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同钟鼓楼
外观大同钟鼓楼
【鼓楼】位于平城区永泰街,始建于明天顺七年至八年(公元1463年-1464年)间,由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越、总兵杨信、大同知府李福共同主持修建。1978 年后多次大规模维修。
鼓楼为一座三层出檐十字歇山顶的过街楼阁式建筑,东西长17.85米,南北宽14.55米,高约20米。各层楼檐下均置斗拱,四面均悬挂牌匾,南向“鼓楼”“声闻四达”;东向“歌风”“云开春晓”;西向“振德”“和声鸣盛”;“时雍”“瞻云就月”,其下檐还另有一方匾额 “天理昭彰”。
【钟楼】位于平城区大同古城帅府街与清远街交汇处,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1951年,因钟楼所在街上人潮拥挤经常出现交通阻塞现象而被拆毁,2015年依据梁思成先生的《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和保存的旧照片复建,“晨钟暮鼓”得以重现。
钟楼为歇山顶楼阁式建筑,立面三层三檐,总高度27.24米,主体为木结构。楼体四面悬挂牌匾,分别为“声和击壤”“至大中正”“大音铿咙”“昭光振曜”。
【四牌楼】位于大同市旧城中心,是由四个相连的牌坊组成的建筑,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大将军徐达受命修筑大同城竣工后,为壮军威、颂功德而建。1952年,因妨碍交通,四牌楼被拆除,2012年复建。
四牌楼宽19.2米,高14.43米,形制为“四座四柱三楼式悬山顶跨街牌楼”,正门上首坊额东为“和阳街”、西为“清远街”、南为“永泰街”、北为“武定街”。
【太平楼】位于平城区和阳街中心,始建于明代初年,具体年代有明洪武年间和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8年)两种说法。1934年,大同镇守张汉杰以有碍交通、妨碍战时出兵为借口,下令将其拆毁。2015年秋复建。太平楼为十字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总高度26.75米,主体为木结构。(2024.10.22-24)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太极(金成吉)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