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驴友大厅> 我在哈巴雪山带客人爬山拍照是什么样的体验?

我在哈巴雪山带客人爬山拍照是什么样的体验?
断更已三个月,先说一下没有更新的原因是大部分时间在带客户登山徒步拍摄,后面工作上的需要,继续探线路到现在。今天主要想聊聊云南哈巴雪山和户外运动的一些思考,不针对任何人,请勿对号入座。图片均为本人拍摄。

哈巴雪山与户外的一些思考
哈巴雪山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哈巴村,海拔高度5396米,许多朋友对数字可能没有什么概念,这个高度对于之前没去过高海拔地区生活过的,冲顶日前一天在大本营就会头懵气短睡不着,冲顶高度越往上氧气含量越少,越走越累,越走越无力。

黑夜走到黎明抬头才发现刚到绝望坡,一眼望不到头这时真的绝望,心里一万句买卖皮,为什么要掏钱买罪受,上去也难受,下撤也难受!上去是身体物理层面难受,下撤是精神难受,不论是吹过的牛皮做不到,还是对于自己没有达到的预期而感到失落。
当然也不缺少各方面都做足功课确实想要挑战自己的朋友。


无论上不上那天都会不舒服,身体上的极度疲惫加上精神的颓靡,只想回到家里吃顿大餐,洗个热水澡,躺床上美滋滋睡觉。

但过不了几天脑子里又琢磨下一座雪山要去哪里,继续高喊”妈妈,人生是旷野“,当然也有从此封山的,理由我猜是这啥玩意吃不好睡不好的居然有人喜欢这个,不理解!
我带过的大部分客户而言,回去之后还是很喜欢山野,时不时就会咨询最近哪里可以爬雪山,或者徒步之类的问题。


近两年户外行业迅速发展,让原本在国内属于小众的登山徒步运动走近大众视野,23年的川西四姑娘山,24年的云南哈巴雪山登山人数呈现爆发式上升,不夸张地说节假日山里一天几千人能把山头踏平,山上喊一句”妈妈,人生是旷野“让多少人在哈巴累断了腿,下山途中:妈妈,再进山我是勾。


事情总要从不同角度去看,正向的一方面带动相关行业的经济增长,包括但不限于向导、户外品牌商、登山俱乐部等,某鸟俨然成了奢侈品的代名词。
登山客的交通、食宿、户外装备也极大促进了航空、铁路、餐饮、酒店等服务业的发展,邻国尼泊尔每年登山季如珠峰、玛纳斯鲁等八千米级别的登山活动、和EBC,ABC等徒步路线活动,吸引全球众多户外爱好者来到加德满都、博卡拉等地,极大推动尼泊尔旅游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突然涌入大量户外新人,对户外知识的匮乏,对自身高海拔状态下的体能错估,对登山运动认知不清,山里穿牛仔裤、板鞋还有雪地行走不带冰爪,高反没有概念,对高原天气不抱有敬畏之心,各个户外俱乐部水平参差不齐,以上所有因素叠加起来导致状况百出,这也是各地封山其中一个原因,其实户外产业在阿尔卑斯地区已经相当成熟如滑雪、登山、徒步、攀岩等运动。


行程风景
哈巴村距离丽江不到4小时车程,大部分户外俱乐部都会安排第一晚在村子民宿或酒店住下,第二天一早领队或向导带客人到大本营,由于各个俱乐部上山路线不一样,山里线路错综复杂,加上新老两个不同位置的大本营,擅自脱离队伍很容易迷路。

海拔的落差导致气温上的变化,哈巴村子开始徒步上山一路经过高山草甸、河流、高山灌木丛、云杉密林、岩石峭壁、冰川雪坡等多种景观,山间动植物数不胜数。


影像让时间停留在这一刻,不论在外面是什么样的生活,进到山里大家只是登山客,放下所有的烦恼和心结,享受在山野的每一刻阳光和空气,开心或难过亦不用隐藏。

雨天哈巴的上山路,泥泞不堪,我必须吐槽,那个路被骡子已经踏成地道战了,沟壑纵深,深一脚浅一脚,我都尽量避开马道只带客人走小路或者沿马道边上走。

喜欢户外的原因是可以做自己,最初玩户外也会有逃避现实的想法,生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以为登山之后就会迎刃而解,其实你就是登珠穆朗玛峰之后也不一定能解决。简单点,快乐点,该吃吃该喝喝,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把精力投入到其中,开心就完事了。






前一阵子wyc(哈巴带过的弟弟)还在跟我聊说自己去了阿里冈仁波齐转山和洛堆峰,我替他开心的同时,仿佛看见曾经的自己,独自把车从拉萨开进阿里,看着远方的冈仁波齐和纳木那尼峰,一路唱着,热情高涨、激情似火、觉得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
你是我的军旗——王小波
wyc的旗子印象很深刻,波叔要是还在,高低得敬你一杯!


村子徒步抵达哈巴大本营距离不会相差太多,高度上升1000米左右,说不累那是在装杯,只不过经常爬高海拔雪山的人耐受力和恢复力好得多。

营地海拔高度在四千米左右,晚上不要太早睡觉,多摄入氧气,睡四五个小时足够了,就算睡不着闭上眼睛也是在休息,开完登山行前会,吃过晚饭拍拍照片散散步。

凌晨起来冲顶时间一般2点至3点,距离顶峰8公里左右,海拔上升为1200米,需要攀登者极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句调侃的话——哈巴专治嘴硬的人。
这座五千米入门级别雪山对新手来说难度微大,但也不代表四姑娘山大峰超级简单,有腿就能上,高海拔没有一座雪山是轻而易举的。

网上之前火的那一张牵引照片,很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绝望,哈巴也没想到有天会被玩成了限制级,捆绑、牵引。
放一波10月份我带客户哈巴冲顶拍摄的照片,大部分来拍摄的朋友,除了能登顶之外,都希望留下自己登山精彩的瞬间。只要在规定时间上到五千米的冰川地带,无严重高反情况我都会鼓励客人继续冲顶,主要是大家出来一趟时间成本太高。










除了冲顶路程遥远,地形复杂多样,超长石板坡、山脊路段、碎石路段、冰岩混合地带、冰川、雪地等。让许多人闻风丧胆的绝望坡就在冰川雪地区域,过了绝望坡之后是月亮湾最后是希望坡,爬过的朋友都不会再想去第二次。

哈巴的天气变化莫测、上一秒晴空万里、下一秒就狂风怒号、为什么要设置关门时间,高山之上冲顶后晚一分钟下山,就多一分钟危险、大雾暴雪狂风冰雹、所有你能想到的极端天气都可能会出现。

登山其实是项正面反馈的运动,除了锻炼身体之外,精神层面会鼓舞自己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去发展,站在雪山之巅那一刻成就和自豪感是发自内心,回到现实生活中促使你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但现在户外玩家貌似都陷入消费主义陷阱之中,聊得都是你穿鸟我穿鸡这类无趣问题,登山的技术、徒步的风景、当地的风俗、路上的真实感受反而被忽略。户外装备固然重要,内心对自然的热爱才是让我一直能走下去的核心。


最终结果视不同情况下决定它的重要性、但我现在更偏爱过程,让我时常想起嘴角微微上扬的画面不是登过哪些雪山,走过多少地方,而是在山里吃泡面窘迫的场景,雪域高原寻找好几天摄影机位只为拍星河、日出日落雪山的绝美瞬间,还有队友之间随便一坐相互侃大山得欢声笑语。

看到照片又开始怀念哈巴的日子,虽然带客人冲顶时天天披星戴月、沐浴风霜雨雪,风雪像刀子般划过脸庞、拿单反的手即使冻僵也要按下快门,记录精彩瞬间。但是每次看到客人的小作文反馈好评时,还是会开心很久很久。

今年10月中下旬哈巴已提前封山,大本营全部拆除,后续哈巴会调整成什么模式不得而知,但山一直在那里,顺势而为,保持热爱探索人生的广度这是我要做的事情。
wyc王一晨同学加油啊!

总结
哈巴雪山5396米不是人生的全部,热爱之事也并非唯独登山这一项,“一生可以不登山,但心里要有一座山”,这座山可以是音乐、绘画、舞蹈、电影、书籍、跑步、钓鱼、美食。只要是你自己真正喜欢的。
如果你也对徒步登山、风光摄影感兴趣,欢迎关注咨询交流。
全网同名(VX公众号小红书抖音图虫B站):Fly一直在路上Fly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Fly一直在路上Fly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