天都峰、莲花峰就在眼前,一座奇险,一座雄伟,高高的耸立在黄山之巅,共同创造出给户外挑战者无限吸引力。

如果此时此刻,它们不被人为封闭,我肯定也已经站在它们身上了。可惜啊可惜!下次再来。回到美食广场,左手边平路进入,不一会到了西海网红打卡小火车站附近,左手边路口下降,开始进入西海大峡谷(步仙桥方向)的路程。

路越来越陡,游人也非常少,偶然间会遇见几个往上爬升的青年人。左右两边都是悬崖,一会左手边深渊,一会右手边是巨壁,台阶数级看不到尽头。

一些人爬一半就坐在台阶上唉声叹气,遇见我们下降就问还有多少路程可以爬到山顶某处,我斩钉切铁的回答,少则七八里,多则十多里,要么回头下山吧!他们听了都说,死翘翘咯!哈哈哈!还挑战不?真金不怕火炼啊!没有坚强的意志力还敢来爬西海大峡谷吗?可是他们都是真勇士,大部分都是从飞来石路口进入西海大峡谷二环三环,然后降到谷底三岔河口处再转入步仙桥爬升西海大峡谷,我们只是一个下降西海大峡谷哦!他们走了一个闭环,可想而知,得消耗体力多大。

一个小时左右,下降到步仙桥处,一座标志性悬空石拱桥,横跨两座峭壁之间,桥下是万丈深渊,怪不得被誉为“仙境之桥”,是黄山最惊险、最具挑战性的景点之一。

  一头通向西大门钓桥庵,另一头可至天海。  海拔约1560米。 桥身悬于深谷之上,如“空中仙桥”。   到一处观景台,霞光满天普照,远处仙人踩高跷、百兽归山可见。  深谷幽壑,奇峰林立。

站在桥上,脚下是万丈深渊,四周奇峰环绕,仿佛置身云端仙境。

如果喜欢挑战和绝美风光,这里绝对值得一游!继续下降,步梯陡增,有一处如华山千尺幢,从上到下,一步一颤,全神贯注,心跳加速,呼吸气粗。

虽然下午二点半了,还是有勇士在往上攀登,也许他(她)们得夜游西海大峡谷了。**点钟左右,我们赶路到三岔河口,这里就是西海大峡谷底。在二环三环线路尽头看见海波和两个队友走过来,海波是摄影师,胸前挂着单反相机,路边上有一株梨树正在盛开繁花似锦,主动上前让海波把我和花树来一个合影,漂亮不?人帅花靓!

沿着溪边往外走,道路越来越平缓,不时见到一株株没有叶子满树都是花的白玉兰,溪流潺潺,鲜花烂漫,仿佛我们都成了仙子,沐浴在修仙之中,洗尽疲惫,快乐前进。

来到西海大峡谷接驳中转站,花十元坐上了班车,山路十八弯,盘旋而下,十多分钟就到了西门,与队友汇合,搭我们的专车赶往三百公里外的天柱山去了。至此,我此次黄山行结束,期待下一次的黄山行早日到来,让我看全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方休。

30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人已赞赏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都市放牛郎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都市放牛郎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