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听到7000米雪山攀登计划(阿式非喜马拉雅式)的时候,我心中还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这对一个一直玩户外的人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
卓木拉日康,位于西藏,海拔7034米。首登是周鹏李爽,登顶之后滑雪下降,最近一次的登顶记录是疫情前西藏的泽龙和靖兰带着盲人张洪冬季登顶,再后来没有显示较完整和成功的登顶记录。
卓木拉日康
而这次我们前往的7000米雪山目的地便是这里,我,木木。之前速攀过玉珠峰和10个半小时转山一圈冈仁波齐,还有我的两位朋友:土锤,野外工作者,自主登过7000米和6000米的雪山,还有伯勋,深圳金融公司的高知,狂热的网络户外爱好者。
就这样我们三个组队去挑战了7000米的卓木拉日康雪山,因为毕竟是7000米的雪山,我心中还是会有一些压力和危机感。
临出发前的一个半月,我都会进行心肺有氧耐力混合训练,出发前的半个月专门去川西的那玛峰到达海拔5000米的地方也进行高海拔适应性训练。
四川那玛峰大本营
因为面对6000米和6500米以上的极高海拔还是会有一些不熟悉和不确定性,所以到达拉萨和土锤伯勋汇合后我们便前往了山南地区去侦查进山和攀登路线。
靠着地形图和实地勘查后我们确定了进山路线,在海拔5500米的沙空村睡一晚便进山了,开着越野车在海拔5500米的非铺装路面上行驶。这种自导航全自助的攀登生活便开始了,海拔慢慢的升高,5600-5700-5800米,当快到登山大本营的时候朋友之前提醒的陷车路段在我们第一次进入这片区域也不熟悉路段的情况下,陷车了。
今年的第三次陷车
四周雪山一排并列在眼前,我看着纯净的雪山没有任何语言功能,越野车不能在前进分毫。我们下车打包装备带上食物踏雪板背着重重的大包,便开始往7034米的卓木拉日康深处走去。
毕竟7000米雪山已经在眼前了,我们都想迫切的离雪山更近一些。我在第一个土锤在第二个,伯勋在第三个我们踩着春季还没化的积雪就这样一步一步前往登山大本营,而我们的登山计划是:
DAY1: 大本营海拔6000米
DAY2: 大本营(海拔6000米)-C1营地(海拔6500米)
DAY3: C1营地(海拔6500米)-顶峰7034米-C1营地(海拔6500米)
DAY4: C1-大本营-结束
但其实再好的计划也是计划,实际是,我们第一天到达了预定的海拔6000米的大本营,也出现了不在预定计划中的陷车(其实我们原计划车可以开到离雪山更近的地方)。
从下车的地方到大本营我和土锤下午两点多不到三点就到了,只是我们到了之后迟迟不见伯勋,我们穿着羽绒服一边坐在大本营的石头上等,一边提心吊胆怕伯勋迷路。
过了一个多小时才远远的看着伯勋背着大包慢慢的出现在视线之中,等伯勋来了之后才得知:原来一出发伯勋就发现自己的包太重了,在路上不得不把帐篷和踏雪板放下才能继续走。
坐在石头上的土锤
伯勋的全套装备
我和土锤对视一眼心中不妙,土锤是一个单人帐篷,而我在海拔6000米的环境也不太能够BV,还是要回去拿帐篷。但考虑到伯勋的体能状况土锤说他可以回去拿,但伯勋说他放在地方只能他能找到,只能他去找。
就这样,伯勋放下大包又回去拿帐篷了,而我索性也不想呆着和土锤说了一下便拿着踏雪板和手杖往山包后面的山上走去,想去看一看前往C1的山脊路线。
果然被雪覆盖的大石头路面才是最难走的,而且完全已经在雪线之上了,没有紫外线照不到的死角。找到一块凸起的雪面,我坐下穿上踏雪板便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天气有雾,在膝盖深的雪里踏雪而行又是另外的感受,慢慢的越来越接近山脊,我穿着踏雪板每一步也会在雪里陷进去4-5CM。
当我看到上山脊前往C1的路线后,说实话我心里的感觉并不太好,因为我看到了冰川断裂的痕迹在山脊路线中的一段,我又继续往前走。前面跨过一段谷底便到山脊了,我往右边的山包上走,想爬高一点就能看的更全一点。
踏雪板也踏不了的雪
当喘着粗气爬到山包上的时候,我一屁股坐在地上看着庞大的山,此时我屁股下坐的地方也是山体了。7000米雪山远比看到的要大的多,而且5月份的雪也太厚了吧,我们的车就是陷在了雪里,而我穿着踏雪板脚还会往下陷?
坐了一会我看着山和四周白茫茫的一片,
我在考虑这座山的可行性,至少要几个人结组才能在山脊上有冰裂的雪面行走。如果只剩两个人结组,一个人掉进冰裂缝另外一个人能不能把掉进冰裂缝的人给拉出来,答案是未知的并且大概率是救不出来。
这时开始变天了,我便原路往回走,下山脚陷的更多,一脚下去连着踏雪板半个脚面都在雪里。而我也会时不时的回望山脊,因为这一回头不确定还能不能再来,每一步对我的世界来说都是在这个地球上新的脚印。
这个角度看卓木拉日康也不高,但海拔7034米
说实话回去的路也并不轻松因为雪真的很厚,等我回到大本营的时候,土锤已经搭好了他的单人帐篷,伯勋还没回来,土锤问我怎么样,我说雪很厚。
快6点的时候伯勋终于拿着帐篷慢慢的回来了,我快步过去接下帐篷伯勋坐在地上休息,我和土锤把帐篷搭起来,此时温度已经开始下降了。
我们把垫子睡袋往帐篷里拿,烧点热水晚饭也不想做就在帐篷吃点路餐就不想出帐篷了,因为又累又冷。
在帐篷里躺了一会睡了一觉之后,我看着天还没黑。拉开帐篷一看,奇异的晚霞在西边海拔6000多米的群山之中异常梦幻,我赶快叫伯勋让他看,我也顺手用手机抓了两张。
海拔6000米的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50%,一晚上睡觉的时间基本上不到平原的3分之一,只是感觉在睡觉和做梦之间度过了一晚。
海拔6000米的晚霞
第
二天早上醒来,脑子里的第一个信号反应,这个海拔睡觉他妈的太辛苦了,回家吧
。
而一旁帐篷里的土锤问,怎么样走不走?伯勋因为体力的透支已经不可能在上C1了,只剩我和土锤。而我想,如果我俩结组掉进了冰裂缝怎么办,最后我考虑了下这个结果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不管是我或土锤掉进冰裂缝里。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们,他们表示同意,即便我们可以再往上走一走,但对我们来说还是太难了,所以我们准备放弃,从大本营下撤结束卓木拉日康的攀登。
在大本营收帐篷的时候,我没想到现在我能把我们这次7000米雪山卓木拉日康攀登的故事写出来。
但如果你问我知道结果是这样的我还会不会去这次尝试攀登?
我想我还是会的,因为这是我们真正的精神意义上的自主攀登那座山并且愿意承担自己及同伴的责任和风险。
聚散匆匆不偶然,两年历遍楚山河
但我知道,我还没有真正的准备好,自己去攀登一座7000米,但我离我所能知道的途径更近:
1 西藏的7000米雪山不建议在春季前往,在秋季和冬季登顶的概率更高一些。雪会融化很多,雪况也更硬一些,不至于踏雪板一脚下去半只脚都陷在雪里。
2 自主攀登7000米级山峰至少会有C1或C1C2两个6000米以上高营地,海拔6000米以上负重在20公斤的标准(包含食物补给,露营和技术装备),我想国内应该很少具有自主攀登7000米雪山能力的女性阿式者。
3 6000米及以上的海拔在野外睡觉是一件相对来说比较痛苦的事,不要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睡眠补充体力上,日常的身体能力储备更重要。
5 如果还要下次,当然这种机会很难得,不要重复以上可能犯过的错误。
如果再去攀登7000米雪山,也许还有机会吧..........
—木木—
11年职业高山领队/户外游民
绿色红河优秀志愿者
中国登山协会高级户外指导员
领攀 / 巅峰户外运动学校教练
美国全球野外医学协会高级救护员WFR
国家地质修路勘察保障员
合作品牌:
HIGHROCK天石(高山羽绒系列赞助KOL)
OUNCE遨游仕 遨游中国(赞助KOL)
KAILAS凯乐石(广告合作)
JackWolfskin 狼爪(广告合作)
COROS高驰 (广告合作) GARMIN 佳明(广告合作)HUAWEI 华为(广告合作)
MEIZU魅族手机(户外场景影像拍摄)
MILLET觅乐VAUDE沃德NEWS纽石.....
~有意向合作的品牌可以联系我~
户外经历:
2012年至今十一年(西藏长期居住3年)
速攀玉珠峰,参与国内首期狼塔C+V线的户外探险领队培训(助教),前往过西藏21条冰川,自主登顶康团次玛峰
徒步路线:
狼塔C+V, 希夏邦马南坡+北坡大本营, 尼泊尔EBC, ACT, 梅里东南坡,扎尕那, 贡嘎环线, 稻城亚丁洛克线, 墨脱徒步, 怒江河谷路线, 雨崩,九湖一山, 库拉岗日, 太白山, 冈仁波齐转山, 冈仁波齐5850
高山经验:
卓木拉日康峰,康团次玛峰,玉珠峰,那玛峰,乌库楚,雪莲峰,四姑娘山大峰二峰
旅行经历:
2012年至今,足迹遍布中国西北,西南及国内百分之90以上高原第三极地区,三江源,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